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弥撒》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弥撒》的观后感大全

2022-02-15 08:35: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弥撒》的观后感大全

  《弥撒》是一部由弗兰·克朗茨执导,布瑞达·伍尔 / Kagen Albright / Michelle N. Carter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弥撒》观后感(一):他是杀人犯,也是我的儿子

  很容易联想起《Carnage》。同样是两对父母讨论孩子的纠纷,但名字吓人的却是充满讽刺的黑色喜剧,而本片则自始至终压抑悲凉痛不欲生。

  我先撸撸四个人的主要观点:

  被害者父亲:他反复强调自己不会发起关于该事件的诉讼。他试图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整件事,阅读了很多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他此次会谈的目的就是想要为他的一个观点寻找证据,即开枪者的行为必是有征兆的,所以是可以被其父母纠正或阻止的。此外影片还暗示他参与了禁枪运动。

  开枪者父亲:他是四人中最理性的。他举出很多证据,说明他的孩子没有精神病,更不反社会。他承认他的孩子抑郁且孤立,但无法知道其杀人动机,自然也很难事先阻止。他说他自责且后悔,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改变都可能避免那个最坏的结果发生。但问题是,在那个最坏到来以前,他做了所有他认为对的事。就像《一一》所说,人生再来一次,可能没有什么不同。我一直很认同这个观点。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突然、随机、无法预料,甚至施害者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毕竟我们本没有自由意志。

  开枪者母亲:她一直努力的想把爱子和杀人者两个身份分开。在母亲眼里,儿子永远是自己的宝贝。她爱他,他也爱她,只是长大后,她越来越不了解他。她说,他的出生可能对世界不是好事,但对她一定是弥足珍贵的。我可以理解。我也主张对事不对人、事情感情一样样分开评判。

  被害者母亲:她希望她的儿子没有白死。言外之意,她希望这场悲剧能带来一些正面的、深远的影响。可惜没有,好像人死了,世界依然冷漠的运转。这是她不能接受的。后来开枪者母亲让她讲了一个她儿子的故事,她意识到,所有关于他的回忆都是他留下的痕迹,都是有价值的。她因此释怀了。她甚至说她原谅了凶手,因为她自己也想走出伤痛。

  影片最后在包容和希望中结束。教堂的设定有宣扬圣公宗的嫌疑。

  一桌,四人。丝丝入扣,揪心断肠。拼的是表演(说教科书级不过分吧?),靠的是剪辑(每句话捕捉特定人的特定神情),但最最重要的,无疑是真实合理连贯的台词。除了巧妙的将整件事情的原委一点点托出,除了那些简单但精妙的金句,导演对人物性格和情绪的把握堪称精准。比如被害者父亲,一开始很冷静,后来激动时也说出了想看对方受苦的“狠话”。有点像《步履不停》里的母亲,每年叫被救男孩来家里吃饭,其实有着不可告人的私心。讽刺的是,他的愿望成真了,对方确实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之中;只不过痛苦并非(主要)来自自责,而是来自跟他们一样的丧子之痛。我认为这也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即少见的着力表现施害者家庭的不幸。看着最亲的人杀人后自杀,这是社死和心死的双重打击。你可能会说他们有教育失职之罪所以活该。但至少从对话来看,开枪者父母并未犯明显错误:搬家,因费用过高停止心理治疗,未对新学校交代孩子以前劣迹,听信孩子谎言,选择往好的地方看,以及未能以身测试孩子底线(即母亲最后讲的那个故事)。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做得更好,似乎也不该苛求他人的完美吧。

  Fran Kranz演了二十年戏默默无闻,花不到30万第一次编导却赢得一片赞誉(烂番茄95%)。这该叫苦尽甘来还是回头是岸?

  《弥撒》观后感(二):丧子之痛 爱已不能

  两对中年夫妇来到美国教堂中,共同缅怀各自早逝的幼子。。。他们都因丧子之痛而痛不欲生、辗转难眠。随着四人对话的推进,观者发现其中一对夫妇(Jay & Gail)的儿子死于校园暴力,而另一对夫妇 ( Richard & Linda)的儿子确实施暴者。Richard 和Linda 讲述其子自小成长史:孤僻、怪异。。。 Gail brings a righteous anger early in the meeting, wondering how the other parents could have missed warning signs. Richard & Linda insist it’s not as clear-cut as the press made it out to be. It never is.

  The complex emotional issues that circle through “Mass” like nature vs. nurture and blaming parents for their children's actions give it some emotional heft, but Kranz’s dialogue too often sounds scripted, increasingly so as the film reaches its boiling point.

  Formally reserved to the extreme, almost the entirety of Kranz’s film takes place in a church meeting room, giving the entire production the feeling of a one-act play, but it lacks the intensity it would have in that format, where the emotions of the characters could feel more tangible than they do here. It’s an experiment in real-time drama that dissipates in its intensity and power just as it’s getting through its emotional climaxes.

  《弥撒》观后感(三):节奏很慢,但并不单调

  美国新片《弥撒》反映校园枪击案造成11人(包括杀手)的死亡带给家庭亲人的伤痛,以及最终在教堂内受害人和施害人双方父母得到相互理解和原谅,体现了基督教宽恕精神。电影场面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房间,全部通过两对夫妇4人的对话和演技反映电影主题和故事内容。电影最后施害人父亲说,全世界都在为10个被害人默哀,但施害人父母却要为11人默哀,虽然施害人是恶人是罪人,但他们毕竟是其父母,而且其成长经历也有喜有哀。虽然节奏很慢,但并不单调,要有耐心观看,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