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半熟家庭》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半熟家庭》读后感精选

2021-05-09 00:3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半熟家庭》读后感精选

  《半熟家庭》是一本由金义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熟家庭》读后感(一):打开心结,才能驶向幸福彼岸

  

何谓幸福?即是遂心吧!隐藏心理的问题,总是阻碍幸福的屏障。《半熟家庭》作为一本心理咨询的结晶,能够帮助读者洞悉自己的问题,打开自己的心结,从而驶向幸福的彼岸。心理咨询如斯,案例解析如是。

从亲子关系篇开启,看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键。阅读中,总有冥冥之中的感慨,孩子都可以成器,却往往因为家中的关系导致搁浅。比如社会上那些悲惨的故事,北大学子吴谢宇杀害母亲轰动一时,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心理上的问题。

而家长错误判断孩子的心理,误以为是早恋,随意砍杀孩子的兴趣,不尊重孩子,凡此种种的劣迹,都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理悲剧,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原生家庭的病,总能结成心理上的弊端。这是《半熟家庭》试图在解决的,以案例的方式,以对话的形式,足以让读者身临其境,足以能够看到其中的细节。

亲子的问题、情感恋爱的问题、夫妻关系的问题,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是鲜活的心理问题,也都是能够带给我们反思的。

夫妻如何相处,两个陌生的人如何和谐,这些细节中,都有每个人的特殊性。但在特殊之外,却总能够找寻到普遍的价值,能够传递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明明有家,却感到孤独。明明是夫妻,却像是路人。明明的亲子,却像是陌路。这些不符合人们想象的,注定是有心结的。

心理咨询的宗旨,就是打开这些心结,从而助力驶向幸福的彼岸。从这个意义上看,《半熟家庭》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对话背后隐藏的故事,更多的是让读者有所启迪,能够找寻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心结的解决方案。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半熟家庭》读后感(二):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争吵中渡过的,那时候,父母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几乎没有几天安静的日子。小时候的我,爬树、上墙、打架,宣泄着自己的情绪。所以从小我的性格就有些古怪,很难融入集体,这种情况直到大学才有所好转。因为大学时候遇到了很好的室友,她们的关爱、关心教会我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与人交往。性格也开始变得活泼、乐观起来。幸运的是工作以后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公,他是一个非常善良、温柔的男人,他会包容我的小任性,我偶尔的坏脾气,细心的疏导我,童年的伤口逐渐开始愈合。

我一直很喜欢看心理方面的书籍,因为知道自己内心是存在的创伤的,所以一直在剖析自己的心理,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半熟家庭》这本书我是当成故事来读的,该书分为亲子关系篇、恋爱情感问题篇、夫妻关系问题篇,每篇精选8~9个案例。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或深奥的专业性的东西,有的只是与求助者之间的对话。粗看不以为然,觉得就是常规的聊聊天,没有什么难度,细看之下会发现,老师就是通过简单的聊天,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引导求助者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逐步引导求助者去解决问题,或给出可行的建议。

有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心理咨询师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与求助才聊聊天,当一个好的听众吗?其实涉猎过一点心理领域的人都会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心理咨询师得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求助者的家属或朋友了解求助者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通过主动的交流确认求助者的症结,这有点像中医讲的望闻问切。然后就是开方子了,这一点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单靠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是万万行不通的。

近年来,关于学生崩溃跳楼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什么明明父母那么爱孩子,却最后逼得孩子跳楼自杀了呢?《半熟家庭》亲子关系中的第一个案例给的印象最深刻。17岁的高三女生,学习很好,可是没有生活的乐趣,只想活到35岁,给父母赚够养老的钱然后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作者通过与求助者的主动对话,寻找到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是亲子教育出现了问题,父母经常跟孩子讲“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让孩子觉得她活着的意义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除此之外,自己的生命是无意义的。此外,孩子父母不让看电视、玩手机,只有学习,因而她跟同学没有谈资,所以她很孤单。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孩子意识到人活着应该为社会做贡献、对社会有责任感,而不是为父母而活。作者也说服父母给孩子买一台智能手机,丰富社会知识。最后,作者和孩子聊到了三观,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个过程看似闲聊,条理却十分清楚,咨询结束后,孩子信心满满地离开了。

每一个正常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可能来自家庭关系、工作压力等各个方面,看心理医生就像是感冒吃药一样,没有必要讳疾忌医。平时有空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也是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更好的未来!

  《半熟家庭》读后感(三):《半熟家庭》——只有感觉舒服的关系才是正确的。

  

朋友Y,能说会道,为人幽默,前段时间见证了他追妹子的状态:半天打不出一个闷屁来。我们都安慰他,大概是太在乎这个女生了才会把自己伪装起来。这段还没有开始就结束的暗恋自然无疾而终。

Y觉得女生对自己不感兴趣,于是转战另一个颜值更低的妹子,他说:就是这个女孩了,和她在一起感觉很舒服。

而戏剧化的转变是,当Y不想追那个妹子时,以完全放松的状态和她相处,却换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邀请。

如果他早些看《半熟家庭》,就可以从其中一个类似的案例对照分析自己的情况,得知:恋爱的男女一定要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不合适就分手,相处舒服就应该结婚,在一起生活。

他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得知一个书中早就公布的认知。

不论朋友、亲子、恋人、爱人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彼此坦荡真诚的,如果有一段关系让你感到不舒服,就说明这段关系某个地方出了问题,只要你们还彼此在乎,就应该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底话。

有多少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可回忆究竟从何时走散,因何事走散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说到底,就是缺乏沟通,敞开心扉的沟通。

《半熟家庭》这本书分为亲子关系、恋爱情感问题、夫妻关系问题三大部分,以一个个小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每个对象的心理问题,行文以对话形式一问一答,语言比较口语化,几乎没有很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比较适合大众休闲阅读,有点像《婚姻与家庭》。

其实心里早有答案,只是需要有个人来明确地告诉你。在这本书里,没有矫情、没有安慰、没有婉转,只有直击人心,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比如,一对象求助的问题是:自己男友典型吃软饭,在自己生意好和生意差时态度截然不同,争吵不断,但对象又不甘于分手,内心无法平静。

作者很直白地指出对象的不足之处:怎么能把钱都给男方了?怎么能他说什么就信什么呢?究竟了解男友多少?

最后给出的建议是:分手,及时止损。

如果有类似经历的女性朋友可以从中举一反三,了解如何提高情商,不再遇人不淑。

  《半熟家庭》读后感(四):用别人的故事照亮我们的生活 ----《半熟家庭》

  

真正打动人的社会关系心理学书,从来都不会充斥着冠冕堂皇的“高深莫测的说教”“晦涩难懂的术语”“不知所云的解读”,它只是慢慢叙说着,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爱、有关成长和有关选择的问题。

《半熟家庭》讲述的都是别人家遇到的问题,但从哪些故事里得到的光和亮,却能照亮我们的生活,当你不知道遇到困惑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半熟家庭》里的故事帮你选择;当你不知道孰对孰错的时候,它们帮你判断。一个个心理案例分析,像夜空中的启明星,带你到生活的彼岸,给现在或未来的生活一个最佳选择的答案。

《半熟家庭》的作者金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高级催眠师,金义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曾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从事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咨询工作,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导师。

花如许篇幅先专门介绍作者,是因为在心理咨询师的范畴,咨询师本人的社会经验极为重要,只有生活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才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直达问题的实质,才能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给出最佳的疗愈建议。

作为心理咨询师,金义在利用心理学技术,帮助求助者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擅长解题式心理咨询,即从求助者叙述中得知已知条件,推理出未知条件,未知条件是心理咨询师心中的疑问,需要与求助者有目的的交流,将未知条件转化成已知条件,进而解决求助者的诉求。

解题式心理咨询是把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用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实践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咨询师本人来说,则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格局、正确的三观、广博的知识面。如此,才能做到对求助者帮助大,咨询时间断,见效快,进而达到让求助者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认识,从而解开心结。

在第一章亲子关系篇里,金义运用解题式心理咨询,成功疗愈了

懂事的孩子,因为缺少独立性的培养,静悄悄地崩溃的女孩子;

家长过度严厉的管教,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厌学报复式逆反,而家长还在和孩子硬碰硬;

生活上过度顺从,溺爱,却在精神层面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本不了解不知道孩子真正内心需要,选择的学校跟孩子的心愿南辕北辙,还觉得这样是为孩子负责为孩子好,结果却导致了孩子对未来一片迷茫;

在不和谐家庭环境、在家暴环境中、在比较中成长的孩子,焦虑不堪重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抑郁症的人生……

这一章节,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孩子每个月都会发作几天,发作时砸东西、打人、情绪失控,甚至不能正常求学需要请假在家,家长和本人都怀疑有抑郁症。但是,金义在与求助者交谈后,观察到求助者语言清晰、思维正常,没有精神运动性不安的焦虑症症状,也没有压抑、低沉、目光呆滞的抑郁症症状,于是,很肯定地对家长说“孩子没有重度焦虑,也没有重度抑郁,只是多年的心结没有打开导致情绪烦躁、失控”。

听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判定,家长和本人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所以,专业的事儿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士,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收获满意的结果。

8个案例,不可能穷尽亲子关系的所有问题,但是,每一个案例从已知条件推知,将未知条件转化成已知条件,进而解决求助者的方法,却可以让每一个正处于亲子问题尚处于浅表层困惑的家长,试着自查对照,起到有着改之,无则加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为一件小事夫妻间争论不休,吵赢了道理,输了感情,久而久之,婚姻就会亮起红灯—《半熟家庭》

把家庭当做“战场”,以“恶言”为枪,奋勇“杀敌”,并非英雄,而是愚者。但在现实婚姻生活中,却依然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直到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才想到求助心理咨询师请求介入,如果,我们事先能够以《半熟家庭》中的诸多他人的婚姻错误为镜子,时时警醒自己的婚姻,就能很好的起到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效应,防微杜渐。

家庭关系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边界感,这条似乎适用于所有的家庭,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的错误很明晰,自己却常常身处局中不自省。所以,只有梳理家庭边界,才能缓解家庭矛盾是放之四海为准的良方。

如果说女主外男主内的婚姻相敬如宾不易是个特例的话,那么,攀比式的婚姻,就太过常见了,殊不知,正是攀比导致了夫妻反目、父子母女不和,也许只有到了矛盾不可调和了,才明白平平淡淡的生活是至理名言。至于妈宝男、婆媳关系、家庭的财政权、啃老、巨婴等等问题,在咨询师眼里那都不是问题,都有方可循,在发达国家,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很强,心里有纠结就去找心理老师,绝不会严重了才重视。

很多缺少专业知识的人,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进行劝导,其实不是这样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国外有上百年的历史,心理学专业有本科、硕士、博士,实习期怎么也得学习10多年。心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聊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心理咨询技术使求助者发生了改变,进而解决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干预,不然一般心理问题会拖延成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也会拖延成心理疾病,甚至转变成精神问题。

《半熟家庭》用实例告诉我们,多读一些亲子、恋爱、家庭心理学方面的书,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诸多潜移默化的帮助和改进,用别人的故事照亮我们的生活,不如就从《半熟家庭》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