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

2021-05-01 00:11: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是一本由Chimamanda Ngozi Adichie著作,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15.00,页数: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精选点评:

  ●Finished it in one sitting. 被作者简单流畅又不失力量的文字所打动 好几次想到我的童年竟有些泪眼婆娑…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小孩真的越来越幸福 我们那一代就算有开明的父母想寻求此类帮助 都苦于没有资源呢 真心安利给所有人 尤其希望有女宝宝的父母们仔细阅读 最起码要尝试不是吗?

  ●Proud to be a feminist.

  ●若有人好奇什么是女性主义,我会推荐他看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 读这本入门级的essay,去理解几乎所有人都承认社会存在种族歧视我们且应打破它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否认生活中每天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它的危害。 若有人好奇我们该怎么做,看这篇。

  ●Reading her book is always refreshing.

  ●“The knowledge of cooking does not come pre-installed in a vagina. Cooking is learned.” W.O.W.

  ●bland..

  ●文中许多问题也是我曾经也一直质疑的,为什么女生必须要温柔呢?为什么女生追星、化妆没用是无营养的总是遭到嫌弃,而男生追篮球明星、足球明星、打游戏却总是那么有优越感呢?为什么孩子要跟父姓,为什么孩子跟爸爸那边是一家人,而和妈妈这边就只是亲戚?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让人感觉不适的地方了。

  ●Your feminist premise should be:i matter. I matter equally. Not ‘if only’. Not ‘as long as’. I matter equally. Full stop.

  ●非常实用

  ●Each girl should has one in hand even though the society surrounding isn't fit for egalitarianist, which patriarchy dominated and equality seems rare.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读后感(一):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

  quot;Feminism is another F-word." 看到评论许多人赞同书的内容却忌讳女权主义这个词,再次真切地感到女权主义污名化之严重。女权从来都不仅仅和女人有关,女权的诉求恰恰是平权,是个体和群体的平等,无论个体的性别、种族、年龄、阶级、文化背景、能力、性取向。

  Women's Right is Human's Right. 女权即人权。

  女权不是排他的,女权从来不表示女性要凌驾在其他群体之上,女权要争取的权利和平等,是人类的权利和平等。所以不要再说“我支持的不是女权而是平权/人权”了,如果你支持平权,如果你相信人类应该被平等地对待,那么你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同样如果你抗拒女权主义这个词,那么你并不真的明白女权或平权的含义,也并不真的支持平权。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读后感(二):给女儿的15个建议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

作者给“女儿”的15个建议,我做了下简单的概括,如下:

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母爱是一种伟大的爱,但是不要被这种爱/责任所定义。

就我知道的身边很多妈妈,自从有了孩子就全身心在孩子身上。日剧《卖房子的女人》里有一集是一个喜欢跳舞的女性有了孩子之后渐渐减少跳舞这一活动,把重心放在女儿身上,且女儿一开始还觉得这是天经地义。我以前对我母亲也有这种“天经地义”,认为她就应该起早贪黑给我做家务一日三餐全包。这也算是母职惩罚吧。

如果要生,确定孩子的父亲愿意跟你一起抚养孩子。

这里的抚养指的是共同承担孩子的一切养育。而不是丧偶式育儿。很多男人潜意识里认为妻子是帮他抚养孩子,他负责赚钱养家,孩子跟男人姓,所以男人是享受了有孩子的权力但是没有尽到全部义务。

告诉她任何性别角色都是无稽之谈,诸如“女孩子应该/不应该做什么”都是屁话。

这点无需解释,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对女性的规训。我熟悉的话术有“女孩子不需要那么辛苦”,“女孩子高中之后后劲不足”,“女孩子适合读文科”,“女孩子适合做教师,可以顾家“,都是屁话,PUA女孩子罢了。

警惕女权主义陷阱。

这里作者在用了好几个类比。比如,男性在驾驶座,女性在副驾驶。女性不要陷入这种看似尝到了甜头的陷阱。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第一夫人。第一夫人美名其曰,名头好,可以做那么点事情,但是实权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上。米歇尔奥巴马毕业于哈佛法律系,本来可以在法律界做楷模的,嫁给了奥巴马当上第一夫人,成为总统的附属品。正面案例:德国默克尔。你看过默克尔的老公抛头露面,给自己的妻子做宣传吗?(德国这个例子来自lin毛毛)

多读书。鼓励她质疑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女权主义的发展没多久,很多语言里还隐含的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不要不假思索地拥抱“存在”

永远不要认为婚姻是一种成就。

婚姻有好有坏,人生无限可能,不要被婚姻所拖累。我昨天刚好看到一本书,讲中国人的特点。有一个就是说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很多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一项任务,至于爱情,那都是浪漫主义,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告诉她不要追求趋同性。

就是不要随大流,别的女孩做什么我做什么,应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第九条涉及尼日利亚文化,不讲。鼓励她去运动,强身健体。

通常这一条是给男孩子的,现在很多妈妈也有这个意识,女性也需要很强壮,不仅在思想上,在身体上也要健壮。

培养她的性别意识。给她普及性教育知识。爱的教育。

这点需要父母有很高的这方面素质。

成为女权主义者不是要压迫其他的群体,是争取属于自己本来应该有的部分。包容多样性,不一样是正常的。

这点在中国的体验尤其不好,中国人似乎很擅长同化别人。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读后感(三):你本身就是完整的

  

读完了这本很精短的小册子,是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的作者Adichie, Chimamanda Ngozi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又一力作。我要给它超五星,写得太好了。

作者写这本书是因为,她的好友刚刚有了女儿,于是来问作者这位著名的feminist“我应该怎样把我的女儿养成一名feminist?"其实我觉得作者的给闺蜜的15个建议更像是回答“我应该怎样抚养我的女儿?”,甚至是“我怎样应该nurture与affirm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feminism有千千万万种定义,对我来说它的含义就是作为女性,认识且珍惜自己自身的价值,在不依附于任何人的情况下。

作者的文字是她一贯的风格,简洁且一针见血,在这里挑几个我觉得最受益的建议翻译且分享给大家。

Be a full person. Motherhood is a glorious gift, but do not define yourself solely by motherhood. Be a full person. Your child will benefit from that...“Never apologize for working. You love what you do, and loving what you do is a great gift to give your child...I find this to be so wise and moving. You don’t even have to love your job; you can merely love what your job does for you—the confidence and self-fulfillment that come with doing and earning. 关于工作,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母亲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但是不要只被你作为母亲的身份定义,你的孩子不能从中获益...永远不要因为需要工作而道歉,你热爱你的事业,这就是你可以给予你的孩子最好的礼物...你甚至也不需要多么热爱你的工作本身的内容,你可以只因为工作带给你的成就感和自信还有收入而热爱它。

Never speak of marriage as an achievement. Find ways to make clear to her that marriage is not an achievement, nor is it what she should aspire to. A marriage can be happy or unhappy, but it is not an achievement. 关于婚姻,向她展示,婚姻不是成就,永远不要把婚姻当作一种成就,也不是她一定要向往的。婚姻可以是幸福的也可以是不幸的,但永远不是成就。

Teach her to reject likeability. Her job is not to make herself likeable, her job is to be her full self, a self that is honest and aware of the equal humanity of other people. Please do not ever put this pressure on your daughter. We teach girls to be likeable, to be nice, to be false. And we do not teach boys the same. This is dangerous...Teach her that she is not merely an object to be liked or disliked, she is also a subject who can like or dislike. 关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教授她拒绝总是希望被别人喜欢的愿望。她的目标从不该是让别人喜欢她,而应该是成为完整的,真实的,尊重别人和他人的自己。我们总是教育女孩要去取悦别人,但我们不这样教男孩,这很危险,她不是一个可以被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物品,而是一个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别人的主体。

Teach her about difference. Make difference ordinary. Make difference normal. Teach her not to attach value to difference. And the reason for this is not to be fair or to be nice, but merely to be human and practical. Because difference is the reality of our world. And by teaching her about difference, you are equipping her to survive in a diverse world. 关于对于多样化的尊重,向她展示多样化,让多样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她不将别人的不同作为评判好坏是非的标准。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想让她变成好好小姐,而是希望她变得现实且尊重别人。因为多样化是这个世界的现实,所以尽早向她展示多样化的存在,可以让她更好的在这个世界生存。

还有无数我看着拍手叫好的句子,给她1000个赞,女孩们,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和依附,因为你本身就是完整的。不论是我们善良或者谦逊的对待别人,还是选择结婚生子,或是,希望都和你的性别无关,而和你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有关系。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因为你的舞台无限宽广。

  《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读后感(四):养一个女权主义的孩子

  这是一本难得的独特的好书。原文是Chimamanda回答她朋友“如何把我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女权主义者”这个问题的一封信。正因为写这封信的动机与去做一个公开的演讲不一样,书里讲的看法,说的事实都更加生活化,也更加具体。也许因为我有一个女儿,书里的意见看起来是相当受用的。

  “女权主义”(feminist)这个词用着用着传着传者就在它本来的意思上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刻板印象。比如女权主义者都是讨厌男人的,女权主义者都是去女性化的(不穿裙子不化妆不爱漂亮),女权主义者对世界都是充满愤怒和不满的,等等。然而女权主义最初的定义其实是简单明了地要求平权而已: the advocacy of women's rights on the ground of the equality of the sexes. 正面阳光。基于这个定义,我也很想把我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女权主义者。

  可是培养一个女权主义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为什么?因为我自己以及所有我身边的人,都已经被我们社会里面长期形成的关于性别的各种刻板印象引导,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把我们自己认知上的偏差传给了下一代。讲个简单的例子。大兔子和我带着玛雅逛超市。我们买了玛雅最喜欢吃的葡萄干。她立刻就想吃。大兔子告诉她说,玛雅,现在还不可以吃,我们要去收银员阿姨那里付了钱才可以打开吃。一个和性别毫不相干的场景和设定,只是一个爸爸在教女儿要有耐心和基本的社会秩序。但是大兔子用的词是“收银员阿姨”而不是“收银员叔叔”,给收银员赋予了“女性”的属性。我向大兔子指出,以后不能说“阿姨”,要直接说“收银员”。大兔子一开始还狡辩说,可是大多数收银员都是女的呀。我说,正因为一代一代人持续用这种有性别偏向的语言,才使得女孩更容易成为收银员呀。你希望你的女儿从小就被这样的刻板印象限制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吗?大兔子同意了我的说法,但是后来还有好几次他忍不住仍然用了“收银员阿姨”,不过每次他都郑重其事地向玛雅纠正说,啊不对,爸爸说错了,应该是收银员,收银员可以是女生也可以是男生。这一个小的细节虽然可以纠正,但是有好多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的细节已经严重影响了幼小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放眼望去,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数不胜数。在养娃的慢慢长路上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它们传给下一代。书中提到一个我深感共鸣的事情:大部分商店里都有男童,女童,和unisex的服装。女童的衣服大多是粉粉的加上花花鸟鸟的图案。男童则是蓝底或者白底上面配有汽车动物等一些更生动更有活力的图案。而最可笑的unisex服装则是一些毫无生命力的灰不溜秋脏不拉叽的颜色,误导那些自以为思想激进要男女平权的中产父母去买,这些衣服往往还比一般的贵上不少。unisex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可笑,如果真的unisex,为什么不直接去掉男女的标签,让大家随意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就好?反正男女童身材也差不多,尤其内衣什么的根本没必要区分。unisex就是一个市场营销的大坑,在先设定男女童一般来说就是应该穿不一样的衣服的前提下,说,你想搞特殊吗?那也可以,我们贵点卖给你一些丑不拉几的衣服。为了创收,我相信商店没有取消男女unisex服装标签的动机,但是作为父母,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去忽略这些标签,去买适合玛雅的衣服。但是还是好不容易的。

  养一个女权主义的女儿,不是说要把她“像儿子一样养”,而是说不因为她是女儿(或者儿子)而刻意引导她去喜欢什么而不喜欢什么。前两天有一对朋友带着他们的儿子来我家玩。他们的儿子比玛雅小半岁,是一个挺安静的小孩。他们看到玛雅非常喜欢她的毛绒玩具兔子,立刻感叹道:男孩和女孩真的很不一样呀。我儿子就一点也不喜欢毛绒玩具,他比较喜欢玩车。这句话乍一看也没毛病,但是当妈快两年我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不喜欢什么,除了天性以外,父母的介入也非常重要。玛雅小时候也对毛绒玩具毫无兴趣。后来她睡眠倒退,看书上说要适时给她引入一个玩偶,鼓励她接受玩偶的陪伴和安抚作用对安眠有效,我们才开始积极地向她引入毛绒玩具的。毛绒玩具本身是很无趣的,但如果给他们拟人化,小孩子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就会把它们变成栩栩如生的小伙伴了。一开始,兔子玩偶陪着玛雅吃饭,玛雅吃一口,兔子也(假装)吃一口。兔子陪她换尿布,我们给她换完了,她自己要给兔子换。经过无数这种共同体验,兔子们已经是玛雅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玛雅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她是女孩,而是因为它们和她已经是非常亲密的小伙伴了。所以,朋友的儿子不喜欢毛绒玩具,我猜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是男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积极地给他的儿子介绍一个玩偶,也没有花很多时间让他的儿子和玩偶像伙伴一样相处。小孩都喜欢新鲜的东西,塞一个不会动不会叫什么都不会做的玩偶,谁会喜欢玩呢?问题当然不在于朋友没有给他们的儿子介绍毛绒玩具,而在于他们认为,喜欢或者不喜欢毛绒玩具是跟性别相关的。反过来看,正因为他们的儿子是男孩,他们并不觉得孩子不喜欢毛绒玩具有什么不对,反而凸显了他儿子的男子气概,所以他们也不需要积极地去引入毛绒玩具这件事情。相反,如果他么的儿子不喜欢玩车,他们会不会想尽方法向儿子介绍玩具车的各种有趣的方面呢?

  我的这对朋友夫妻俩都是博士,受教育程度不能再高了。他们俩都全职工作,家务和带娃的活平分,丈夫因为有洁癖且极有耐心,做得甚至比妻子更多。这已经是一对无法更加平权的父母了。可是即使是这样的父母也难免会把自己从上一代和整个社会里沿袭来的性别刻板印象传给下一代。而最可怕的点是,自己还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通过自己不够全面的观察得出了“男孩和女孩真的就是不一样”这样子的结论。不问过程只看结果是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虽说我怀揣着培养女权主义女儿的理想,对有性别偏向的言论和举止都很敏感,但是好些事都是要花好长时间才能自己想明白。而自己想明白到和别人说明白,又隔了特别远。

  养一个女权主义的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不要说“你应该做这个那个,因为你是女(男)孩。” 性别从来就不应该是否认或者肯定一种言论或者行为的原因。 玛雅有一个经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小胖。有一阵子玛雅物权意识非常强,不让小胖玩她的玩具。小胖一拿她的玩具她就要抢,抢不到就哭。我当时没想好要如何处理这样的纠纷所以行动很慢,然后时常就以小胖妈妈拉住小胖对他说“玛雅是女生你是男生,你要让着她”收场。我也遇过一个自称特别女权的男性,告诉我他自己多么地尊重女性,从小就教导他的儿子只能和男生打架不能和女生打架。大家对女性的保护里其实已经默认了男性的强势。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朋友说,男孩要如何如何养,女孩嘛就开心快乐就好了。大家对于男孩女孩的预设实在是太强了,以至于有意识无意识地就把女(男)孩养成了“女(男)孩应有的样子”。

  要想养一个女权主义的孩子,很难的一点是去除自身的偏见。即使能够做到去除自己的偏见,那他们生长环境中的偏见怎么办呢?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把所有人都变了,但是可以慢慢努力去教去学去看见,主流的价值观不一定正确,社会规范是人们规定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尽量减少预设,才能更加客观的观察世界。知难行更难。我会常回过来看看这本书,继续在养一个女权主义者的道路上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