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都去哪儿
“妈妈,我不想上学。”
“老爸,我想逃学。”
“我太累了,想睡觉。”
一个重症昏迷的8岁男孩被送到抢救室,检查发现,他多脏器衰竭。医生诊断,这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也就是常说的“过劳死”。这个男孩从幼儿园起,周六日没休息过一天,被拖着去各种补习班。
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牛蛙,鸡娃满天,虎爸狼妈当道”的当下,曾几何时,幼儿园、小学已出现班级普戴眼镜现象。这边,教育系统,快乐教学,作业肩负,甚至不留作业;那边,家长及孩子蜂拥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盛况,线下夜晚灯火通明,线上外教、内教平台龙腾虎跃。多家培训机构海外上市,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家长,人微言轻,我们不能妄加评判中国式教育,唯有接受规则,为了高考锦鲤一跃,同孩子一起,头悬梁锥刺骨,走入分数为王的围城。
如此,孩子们面临怎样的巨大的压力,而这样样的压力之下,孩子的童年、少年、青年将缺少多少乐趣,他们在每天忙碌的学习之中,又收获是什么呢?
我们也是从孩童走过,历经学习、就业、职场、生活的洗炼,深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要在最好的年纪,碌碌无为,追去安逸。现实更让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没有分数,就无法通过今天的高考。而只有分数,面临专业与职场需求实际的脱节,它无法替代情商、人际能力,无法赢得工作与生活的大考。
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招生竞争力,但教育只关注升学率,我们的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又会怎样呢。个人认为,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应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正如江苏某中学校长所说,“好的教育,一定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才能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我的女儿,三岁半跳舞,四岁绘画,四岁半弹吉他,8岁上课外班至今。因为学业,之前的兴趣爱好被迫为主业科目所替代,虽然在北京市级某重点高中,牛娃云集,压力骤增。每日戴着眼镜,熬着夜,早晚喝着咖啡,周末上着全科的校外辅导,她郁郁寡欢地多次说道,“我想逃学,我想睡觉。”作为家长,心有凄凄,但很无奈。唯有给她更多的鼓励、信心与希望。对女儿的期冀,也由学霸到清北的目标设定,动摇、彷徨,唯愿她健康、快乐、顺遂、无忧,做生命的主宰,做优雅的生活家。
世界美好,人生值得,愿孩子们当下的努力,有朝一日,可以观看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可以聆听太平洋的海鸥跃过山河,可以欣赏北欧夜空绚丽的极光正五彩斑斓,可以自由获得渴望的物质,可以相识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