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1000字

2021-09-09 00:24: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1000字

  《北洋夜行记.2》是一本由金醉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021-8-2图书,本书定价:55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一):一次与古人的亲密接触

  读过金醉的《北洋夜行记》系列,会让人产生一个错觉,北洋时期的北京、上海这些大都会龙蛇混杂,差不多每天都在发生血腥可怖至极,令人闻之色变的血腥案件。城里的人,无论富贵贫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岂不每天都要提心吊胆。但金木似乎刻意忽略了这一点,无论发生了怎样的案件,太阳照常升起,生活照常继续,案件持续不断。 其实不然,金醉的爷爷金木作为“夜行者”,有点类似于所谓的密探,书中所讲述的种种案件多是金木独自挖掘,或者带上一两个同伴,小宝、戴戴、汪亮经常会在案件中对金木进行协助。我们跟着金木的视角对那些离奇的案件进行探索,自然能找到案件的真相,背后的黑幕。但最终对案件进行通报的当局,自然会考虑到血腥案件的影响或者涉案人员的势力之类,发布公示之时会尽可能避免引起民间的骚动,只说人们都看到的部分,对于其中“特殊”的关窍并不提及。在相对来说消息闭塞的北洋时期,民众自然不会知道那么多案件的细节,生活也就能够照旧。

  然而,跟着金木切身探索一桩桩案件之后,我们难免认为那个时代太过黑暗了。小说终究是小说,我们切不可信以为真,但其中的种种人心险恶却不得不人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能一直流传下来,自有一番道理。世上没有鬼,只有鬼故事,所有的鬼故事都源自人心中的恶念。 更何况金醉和他的助手们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不少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有些事件在故事中是一个桥段,却又真实地历史上某个时候某个地方真实的发生过极其类似的事件,还上了当时的报刊。金醉就是以这样的创作方式,领书中的故事读起来就跟真实事件一样。书中佐以大量黑白老照片,不少是北洋时期外国人在中国拍摄的照片,看着照片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河,我们似乎真的回到了那个天下动乱的时代。 在虚构故事的同时,书中也让不少真实的历史人物在金木的故事中登场,不少人都是金木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相对来说,第二部这样的登场人物比第一部少,份量似乎也没那么高,但对于故事的展开推进无疑有不少助益。书中还在注释中讲了不少真实的历史事件,比如袁世凯祭天,张琨贿选,直皖战争,溥仪逊位……作者的种种刻意营造,虚实结合,真的让人感觉回到了那个时代。让种种诡异的故事看起来多了一分真实性。 读本书,我们能看到不少那个时期的真实历史,还能看到不少老北京城的地图,看到那时的北京上海这些大都会,能感受到城市现代化的开端,虽然那时还只属于少数富裕阶层的特殊享受。看看今日的国际大都会,再寻找昔日人民生活的痕迹,颇让人有几分沧桑之感。过去百余年,社会变革之巨。 没想到的是在第一部结尾作为前传重要角色的“鼠疫斗士”伍连德再次登场了,这次是伍连德力主禁烟(鸦片),书中亦多次反映了鸦片对那时广大人民的毒害,令无数人倾家荡产,不少案件的发生就是起于鸦片。这次并没有在伍连德身上用下过多笔墨,反而更让人感受到这位伟大的医生穷尽一生为国为民,奔波一生只为民众身强体健,国家更加富强。 书中总共记录了十九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不长,但却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各个阶层,社会的各行各业,让我们对百年前的人的生活以及历史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二):坐看人生百态 寻生命之光 ——《北洋夜行记2》之下的深意

  坐在茶馆,喝一杯茶,茶气氤氲之间,尽是人生百态。

  茶馆里似乎是一个舆论场,在这里可以听到这社会最新资讯,好坏皆有。有人交头接耳,也有人故作神秘吸引一众听友,开始滔滔不绝。

  《北洋夜行记2》延续了《北洋夜行记》,打开了茶馆,吸引了一批前来听故事的听众。 熟悉公众号魔宙的听友大抵都知道,金醉是一个极其擅长讲述故事的人,这本《北洋夜行记2》也不例外,它延续了《北洋夜行记》的风格,讲述了民国时期坊间传说,这些传说大部分有史实考证,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文学成分在,这也增强了阅读趣味。

  《北洋夜行记2》以“我”为视角,从一个记录者的角度开始出发,详细记录了“我”经历的故事,调查过的一系列案件。这本书一共收录了19个案子,这些案子相互独立,组合在一起又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读下来让人不觉深思。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每一个案件都会有相关史实的标注,也会有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会注明何人何时做的纪录,这就让这些案件变得非常真实可考。最让人称赞的是,这本书的书封暗藏玄机,本以为这是书封,其实展开是一张报纸,这本书里面记录的案子悉数在报纸上面,一下子就让你觉得,哦,原来这些案件在当年都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啊。 这些新闻在现在看起来依旧会让人毛骨悚然,或是让人气愤不已,亦或者让人唏嘘不已。现代的我们习惯了吃瓜,但背后深意,还是需要多去探究一下。金醉就为我们提了个醒,他整理出来的这些案件,一些也都可以投诸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比如里面有一个案件让人印象深刻,便是第二个案件,作者的描绘非常精彩。

  这个案件跌宕起伏,谢氏为获得保险,竟对自己丈夫动了手,后来,她再嫁人,却被人现任丈夫惦记上了财产,被现任丈夫给谋害,也正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谢氏骗保,自己也被后任丈夫谋财而断送了生命,人的贪念是无穷的,一旦被贪念冲昏了头脑,必定自毁前程。

  投诸当下,也有类似事情发生。前段日子《今日说法》便有此类案件播报,一男子害妻骗保。让人不觉唏嘘,人生海海,被贪念左右,便会丧失了自己,更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十足的恶人。

  在民国时期尚有此事发生,更是让人看透了当时的社会不安。

  无独有偶,这本书里还描绘了很多个像这个案件中的乞丐,他们被生活逼迫地无路可走,只得伪装自己讨点饭吃。可当别人处于危难之际,也会出手相救,挺身而出。他们表面是疯疯癫癫,可是内心确是比当时很多人都炽热,这种强烈的反差,又让人觉得极具讽刺性。

  有些人外表光鲜亮丽,可心底确是不堪入目。这不就是当时社会很多人的写照么?

  读下来,会发现这本书不只是讲述一个个案件,而是更多向我们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是对更多底层人民的真实反映。

  《北洋夜行记2》,故事曲折诡谲,但又那么真实,引人思考社会和人性。由衷感叹,当我们触及了世界的黑暗,也许才能够更好的警醒自己,让自己向着黑暗面发出挑衅,获取更多的光明。

  《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三):半奇幻半现实的民国故事

  一直有关注“魔宙”公众号,里面的故事都是根据真实故事然后加上脑洞改编的。在刚开始关注时,也确确实实被他们的故事和那些实拍图惊到了。虽然经常看的心惊胆战,但还是忍不住每期更新都要点进去看。

  在2017年,一部民国题材的历史悬疑小说《北洋夜行记》热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北洋夜行记》便是百万级都市传说微信大号“魔宙”主打的一个故事系列,也是作者金醉的第一部作品。

  2016年7月,北京潘家园一个旧书商离奇死亡,旧书商的好友金醉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本从未公开过的民国笔记,笔记里记载了金木在北洋年间的一系列罪案实录和神秘事件调查。

  金醉是一名都市传说研究者,他发现,笔记中暗藏了一些被历史忽略的真相,以及众多显赫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本笔记的主人竟是金醉的太祖父金木,一位民初的夜行者。何为“夜行者”呢?夜行者是一种半地下的特殊职业,以独立身份调查社会事件、罪案,并记录故事,售卖给媒体,综合了独家记者和私家侦探的行当。

  2021年,《北洋夜行者2》出版了。

  这本书,共收录了19个案子,每个案子都可以让你一口气读完。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是独立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被拆出来单独看,作者用一个案件,将这些事件串联在一起,明面上说的是离奇案件,实际上却是在拼接历史。

  大多时候,我们所读的历史,多是正史,讲的多是王侯将相、传奇人物。那普通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却很少读到相关记载,也鲜少去关注。而这本书却完全不同,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书中人物千奇百怪,或愚昧无知,或胆大自私,或麻木残忍,或满腔热血,或怜悯众生······在阅读时,也不免会时不时发问,如此荒唐的事真的发生过吗?看完后,也许也能看透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缩影,以小见大,很有冲击性。

  太祖父写了一手的好字,每调查一个案件,都会详细的记录下来。在每篇故事的开头,金醉都会选取其中一页笔记展示出来。此外,每篇故事都配有插画师绘制的案发地点的简易地图,方便读者能身临其境的了解故事中的场景。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不仅有真实的历史资料可考,更有真实的影像资料可查。在还原每一篇故事的过程中,金醉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老照片,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加入了这些历史资料的考据,以图片加注释的形式呈现出来,能让读者更好的去了解真正的北洋时期的社会风貌。

  每一个故事都扑朔迷离,诡异奇怪。在半奇幻半现实中,总能让读者错愕,不禁怀疑,这究竟是真是假?说它是野史也好,虚构加工也罢,但其实内心很清楚,这只是一本小说。

  《老残游记》中写道:“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征诸实在。”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人写的。因此,这其中的真真假假、亦真亦假,都需各自分辨。

  通过对罪案和神秘事件的研究考证,《北洋夜行记2》还原了一个北洋时期魔幻现实的北京城。不管它是野史,亦或是虚构加工,故事很精彩、很用心,也贴近现实。在我们熟知的过去中,拼接上这部分魔幻的故事,也许发掘出了那隐藏的历史,也许过去便是那样的。

  《北洋夜行记.2》读后感(四):北洋夜行记:是过去也是现在

  钱学森曾经说过一句话:“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是的,所以从大量的犯罪案件中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导致人们犯罪归根结底为性格缺陷,其次就是欲望。当然,这个结论并不是从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本书中得出,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悬疑推理小说的读者,很开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这本小说《北洋夜行记2》并读完了它。这本小说的作者笔名是金醉,百度搜了下,没有多少介绍,本以为这书销售量不高,写的应该不怎么样,实在没书看了,就硬着头皮读,结果读完给人眼前一亮,让人很值得夸赞的就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小故事的时候,均采用了第一视角,众所周知,第一视角很不好把握,写好了另当别论,写差了,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思维混乱,容易乱套,读者代入不了,就会失去观众。反之第一视角写好了,首先是作者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其次,拉进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感同身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完作者写的整本书,逻辑清晰,故事情节紧凑,让人有种一口气就想读完的欲望,可见作者的笔力还是可以的,但是仍有这些不足,有几章节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作者可能想讲自己的故事但是没把握好,如果有第三部,希望作者有所长进,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书中总共收录了19个案子,每个案子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追寻作者目光的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注释,配有图片和科普,比如:三色转灯、北京“大世界”、民国时期的马车、摩托……这些都让我非常满意,在看小说娱乐的同时还能长见识,对于一个对民国时期研究的不多或者历史涉猎的不深的读者来说,真的贴心。

  在书中可以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及人性,表面上看起来格外老实的人实际上是幕后黑手;温柔直爽的小姑娘谁知道是个劫匪头子;毫不起眼的疯子乞丐最后成了破案的关键……这和如今社会发生的大大小小案件又是何其相似?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二个故事:广渠门埋尸骗保,国子监剖腹取珠。我从头读到尾没有哪个故事是这么让我念念不忘的,故事正如名字一样:讲述了一个寡妇因为丈夫被人毒死,找保险公司赔钱,最后被查出来是寡妇为了高额保险费所以杀了自己丈夫……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搞笑,甚至是荒唐,这小说作者怎么乱编呢?实则不然,这种文学作品不仅中国有,日本也有写,《柯南》中就有交换杀妻骗保……而且就在我看完这个故事没过多久被爆出来了一个类似的案件,男人开车撞墙杀了自己的妻子只为了高额的保险赔偿费,正常人都会想:用这么狠的方式,对待陪你吃苦的人,于心何忍?但是事情就是发生了。

  你以为的书中的城南旧事就只是旧事吗?那就大错特错了,文学作品不仅是故事更是现实的折射,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小见大的反应了这个社会的某些阴暗面,我们更应该从书中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过去成为了现在我们现在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发生的在未来人眼中也会大为惊诧并继续上演……没有人为此想过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差错,正如我在开头说的,从大量案件中得出结论:导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是性格缺陷和欲望,而让这些人出现心理缺陷甚至变成极端主义者和为了满足欲望铤而走险又是什么造成的?这在我之前看过的一个法治频道有解说,大概率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造成,我们如果不以此作为警示,那么《北洋夜行记》发生的故事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好书共享,喜欢悬疑、推理、惊悚小故事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