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灵山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灵山读后感100字

2021-05-17 03:3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灵山读后感100字

  《灵山》是一本由徐剑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山》精选点评:

  ●当大佬写出"拯救大熊猫有什么用呢",无论是否断章取义,我都觉得他得凉的一匹23333333

  ●小说确实很灵,浸透着一股虚无缥缈的灵气,令人如置身迷雾中,分不清方向。

  ●

  ●性与自然 美与绝望

  ●我跟你心有灵犀,你写的话我都懂,每句话都是冲着我自己的心来的。

  ●读的繁体字竖排台版,断断续续读了快半年,基本在用地铁上碎片时间在读,后来在火车上读了好几章却觉得充满了诗意,思考,神游,魔幻,流浪… 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应该充满诗意

  ●写了短评被删了啊……

  ● 窗外的雪地里我见到一只很小很小的青蛙,眨巴一只眼睛,另一只眼圆睁睁,一动不动,直望着我。我知道这就是上帝。

  ●因为好奇而读。读完却发现好像什么都没读到过。

  ●现在想不起来很多,没有场景感,一直在路上迷惑的找方向要去什么地方但是那个地方你也不知到存不存在

  《灵山》读后感(一):灵山,高行健借地标注…~…

  

借地标注。犹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像回忆,又像是臆想,朦胧中也反映了主旨。那个你,那个他,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观察,那个她,是心底无法摆脱的欲望的化身,摆脱不开,走时时渴望,得到后又怕坠入深涧似的躲避,直到在来一次。灵山到底在哪里,它可以是百姓心中的求子石,也可以是你梦寐以求的归宿。总之你不断寻找,却也总在河那边,山那边。或许在你不断寻找的过程中你遇到了无数次的灵山,只因我们视而不见,擦肩而过。人太喜欢标记,又不敢轻易独树一帜,那些个性的人,个性的东西,有多少被流传下来,好像做的任何事都要符合什么规范,迎合什么人,被什么理解才行,不然心里好像做错了似的有些不好意思。可你不过就是看了别人一眼,或者写了一篇根本不在乎发表不发表的文章,或者只是多要了一碗饭,再者只是穿了一件鲜艳的衣裳。可就是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问句,你就难为情了。人一生忙忙碌碌,为的什么,不敢停下,因为停下就会疑惑,所以在不断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一个意义。每当目标实现时,才发现本没有什么意义。可非这么做不可,不然人就会疯掉。所有人都在这似水流年里,温暖而麻木的过活。

  《灵山》读后感(二):免不了又要解释一番

  他倒有些茫然,

  不明白这所谓小说重要的是在于讲故事呢?

  还是在于讲述的方式?

  还是不在于讲述的方式而在于叙述时的态度?

  还是不在于态度而在于对态度的确定?

  还是不在于对态度的确定而在于确定态度的出发点?

  还是不在于这出发点而在于出发点的自我?

  还是不在于这自我而在于对自我的感知?

  还是不在于对自我的感知而在于感知的过程?

  还是不在于这一过程而在于这行为本身?

  还是不在于这行为本身面在于这行为的可能?

  还是不在于这种可能而在于对可能的选择?

  而他又无非迷醉于用语言来讲述这女人与男人与爱情与情爱与性与生命与死亡与灵魂与肉体之躯之快感与疼痛与人与政治对人之关切与人对政治之躲避与躲不开现实与非现实之想象与何者更为真实与功利之目的之否定之否定不等于肯定与逻辑之非逻辑与理性之思辨之远离科学超过内容与形式之争与有意义的形式与无意义的内容与何为意义与对意义之规定与上帝是谁都要当上帝与无神论的偶像之崇拜与崇尚自我封为哲人与自恋与性冷淡而发狂到走火入魔与特异功能与神经分裂与坐禅与坐而不禅与冥想与养身之道非道与道可道与可不道与不可不道与时髦与对俗气之造反乃大板扣杀与一棍子打死之于棒喝与儒子之不可教与受教育者先受教育与喝一肚子墨水与近墨者黑与黑有何不好与好人与坏人非人与人性比狼性更恶与最恶是他人是地狱乃在已心中与自寻烦恼与汉梁与全完了与什么完了什么都不是与什么是是与不是与生成语法之结构之生成与什么也未说不等于不说与说也无益于功能的辩论与男女之间的战争谁也打不赢与下棋只来回走子乃涵养性情乃人性之本与人要吃饭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过真理之无法判断与不可知论与经验之不可靠的只有拐杖与该跌跤准跌跤与打倒迷信文学之革命小说与小说革命与革小说的命。

  凡事总要讲究个始与终,总要有个构架,总要有个逻辑,总要有个理,总要有个发愿,总要有个意图,总要有个形态,总要有个技巧,总要有个目标,总要有个核心,总要有个主题,总要有个人物,总要有个理由。是的,做任何事都要有个理由,没有理由怎么去做呢?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要意义又为什么去做呢?再问下去人就要混沌不清了。

  不,有人会告诉你,按照自己的心走就行,随心而动,随心而写。

  心是什么样的?

  心怎么想的?

  又好复杂。

  不过也很感恩,至少可以随心而写。

  但是,又总需要解释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

  又困顿了。

  到底该怎么写,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免不了又要解释一番。

  解释的意义又在哪?

  为什么要解释?

  解释清楚了吗?

  或许也没有确定答案。

  心想,解释了总比不解释好。

  又想,不解释又比解释了好。

  到底何为好何为不好呢?

  遵循内心而走,真的就可以按照心走吗?

  又得小心翼翼。

  总之,要避开专家的口。

  《灵山》读后感(三):没人写书评,只好自己写

  此灵山非彼灵山。

  小说以“我”、“你”作为叙述主体之一,叙述期间又有女伴的“她”,有各种的“他”参与叙述,如交响乐。

  这小说像“故事集”,是“我”、“你”、“他”亲历或者听说的故事,不全盘照收,而是长短相济、虚实相接:神话与历史、志怪与风情、典仪与劳作、欲念与贫穷。因为跨度极大,从最西南的藏区到东南的水乡,不同时空的故事辉映成趣,在作者的调配下共同构建了一种奇幻迷蒙的氛围。

  灵山?从旅客嘴里了解到这么个地方。

  怎么样?怎么去?乌伊镇,逆尤水而上。一个完全陌生的灵山,连是不是山都不知道,也许是一个村子,也许是一处水塘,也许什么都不是——“你”想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可能吗?

  边走边问。哎大妈,请问这里有个灵山吗?老大爷,灵山您知道么?摆摆手摇摇头,道个谢便罢;偏偏指着东,指着西,自相矛盾、南辕北辙。

  “我”到处游历,漫无目的,从西藏到浙江。羌族大哥念着晦涩的咒语,唱着不甚明了的歌曲。“我”带着癌变的身体,体验生活的真实。

  这就是一二章。“你”和“我”的开端。而后,他们纷纷出现,好像抛砖引玉,别人的故事总是离奇而精彩。“你”默默听着,也给出自己的回答。她说,这是我朋友的故事。“你”也从来不承认“你”说的是事实。

  自己的故事容易说。别人的故事容易说。可这样的小说却独一篇。

  这小说不是“故事集”。故事集,各故事之间关联很小,前一个故事的妞妞死了不妨碍后一个故事的铁牛开怀大笑。而一个陌生人诉说她亲密女友的死去,却让“我”想起曾经的苦难。

  “你”和“我”是不同时空的人。同一人?不重要。

  同一人不重要,苦难不长眼,都给我受着。所以,这些迥异的故事,无论幸福或者痛苦,无论高雅或者低俗,也都有了写作的价值。故事中,对待苦难的种种态度正是串连故事的线。

  就像一句话:故事是珍珠,小说是项链。

  不管你做成最简单的圆形,还是扭过来转过去千奇百怪只能欣赏不能佩戴,甚至做成一条直线,都可以。

  小说的奥秘就在这线上面。珍珠的选择也很重要,但没有线,珍珠依然是珍珠。

  就像这小说里面的故事,论惊世骇俗,远远比不上刑事案卷里面的记录,或许一些流行文学都比它“好看”;论稀缺,也只是当地的所见所闻,不是什么秘不传世的孤本;论真实,史书和官方网站写得一清二楚,比这小说更明白,还少了一些想象。

  就这样看起来很像“游记”的东西,有人嫉妒拿奖不是因为文学而是因为其他,很正常。毕竟“游记”人人可写,“故事集”人人可写,凭什么你能拿奖?肯定是有交易。

  但如果想明白了一根线的重要,如果想明白了灵山可能是什么,就能理解这小说究竟为什么不受人待见:想学的人找不着相似的线,想批判的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摸不着头脑?比这些故事露骨的,官方都还大大方方摆在网站上,这小说又怎么回事呢?摸不着头脑。

  最后找灵山。老大爷说在河那边。我就从那边过来的,不可能。就在那边。在那边,在哪边,在这边?

  不,灵山就在那边。

  灵山就是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灵山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