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精选

2021-05-04 03:4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精选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是一本由(美)丹尼尔•克莱恩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一):翻译我就服你!作者和翻译双双油菜花!

  两点半,失眠的人决定起床,甩开脑中叫嚣的没个卵用的思考,离开床,走到客厅,裹上毯子准备看书。还在一种苍凉而悲怆的情绪中,竟然打开扉页就被赠言逗笑了。。

  好像收到宇宙给我一个wink,说他很神秘但也很nice哦,让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和我见面的最佳时机吧[表情]~失眠的人都来看看吧,还有什么比俏皮哲学小金句更能抚慰人心?——《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他就又变了》[捂脸][捂脸]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二):评《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这本书太厉害了 把各种哲学思想都大概的过了一下 而且很多篇章的文字 都会让我停下来思考良久 特别是 维特根斯坦 他让我有种“为什么明明每个字都认识 但是却读不懂”的感觉 我觉得这种被别人的想法碾压的感觉 还挺爽的 所以我决定 接下来要去看《维特根斯坦传》 刚好这本书也在我的计划里 / 这本书作为哲学启蒙 其实也挺有趣的 每一章 使用如此短的篇幅 提供了很多种思考的过程 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 / 谢谢作者 谢谢译者~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三):豁然开朗的同时,也更困惑了

  不要被鸡汤的标题和花哨的封面骗了,这真的是一本风趣又严肃的哲学书。你可以把它看做一本介绍哲学流派的工具书,不管你对“活着”这件事有过怎样的困惑与思考,几乎都能在某一位哲学家的观点中找到共鸣,然后就能够按图索骥,深入读一读这位哲学家的作品。你也可以把它看做作者生活与思考的小随笔,书中对不同哲学观点的介绍,不但清晰简明、幽默风趣,还常常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读起来非常享受。

  比如作者从萨特存在主义的无聊中,延伸出被现代心理学支配的世界观,一定是合理的吗?无端假定生活的正确方式一定是充满希望,抱有其他诸如无意义、空洞虚无的情绪都是不健康的,需要通过药物改变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做法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全书就是这样充满各种问号,可能困惑才是生活的常态吧。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四):岁月增长,阅历沉淀,开始思考人生

  这是一本启发式的书,也是一本哲学的入门书。作者用通俗易懂诙谐的语言和形象的案例,把人类历史以来主要的一些哲学门派做了简介。让人脑洞大开。从小到大,都觉得哲学是无聊透顶的东西,学哲学的人不是装13就是loser。看完此书,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对哲学太过于无知。这一方面是中国教育本身导致。从小就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主流意识下长大,加上小时候实在太穷(本人70后),才刚刚把温饱解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面对各种物质的诱惑忙忙碌碌,几乎没有顾及到心灵层面的东西。另外一个方面,在学校层面(甚至于社会层面),中国只有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他都可以说是异端。

  在如此的大环境中,在将要奔四的不惑之年,能够有缘碰到此书,真可以说是幸运。或许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沉淀,才会静下心来思索一下人生的意义!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五):别急着解答人生的意义

  

读完了《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变了》,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就击倒了我。作者作为一个年轻时求学于哲学学科,在各学院进了又退,退了又进的人,他把众多或相似,或对立的解释世界、自我的哲学观点整合在一本书里。

那些人生明明白白的残酷、失望、不安,他都告诉你了,“人为何能快乐,但为何不能再快点一点”、“为什么我们惧怕活在当下,我们为何怕写日计划”、“有太多的选择到底造就了充实还是不安”、“可过的人生模式太多和你的人生到底有没有关系”。

但让人觉得暗自窃喜的是,和哲学打交道一辈子的作者也没法面对一些事实,没法拆分一部分自我,没法解决一些小事。

而“我们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这本书没有解答,你也别急着解答。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六):读书会活动读书小感

  

1.书的前半部分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多看过的哲学书和观点,作者又从另一个角度说了他自己的看法,总之就是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摘抄本,同感于我高中时做语文摘抄本的那种状态。

2.书的后半部分反复强调“活在当下”这一点上,中西方哲学大师是相通的。但是这又让我思考“究竟什么是活在当下呢”?以我的经验是,沉迷于当下事务,不知时间流逝可算其一。与之相反就是“无聊”“忧虑以后”。

3.我自己的想法:从高中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到后来自学心理学,这两门学科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其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正如书中所言,贫困地区的人是不会考虑“人生的意义这种问题的”。或许这是优越的当代生活,我们这些“打工人”的宿命困境,也许思考哲学能让我们从小我的困境中跳脱出来,发现同样的问题,大哲学家们也无法给出最终的答案,而思考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吧?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七):幸福、快乐、道德、生命的意义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这本书以39个经典的哲学金句为目录,思考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命题,比如生与死、爱与孤独、道德与伦理、存在与意义等。用39条哲学“金句”揭示生命的意义,思考“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哲学命题。 1.第一个命题,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人造快乐值得追求吗?这本书告诉我们,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持久和平静的幸福,一种是直接和狂放的快感。不论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快乐,都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人为操纵的,人造快乐注定无法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第二个命题,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在我们的基因里,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这本书提出,道德的出发点往往是自利的,或是为了利益回报,或是为了情感满足。但我们的基因里确实存在利他主义的成分,只不过这种利他主义,我们总是留给家人好友,很少用在其他人身上。 3.第三个命题,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如果存在,我们可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这本书告诉我们,生与死的问题是最严肃的哲学问题,想要了解生命的意义,唯一的必经途径是思考死亡。“无意义”往往是逃避人生的借口,事实上,我们能够主导自己生命的意义,而且必须主导。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八):站在陷阱边的短暂思考

  这本书选取了历史上有代表的一些关于人生意义观点,语言通俗易懂,也很清晰。读这本书大致就能了解人类现在是怎么看待人的存在之意义的。读完之后,我也有一些感触。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马克思没有回答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总是不免使我们走向虚无。存在主义目前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其认为存在先于意义,也就是我们的人生没有任何设定目标,也就没有客观意义。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和设定自己的意义,比如追求幸福,实现理想等等。存在主义遗留的问题是怎么选择一个合适的意义。如果有那么多意义我们可以选择,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能让我们更能“活在当下”的意义呢?我个人认为,目前为止最好的一个意义应该就是广义的爱,这也是绝大多数人从有意识以来默认的意义,这里的爱包括爱情,亲情等等,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对世界的爱。这样一个意义解释了很多现实现象,比如为什么人会自杀,因为大多数自杀源于抑郁,而抑郁源于对世界失去好感。如果我们能够提取培养自己的“意义”,即对世界的爱的范围多一些,在大脑中形成自己意义的信念,那么就能在被暂时的情绪控制时,被自己的理性提醒——我一直以来认为的意义是确定的,现在只不过是被消极情绪所蒙蔽。避免进入陷阱的最佳方式是提前完全了解陷阱。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九):生活摇荡如钟摆,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

  

虽然写的很通俗,但是作者摘抄的39条金句很多还是比较艰涩的,作者诠释的很好玩,有种故意表现的玩世不恭的感觉,但又能真切感觉到作者对人生的认真。

1、“生活摇荡如钟摆,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亚瑟·叔本华;

2、叔本华写道:“生命的短暂常常被人哀叹,却可能是生命中的。

3、奥斯卡·王尔德那句精辟至极的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

4、生命的意义不是找到的,而是自己创造;

5、“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才懂得该如何生活;直到无力再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6、“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大卫·休谟;

7、简单的想法不一定简陋。不能因为奶奶的谚语听起来老套不堪,就认为它们没有价值。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读后感(十):生命的意义是自己创造的

  

作者在前言里就说了这是一本金句式的哲学笔记本,附带了他的那些年轻时、年长后的沉思月见解。所以整体涉及的哲学范围很广,或者说是很杂,不是一本系统性的哲学书。

金句哲学家有享乐主义者、形而上学者、存在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实用主义者、悲观主义者、人道主义者、荒诞主义者、经验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无神论者、一元论者等等……每个金句对应着以上不同哲学流派,通过作者的解读和感想可以大致了解该哲学认知理论、立场和世界观。

每个人的三观多少也都基于了以上某某理论,对现在的我而言:享乐主义虽然快乐自由,但我更是存在主义者,人生的意义只能由个人了来创造,我有义务和责任去有意识地做出这个意义的选择。摆脱“羊群效应”,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内心的感受,成为一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更好的我。那未来呢想法肯定随着经历改变升华,唯一不变的是不能做个悲观主义者(我人生唯一后悔的是,我不是别人)。这是悲观主义最大的悲观,我就是我,别人是别人,永远不要产生错误的欲望。

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结尾:“你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你不知道”。知识无尽头,保持好奇和勇气继续探索下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