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袁隆平》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袁隆平》观后感摘抄

2021-07-28 08:1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袁隆平》观后感摘抄

  《袁隆平》是一部由史凤和执导,果静林 / 曹艳艳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袁隆平》观后感(一):那株稻,那个人。

  总有一株稻,鹤立鸡群;总有一个人,光照春秋。电影里包含了袁老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看着总忍不住泪流。若问村中老人,你们知道几个村外的人名,他们会说:毛主席,还有那个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天哪,村中老人文盲居多,居然时刻记得袁隆平!因为一个让我们有饭吃,一个让我们吃的饱!记住他们就是记住自己的良心……那株稻,那个人,好美。

  《袁隆平》观后感(二):袁隆平

  《袁隆平》讲述的是袁隆平30岁至60岁阶段的故事,以杂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为主线展开。看完影片后,来自隆平种业的谭志军、范小兵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熟悉袁院士,不过影片以鲜活艺术手法再现的科学家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等情操,依然十分动情、感人。袁爷爷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描述的那种个人与世界达到全方位和谐的“自我实现者”。

  《袁隆平》观后感(三):科技源于精神

  明白了,我们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专家同行研究不出来的,我们也研究不出来。从你们的谆谆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那我很想问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业的干什么?我们就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不就行了?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我从那会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饥饿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饥饿可以使人类失去和平、安全,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袁隆平》观后感(四):记录一段值得回味的台词—千万不要浪费!

  明白了,我们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专家同行研究不出来的,我们也研究不出来。从你们的谆谆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那我很想问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业的干什么?我们就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不就行了?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我从那会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饥饿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饥饿可以使人类失去和平、安全,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袁隆平》观后感(五):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十余年艰辛,终成伟业。当世界各国都放弃了研究,您还坚守在稻田里。面对种种磨难,您都咬着牙,挺了过去,心无旁骛,一心专研,最终让老百姓不再挨饿。

  我想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我们这一辈人虽然没有经历过大的磨难,但是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做贡献相结合,那么一定也会有一番作为的。

  袁老,您走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袁隆平》观后感(六):雷锋式的榜样 比雷锋长寿

  袁老2019年还好好的 亩产终于达到1000公斤 看着自己的杜撰传记电影 不知道什么感想.

  以色列在沙漠上种地 75%出口 人家都不吹牛逼 你们替袁老把牛逼吹了 抛弃政治因素 袁老会同意吗

  140字 140字 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

  《袁隆平》观后感(七):永远铭记 继续向前

  科学家是不太习惯聚光灯的人,但一个崇尚科学、矢志创新、健康向上的社会,有理由让他们站到聚光灯下,让人们认识这些科学金宇塔尖的名家大师,以及更多构筑坚实塔基的科研人才,让人们知道他们是用怎样的努力来探索未知、闯关夺隘、诠释家国情怀。也是因此,“走红毯”作为上海科技节的一项创举,一直坚持了下来,呈现出特殊的仪式感,提醒人们记住并尊重一些人、一些事。 谁更值得被记住?这是个老话题。近年来,“科学家为何不如明星出名”这样的争论屡见不鲜。在“鲜肉”“小花”们占据头部流量的时候,一些潜心修行的“国士”常受舆论冷遇。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等,无疑已经是科技领域的“顶流”人物,即便如此,他们的知名度是否超得过一些流量明星,也还要打个问号。不过,我们并不想在此讨论“谁比谁有名”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科学家与流量明星的知名度也不具可比性。某种程度上,“认识流量明星,不认识科学家”,还不算大问题,但如果“认流量,不认科学”,那一定要出大问题。 许多人用“国士无双”评价袁隆平院士,他担得起这个称号。但如果朝前看,我们更期待的是未来“国士有众”-“袁隆平和吴孟超们”都应当有“精种传人”,所有人都有机会做这个传人-未必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只要像他们一样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事。

  《袁隆平》观后感(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致敬杂交水稻之父

  影片以朴实的镜头语言详细叙述了袁爷爷从当老师到搞科研开始,一步一步杂交选育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故事,以国外记者的采访为叙事结构,穿插着交响曲的转场也为影片的推进奠定了基调。

  正是因为袁爷爷的坚毅不拔和坚持不懈才能够在困难的历史时期取得成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他说“饥饿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为了让天下人民摆脱饥饿都能吃饱饭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正如袁爷爷在影片中讲的一样,“粮食和人类的关系,大地是母亲,我们应该尊重她,种子是生命,我们要呵护它。”袁爷爷不仅幽默风趣,学识渊博而且不失主见,正因为他不随大流,不从众,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反对权威尊重科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在每一次挑战中都坚持原则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为人民为国家为后人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

  袁爷爷的成功不是偶然,袁爷爷的成就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在遭遇同事的排挤挑拨,“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科研经费被停拨,甚至差点因为“错误言行”被批斗,在诸多困难下他没有放弃,幸得党和国家重视,成洪涛厅长的慧眼识才,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奇迹。

  影片结局,由真人出镜的袁爷爷用英语和记者谈起自己的梦想和毕生的追求目标更是把影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在长沙辞世,这位让中国14亿人民吃饱饭的巨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会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袁隆平》观后感(九):缅怀袁老,尊重历史,以人为本。

  昨天机缘巧合下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我建议想了解袁老生平的朋友,别看这部影片了,还不如读读公众号写的文章,节约时间。

  作为中国第一批大学生,袁老几乎与新中国同时成长(1930-2021)。这意味着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学术科研经历,一定和国民革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等重大事件息息相关。袁老还是无党派人士。明明有那么多可以被艺术表达的细节,整部电影完全拍成了“爽剧”模式,一切阻碍最终成功的因素,都被弱化。

  更可笑的是服化道,1950年代的女生穿着碎花/格子长裙,背着小皮包;三年饥荒时期的人个个精神抖擞;1970年代的女生穿着短袖和超短裤打篮球……但凡对这些历史稍有了解的观众,都会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吧?

  我知道仅用两个小时很难展现国士的光辉一生,我也知道这部在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点影片需要弘扬“主旋律”,传达积极昂扬的奋斗精神,模糊历史错误,也就是需要所谓的“政治正确”。但这种旋律,就是正确的吗?

  如果伟大贡献和精神,不是在苦难中磨练,又有什么宣扬和歌颂的意义呢?

  如果影片仅仅表现出容易克服的困难、高瞻远瞩的领导、美好的人际关系,何以给予那些在现实中因为政治原因、社会环境而痛苦的真正学者以安慰?

  如果大众只看到被美化的历史,对仅过去百年内的灾难痛苦无所感知,整个社会又怎不会浮躁自大?

  十二年前,我们的“主旋律”以这样轻浮的方式对待历史和文明,十二年后又如何呢?

  我打算看看《觉醒年代》。

  《袁隆平》观后感(十):天工开物,国士无双。

  还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吃红薯,总闹着我奶奶要吃红薯,我奶奶说她不喜欢吃红薯,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吃香喷喷,甜甜的红薯。奶奶说小时候吃够了红薯,没有米饭吃,一日三餐都是红薯,再也不想吃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认识袁隆平不是在书本上,不是在新闻里。是我爷爷告诉我的,说要不是袁隆平现在哪来的饱饭吃。我的爷爷,一个朴实的农村老人家,最喜欢的两个人就是袁隆平爷爷和邓小平爷爷。一个提供种子的人,一个是提供种种子机会的人。

  我不曾经历过饿的看见什么都想吃的时候。

  但是我知道我的国家曾经饿殍满地。

  我知道观音土的故事。

  我知道易子而食的故事。

  我知道爷爷辈的人,种水稻,给田里放水甚至要整夜整夜守水,村与村之间也时常起冲突。

  爷爷说,以前的水稻一亩地有的时候都不够一担谷子。所以他们打完的稻谷都还要再去一株一株地过一遍,生怕上面还有没打下来的谷粒。

  我现在脑海里都是电影活着里为了省口粮被活活饿死的有庆外公倒在地上的身影。

  在吃方面,我从小就生活在好时候,现在的我们不愁吃喝,可以在种类繁多的食物中挑挑选选。可以挑自己喜欢的。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烦恼的是第二,第三需求。而不是还在吃饱这个第一需求里苦苦挣扎。

  袁老,是我最尊敬的人。真正的大爱无疆,造福人类。

  杂交水稻不仅仅是解救了中国的饥饿危机,更是全世界。袁老多次带团队带世界各地指导种植水稻,现在全世界有许多国家都在种杂交水稻。

  现在还记得去年看到新闻说海水稻的成功,说解决了盐碱地无法种植的难题。

  我们家早已粮食自由,但是我们家里的老人还是舍不得浪费。因为在饥饿中苦苦煎熬的他们太懂得粮食的珍贵性了。

  我将永远铭记袁隆平爷爷!

  在人间播种子,在天上洒甘霖,只想对袁隆平爷爷说一声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