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气球人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气球人读后感100字

2021-06-20 00:06: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气球人读后感100字

  《气球人》是一本由陈浩基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气球人》读后感(一):陈浩基利用他创作的“气球人”给这个混乱的世界带来的警示

  喜欢推理小说的朋友们对中国香港作家陈浩基一定不会陌生,毕竟他的那几部代表作的高水准摆在那里。陈浩基的作品中思维逻辑和叙事描述都相当的清晰,在阅读的时候令读者的观感非常的痛快,我很少用“痛快”这个词来形容推理小说,但这是我每次看完陈浩基的作品时最直观的感受。

  近几年,陆续看完了陈浩基的《网内人》《1367》《遗忘刑警》等几部作品,直观感受就是非常的喜欢,虽然国内有很多人创作推理类型的小说,但陈浩基的作品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或许是受到了日本漫画家小畑健的作品《XX笔记》的影响,陈浩基最新出版的国内简体作品《气球人》算得上是一部科幻推理小说。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故事中涉及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我”被一名神秘人物在多年前握过手,自此以后就拥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是有生命的存在,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我”与之皮肤接触的瞬间,就可以用思维输入指令,让目标生命体在指定时间内像气球一样充气、膨胀、扭曲,最终导致死亡,并且看上去像意外死亡。自此,“我”隐姓埋名,走上了职业杀手的道路,被杀手界称之为“气球人”。

  《气球人》算是单元剧模式,共计分为9个短篇,均以“气球人”接受委托为主线或支线故事进行叙述。陈浩基的高明之处在于,每一个短篇的叙事构成都特别的用心,他完全活用了“气球人”能力的设定,巧妙构思出杀人的计划,推理行进,结局反转,使读者的注意力完全被剧情所吸引。短篇与短篇之间的联动则显示出陈浩基强大的前后驾驭能力,时间线的设定,人物的对话都彰显出更多的细节,最终形成闭环,令读者欲罢不能。

  超级英雄、异能人、神秘力量的设定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设定会局部放大善恶美丑,给人性带来强大的冲击。正义与邪恶是绝对对立还是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真的有纯粹的正义和邪恶吗?在现实的社会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书中对于葛警官的内心世界的描述,以及葛警官的女儿葛蔚晴的内心追求给予了极大的思考空间,用来警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在一定认知上带有一厢情愿,陈浩基利用他的笔触给我们讲述了这个世界的残酷。虽然这部《气球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推理小说,但是个中的架构以及节奏,时间线的设定都编排的非常高明,虽然整部作品中的桥段历经九年多的时间分别进行创作,但一口气读下来还是觉得异常舒畅,虽然这是一部从九年前就开始创作的小说,但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气球人》读后感(二):设定系推理《气球人》好看

  如果说现在中国的推理小说能排名前10的肯定少不了一位香港作者,那就是陈浩基。当时他是因为获得岛田庄司奖出道,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其中他最著名的莫过于《1367》,但由于题材比较敏感,所以并没有引进,但是确实是非常优秀的本格推理作品。

  去年他的短篇合集《气球人》出版,我也买了他的这本繁体版。没有想到很快的今年这本书的简体版也已经出版,让我非常惊喜,也非常期待。从书名我们并不能看出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而当我们开始读这个故事的第1篇之后,我们就大致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内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设定系推理作品,所谓设定式推理就是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或者由作者自己设定的一个非自然的环境下发生的推理故事,也可以认为是带有科幻色彩的推理。故事讲述的是。主角原本是一个制作气球的人,但在一次巧合之下发现自己有一个特殊功能,那就是当跟人接触之后,可以像制作气球一样改变每一个人的身体,可以让肢体扭曲,也可以让脏器充气。凭借这样的一个特异功能,他成为一名杀手,代号为气球人。整个故事就是从他成为杀手之后开始的。

  全篇一共有8个短篇,每一个短篇是他关于杀手接下的一个案件。但不同的是,每一个短篇的风格非常不一样。有一些是以男主角本人的第一人称写的故事,另外一些是第三者的角度写的故事。看似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一个案件,但实际上。这些故事都组成了气球人的一生,可以说这是气球人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比较本格,有些单纯叙事,还有些故事带有反转,读起来都是非常有趣的。 而更与众不同的是,这是我第1次在一本推理小说中,希望杀手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像故事最后所说的,这个杀手并非残忍,他只是有一些反社会情结,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运用了自己的技能,走上了这条路。而且最后的两篇非常惊艳到我们,也很出人意料。也让我想到了他的《1367》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他自认为写的一部分小说归类为社会派,但我还是把这本书归类到本格类,因为当中的一些案件,其实它的反转和他的解谜性很强。作者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娱乐性,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很大的乐趣。这也是我喜欢读本格推理的原因。主角作为一个杀手,并不会让人觉得有疼痛或者是压抑感,可能是在这些故事里看到了每一个人不同的人性,即使作为杀手的气球人,他也挽救过别人的生命,我们也很难以这一标准去评判好人还是坏人。

  总而言之,如果喜欢读本格推理的朋友肯定会喜欢这本书。而如果是第1次接触这一类风格的读者,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

  《气球人》读后感(三):设定系推理《气球人》好看

  如果说现在中国的推理小说能排名前10的肯定少不了一位香港作者,那就是陈浩基。当时他是因为获得岛田庄司奖出道,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其中他最著名的莫过于《1367》,但由于题材比较敏感,所以并没有引进,但是确实是非常优秀的本格推理作品。

  去年他的短篇合集《气球人》出版,我也买了他的这本繁体版。没有想到很快的今年这本书的简体版也已经出版,让我非常惊喜,也非常期待。从书名我们并不能看出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而当我们开始读这个故事的第1篇之后,我们就大致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内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设定系推理作品,所谓设定式推理就是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或者由作者自己设定的一个非自然的环境下发生的推理故事,也可以认为是带有科幻色彩的推理。故事讲述的是。主角原本是一个制作气球的人,但在一次巧合之下发现自己有一个特殊功能,那就是当跟人接触之后,可以像制作气球一样改变每一个人的身体,可以让肢体扭曲,也可以让脏器充气。凭借这样的一个特异功能,他成为一名杀手,代号为气球人。整个故事就是从他成为杀手之后开始的。

  全篇一共有8个短篇,每一个短篇是他关于杀手接下的一个案件。但不同的是,每一个短篇的风格非常不一样。有一些是以男主角本人的第一人称写的故事,另外一些是第三者的角度写的故事。看似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一个案件,但实际上。这些故事都组成了气球人的一生,可以说这是气球人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比较本格,有些单纯叙事,还有些故事带有反转,读起来都是非常有趣的。 而更与众不同的是,这是我第1次在一本推理小说中,希望杀手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像故事最后所说的,这个杀手并非残忍,他只是有一些反社会情结,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运用了自己的技能,走上了这条路。而且最后的两篇非常惊艳到我们,也很出人意料。也让我想到了他的《1367》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他自认为写的一部分小说归类为社会派,但我还是把这本书归类到本格类,因为当中的一些案件,其实它的反转和他的解谜性很强。作者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娱乐性,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很大的乐趣。这也是我喜欢读本格推理的原因。主角作为一个杀手,并不会让人觉得有疼痛或者是压抑感,可能是在这些故事里看到了每一个人不同的人性,即使作为杀手的气球人,他也挽救过别人的生命,我们也很难以这一标准去评判好人还是坏人。

  总而言之,如果喜欢读本格推理的朋友肯定会喜欢这本书。而如果是第1次接触这一类风格的读者,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

  《气球人》读后感(四):《气球人·序》陈浩基

  【转】陈浩基自序

  各位好,我是陈浩基。这篇作者序是受编辑邀请为简体中文版读者新撰的,因为书末也有收录繁体中文版后记,为免内容重复,我就暂且不谈本作的创作缘起,若各位读毕拙作再看后记,自然会了解这部“写作过程跨越九年的短篇连作”的来龙去脉。既然不提写作背景,那我就借此机会聊一下本书的类型定位,让各位在开卷前多一点心理准备。

  我在一些书评心得里看到一个很微妙的说法:有人认为《气球人》是我在推理类型以外的尝试。我的确有写非推理的作品,但创作《气球人》时一直没考虑过它不是推理——如今回想,我猜这牵涉定义问题。

  大众读者心目中,大抵认为推理小说格式必然为“描写谜团→调查推敲→解决事件”,不管是本格推理还是社会派推理、冷硬侦探或警察小说,架构上也不会跟这格式相差太多。然而推理迷都很清楚,即使上述模式是主流大宗,我们还是不时看到某些推理作品采取反向操作——以犯人角度来叙事,描写犯案过程的推理小说。这类作品往往被归类为“犯罪小说”,但当中也有称为“倒叙推理”的子分类,读者要留意犯人犯案过程中留下的线索,而这些伏笔会成为结局中侦探破案的关键。借用吾友宠物先生的说法,“倒叙推理”和“犯罪小说”的界限模糊,前者倾向注重结果(破案),后者较重视程序(犯案经过)。

  《气球人》大概就是踩在两者之间那条界限上的作品。

  因为主角是杀手,所以每篇都可当成犯罪小说,不过个别故事的视点放在气球人以外的角色身上,所以也有篇章接近传统推理小说的格式。加上一个带点科幻或奇幻的设定,有读者认为本作是“非推理”,我也颇能理解,纵使以我个人的标准而言,这部有点另类的作品仍在“推理类”范畴内。

  这类犯罪小说通常会为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带来疑问:我该不该代入主角?主人翁是坏蛋,正在做坏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阅读和写作往往让人投入主角身份去思考,对有强烈道德心的人来说这可能相当困扰。我的意见是,“代入”和“认同”是有差异的,就像我们可以理解却不必认同他人的行为。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能设身处地以反方角度来思考,更能反思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若然有人读过一部以犯罪者为主角的小说或电影便意图模仿,那有问题的不是该作品,而是那个居然会被轻易影响行为的读者或观众。

  虚构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它容许创作者运用想象力,去思考种种几近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他人分享概念,拓展现实的边界——当然我写本作时没有那种宏大的意图,满脑子想的只是如何用一些不常见的手法来写一些有趣的推理故事而已。更重要的是,如果气球人这个杀手角色存在于现实,那铁定是一场灾难,但放在虚构作品里嘛,我们尚且可以放下执念,嬉笑怒骂一番。

  我想,这正是流行娱乐小说的可贵之处吧。

  陈浩基

  气球人

  暂无评分

  陈浩基 / 2021 / 花城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气球人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