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1000字

2021-09-16 00:1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1000字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本由[英]奥斯卡·王尔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一):一部反映十九世纪英国乃至西欧发达国家上层社会生活的日常画卷

  有幸通过宿州读书会共读活动接触到了手头的这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新版的英国作王尔德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通读本书全文,本人对十九世纪英国乃至西欧发达国家上流社会的风俗面貌有了初步了解,可谓是“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作者通过在书中

  在本书里,作者始终围绕“道林格雷的美貌”为中心展开全文,不论是勋爵还是画家,或者是西尔比,乃至一个地位低至尘埃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搬运工,也会在对道林格雷的第一印象乃至后来的多次交往中对他的美貌不进行由自主的发出赞叹之声。由此道林格雷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不惜以与挚友绝交为代价拒绝他人对自己画像的“窥视”,真的可谓是对自己的容貌之美也确实是相当的珍视与爱护。但是由于他玩弄女演员的感情,致使她感到绝望自杀身亡,他的画像也变得越来越丑陋起来。死者弟弟前来寻仇,被他用花言巧语所欺骗离开。

  《道德经》第二章写到“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对照本文内容,道林格雷自从被画家邀请作为他的模特画像发现自己生就一副“好皮囊”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的玩世不恭,如上文所示这里不再赘述,最终导致自己容貌越来越丑陋衰老,画像却越来越漂亮,从而导致他心态失衡崩溃,举刀插向画像,却由此导致自己心脏破裂流血而亡。我想,如果这位曾经的美少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玩世不恭,认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段感情,这就是能做到内外具美了,从而也不会出现后来他身败名裂、香消玉殒的悲惨结局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作者王尔德是举世闻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之一,而本书主人公靓丽的容颜也完美的诠释了作者“唯美主义”是货真价实的,而不是浪得虚名。作者试图通过美少年道林格雷的自我毁灭和其本身与画像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描绘叙述,在世界文坛上创造、刻画了一个“唯美主义”的主人公和由此展开的来龙去脉,一句话,创造、刻画了一个亦喜亦悲、悲喜交加、感人至深的唯美主义故事,深刻展示了作者脑海里冥冥之中隐约浮现的“善恶终有报”的价值观念与信念。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二):一部反映十九世纪英国乃至西欧发达国家上层社会生活的日常画卷

  有幸通过宿州读书会共读活动接触到了手头的这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新版的英国作王尔德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通读本书全文,本人对十九世纪英国乃至西欧发达国家上流社会的风俗面貌有了初步了解,可谓是“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作者通过在书中

  在本书里,作者始终围绕“道林格雷的美貌”为中心展开全文,不论是勋爵还是画家,或者是西尔比,乃至一个地位低至尘埃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搬运工,也会在对道林格雷的第一印象乃至后来的多次交往中对他的美貌不进行由自主的发出赞叹之声。由此道林格雷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不惜以与挚友绝交为代价拒绝他人对自己画像的“窥视”,真的可谓是对自己的容貌之美也确实是相当的珍视与爱护。但是由于他玩弄女演员的感情,致使她感到绝望自杀身亡,他的画像也变得越来越丑陋起来。死者弟弟前来寻仇,被他用花言巧语所欺骗离开。

  《道德经》第二章写到“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对照本文内容,道林格雷自从被画家邀请作为他的模特画像发现自己生就一副“好皮囊”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的玩世不恭,如上文所示这里不再赘述,最终导致自己容貌越来越丑陋衰老,画像却越来越漂亮,从而导致他心态失衡崩溃,举刀插向画像,却由此导致自己心脏破裂流血而亡。我想,如果这位曾经的美少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玩世不恭,认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段感情,这就是能做到内外具美了,从而也不会出现后来他身败名裂、香消玉殒的悲惨结局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作者王尔德是举世闻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之一,而本书主人公靓丽的容颜也完美的诠释了作者“唯美主义”是货真价实的,而不是浪得虚名。作者试图通过美少年道林格雷的自我毁灭和其本身与画像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描绘叙述,在世界文坛上创造、刻画了一个“唯美主义”的主人公和由此展开的来龙去脉,一句话,创造、刻画了一个亦喜亦悲、悲喜交加、感人至深的唯美主义故事,深刻展示了作者脑海里冥冥之中隐约浮现的“善恶终有报”的价值观念与信念。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三):欲望的自画像

  正如王尔德给这本书的自序一般,“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艺术家可以表达一切事物”、“罪恶和美德则是艺术创作的素材”,这本书若是用现世的道德标准来看,一定是堕落的、可怕的,但是王伯爵却用金灿灿的笔触去粉饰、描绘、赞美那些迷人的“罪恶”,让人心醉神迷。

  书本紧紧围绕着“欲望”展开,这些欲望本身也许是丑陋甚至邪恶的,但是在书里以艺术的角度诠释,却是另外纬度的美丽。在生物学的角度,美能让人愉悦,使人产生多巴胺,而欲望的满足正是产生了大量的多巴胺使我们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欲望的满足和美丽是相通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让我有这样的观感——既然人生虚妄,就应该去寻找人生的真谛,去享乐,把所有后果抛之脑后,顺从自己的欲望。这恰恰是生命的理性。借亨利的言语,王尔德的言语是那样显得客观又富有哲理,似乎我也同道林一般沉醉,一般堕落。这也许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它让你为之癫狂,欲望的黑洞吞噬一切,却越填越大,越是满足,越是不满。

  作者强大的文字功力,将这些“欲望”描写的美轮美奂,令人神往,或者说,他自己内心对享乐真正的认同和发自内心的追慕才有这样富有魔力的篇章。文字富有感染力,带有诗意,却又似乎客观真实,深含哲理,华丽却不庸俗。他高贵、雅致、纯粹,似乎天生就是贵族,无用便是大用,将艺术推至顶峰。书中的道林格雷便是王尔德对这一切最美好的幻想,所有的苦痛、堕落、衰亡、罪孽、肮脏……通通由一副画像来承担,而他本人只需要沉浸在美好的甜蜜里,只需要追求最极致的享乐,甚至最后尝试的自我救赎,都是另外的一种自我满足与享乐。

  很多读者试图去凸显这部作品的现世意义,我们不妨尝试如同作者自序所说的去体验,艺术没有罪恶与美德,在书中去探寻自己的边界,体验一下完全不同的极致美丽,暂时抛弃道德,去体验作品带来的震撼。

  但是话说至此,这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里厄里斯墨镜,厄里斯(Erised) 倒回来:desire (欲望),能在镜子中看见自己最想见到的画面,很多人甚至沉迷于其中直至死亡。邓布利多说道“这面镜子(厄里斯)既不能教给我们知识,也不能告诉我们实情。人们在他面前虚度时日,为他们所看见的东西而痴迷,甚至被逼得发疯,因为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实,是否可能实现。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四):一朵洁白玫瑰的殒没

  第69期宿州读书会共读活动书目——《道林·格雷的画像》。初见图书时感觉封面并不美,好好的画像上被人用红色颜料涂抹了一撇,尽失美感,而后的阅读解答了这个困惑。王尔德小说的文字很美,充满了各种很巧妙的形容:形容小雏菊——“那个像是用白羽毛镶边的小金盘”,立刻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形象跃然纸上;形容云彩——“一团团闪光的绢丝”;脑海中的一个想法,“给它染上幻想的光彩,插上悖论的翅膀”。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读之前我以为会是一本充满哲学理论的小说,还好并不是,反而故事性很强,花了三天闲暇时间读完了。

  小说内容简要概述一下:道林·格雷原本只是一朵思想单纯未经磨炼的白玫瑰,通过画家巴兹尔·霍尔沃德结识了亨利·沃顿勋爵——一位改变他一生的人。在亨利勋爵的影响下开始在意美貌、注重享乐,最终逐渐失去了人性,变成残忍、冷漠的人。亨利勋爵简直就像是伊甸园里诱惑夏娃吃苹果的那条毒蛇,被引诱吃下苹果的道林,开启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道林最初的堕落是在西碧尔·文死后,本还十分难过的时候,被亨利勋爵三言两语劝解了。而后他反驳巴兹尔时也说了,你作为朋友来安慰我,却因为我的难过已经治愈而谴责我,难道你来劝慰我不就是希望我不难过吗。读到这里我竟然无言以对······说得好像又有那么点道理,我们劝慰悲痛欲绝的朋友,明明知道自己的劝慰没什么用处但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关心来缓解朋友的痛苦,可如果朋友一点也不悲伤了,我们还责备于他的冷漠,那这个时候朋友一定要非常悲伤的来应对我们的劝慰吗?不过也要看具体对应的事情。这个时候的道林开始显露出冷漠无情的特质,但是西碧尔的死也不是完全归咎于他。

  后来的道林步入中年,因为神奇的画像代替他承受了岁月的摧残和良心的谴责,道林本人依旧俊美如往昔。这个时候的道林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极端享乐主义,喜好奢华华丽的事物,甚至还染上了毒瘾。不仅自己享乐,所有与他相交的年轻人受到他的影响,都逐渐堕落,导致道林的名声也坏透了。而后又杀人毁尸,害了不止一个人。前文西碧尔的弟弟是埋下的一个伏笔,我都恨不能让西碧尔的弟弟替天行道,结果这个可怜的弟弟也死于非命。

  道林这样作恶多端并且不知悔改的人,最后的结局也是理所当然,死于自己之手。但是亨利勋爵仿佛没受到任何惩罚,这个带领道林步入地狱的人。如果不是认识了亨利,道林的命运会不会发生改变呢?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也不尽然。以道林的性格和美貌,即使不是这一位,也会有别的勋爵伯爵子爵,来引导他走入享乐的道路,毕竟那个年代的贵族们纵情声色是很普遍的现象。

  亨利勋爵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教会道林享乐,还在潜移默化的向道林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他不会被苦难共情,看到苦难只会厌恶,只愿意谈论生活中的色彩、美、艺术,“对生活中的疮痍,说得越少越好”。遇到诱惑要坚决抵制,交友须谨慎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