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精选

2021-04-30 03:30: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精选

  《有梦不怕路远》是一本由矢野浩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8,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梦不怕路远》精选点评:

  ●唯一想吐槽的就是出版社的排版........

  ●小时候的磨难造就了浩二乐观坚强的个性。

  ●有梦不怕路远,赶路人不怕高山和大海

  ●很客观多方面去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使我有很多方面的方法

  ●浩二 鬼子

  ●再也不会有其他两个民族对花,剑,酒,有如此多相似的感触

  ●浩二的进取心让人佩服。记得其中一段,浩二为了当上日本演艺界大佬的随从人员,直接跪下介绍自己,这种方式虽然有些过激,且大佬本人对这种方式比较反感,但幸好打动了大佬身边的工作人员。 文中讲了浩二的几个人生转折点和迷茫,值得大家思考。比如他学历其实不太高,从艺是因为在酒馆工作时其他人调侃他长得这么好看应该去当演员,所以只身来到东京,跟了娱乐圈大佬,工作了八九年之后终于等来了当男主角的机会,并且因为这部戏来到了中国。但来到中国后,一直演鬼子,让他很苦恼,然后他决定哪怕生活窘迫,也坚决不演鬼子,幸运的是等来了娱乐节目的邀约。但在娱乐节目中,浩二又面临了文化冲突的问题;其中一点,他在主持天天向上时,他会单独和导演、其他的主持人沟通,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文中最后矢野浩二将自己定位为中日文化沟通中的"管道"。

  ●浩二的人生经历挺悲壮,离家立业,得牺牲和丢弃很多,也因为政治的因素,不得不背负一般演员不该有的负担。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有梦不怕路远啊,不甘心东大阪的小世界就勇敢出来闯荡呀!不付出哪有机遇,不牺牲哪有成长?

  ●浩二的梦想从一个演员到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一步步在异国他乡扎根不容易,自己目前的状况和浩二刚来中国一样,自己加油!

  ●【在 @雨枫书馆 翻书749】读完全书翻到封底看到朱迅的推荐语:“与浩二有过多次国家级的合作,我们虽然各自代表一方,但他工作中一生悬命的敬业让人赞叹;对历史的思考让人尊敬;萌萌达的可爱更让人倾心。民间交流的使者一一浩二加油!”“一生悬命”四个字很好概括了浩二,每一次人生路上的转折都是拼着这股精神才做出成绩。

  《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一):浩二也是个励志的人

  快乐大本营的时候觉得浩二挺好的,不招人烦,说话也搞笑。

  看了书果然是个穷苦人家出生,也没什么念过书,后来还做过几年名人的随从。

  就是这个工作的机会也是铤而走险,下跪跪来的,这个比较惊讶。

  后来因为名人随从的机会接触到了拍戏的机会,毫不犹豫就来了北京,作为一个日本偶像的噱头宣传,也没有红。

  好在浩二性格好,有几个真心帮他的朋友,还能维持生计,还交上了女朋友。

  鬼子专业户也是够他糊口,在天天向上适应了一段时间,主动要求加台本,也才有了后来不错的表现。

  浩二是个主动行动很强的人,加上性格好,所以成了在中国最有名的的日本艺人。

  能出来的人,是因为抓住了那几次关键机会,人主动一点,总没错。

  《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二):他是坚持的代名词

  这是一个演员,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日本演员对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的回顾以及未来的展望。

  坦白而言,这个演员在中国的名气不算大,至少在书中他列举的各种电视剧中,我都没有任何的印象,等书合上之后,我才想起唯一一部我看过的商战片《沉浮》里他饰演的日本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最后公司破产,恋爱不顺,跳楼自杀。那个时候真心没有什么感觉,小日本,就该是这样的结局。多好,多解气,皆大欢喜!

  看完这本书之后,只是觉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感觉。正如浩二在他的书里所说的:“在中国,如果卷入麻烦,熟人里一定会有人对你伸出援手。就算他对外人会摆出一副冷漠的样子,但对待朋友和家人就会立刻成为非常温暖可靠的人。”看完了这本书中浩二在中国一路走来的心酸之后,就不能再将这个人看做是陌生人了吧。所以,再次回顾《沉浮》里那个被逼跳楼的身影,不会在心里暗暗窃喜,还会叹气几声。

  这是一个很努力很真诚很上进的人,字里行间都能满满的感受到那种真诚。用一种很安静的笔调讲述自己如何走上演艺之路,如何决定来中国,到中国之后的初期是如何的艰难,成为“鬼子专业户”之后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因为不经意的举动和言辞而导致的一些网络激战,这个对中国非常陌生的普通日本平民,用一种很尴尬的身份在中国这个国土上生活,语言不通的忐忑,独在异乡的孤寂,等待机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窘境,他一路坚持着走过来了。在这个对他有些敌视的国度里,生活了15个年头。

  是什么支持着,这个男人,将自己最好的年华投资在了这个国家?

  梦想!

  韩国电视剧《未生》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就算梦想被遗忘了,梦想也不会不是梦想。”更何况这是一个从来没有遗忘过自己梦想的人,有梦不怕路远。所以异国他乡的艰难,成了必须达到山顶之路要攻克的难关。高中辍学之后,因为一句随意的“长得这么好看,就该去做演员”他一口气做了8年的临时演员和随护人员,在中国一口气做了3年的“鬼子专业户”直到看到军装就想吐的程度。这个人在一开始就说了,日本是一个崇尚“集体高于个人,品德高于金钱,和睦高于竞争”的国度,但是也是一个特别注重”对忍耐力的重视和培养“所以才能这样,一件事经久年月的去重复重复,直到机会来临。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浩二就是最好的例证。

  与其说浩二是“鬼子专业户”不如说他是坚持的代名词。所有的失败各有各的原因,但成功的因素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在我们不断的羡慕或者嫉妒别人的成功时,是否也会静下心来检讨下自己的浮躁与肤浅。

  《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三):给梦想一个不放弃你的理由

  作者:天须

  你有梦想吗?

  或者,你有过梦想吗?

  你实现它了吗?

  如果有人问你,你十有八九会说:“矫情不矫情啊!”确实,脱去理想主义,一跺脚,浑然发现下个月还有几千块的房贷,车贷,女朋友的生日礼物,孩子的纸尿裤……一切不能转换为物质的梦想都太遥远,生活已经够忙乱,只增负重的梦想,丢了罢。

  又可能,在一个人的寂静夜晚你会想到心中蒙尘的向往,却只能在惊觉它的余威后暗暗心酸?

  会不会慨叹过——果然那些实现梦想的家伙就是比自己厉害吧?

  矢野浩二在自己这本《有梦不怕路远》中给出了别致的答案,如其名,前路再远,只要无所畏惧也便无所阻挡。

  诚然,而今的矢野浩二仍未到家喻户晓的地步,我也只是曾经在偶尔看《天天向上》时听到这个中文略僵硬的艺人寥寥几句话。但他在不知不觉间已完成了那么多值得羡慕和嫉妒的事情——

  他是首位获得《环球时报》颁发的”全年最优秀的外国艺人“奖(2010)的日本人,

  他因对中日友好关系作出的贡献而荣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

  他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日本,重新认识了日本人,

  最重要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从日本人变成了矢野浩二。

  他在逐梦的道路上活成了自己。

  一直觉得年龄未及天命阅历毕竟太薄,不足以做传,但从浩二这本《有梦不怕路远》中看到了生活的重量。浩二在自己的逐梦路上比我们想象地背负地更多,而立之年,一无所有,这个前提在很多人看来起步太晚了,在如今小鲜肉争霸的娱乐圈下,这年龄还籍籍无名几乎相当于到了艺龄暮年。另外,背井离乡,文化差异,语言不通,以及历史原因,一个想在异国出头的青年在最初几乎要活成一个靶子。饱受压力的浩二也在“鬼子专业户”的头衔下,受到了更多的压力。

  身处异乡,孤立无援,钱花完了只能饿肚子,还要再逐梦之余受无端的冷言冷语……很难想象在四面楚歌的境遇里是如何度过的,但是好事多磨,事情后来的进展更像是浩二破茧成蝶的过程——他努力演戏,努力发掘自己的综艺天赋,努力诠释每一个接手的角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日本,他做了很多的努力……

  终于,开始有导演肯定他,开始有粉丝肯定他,开始有更多人接纳这个因历史内疚,也因现状更努力的日本艺人。而天天向上的橄榄枝更是对浩二的命运的一次重要转折,他在这里发现了新的自己,也找到通往终极梦想的后盾。

  曾经有一段时间颓废的时候被一个师长教育过:“生而为人,你总要有些追求,有些想象,这并不是你嗤之以鼻的欲望,而是推动你走完枯燥几十年人生的力量,也是你区别于没有思想的动物的很大一个方面。我们总要努力去实现些什么,才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才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是很说教,只是而今看完这本书后再想起只能咬住下唇不住点头。

  很多日本人身上都有一种“固执”,他们对自己认定的事情都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执拗,无论是最初的调酒师,森田健作的随从人员,只能演无名角色的小演员,还是“鬼子专业户”,“八路新人”……矢野浩二在自己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无论是当场下跪森田健作,而立之年远出异国,还是低谷之时奋力寻生,我们都能看到不惧一切扭转命运矢野浩二的满腔热血。他用矢志不渝的毅力浇灌了自己的梦想,种瓜得瓜,梦想回之与随波逐流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梦不怕路远》,看完会有急切奔赴梦想的渴望,未来无限,给梦想一个不放弃你的理由。

  因为,能让你放弃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有梦不怕路远》读后感(四):和平

  2014年和2015年,我作为嘉宾,出席了日本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中日友好成人式”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万分荣幸。

  这样的活动,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善莫大焉的好事。

  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和日本多数是友好多于争执。刚刚过去还不到一个世纪的战争,给现在的人留下了甩不脱的历史阴影,让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仿佛中日两国一直以来都在争执。

  但是,我想说,这并不是真相。纵观我们两国的历史长河,有漫漫两千多年交流史。从伟大的大唐时就在全方位深入交流。日本的建筑、诗歌、文字,无一不印刻着中华文化的烙印。

  而在中国现代社会的机械、物理、化学等文献中,也有着许多从日本输入的词。两国的文化如此水乳交融,不要说在东亚,就算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友好邻邦。

  我们有不容置疑的友好传统,我们必将继承这种传统,必将发扬这种传统!

  每当我有机会演讲,或者在发表看法时,我总会不厌其烦地传达以上信息,不管理解和支持我的人有多少,我都想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尽自己的全力。

  产生这种思想,不仅源于我对历史和战争的审视,更源于我在中日两国生活四十多年的经历,源于我跟中日两国万千普通民众交流的感情。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根基和梦想,这种行为在不少人看来多少都有点惊世骇俗。但是回首往事,我心中泛起的,绝对没有后悔,反而是满满的感激和满足。

  中国这片广博的沃土给了我事业、爱情、家庭,让我懂得承担更大的责任,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使命。

  当年接到来中国的工作机会时,我做梦都没想过这个决定会对我的生命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那个早晨却更像是命中注定一般。

  20年前的我,在日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是没有名字的龙套。但是内心却一直渴望着得到更大的舞台,得到更多的机会。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长时间的失意和默默无闻之后,我变得有点灰心丧气,对未来和前途充满了悲观。

  1999年的12月,在那样的时期,我接到了自己所属的事务所的经纪人打来的电话。

  “在中国有一部电视剧要拍,有兴趣参加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有兴趣。之后在2000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进行了为时3个月的电视剧拍摄。

  拍摄工作结束时,我几乎是有些冲动地想:“我要在中国打拼!”

  当时的我,可能只是抱着一种放手一搏的想法,毕竟在日本没有人注意到我。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我真正成长为了现在的模样。

  人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上需要这样突然决断的魄力,这种魄力会引导自己,让自己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变化

  人的一生中,总会伴随着无数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左右你的方向,影响你的计划。让你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而我们要做的,是在面对变化的时候不忘初心,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友情。

  没有变化就不会有成长。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工作,或者生活,或者其他原因。但是永远不变的只有一点,你总会在这些变化中遇到更多的人和事。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为奇妙的事物。每一个人都会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能通过他,接触到更加广阔的领域,见到更加壮丽的风景。

  没有朋友的人是清冷的。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中,都特别强调人脉。而我,作为一个漂泊在中国的日本人,没有朋友的帮助,也绝对不可能成长为现在的模样。

  所以,认真地去相信他人,去帮助他人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友情的纽带就像是长城一样,为你抵御着无数未知的风波。

  人和人之间需要善意,需要建立友谊。而国家和国家之间也一样。我一直希望通过我的历史类和战争类作品,传达和平的理念,虽然这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我矢志不渝。

  和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至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发生战争,看着那些无助的难民,我们除了深切地同情,还能做什么呢?

  我只能深切地祝愿我的两个故乡,日本和中国,永远和平下去。

  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在和平的时候感觉不到战争的恐惧,正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感觉不到疾病的痛苦一样。只有当战争和疾病真正降临,你才能感觉到深切的悔恨。

  虽然已经年逾不惑,但是我依然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待遇见的所有人。我很喜欢跟孩子交流。

  孩子的心灵是最干净纯洁的,他们总是会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人。每次拍戏的时候,我都会主动跟当地来片场玩耍的孩子聊天。那是我最珍视的快乐时刻之一。

  我记得在山东沂南拍《烽火双雄》的时候,我去当地一家饭店吃饭。在那里当服务员的是一个本地少年,他给我上茶的时候,忽然愣愣地盯着我的脸。

  看着一瞬间哑然地盯着我的少年,我说道:“怎么了,你认识我?”

  那个少年一脸目瞪口呆,迟疑地说道:“矢野浩二?”

  我打趣地说:“不对不对!矢野浩二是谁啊?我可不认识。我名字叫高仓健啊,你去问问你父母就知道了!”

  少年在迷茫中跟我合了影,我看着他,继续一本正经地说:“你父母看到这张照片一定很高兴的!能和高仓健合影是很值得骄傲的!”

  少年似乎真的被我骗到了,满脸激动地点头。

  点过餐后,少年往厨房走去时,我又再一次向他确认!

  我说:“喂,我的名字是?”

  服务员少年毫不犹豫地回答:“高仓健!”

  我差点笑出来,说:“没错!”

  这些淳朴的孩子总是这么容易相信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欺骗,没有坏人。我喜欢这样的赤子之心。所以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会开心起来。

  如果人与人的交往能跟孩子们一样该多好,不需要戒备心,不需要揣测人心,每个人都用自己最真诚的一面面对他人。这样的话,我想世界上的纠纷会少很多。

  而我,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与中国的人们交往着。

  虽然也受到过欺骗,可是与所得到的善意和帮助比起来,那些又算是什么呢?

  关于演员

  在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中,日本人的角色有一些都是凶残的军人形象,初到中国那几年,我因种种原因,所出演的角色也以这种居多。

  与很多人想的不同,我对这些角色并没有一味地反感和抵触,反而都在尽心尽力地演出,想尽我所能让中国观众对日本人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就算只改变一两个人的看法也好。在这些剧目中,有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电视剧《战神》里,我饰演了充满正义感、对和平有深切希冀的日本间谍西里,他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是却加入了反战同盟,与日本军方为敌。

  在电视剧的后半部分,他的身份暴露,被日本军队逮捕,日军队长问他:“你为什么,要做这种背叛祖国的行为?”

  西里回答说:“热爱和平的日本人会理解我的所作所为的。”这句台词是我自己灵机一动加进去的。当时我感觉我深刻理解了西里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他虽然选择了一条跟日本为敌的路,可是他自己知道,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一定会理解他,一定会跟他站在一起。

  这句话至今适用。

  在电视剧《少帅》中,我饰演了张作霖的日本顾问:菊池。他作为一个日本人,却自始至终都在想办法阻止日本军部进攻中国。但是这无异于螳臂当车,最后日本军队还是入侵了中国。

  菊池痛心地说:“人类如果不结束战争,战争将会毁灭人类,我们现在要意识到,还来得及……”

  这句话也是我与《少帅》的导演张黎导演商量以后,自己加进去的台词。

  而我之所以屡次在角色中加入这种充满感情的台词,就是想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对战争的反感,对正义的渴望。

  我相信,这是所有善良的人共同的愿望。

  西里和菊池都是生活在绝望和逆境中的日本人。他们抱着痛苦和疑问活在那个时代,但是为了和平,他们毅然走上了跟自己祖国为敌的道路。这种大无畏的勇气,这种对和平和希望永无止境的追求,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我经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听到这样的问题,“饰演日本人和饰演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不同之处当然是有的,中日两个民族虽然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在很多细节的地方也有不少差异。不过,在表演的时候,我自己却并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事,没有在一个角色的国籍定位上有所拘泥。

  因为,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作为人类的感情和精神世界是相通的,都会有恐惧,有迷茫,也有善良。

  只要抓住了这一点,那么不管饰演什么角色,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我曾经背过一句中文的诗,特别有感触,一直记在心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每一次选择,都是面临一条崭新的前路。但是不同的是,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看起来更加平坦的路。很少有人会主动迎难而上,朝着荆棘前行,纵然那条荆棘之路的风景更加壮观。

  没有挑战的路途虽然轻松,但是一定会错过更多风景和成长。有时候,挑战一下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坚韧。

  表演也是如此,如果每次都只饰演同一种角色,那么这个角色就会限定你,让你无法去寻求突破。

  对于我来说,面临的选择更加艰难。

  作为一个日本人,在中国的演艺圈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中国每年都会拍摄大量拥有日本角色的电视剧,可是日本艺人却少之又少。所以说,日本演员在中国演艺圈,似乎并不缺少工作机会。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形式却严重限制了演员的戏路和选择。有的跟我一样的日本演员,在中国很难找到饰演其他角色的机会。除了日本军人,还是日本军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选择?环境在逼迫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而我们看起来却并没有破局的力量。

  我曾经也被这种环境深深苦恼着,可是有一天我想明白了,其实选择一直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人的性格也千差万别,只要自己保持对梦想的敬畏,对工作的敬业,努力去把接到的所有角色都打上自己的烙印,那么你终究会为自己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路。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我接到的角色早已不限于日本军人,甚至连八路军战士都曾挑战过。虽然很多人觉得我的经历不可思议,可是对我来说,这只是日积月累、顺理成章的结果。

  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后,我经常被记者这样评价,“矢野先生背负着中日之间交流的重担呢”。

  坦率地说,我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并没有能力承担这样的重担。

  我是一个演员。我承担不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责任。我只是想通过自己饰演的角色,还有话语,向中日两国观众散播和平和希望的种子,架设相互沟通的桥梁。

  只要做到这些就足矣。

  以前,朋友曾对我这样说过,“现在,浩二都在战争剧里出演八路军了,这世上再发生什么都不稀奇了。”

  说得对啊,发生什么都不稀奇了。

  按照这种说法,可能我会出演像电影《恋爱教父》这样的爱情喜剧也就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了。再特别的事只要实现过一次就会变成理所当然。

  将这样特别的事转变成很普通的事,就是我做的一切的价值所在。

  这15年以来,我经历了许多事。但是总之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想平常地度过。

  再怎么恶劣的新闻出现我也没有动摇,不去在意,也不受其影响。

  因为我想和大家平常地交流。而我现在也正在这样做。

  我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也能有这样的风气,并尽可能地去传达这样的力量。

  和平、希望,这些词语是所有人的愿望,我只能尽己所能,但是在生活中,我只想跟大家开心地生活在一起,只要这样就足够了。

  外务大臣表彰

  2015年8月,我荣获了由日本外务大臣颁发的外务大臣表彰,对我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意外的殊荣。

  外务大臣表彰,是由日本外务大臣颁发,用于表彰在国际关系和其他各个领域,为增进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而做出突出贡献的日本国民。这个表彰对我来说完全属于意外之喜。因为一直以来,进行演员工作,参加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并通过电视剧和其他节目,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互相理解,都是我一直坚持的分内工作。这些事对我来说,并不是负担,而是主动背负的责任。

  这个表彰让我忽然感觉到,中日友好,果然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愿望,在其他我不知道的领域,还有很多人在默默期待着,默默做着努力。

  而在亚洲活动的日本艺人里面,我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这对我是一种非常巨大的鼓励。我心想这15年拼尽全力到现在,终于能受到来自日本国民的一些理解和认同了啊。

  当然,不理解我,对我恶言相向,说我是日本叛国贼的人还依然存在着。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态度,不会去理会这些愚笨的人。历史和时间会证明,我的态度和我的做法,一定是正确的。

  这15年间,我面对任何事都心平气和,但是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从未想过妥协。秉持着“不惧风雨”的精神,一直在坚持维系着中日友好的通道。这项表彰,不仅是对我所有努力的认同,更让我觉得,我跟千千万万同样怀有和平希冀的日本国人站在一起。

  这种感觉很热血。

  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对世界的好奇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被满足。这是科技带来的力量。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很多中国人对日本,这个近在咫尺又感觉远在天边的国度产生了好奇心。

  经常有中国的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日本人最强大的地方是什么?”

  作为一个日本人,我深刻地知道,跟其他民族比起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在各个方面全面领先。但是日本人,确实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些民族特点。

  首先,日本人对“集体高于个人,品德高于金钱,和睦高于竞争”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视。

  日本人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极其强大的责任心,而且习惯于或者说害怕给他人造成困扰,有时候甚至就算牺牲自己,也会努力避免给他人造成困扰。

  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无法改变,无法逃避。

  我在东京做森田健作先生的随从的时候,就经常从各种人的口中听到演员连父母去世都不能去看。那时我就想到这就是演员的世界啊,父母去世都不能守在身边,那是何等的凄凉。

  然而,我没有想到,在我23岁的时候,自己也终于面临了这一天。

  那年有一天,姐姐打电话告诉我,说在老家的母亲因为患癌已时日不多了,那一刻,我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心里想立刻飞回老家看她一眼。然而,当时森田先生的随从人员只有我一个,我走了以后一定会对他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不能给别人惹麻烦,所以虽然当时很想赶快回到老家,但我还是努力抑制住了这个想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的工作当中。

  结果在第二天就收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这是我心里永远的伤痕和遗憾,但是让我重来一次,我所做出的决定一定还是跟当初一样。可能在外国人眼中,我当时的行为显得格外冷酷,可是对日本人来说,那只是本性的选择。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刻在骨子里的行为准则。

  日本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忍耐力的重视和培养。日本学校的小孩子们即使是深冬也穿短裤去上学,女孩更是一年四季都会穿着学生裙。有人说难道不应该呵护孩子的成长吗。

  并不会,每一个日本人,从小就需要体会严酷的环境,锻炼坚韧的精神。

  正是这种坚强的精神,帮助日本实现了战后的复兴,让日本从20世纪的经济大滑坡中走了出来。

  除了这些。日本人的礼貌也是举世闻名,这是让日本在世界上引以为傲的文化。因为尊敬他人,所以将其作为一种态度展现出来。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正是松下电器的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先生所说的。对顾客以这种态度、这份真挚,带着诚意予以接待,其实不仅是企业和顾客之间,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这种态度也是必备的素质。

  我在中国工作了15年。一直以来都带着真诚和感激与人相处,这与其说是我的个人秉性,不如说是日本的国民性格对我自身的深刻影响。

  “因为有别人的支持才会有现在的自己。”正是因为心怀这样的感激,我才会带着诚意面对每一个人。

  我们工作的这个行业,因为在外地拍摄工作很多,有时一年才能见到朋友一面,甚至三四年才能见一次面。在一些很重要的节日里,比如春节、端午、日本的正月节等时间都是没有办法见面的。我所能做的,只能用短信或者电话聊表问候。

  正因为身处这样一个忙碌的时代,虽然我的语言很简单,但如果看到的人能够因此稍微驻足舒一口气,那我就很满足了。

  我自始至终都坚信,就算不能在一起,但是只要内心贴近,那么友情就永远不会变色。感情是一面镜子,你如果不用心去对待对方,对方也不会用心回应你。

  在与中国人交流的问题上,我一直十分注意。并不是说因为对方是日本人或中国人就摆出不同的态度应对,而是会注意更多不同的地方,好让对方不会觉得冷漠或者突兀,如果我按照跟中国人交往的方式去跟日本人交往,他们一定会觉得唐突,但是如果我用跟日本人交往的方式去跟中国人交往,他们则一定会感觉冷漠。

  两个国家的国民性没有优劣之分。我特别反感很多人拿同一套模板套所有人,甚至所有民族。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会养成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更何况更加宏观,更加复杂的两个民族?

  中国人喜欢热闹,因为从古至今,这片大陆就一直人烟繁盛。

  日本人喜欢安静,因为几千年来,那里一直天灾不断。所有人的心中都隐藏着莫名的担忧。

  如此而已。这根本不是判断一个民族优秀与否的理由。我绝不会用日本人的行为习惯来否定中国人,也不会用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去否定日本人。

  文明,多样化才美,不是吗?

  我一直做着演员的工作。

  我必须做到生动地表现自己的角色。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理解角色,认同角色的想法。对于演员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偏见”。

  演员不论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绝不可以抱有这样的感情。偏见会造成严重的固有观念。这对于一个需要表现不同人物的演员来说,是极其多余的感情。

  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偏见会产生歧视,会产生国际关系上的误解,还会衍生出教育场所中的一些问题。我一直认为,构建一个不存在偏见的世界,是成就和平的最大捷径。

  说实话,我在中国进行了15年的演艺工作。摄影现场里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他演员,全部都是中国人,而日本人只有我自己。参加电视节目时也是这样。

  在参加这些演出的时候,我没有一次是带着“自己是日本人”这样的想法去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带着“你是中国人”这种眼神去看待过周围的工作人员。我只是将他们看作一位工作人员,一位演员,一个人。

  我自己也希望大家把我看作一名普普通通的演员,而不是“日本演员”。我不希望在“演员”这个身份之上再有多余的标签。

  从我最开始来到北京直到现在,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中国人重视节日,特别是在农历新年、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里,打开手机收到的都是朋友们发来的信息。

  在那一刻,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想到我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会是“日本人”,而是“我的朋友”矢野浩二。

  我很期待所有人想起我的时候都会这么想。

  对我来说,这件事所产生的成就感远远大于任何奖项。

  交流

  明治维新以来,中日两国若即若离几千年的文化交流再一次畅通起来。无数留学生辗转两国,沟通着两国的文化,架设着两国的桥梁。可是后来还是让人痛心地接连发生战争。

  战争我不想多说,那是历史的悲剧。但是现在,我们两个国家再次迎来了和平,已经和平了快一百年。这里面离不开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努力。

  我只是一个演员,但是也在努力地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尽着自己的一份力。而跟我一样在努力的人又何止千万。

  我的朋友关口知宏先生,他以中国的铁路为主题,做过很多极高质量的纪录片,向日本人全面介绍着中国的发展和风土人情。

  后来他更是带着一些日本小学生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有一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

  参加节目的小朋友都是从日本大城市遴选而来,关口知宏带着他们在中国西南的偏僻村落中考察。这些小朋友当然会不适应,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突然说暂住人家的卫生不好,很脏。

  这句话可能只是无心之言,但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关口知宏先生眼中的严肃。他马上喊过那个小女孩,告诉她,这家人为了招待他们一行,已经拿出了自己家中最好的东西。相比起这些情义,这些被自然条件所限而导致的居住环境又算什么呢?

  小女孩最终理解了关口知宏先生,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愉快地生活了好几天。后来跟当地的中国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

  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但是我却从中看出了让人动容的力量。

  人和人的隔阂,大多都是由误解和歧视而起。如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激,很多让人冷漠的言行就不会发生,那么这个世界会少很多纠纷吧。

  我希望总有一天,日本吸引中国人的地方不仅仅是樱花和景点,还有和平的人民。中国人想到日本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鬼子,不是战争,而是友好睦邻。

  我希望总有一天,日本人想起中国的时候,不再是畏惧担忧,而是友谊善良。我希望总有一天,日本人来到中国的时候,问候他们的第一句话不是“看那个鬼子”,而是“你好,来自日本的兄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