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影评精选
《排骨》是一部由刘高明执导,排骨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排骨》影评(一):土豆有没字幕的版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x6isKvzS8/土豆有没字幕的版本,不过大部分都是普通话,耐心看,会有惊喜
《排骨》影评(二):排骨和拍攝《排骨》的導演
排骨曾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深玔老翻dvd販子的名字。他從農村走出來,溝不到女,賣「藝術片」卻自稱沒文化。但他是一個天生戲子,看他獨白像看楝篤笑一樣。他常說看不明白的就是藝術片,但選片挑片太多了吧,談愛情談人生像個大儒一樣,有超班的想像力和曲線的推理能力。
我看的那場,有演員、導演和監制到場。只是聽導演和監制的說話——本以為不會有甚麼異議,原來只得一肚納悶——他們一邊為排骨不需再以盜版為生而高興,另一方只顧談有錢便買正版。這都不是不對,但記得排骨在戲裡說甚麼嗎?他說不僅為影迷找到電影而高興,還撐盜版為平常人帶來藝術電影是藝術性的民主化等意見。但願導演是因為有個香港代理或發行或甚麼只放那要命的一場的人員所以故作大路。
《排骨》影评(三):写个几把影评,字都认不全
排骨嘲笑他的朋友说世上没有真爱,一边却积极回家相亲主动记电话约姑娘见面。说自己看不懂文艺片喜欢马大帅,却想着要自己买数码相机去拍东西,妹妹泼冷水他还不高兴。
人生就是这么矛盾,地下是六便士,头上的月亮。想要卖正版却望而却步,回到了天桥当走鬼,从前面中能看到他自己都看不起天桥货,因为那是压缩的,没想到最后自己也成了那样了。
他说不要看着有摄像机就装高尚,在我看来排骨是装洒脱。不知道在没有摄像机的深夜,想到自己没有几把爱情,在天桥卖压缩货会不会伤心。
高分的题材,莫名想起五条人的歌
《排骨》影评(四):-
所以说卖碟呢,也不是说我有多懂多动电影,或者多喜欢电影,我也挺喜欢看,但是我不太喜欢看哪种特艺术的电影,因为说句实在,以我们的文化程度接受不了,看不懂,就是说达不到哪种层次,对外国的一些历史啊也不懂,什么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我估计他们肯定俩兄弟啊什么的,但是我不懂,他们的历史不懂, 所以说有些东西看不懂。看几分钟或者十来分钟就想睡觉,然后呢,你坚强的看完一部电影你也很难理解他演的是啥,我就把它归结喂艺术片。为人民币服务,要写好一点,写不好了它不来。好累呀,天天就为钱为钱,越是没钱越想赚钱,就越难赚到钱
《排骨》影评(五):在绝望中生活
前段时间搜索纪录片的时候看到了这部排骨,看简介中是讲述卖盗版碟片的老板的一个故事。我很感兴趣,毕竟盗版碟的存在让曾经的我们有更多方式去消遣、虽不是合法的事情,但也算是存在记忆里面的小时候的事情。
我知道一般从事盗版碟生意的人,生活中在财产方面想必并不是那么的好,但是这位小哥给我一个不同的印象,他比其他人更加的文艺一点,看片量大,对知名的导演有着自己的研究,但是这位小哥内在的思想把他禁锢住了,无法前进。
他就像在绝望中生活,不相信爱情,不相信信仰,只相信为人民币服务。
可怜,也透露着一个社会的可悲。
《排骨》影评(六):《排骨》超140字影评
除了观察和自省能够带给我以自己在当下社会中的位置,自己在梦想路线上的座标,时不时的,这样的纪录片,也可以带来这样的功能
房客聊天、朋友吹牛逼、k歌房,我以为这是寻常场景。70分钟排骨同女孩电话聊天,简直是09年、13年我几次同郭同学聊天时的翻版。这里,感触超深超震荡,加一星。
聊生活、聊友情、聊投资,都是大线条,粗糙得很。不知排骨现在有没有突破资本的屏障,哪怕没有自我约束以不断提升素质,只要突破资本的屏障,站上位置,就足以笑傲自己时代的青年。
排骨大概真的不懂,或是看不清,世界的样子、本质(大框架、局部构造,都可以称作),和形势(风向、潜流)。他的工具不多而且不够手术刀级别,头脑不够sharp,脱离被圈束的大流青年劳动力群体出来闯却没有本质的足够有力的不同、优势。这些,都值得我反复思考、警醒。
《排骨》影评(七):这个卖盗版碟的小贩,看过的电影肯定比你多!
国产片中,有一个类型派爷尤为钟爱;
那就是粗粝中透着锋利的独立纪录片。
摇晃的镜头中,不只有民生疾苦的故事;
更有一个个鲜活又有趣的灵魂。
比如派爷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如此——
《排骨》(2005)
《排骨》影评(八):排骨之痛
排骨之痛
冯宇
五年前,刘高明拍了《排骨》。这在当年的深圳,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带来的影响,需要花若干年才能消化。
《排骨》之于深圳,犹如《小武》之于汾阳。在这座找不着北的经济都市,街头充塞着排骨这样找不着北的年轻人。从排骨的身上,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辨认出小武的身影。这不是模仿,现实怎么可能向电影模仿?唯一能解释的是,在这个国家,这些年来,从乡镇到都市,处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拥有的是同样的特质。
五年来,排骨继续着他的工作。虽然不管是他还是导演,都不愿意让他的职业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他的生存状态、一个底层青年的忧与乐、理想与现状甚至乡愁和爱情都是导演更愿意表述的。但《排骨》带给他的最大影响,还是工作上的知名度:他的档成为这座城市隐秘的文化地标,多少文人骚客造访此地必点名光顾;多少文青艺青悄悄传递他的手机号码。但于他而言,除了收入的变化,他的茫然、他的忧惧、他的无根,一切依旧。
排骨之痛,就是深圳之痛。
五年了,排骨并非没有变化。一如这五年在此城市中生活的大部分同龄人,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都已倍增,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恐惧已久的打击终于降临。
…… ……
今天再看《排骨》,排骨固然已不是那时的排骨,你又是否还是你?祝排骨一路走好,你也一样。
《排骨》影评(九):非影评 | “为人民币服务,这他妈才实在,才他妈经典!”
我个人称不上是一个“影迷”,只是单纯的喜欢看电影,从小就喜欢,从父母所淘的DVD里开始看,大多是给我留下童年阴影的香港电影;也是从电视机里开始看,【李连杰】【成龙】【元彪】【洪金宝】等等一批香港80 —— 90年代的电影,也包括CCTV6各种国外的影片,再到后来的进影院看,这些影像的冲击,扎根在我最早的电影记忆里,埋下了种子 …
我是一个很难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人,但长久以来,很奇怪的是,我从未放弃或中止去看电影,因由有很多:比如我个人自身和周遭生活的无趣,唯有从逐帧的影像中寻求乐趣和慰藉。
直到中学,我的“看”电影意识才算是彻底的觉醒,《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美国往事》是我主动追寻的第一批电影!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开始“迷影”,它彻底进入并占据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喜乐,当然目前阅片量仍不值一提! 前几年我还心血来潮开始收藏蓝光碟,精挑细选,目前房间里堆积了两百来张蓝光碟。不过很可惜,卖家似乎已经不做了,店铺找不到了,当然都是盗版碟,起初也做了很多考量,到底是好好的一张一张收藏正版,还是十几二十块买一大堆盗版!后来还是选择盗版,因由之一还是因为确实正版的价格对我非常不友好,而且资源也相当的局限!但盗版就完全不一样了,多条音轨,多条字幕,幕后花絮等等,集合浓缩精华于25BD或50BD的盘面内,主要是有许多电影资源,现在如果要在入手蓝光碟,就又要找下家了,真的非常可惜! 过去的实体淘碟,到现如今网络时代,也少不了各种求资源的人!时代在变,观影方式也在变,走遍大街小巷也少有在听见《两只蝴蝶》,也再少有遇见【排骨】这样的人。但愿“看电影的人”依然,也希望“看电影这件事”依旧!
《排骨》影评(十):第一次写影评,不知道算不算
主要聊聊排骨的货源和渠道:因为长期生活在广州深圳,也喜欢这些鬼东西。对排骨这个行业还是有一些听说,影片中排骨提到一个词“走水”。说明部分DVD碟子的来源应该是香港带货过来的,也不一定全部都都是盗版。只是可能没有给到关税,或者香港那边二手的流通等等,还有一些也有可能是国外走私过来,一般称为洋垃圾,有些碟片上有打孔,打孔或者减角就当废物处理了,就容易看到一半突然会有很多雪花或者是没有画面,以前听左小祖咒说也是干这种事,买打孔的CD专辑,从广州进货,然后在北京摆地摊,他说当年很赚钱,其中当时还没红的汪峰就是他的客户。片记得影片中排骨有做售后电话,问顾客是否有存在什么问题?洋垃圾偶尔会有这些毛病,排骨对客户还是很负责哈,要表扬!现在你淘宝购买的东西有多少卖家会主动打电话问你产品有没质量问题?DVD这个行业被互联网取缔了,但是珠三角和他同一个路数的生意还大把存在,而且风生水起,最典型的重跑摩托,估计中国百分之80的重跑摩托都来自广东汕尾,那里也是全国走私最、造假、严重的地方,摩托很多都是日本已经报废了的,运到汕尾拆开发动机日本报废了的比国产新的还要好,一条产业链搞好重新卖。很赚钱的行业,DVD不干了可以干其他的,道理一样。这方面创业的朋友可以去汕尾学徒从修摩托做起,不过很多是家族搞的不让外人偷师学艺。那边还有类似机械键盘大,也是洋垃圾以前老键盘一个一个扣出来按个买。旧衣服翻新,你是否逛过一店衣服摸起来质量很好,超好的那种,但是又很便宜,店里说断码这有这一件,还有可能衣服的来源有问题。我一同学是那边的,小时候在海滩上散步,不知道是船翻了还是怎么回事,海边上飘着一大片日本三洋的方方正正的箱子,猜想应该是彩电吧?
第一次写影评多多指教,不知道算不算,哈哈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