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演奏家读后感精选
《谜案演奏家》是一本由猫特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谜案演奏家》读后感(一):一口气读完的推理小说
太好看了,逻辑严密、文字诙谐幽默、丰富的古典音乐知识穿插其中,作者是个人才,一般人很难同时具备严谨的推理逻辑和丰富古典音乐造诣。以后希望这个系列一定持续下去,出一本我追一本。
从拿到书开始,就没有停下来,一口气读完,惊叹于作者的脑洞和布局,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太过瘾了~~~
尤其是男主角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可以说是长在了我的欣赏点上,非常喜欢这种性格的主角,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谜案演奏家》读后感(二):【简评】把逻辑做到极致的侦探小说是怎样的?
用到极致的逻辑流会是什么模样?这本书大概可以做一个很好地解释。
借用现如今被群嘲的一位女作家的当年那本畅销书里头的话:“不是我在引导提问,是逻辑在引导我,逻辑自会把链条只只咬合,使任何一环不能拆解,这链条就是结构。结构不是记者创造的,记者只是看见它,把它从深埋的泥土里剥离出来。”
看这本小说,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逻辑把一个个深埋在故事情节背后的真相剥离出来拔地而起的全过程,畅快淋漓,激动人心。不需要发人省醒的社会派中心思想,不需要异想天开的诡计,不需要费尽周折的布局,不需要密室和不可能犯罪,甚至都不需要现如今几乎成为推理小说标配的极限反转(书最后那个真的不叫反转,本来案情就没结束),作者笔下的沈泽峙要做的就是由此及彼,步步为营的逻辑推理,找寻因果,排除各种干扰项,一直到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
值得称道的两点,一个,是双胞胎布局的应用……放心,没剧透,书开头就说了。没想到能被玩出如此多的花样,一直会影响到案情的走向,整个真相里头,最复杂的一环就是双胞胎布局里头演化出来的。当然,读的时候多少有点过度使用的感觉,毕竟是本格嘛,脱离一点点真实生活的不确定性来塑造确定性,还是可以理解的。第二个,是作者对于音乐元素的使用,开头以为仅仅是某种人物风格的噱头,随着案情推进发现和案情,还有凶手作案,侦探推理有着高度契合,这还不是换个简单的包装,作者刻意“炫学”的程度,而是会把乐器特点,交响乐,还有某些演奏者能力等特点和特性融入到作案手法中的契合感。由此可见,作者手法之高明,相当难得。
好话说完,挑一点点问题,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读的不够多。一个是主角团设定,作者好像尽量想把沈泽峙写得自恋,中二,可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导致逗逼的日常和一本正经的推理时判若两人,人物形象有点点脱节,这当然和案件本身没什么必然联系,不过会妨碍到侦探形象的设立,不容易让读者记住。另一个,某些情感戏,来得快,去得快,本来还想着作者在憋什么大招,呃……当然也许这也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干扰项。第三个,是逻辑流推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通病,就是推的越深,干扰项和可能性就会越多,即便作者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但也意味着他需要用更多的文字去解读推理,一本书下来,不免有点疲劳,我走过好几次神,中间一度觉得,“好吧,好吧,你觉得这样对,就随你吧!”当然好处是,每一步推理,作者都做好了解说的起始点和终结点说明,读者可以随时入戏,不至于稍有不慎如坠云里雾里。
总得来说,难得的一本好书,强烈推荐给那些喜欢推理,喜欢本格,喜欢那个“一时多少豪杰”的黄金时代的读者们,这本书可以带你穿越时光,重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景。
《谜案演奏家》读后感(三):推理小说中的那些跨界侦探,技能点满分,却都与侦探无关
在许多悬疑推理作品中,侦探主角往往都是警察、探长的身份,或者是出身于专门的侦探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样的人设一方面符合现实设定,容易让读者快速走入剧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情节设计,通过这些官方身份,赋予主角一些“上帝能力”,比如调取监控、调查卷宗的权力,让案件进展得以顺利推进。
但看多了这样的故事设定,往往会产生人设相似的感觉,虽然有着不同的情节,但侦探主角的身份却总是给人一些俗套感。这一点可以在《白夜追凶》中可以看到,脱离了警察身份的关宏峰,以顾问的形式在队里破案,再加上同卵双胞胎组合模式,带给观众了全新的人设冲击,很有新鲜感。而配角侦探韩彬,同样以顾问的身份出现,其所受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他的领导赵馨诚。
这里简单聊聊推理小说中的“跨界侦探”,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技能点满分的人,当然这个技能点与“侦探”无关,他们可能学富五车,文史典籍信手拈来,也有可能通晓音律,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家,看似与推理无关,但他们在探案本领上也着实不含糊!
《白泽先生志怪谭》
《白泽先生志怪谭》是作者平山君的新作,这是一部以中国志怪民俗为根基的密室推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首次塑造了全新的侦探——学者侦探白泽先生。
白泽先生是一个对华夏历史文化、社会民风民俗、乡野志怪秘闻、各地山川地理都了如指掌的怪人,在他这里,聊到某地的民俗风情,他都能与你侃侃而谈;聊到某地的秘闻传说,他讲得比本地人都细致入微,甚至让人感到秘闻原本的恐怖!
白泽先生的好友陶方壁翻阅志怪小说《修罗鬼志》时发现,这个看似唬人的故事,居然与五十年前的无头疑案相吻合,更有一桩孤岛模式的“无人生还”案!究竟这是一本道听途说的乡野小说,还是一本暗藏真相的诡事录,白泽先生决定一探究竟,在了解当地民俗的同时,找到真相。
在故事中,无头疑案中居然还有案中案,杀人密室中还有局中局,通过本格诡计下的社会派故事,塑造了白泽先生的“学者侦探”。“学者侦探”考究但不学究,白泽先生对历史掌故的信手拈来,对探案的游刃有余,都让人赞叹不已。
《谜案演奏家》
再来说说《谜案演奏家》中的“音乐侦探”。这个设定也是非常新奇,正如“音乐侦探”所示,故事情节与音乐息息相关——作曲大师在新曲首秀的音乐会上悄然遇害,与他一同被害的还有他的双胞胎弟弟。安保严密的音乐厅中,有乐团成员、有观众、有工作人员,为什么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作曲大师双胞胎会遇害?
同为音乐家的沈泽峙身处已经封闭不能随意进出的音乐厅中,为好友的惨死悲痛,也试图在多达一千余名嫌疑人中找出真凶。
对于音乐家来说,音乐从来都是严丝合缝的,一首完美的音乐,必须要一气呵成,同时也要抑扬顿挫,在节奏舒缓时让人静心平和,在高昂激烈时让人情绪高涨,音乐家仿佛是魔术师,而观众是那个提线木偶,跟随音乐节的指挥沉浸其中。精通音律的沈泽峙发现,作曲大师的新曲中不仅有着华丽的音调,更暗含了某种不为人知的信号,这种信号让沈泽峙有了强烈不安。
随着对音乐厅中一千余人的排查,沈泽峙的不安得到了证明——“逻辑流”双胞胎诡计,与严谨华丽的交响乐曲,在音乐厅交织了一曲迷惑人心的死神二重奏,这首新曲,成为了勘破奇案的关键。
将音乐元素与推理故事融合,本身就具有看点,而《谜案演奏家》的作者猫特,在此基础上再塑造一位精通音律,擅长钢琴、小提琴、小号等乐器的音乐家侦探,更是带给读者新鲜感。在音符与悬案的碰撞中,奏响名为“真相”的乐章。
推理小说往往是重诡计、重逻辑、重情节,许多推理题材的影视小说爆红,往往是依赖诡计和情节的出圈,比如《摩天大楼》的“密室杀人”、《隐秘的角落》中“陪你爬山”梗,因主角出圈的推理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少。
《白泽先生志怪谭》和《谜案演奏家》,分别塑造“学者侦探”和“音乐侦探”,给推理迷们带来了全新的侦探形象,相信在未来,会有一些新的侦探诞生,带来更多烧脑的推理故事。
《谜案演奏家》读后感(四):一个懂古典音乐的奎因迷会是一个好推理作家吗?
by Li貝特
注:本来想不泄底的,但是好像又泄底了别的国外推理小说。
《谜案演奏家》属于“国内推理作家动物园”(老梗了。)猫的代表之一猫特笔下的名侦探“沈泽峙肖晴”系列,曾经他在推理杂志发表的短篇的大多数侦探都是以这个“沈泽峙”作为主角的,他是“刑警之子”,是“中二少年”,是“音乐家”,也是一个“推理者”,他与美女助手肖晴一起破获了诸多谜案。
我算是最早一批拿到书的读者了,另外感谢猫特老师赠书,他本人也算是退隐后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的推理作家,一年前我甚至找同好要这位老师的社交账号,但是并没有人知道,后来也就没再提起,我只是单纯喜欢老师燃烧着的本格魂,同时我也抱着‘再度重相逢’的喜悦,我答应他把处女长评奉献给他的长篇处女作。
一部由“奎因和古典音乐发烧友”写出来的逻辑流古典音乐炫学推理小说,古典音乐炫学方面我不明觉厉,没法说好坏,但是得提前说,有些炫学是和案件环环相扣的。就说侦探沈泽峙本身,就直接能看出奎因同名侦探的影子,而且我一直所崇敬、憧憬的推理小说类型就是逻辑流推理,我有时也在尝试,拖了很久是一直没写出来,不说题材好不好选的问题,行文本身就很难写很难写,这本书也挑战了逻辑流最难的一种:侦探陷入了“后期奎因问题”的时候,那我们说,“后期奎因问题”是什么?
后期奎因问题最早是由法月纶太郎等人研究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提出的,说白了,就是侦探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不是全部的线索,得到的线索中,究竟有真有假。这样来,侦探就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之后走访调查出来的线索,有可能推翻之前侦探自己推理出来的所有结论。那同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有了“奎因式追加线索”,与线索全部公开后讲究公平公正的“挑战读者”,“后期奎因问题”也就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其实我看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青崎有吾的《体育馆杀人》,青崎有吾也是被誉为‘日本奎因’的人,在《体育馆》剧情进行至中段之时,剧情里出现了一个重大嫌疑人,所有线索都指向她是凶手,而里染天马提出了对于“洗清部长嫌疑”的推理,那就是著名的‘伞的推理’。(详情请看99读书人出版的《体育馆谜案》。注:《唐人街探案1》的核心密室脱逃诡计抄的就是这本书中的,借唐仁的嘴一统乱泄,但是并没有抄‘伞的推理’。),在《谜案演奏家》前半部分中,沈泽峙也犯了类似的错误,错把好人当凶手,提出了‘管弦乐器演奏推理’指出试图捣乱乐团演出的嫌疑人,之后意识到有逻辑漏洞,又提出‘变声推理’,洗清了那个人的嫌疑,但是嫌疑人从一人变成了多人。
唐人街探案 (2015)
7.7
2015 /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作 悬疑 / 陈思诚 / 王宝强 刘昊然
体育館の殺人
8.3
青崎有吾 / 2012 / 東京創元社
“王者已逝,奎因永存。”之后要国内要出版的推理评论家饭城勇三的《埃勒里奎因论》应该很仔细的讨论了逻辑流推理等诸多关于奎因的问题。俗话说“自己挖坑自己填”,要勘察犯罪现场,要举证对证,要“家访”,等等等…,毕竟逻辑流讲究的是‘铁打的证据’,虽然也早就被一些新本格推理作家给玩坏了,比如‘设立开放性结局’,这些东西也是相当考验作者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在写推理小说方面的造诣。前一阵某个推理迷在微博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的是‘侦探在某部推理小说中是否担任一个‘事后诸葛亮’的角色?’,我也是用了大多些侦探设定,结合后期奎因问题还有被计较的孤岛模式下的人物行为来回答他的。
埃勒里·奎因论
评价人数不足
[日] 饭城勇三 / 北京日报出版社
如果说中国推理戴着镣铐起舞,那么猫特肯定是为数不多的国推人中拿着镣铐抽黑子脸的人。我可以永远相信猫特。我们看本格推理看的是什么,不就是厉害的诡计吗?作者最早给出来的‘双生子诡计’提示,这个并不像‘双生子诡计名作’西村京太郎《双曲线杀人》,前面虽然给出某些提示,搞了出双线叙事,但是实质意义是声东击西,玩了一出叙诡,夺人眼球。而猫特不同,他把双生子诡计玩到了目前能见度的极致,这个诡计好不好,解答妙不妙,还是大家看后再加以评价,我还是坚持不讨论,不泄底。
双曲线的杀人案
8.2
西村京太郎 / 1985 / 海南人民出版社
最后,说缺点,其实我不讨厌给角色强加感情线,但是男女主的感情戏表现多少有点凑字数的嫌疑,建议原地结婚,如果都是老夫老妻,那就啥都能说了!
另外期待猫特老师下一部作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