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溃》读后感摘抄
《大崩溃》是一本由姬建东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崩溃》读后感(一):走向崩溃的帝国
《大崩溃》是一部以美国社会为背景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在这本书中,通过10章详实的内容反映美国社会面临崩溃的状况,得以窥见强大美国内部隐藏的暗伤。有确凿的数据支撑,与丰富的案例印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述了近年来美国社会中逐步加剧的社会问题。
美国曾经是上帝垂青的国家,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天赐机会地得到发展,成为世界最强国家。一个只有时二百年历史的国家,成为许多人羡慕嫉妒恨的国家。这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强盛,并不是没有问题,而且问题更多,更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美国走向衰败。究其根本,还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两极分化,多极分化,造成人们内心的隔膜,精神的异化,等级的分离。 美国的制度好不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用好和坏就能提供答案的。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短短两个多世纪,就在经济发展、军事实力、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强大的综合国力面前,一些老牌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也不得不放下姿态唯美国马首是瞻,充当起了美国的马前卒。但是,美国社会真的一如我们看起来的那么好吗?
《大崩溃》这本书,广泛的取材、细致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近距离观察美国社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问题。涉及的领域非常全面,则生动地分析辨别,美国的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以及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还有性别歧视等许多尖锐问题。所以说,美国的国内社会危机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难以解决。让我们真切领会到美国社会现状的另一面。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它的弊端的一面,书中深刻地研究了美国社会危机的缘起和原因。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详细了解了美国社会繁荣的B面的真实现状,了解美国的政策问题,以及民众对政府的看法。这样也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与美国交往时,增加一些了解。
读《大崩溃》这本书,也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走向衰亡的必然,有详细的分析论证,中国正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与美国交往不可避免,也无法避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也更坚定了走适合我们中国发展的道路。
《大崩溃》读后感(二):明天就要崩溃了,我们今天还需要往行囊中装点什么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不仅是创造者,也是见证者。当创造者与见证者的角色叠加于一个人、一群人时,就会发现我们日渐失去思考的力量。《大崩溃》告诉我们,历史会重演,一百年并不是从想象中发芽,而是从煎熬中走来。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最大挑战不是老虎、狮子,也不是洪水、地震,而是天花、流感、瘟疫,是那些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病菌。
《大崩溃》无意讴歌我们升平已久的生活,而在于提醒我们始终生活在危机与挑战之中。全书以新冠疫情的肆虐为引子,指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困境与陷阱。不过,与生物界的病毒相比,社会人文意义上的病毒同样可怕。以美国为例,举世最强大的国家,尽管走过了无比辉煌灿烂的昨天,但在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未来变局中,已经失去了昨日的宁静与从容。
对于茫茫太空而言,人渺小得如一粒尘埃,同理在漫漫历史中,人也是微不足道的,只能随着历史的巨浪跌宕起伏。在大崩溃来临之际,国家的何去何从是道难题,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但作为国家组成中活跃的因素,人同样是无能为力的。时代从来不会考虑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是否能吃饱、穿暖、有屋住,是否身强、体壮、心情好。为此,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免于焦虑、免于恐慌、免于匮乏。
我们越来越不敢相信永远,因为我们不知道永远究竟有多远,也许兴盛与衰败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不能预料硬币是否能经得起剧烈的旋转之后仍然能保持它的面相。大而不倒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神话。对于一个真正的强者而言,它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它要做得就是保持平衡。显而易见,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梦想已经苏醒,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联合起来还是单兵作战,都跃跃欲试,把一决雌雄的意图清楚地写在了脸上。挑战的结果无非两类:胜则王、败者寇。 虽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但每个国家所具有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人文追求从来都是千差成别。即使强国与弱国之间不是一成不变,但是强国的崩溃未必给弱国带来机遇,较高概率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是《大崩溃》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思考与深层启示。
《大崩溃》读后感(三):盛极必衰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当身处疯狂漩涡的时候却丝毫察觉不到
从1923年至1929年,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趁欧洲战后(一战)恢复发展经济之机,迅速向欧洲以及全世界输出自己的商品和资本,尤其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到1929年,美国在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重已经达到了48.5%,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的总和,这是美国最好的时代。
但在柯立芝的繁荣之下,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跟如今的现实社会何其的相似,房地产暴涨,贫富差距巨大,刚刚成立的美联储并没有发挥出稳定经济、稳定物价等应有的功能,最关键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经济发展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阶层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掩盖。
由国内理财规划师姬建东著作的《大崩溃》是一部回顾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的经济类读物。
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在1926年批准了300种新股票的申请,1928年批准了571种,1929年前9个月就批准了759种,股票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衍生品彻底泛滥,整个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难以分析。这些行为忽视了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全部都是以炒作为目的,设计各种金融衍生品和产品模型来套利,丝毫没有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接受能力。
指数还在上涨,账户还在膨胀,买入还在继续,但市场不可能只有一个方向,一定不可能长久,但1929年的美国已经进入了全民炒股的时代,何其疯狂。一位名叫罗杰巴布森的金融统计学家曾在9月4日预言股市的崩盘是迟早的,并且是令人恐怖的。但是,疯狂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保持清醒,那些狂热的投资者没有人相信他。终于,10月24日(星期四,黑色星期四的由来),所有的交易品种单边下跌,一直跌到收盘,这一天有多可怕?仅仅一天,投资者的钞票、车子、房子、金银珠宝都离他们远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这次股灾剥夺了他们所有的一切,包括梦想。
盛极必衰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当身处疯狂的漩涡之中的时候却丝毫察觉不到,华尔街股市崩盘开始,经济、企业、财富、人群全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锚点,没有人能讲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大家都明白了,从1929年10月开始,到1933年7月股市才跌到底,此时股市的市值已经跌去了六分之五。从华尔街崩盘开始,美国进入了大崩溃的时代。
股灾必然导致银行的倒闭,继而影响到所有支柱产业,像汽车、农业、钢铁等领域则是重灾区,引发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失业率,严重的通货膨胀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让这个世界看上去千疮百孔。
1929年到1933年在任的胡佛总统并没有什么太亮眼的政绩,直到1933年3月上台的罗斯福总统,他颁布的罗斯福新政以及各种手段才逐步的将美国从崩溃的泥潭中逐步走了出来。
时至今日,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美国现在的经济情况、股市行情确实跟过去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大量印钞的宽松背景下,美国向全世界稀释货币、传导危机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进程并不顺利。所以,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并不能忽视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性,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留住手中的财富。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既是如此。
《大崩溃》读后感(四):复盘历史,才有可能挑战未来
复盘历史,才有可能挑战未来
经济危机,一个让人熟悉得战栗的词,也许对于当代的国人来说已经是比较遥远的存在了,但是对于经历过世事的人来说,却足以成为深刻的一代人的记忆。也许我们很难在现代社会的中国再次上映那些经济的崩溃,但是复盘这个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尤其是与中国强盛道路上息息相关的美国的经济道路,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在历史地复盘里窥见历史的规律,进而知晓未来哪些经济上的陷阱我们必须规避。而在2021年,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整个世界的格局已经重新被调整,在这个调整的时代格局里,对待经济局势的复盘,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姬建东先生的《大崩溃》应时而写,从2020年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入手,给我们看看这个世界可能产生什么变化。以史为鉴,大约便是这个意义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经济大命题”应该由更宏观的角度来把控,但是事实上,身在其中的人才真正是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理财规划师,他们因为个人命运被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所牵引,那么对这些变迁自然就更加敏感,加之专业知识的敏锐,给出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姬建东,特长:某投资咨询公司创始人,有丰富的理财咨询服务经验,深耕投资市场,熟知股票、保险、基金、银行理财等领域,为数万人次提供理财咨询服务,已经出版的书,《指数定投实现财务自由》《缠中说禅极简缠论操盘术》,经济学领域里独有的人,如何去对待自然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对待世界经济格局的复盘,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那么,我们要从哪里看呢?
时间应该定格在1929年10月24日,因为这一天,是人类社会一个特殊纪念的日子。美国,最坚挺的世界经济中心迎来了一个“黑色星期四”,柯立芝繁荣的美国经济几乎在一瞬间被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大量的股票被抛售,甚至连经济实力雄厚的银行业也无法逃过这次灾难,进而引发的自然就是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商品滞销,工人失业,市场经济停滞……
时间回拨到2020年,回顾人类历史上,让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永远都不是饥饿、贫穷与自然灾害?真正给人类存在带来灭绝性的威胁的,永远都是“瘟疫”,2020年的世界我们看到了百多年前的“鼠疫”横行时人类究竟是怎么艰难度过这个日子。在读《大崩溃》的时候,让我惊叹的也是这一点,也许人类可以避免各种社会问题,但是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抵御自然的力量,比如1917年一战的关键之年,美国参战之后,英法联军的实力一下子就得到了急剧增长,对德国的作战占据了绝对主动权,然而,这里的历史却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协约国的战力并没有急剧提升,为什么?
答案是大流感。
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经济问题和这些世界格局的问题要交缠在一起呢?对了,疑惑就正确了。《大崩溃》吸引人的也是这一点,永远不是在对当前的内容做自己的分析,而是从世界格局与变化的这个角度来解决,然后从自己的个人理解来复盘这个世界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历史问题。
战争带来了各国势力的变化,也带来世界格局的更改。在这之后,美国在亚当斯的《美国史诗》里真正迎来了理想中的“所有阶层的美国公民都可以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而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一幕仅仅只是泡沫。在”美国梦“实现之前,姬建东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赢家,从债务国一举跃升为实力最强盛的债权国,同时,技术、科研、科技、经济等也到了全面的提升。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姬建东明确地以大量的数据告诉读者,“重建因一战损毁的市场是从1恢复到2,这个是有限的,而创新带来的市场是从0到1的市场,是无限的”。这一切是在真实的生活里不断上映,美国通过自主和创新的能力在世界累积了财富的最大量值,同时也让消费水平大大提升,产业升级,民众真正迎来了“伟大的时刻”,也忘记了危机在什么地方潜伏着。
比如垄断性的企业富可敌国,甚至可以左右政权,比如国民银行体系积累的巨大财富足以影响国家的财政大权,甚至切割经济动脉,比如国内贫富差距的极大分差。而这一切,在2020年的疫情中,我们看到了美国衰败的迹象。
看吧,一个世界的观点和个人的观点是完全站在不同的高度来阅读的,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远的未来,但是一定在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大崩溃》的阅读意义也在此,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待那个不远的将来,也许,你就真正知道了这个世界应该有什么样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