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著作,精装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28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林·格雷的画像》精选点评:
●为什么要觉得不安呢
●王尔的语言精妙
●这本小说简直是王尔德的镜像,深刻、虚荣、傲慢、超前、才华横溢。读到格雷刺死画家后,拉开窗帘走到阳台上,“微风轻拂,夜空像一条浩瀚的孔雀尾巴,长满了金色的眼睛”,我在瞬间全身颤抖了一下。小说的包装纸下,包裹着王尔德高浓的西方哲学理解,许多句子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审美观、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我推想,村上的《刺杀骑士团长》从选题到理念都借鉴了这本小说。
●依然是那个金句频出的王尔德。 有些话真是太荒谬了,荒谬得精彩绝伦。真是个疯子啊,迷人的疯子。
●盛开的画像背后掩藏着枯败的灵魂,他因美丽而丑陋,因永恒而短暂。也许王尔德是个哲学家吧,但想必他的人生哲学是“对抗诱惑的唯一方式是,接受它”。
●深陷亨利的语言毒药,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堕落呢~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一):《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
一位起初善良、俊美的青年因一时的贪念出卖了灵魂,他所做的错事都由画中的自己承担,但是他体会不到画中人的痛苦,只是想着自己永远不用受到惩罚便变本加厉起来。过了十几年,他终究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这时他明白了,惩罚有净化的作用。我想,古往今来那些寻求长生不老的人如愿以偿之后,可能有一天也会厌倦吧。毕竟,充满期待、刺激的生活才是人们所想要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更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是人们一直喜爱的,一旦偏离轨道,那永恒便是折磨。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二):慎重选择译本
现在读了前两章,书很好,sorry但是我必须得说,这个译本真的很烂!很烂!很烂!不要用书皮去打量一本书。推荐荣如德版本,是简装。挺好的,还环保。
节选书中的一段:
孙法理版本:
”永远!这是个可怕的词,我一听见它就发抖。女人喜欢用它,想永远留住每一个浪漫故事,却把它们全毁了。而且,这个词也没有意义。逢场作戏和终身不渝之间的区别只在于逢场作戏稍长一点。“
两人进入画室时,道林 格雷把手放在了亨利勋爵的手臂上。”那就让我们的友谊逢场作戏吧!“他喃喃地说,因为自己的大胆而羞红了脸,然后踏上模特儿台,重新摆好了姿势。
我的天,太尴尬了吧,所有的浪漫都这里戛然而止,噢不,它们在前面已经多次这样了,就像卡碟的播放器。
荣如德版本
“永远!这是个可怕的字眼。我听见这个词就会发抖。女人特别喜欢用这个词。她们竭力想把每一 段罗曼司没完没了地延长下去,结果,总是大杀风景。其实,‘永远’这个词没有什么意义。反复无常 和终生的爱之间的唯一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持久一些。”
他们走进画室时,道连·葛雷一只手按住亨利勋爵的胳膊。“那我们就算是反复无常的朋友吧,”他低声说,同时为自己的大胆而脸红,然后站到垫脚上去摆他的姿势。
孙放不开。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三):道林格雷的画像
通过前几章,我看到亨利勋爵身上自私,偏执,傲慢,虚浮,偏见。他观察别人,却从不审视自身。
道雷无法承担现实的苦痛,加上本身对艺术和美感的痴迷把苦痛罪恶转化为艺术品以使自身摆脱困境。害死了女演员是他真正走向堕落的开始。
而一直引诱他的绅士看懂一切却想塑造一个美而无忧无虑的形象,他的愤世嫉俗也只是一种姿态,他的引诱也是出于对美的掌控欲和把玩。上流社会奢靡腐烂的生活,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养成了他对外界虽尖刻却并不深刻的看法。充满了傲慢与偏见。我认为他是比道林更有意思的一个角色。
画像如同一面审视之镜,花花世界犹如道林的皮囊遮羞布,画像中日渐丑陋的道林反而是他真实的灵魂,那么何为真何为假?何为实何为虚?道林认不清这点,也不愿走出虚荣的小世界,索性继续跟着亨利勋爵沉沦在华美腐败的上流社会中。
作者可能对上流社会奢靡之风有批判讽刺意味。我认为当我们走上高端的生活,会不会也陷入迷惘无聊的境地。但事实是不论哪个阶层,总有这种人,尽管所有人命运不同。
道林这个人,他不知道怎样搁置自己的灵魂,他生于一个有点怪异的家庭中,又在最应该思考世界思考自己的年纪里被带进阴沟里,他最后沉沦了。而亨利勋爵,我感到这个人是个谜,他有时非常清醒,有时也倦怠沉沦。他的局限也是他本身那些所谓的“清醒认知”罢。
看这本书的前部分,我会愤怒女演员的无辜死去而嫉恨这些冷漠的男人。但我知道有时不可控制的厌恶袭来,我必须忍受。我不能“入戏”。
我尝试着读一本书开始时便给人物预测几条结局。而不出意料的是他们总会走向其中一条。这样的推测在文学中不难,因为作者把人内心的复杂思辨写在字里行间,我相信这来源于某一时空的现实。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四):还看什么奇葩说 学什么辩论?跟着亨利·华顿勋爵,手把手教你诡辩秘诀
很早之前就听闻王尔德作为毒舌的名气,之前已经读过与他共有“毒舌”称号的作家毛姆的“八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可惜不对胃口,除了见识到他对女人的毒舌之外并未感受到所谓艺术和追求梦想的美好与令人拍手叫绝的毒舌。 但这次,王尔德没有让我失望,虽然他对女性轻视可能和毛姆差不了多少,但至少小说想要说的故事描写的很完整,也没有辜负他的毒舌称号。 就我自己目前的理解来看,这是一个讲述欲望的故事,是一个打破美好的故事,是像我们展示美、艺术、和人性另一面的故事。 道林格雷拥有最唯美的面庞和最纯洁的肉体,却在亨利华顿的一步步引诱下被“无限的青春”迷了眼,把灵魂献祭给了美,成为了那个拥有天使面庞最可怕的魔鬼。 虽然全书是以道林格雷为主角,讲述他在欲望和恐惧之间摇摆的历程,但我觉得最精彩的并非是格雷的心理变化,毕竟人性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善恶自古就存在与人类身上,从古至今也从来没有哪一天不复杂,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亨利·华顿那精彩的诡辩,和他那迷人的“游离”在人间的态度。 不得不说,他是个“很招人喜欢,却可怕的败坏道德。...事实上非常危险”的人。也许就是因为他的游离,他对人的“不抱希望”,才会让人觉得他异常清醒, 但其实,就亨利自己说的“把人类界定为理性动物是考虑得最不成熟的定义”,也许他也只是假装明白,以此来躲避现实里的种种失望?用这种“影响他人的游戏”来消磨日常的无聊? 亨利华顿也许曾对所有人无差别的传播他的思想,只可惜那些不够完美,庸俗且无趣的贵族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反倒是那青春纯洁,无忧无虑无所事事的格雷被迷住了,被蛊惑了。 因为他拥有那无与伦比的外表,所以他才有了恐惧,进而生出了无限的欲望与邪恶。 “很多时候,他只把邪恶看作一种可以实现他的美的设想的方法。” 格雷变得像亨利一样,口齿伶俐,拥有令人无法反驳的诡辩口才和欺骗性的不老外表,他走上了亨利一样的道路,在厌倦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享受之后寻求外界的刺激,用他的魅力,受好奇心的驱使,“不经意”的去影响每一个无辜的人。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失望。”看格雷说的这句话,是不是有种“英国李诞”式的戏谑? 道林格雷的罪恶,是美的结果,是人心作用下的邪恶的果实,他也曾“向善”,但这“向善”也是不过是他无聊生活中好奇心的产物,一种为了测试画像是否会为了自己的行为而改变的面具,一种伪善和好奇的自我克制。 他只是为了掩盖掉过去的罪恶,所以选择“善良”。 可惜画像看透了他内心的狡猾和邪恶,他满怀期待看到一个恢复美貌的画像中的自己,却发现自己的内心被洞察的一清二楚,因此道林格雷更加极端,更加冷漠,也更加肆无忌惮了,他破罐破摔的想要把自己的过去的罪恶全部掩埋,把对这件事情的起源扼杀掉以此来忘记过往,获得更自由的未来。 他马上就能获得新生活,获得自由,摆脱恐惧了——只要毁了那张画。 但可怜的道林却不知道,毁了这幅画,就是消灭掉与之息息相关的自己。 道林格雷死在了自己刺向自身原罪的刀下,和他所影响的所有人的死去一样,轻易又突然。 所以,美和丑,善与恶并无对错,错的是人无休止的欲望,人性中不知满足的饥渴,甚至那试图粉饰的心理最为可怖,当你受到魔鬼的诱惑而不知警惕,反而用忏悔自我宽慰时,你可能已经成了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