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师范力量,培养美育师资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个重磅文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范迪安等都对文件进行了解读,其中“找出薄弱环节,补足短板,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是大家共同聚焦的议题。范迪安说“从学校美育工作现状来看,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就全国范围而言,美育师资在数量上还有相当大的缺口,在质量上更需要加强提高,无论哪个阶段的美育教学,都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美育使命感和扎实的美育基本功。”教育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说“美育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专职美育教师分布不均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全面落实国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精神目标,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培养的重点在师范教育。在新时代的美育背景下如何在师范教育中融入美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为培养下一代打好扎实的基础,谈几点看法。
师范教育中美育的重点在通识教育
师范生的美育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艺术类的专业生中,而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全体公费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的师范生面向的是广大乡村学校,这是美育的最大“短板”,公费师范生的美育培养能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现代大学教育的源头为古罗马的人文教育,其“七艺”之学与中国古代的“六艺”有相识之处,都是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北京大学教授叶朗提出:“人文教养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治、乱、兴、衰,而且通过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文化精神,对这个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提倡中国文化中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养,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的传统。因此在大学的通识课程中开设艺术、文学、哲学的美育课程,提高师范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养成高尚的精神品质,形成审美自觉与精神关照。师范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更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将学生的美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将“美育要贯穿于各类学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