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走的去跳舞》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用走的去跳舞》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7 04:40: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用走的去跳舞》经典读后感有感

  《用走的去跳舞》是一本由邓九云著作,华品文创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35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走的去跳舞》精选点评:

  ●怎么说呢,一开始关注九云真的是因为我们家老何(不过现在好像大家都很介意说她觉得她是GD,不过我不想因为这个事情给九云招黑)现在呢,我喜欢她完全是因为她是她独一无二的她,还有她的文字,九云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孩子,故事跳脱又轻松很吸引人,收到书就赶紧读了,完完全全感受到她的用心,大部分事情和人的魅力都来自于认真的灵魂,我想说的就是她九云,一次只爱一个人并觉得可以相爱真好!

  ●她说这一本没有之前那么踩心窝子,后来想想也是

  ●先看到九云的文字就觉得甚是欢喜,当然不排除多少因为九云本人的气质非常吸引我。哇哈哈哈哈哈,okay,说重点,用走的去跳舞的全书内容无论从思维角度还是文笔艺术来说都是有趣的 有意境的 有想法的。总之我喜欢啦 发誓 绝对不是因为九云的颜~

  ●真是不错 不夸张

  ●诶这本我也买了,还是签名版。陈绮贞在《不在他方》里写过台北的早餐店,说那是最让人安心的地方,可以坐在里面花很长时间吃早餐、看报。邓九云的创作不太像早餐店,而是咖啡店,但也不是那种你想要拍照然后po上社交网络的咖啡店,而是可以坐着发呆或玩手机、看书的古早味咖啡店。昨天花时间慢慢看了很多台湾创作者的脸书,真好呀真迷人,他们正在古老又认真地记录和分享着什么,氛围有一点点像七八年前的豆瓣。

  《用走的去跳舞》读后感(一):关于小女孩的时代

  我读得好小心,趴在床上,磨磨蹭蹭地,怕读得太快一下子读完。

  我喜欢子晴小时候的部分,有邻居的小伙伴,有电视里的动画片,有雪糕,有“大人”,假期长到让小孩子想要去学校,小孩子的夏天才是夏天。前两天,离开家之前的一个下午,我枕着外婆的腿和她聊天,问她记不记得和我一起骗外公说我们要去买菜,然后要来外公的钱去买雪糕吃。我喜欢子晴百无禁忌的童年,想要企鹅枕头的时候便毫无顾忌地说出来。让我想到自己被全家人宠溺的小时候。许多东西会在成长中渐渐失去,后来会有多少犹豫,猜疑,彷徨,可是小的时候都不必知道,那个时候,只要抓到飘进屋子里面的云,就能和它一起飞出去了。

  “每次子晴望着那篇光彩,就会热切盼望着自己将梦想一饮而尽的未来”,看到的时候,心有戚戚。小时候,我喜欢晚上趴在窗边上看外面别人家的灯火。后来高中的时候,周六,妈妈会开车把我从学校附近的出租房接回家里,我喜欢车子开上快速通道,好像一艘冲开城市霓虹光彩的快船。那个时候,觉得未来好简单,好像充满了奇妙有趣的事情在等着我,我盼着快点长大,快点到达未来,好像迫不及待揭开谜底(当然,我预设未来充满了好事)。那种单纯的傻劲,现在是再找不回来了。“我以为我会坐在那棵树下看书”,好巧,我也时常有这样的幻想。

  后来呢?里面的好多故事我想都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后来子晴还有没有再见过小又、以樂和Ryu?这样问未免太不浪漫。可以相爱,真好!我依然希望子晴保留着小女孩时代的无所顾忌在大人的世界里漫游,被最多人宠爱,也做一个天真的爱人,不会不安,不会还拥有的时候就开始不舍。

  “这种对将来无缘无故的喜悦,真是非常年轻而明亮的糊涂。”——朱天文《淡江记》

  《用走的去跳舞》读后感(二):心目中現代文學最好的模樣

  現在才被鄧九雲煞到是不是有點晚 原本只是隨手拿來沒想到這麼好看 後來在南方家園好像又出了兩本我肯定要找來看吧

愛丁堡

  那種好是說不出哪裡好只能說是心頭好 而且很可能只是因為她寫到我許多心中有過的場景 例如學生時代的921大地震 例如曾經無太多目的住過一陣子的愛丁堡 還有艾莉絲孟若與契訶夫 童年的同學鄰居模樣那些想不起來的感情 東京愛情故事與夏日之戀 一些沒有延續卻在心裡揮之不去的際遇 以及最充滿心思卻也最自然不過的對白

  她的表演身分也帶給文學一層攝像式的美感 想要精準、平衡或是跳躍而性格強烈都可以 而書寫的力度又清爽無負擔 不必分心去丈量任何文學尺度卻又不懷疑文學價值的閱讀經驗其實都是非常好的閱讀經驗 主題卻也當然是愛

  我想我也說不出什麼其他屁話了 之所以會那麼喜歡大概是一邊讀就一邊覺得 這個人也太有趣了吧有時候好像蕭查某 就好像一邊讀徐至宏都一邊覺得這個人到底有多無聊啊做愛只有三種體位嗎一樣 但這絕非本質問題而是體驗的問題 一定有人會搞不懂鄧九雲在幹嘛覺得她亂寫看不下去 也會有人喜歡徐至宏那種誠悅的古意吧哈哈哈我擠出這個什麼形容詞

  我要來買她新書了掰~

  《用走的去跳舞》读后感(三):听她说故事

  当我的手触碰到到她的手臂的时候,一种本能地冲动就这么发生了,我激动地亲了下那个用走的去跳舞的女孩。(这是我对书的躯体产生的爱恋)

  林导在序里面引用了其中一个故事的原话,当时的我还不知道那就她说的故事里的一段文字。到后来我转回去再去看的时候。那段文字在我心里走了一遍。看着三篇序,让我觉得我似乎能够大概了解到她一点点。其实也许我不需要知道那个说故事的人,是怎样的,只要听就好,因为如果那些故事是我喜欢的。

  那女孩说故事的方式很特别,就如同书名一样。她用文字来表达的时候,节奏就刚好掌握在那里。所有的故事的节奏看似统一,却有着因为故事本身的特点,而凸显的某些章节的紧张感。

  说说那些片段的感受:

  「记得的不见得会是那些不想忘记的」66页

  有时候我们会被自己骗了,以为那些已经不记得了

  「为什么是三十岁」 「感觉是一个真正像大人的年纪」70页

  我二十五岁的时候,就一直在期待我长大到三十岁

  「我一个人成长,就会变老」 73页

  这是我听过的最浪漫的告白;

  对话172页

  命运会让你们在一起;

  对话178页

  时间可以改变的永远不是我们对彼此的爱。

  对话194页

  我曾经相信过,但当真的去经历过,我真的不确定,只是当我还爱着的时候,我从未想过要离开,这样说是不是很可爱;

  想做的事224-227页

  我也很想列出来,等我遇到那个人再一起写;

  我喜欢子晴的故事,那些片段的回忆,在不同的成长片段里留给她的,或者说我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

  那天开始我突然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我焦虑地过着每一天,忙碌到挤满日程让我没法停下来,要面对,需要足够的勇气。后来我终于忘记了那种感受。

  期待新的故事,被延续的故事。

  我想听,那些你说的故事。

  《用走的去跳舞》读后感(四):我对【蜜蜂】的wonders

  拿到书后,我第一篇看的就是【蜜蜂】,之前在作者微博上看到这个名字时,就一下子记住了,很好奇,蜜蜂能有什么故事呢?整本书看完花了我一个夜晚和一个下午,我是那种看书很慢的人(做其他事也是慢吞吞的),看到一句有意思的话,我会停下来细细体会。就像在网络上看视频,看到好笑的点时,我会按暂停,笑完了再接着看。很奇怪,是吧。

  我想之所以将文章的英文名翻译成wonders,可能是因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自己在浮想联翩。然而跟着他的wonders,读者就会像侦探一样,推理出这个故事的处处玄机了。

  wonders1:小女孩是叙述者”我”的孩子,“我”和蜜蜂刺青女三年前认识,在一起差不多半年,如今这小女孩两岁零三个月。

  wonders2:“我”是不喜欢小孩的,也没接触过,为什么会非常注意那个小女孩呢?“我”和小女孩对望一分钟,接下来两分钟灵魂出窍,看得太过出神。(暗示一,亲缘关系自然牵引产生的吸引力。)

  wonders3:“很漂亮,尤其是眉毛”与前面她称赞叙述者的眉毛好看呼应(暗示二,父女面貌的相像)

  主人公叙述者还蛮相信精神的东西的,有很多直觉{譬如她走之前他就有感觉了,虽然当时denial了自己的直觉),作很多假设,也相信“眼神是有力量的”。

  我还发现一个作者安排的小巧思,男主被抛弃后,开始用那盒三十六支的白色铅笔,用到最后那一支时,铅笔芯断掉,就遇见了她。白色铅笔在结尾处又成了打开话题的口,作为礼物,以及要去买笔为剧终。

  不过有一点我挺疑虑,男主为什么对小女孩说生日快乐呢?他从哪看出来那天就是小女孩的生日?

  蜜蜂刺青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我对于蜜蜂这个关键词也有些不解。她消失时,扎起马尾,露出蜜蜂,奇幻就终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