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我,才能破茧重生
人生如一艘远航的大船,难免遇到狂风恶浪,险滩暗礁,也会时不时面对悬崖峭壁,险壑深谷。
假如人生陷入重重黑暗,看不到一点前行的希望时,我们该如何用行动来拯救自己?
谁也不会料到,《别闹了,费曼先生》中那个爱笑爱闹,每天不“皮”一点就不正常的大物理学家费曼也会陷入抑郁情绪。
二战之后他重新回到大学,成为了一名物理学教授,工作使他觉得充实,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但没多久,他就开始感觉到了疲惫,无法思考,没有兴趣,搞不了研究。
残酷的战争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曼哈顿计划”中,他和另外十几名科学家参与了核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他们给这个充满了热情和挑战的实验结晶取了昵称“婴儿”。
可是之后,没有经过任何参与实验的科学家们的同意,这项结果就被军方擅自用于了战争。
两颗原子弹分别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爆炸,把人类的家园瞬间变成了可怕的炼狱。
费曼作为“魔鬼”的召唤者之一,自责不已,曾经他最爱的物理研究现在竟然让他感觉“恶心”。
祸不单行,他的爱人也因病离世,费曼的心情低落到极点。
你看,真的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连爱玩爱闹,一向乐观的费曼先生也不例外。
面对困境,我们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走出呢?这里,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3个P”理论。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人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挫败这一课题。
他的研究发现,会有三个因素成为人们摆脱痛苦,重新复原的障碍,简称“3个P”理论: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此认知会让人把已发生的坏结果归咎于自己或是觉得坏事只发生在自己身上。
2.普遍化(Pervasiveness): 此认知会让人错误地觉得,坏结果产生的影响会涉及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3.持久性(Permanence):此认知会让人误以为这种坏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永远也不可能再变好。
如何击败这三个让我们从痛苦中复原的障碍呢?
关键一条就是:接纳自我。
1. (个人化)正确的行为对应:接纳自我,承认并接受已发生的事实。
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痛苦和自责会不断纠缠、折磨,也有的人会因感觉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倒霉的总是自己”,而向过去进行着喋喋不休的“讨伐”。
告诉自己,已经发生的不可能再改变了。纠结不可改变的事实,带来的只有痛苦。
Facebook 首席执行官桑德伯格在意外失去丈夫时,也曾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丈夫。
她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再理会孩子们,也不再工作。
在她深陷痛苦,无法自拔时,朋友对她说道:“清醒一点,不要再执着你的选项A了,你现在只有选项B。”
这句话启发也鼓舞了她,帮助她最终迈出了接纳自己的关键一步。
2. (普遍化)正确的行为对应:接纳自我,看到自己生命中其他的部分
人在极度痛苦时,难免囿于其中,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如意。
但实际上,我们在生活顺利时不难发现,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
只是限于当时的情绪,我们往往忽略了已有的幸福,而无限放大了自己的失败和痛苦,以为那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
比如,桑德伯格后来也意识到,虽然她失去了丈夫,可是她还有聪明可爱的孩子们,还有她一直热爱的工作。
她勇敢地站起来,重新承担起母亲的责任。
她也尝试重新工作,虽然刚开始还是经常在开会时不知道对方说些什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她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忧郁的迷雾也随之散去。
她终于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重拾快乐。
3. (持久性)正确的行为对应:接纳自我,相信痛苦虽然仍在但定有终结的一天
接纳已发生的不幸,接纳因为不幸带给我们的沮丧和焦虑,接受它在我们的心灵造成的巨大创伤,不需要回避。
接纳自己所有的感受,但要知道并相信它们不会永远存在。
这会是一个逐渐接受,缓慢吸收的过程。但无论时间有多长,我们都不要着急,听从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充足的时间。
后来,费曼先生也通过不断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终于想通了这件事。
他感觉心里堵着的稻草被瞬间清理掉了,一切都变得清朗起来。他又重新开始在玩乐中琢磨他喜爱的物理定律了。
这个天才顽童终于恢复了快乐,最后,还快乐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痛苦和失败,也接纳自己的迷茫和担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一切。
专注家人的陪伴,专注投入工作,专注运动和健康,专注你手里所拥有的……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你未曾留意时,身上那层厚重的壳已经悄然褪去。作为奖赏,岁月会赠与你五彩斑斓的翅膀。
快快飞吧!窗外,花儿正香,阳光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