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莫随境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心莫随境转

2022-03-22 13:38:28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心莫随境转

  昨天下午,我发布《为MU5735航班祈祷》之后,放下手机就出门去找朋友相聚。几个人挤在小包间里聊天喝酒,一晚上我都没有看手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怀疑自己会整晚举着手机不断刷新,沉浸在形形色色的新消息里。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人会变得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沉郁,最终彻底陷入情绪中去。因为即便刷到天明,也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答案:究竟发生了什么,人都在哪里?

  稍微拉长一点时间线,除了空难之外,还有持续的疫情,纷飞的战火,以及刚刚发生的邯郸驾车撞人事件。所有这些事情都不断通过社交网络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推送到自己面前,面对这些非常形象具体的苦,一个人的心境很难不受到影响。很多人会忍不住去问: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一旦这个问题生起,人就会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想要去社交网络媒体上找寻答案。当一切都悬而未决,无论是谁,也无论给出什么解答,甚至无论提供什么线索,感觉上都值得去追寻、思考、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一天的生活重心就悄然转移到网络上,一天的个人行动就彻底变成刷手机。

  在更早的时代,人们没有这样的便利,信息流动的速度慢。当一件事情发生之后,人们有很长的一段空白期等待后续消息。这段空白期很宝贵,人们可以借此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时,这也是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突发新闻是一种对心的扰动,因为空白期的存在,人们在扰动之后重回日常生活。该买菜买菜,该做饭做饭,知道一切都需要时间。

  社交网络媒体彻底消除了空白期,在新闻和后续新闻之间塞满了各种资讯,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自己每一次刷新,都能看到一点新的事件进展。这样一来,人就无暇等待,无暇思考,无暇理解。新兴媒体很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它们知道当一个人远离思考和理解时,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让他产生感受。于是煽情和讲故事就大行其道,要鼓励人去感同身受,去想象受难者的绝望、无助、遗憾和痛苦。它们知道,只有反复提供这种烈度的刺激,才能产生足够强度的情绪,帮助自己获得关注和传播。读者最好不要离开手机屏幕,彻底放弃日常生活,这样才好成为源源不断的流量电池。

  站在人的角度上来看,不断激发起沉重而哀伤的情绪并不是什么好事。每一天里,一个人可能要面对和处理一百件事。这件事情有高有低,有好有坏,心在高处欢愉,在低处徘徊。在高低起伏之间,人能够理解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总是喜忧参半,总是苦乐相随。一旦心随境转,因为追逐最新消息而陷入网络社交媒体,落入他人的流量收割技巧,情绪就会受到控制,注意力也会变窄。本来可以看到生活全貌,诸多凡尘俗事,此时视野却变成一条隧道,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其他的事情都不再关心,全心全意感受这一件事情带来的情绪冲击,心神为之所夺。以管中所见推及所有,认为一切都令人悲伤绝望。

  类似这样的事情,我经历过许多次,知道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越是现代,个人的处境也就越是艰难,个人力量也就越是弱小。所以我在昨天离开网络,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去面对几个真实的人。即便是那么面对面坐着,感受到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存在,也能驱散心头的大量阴霾,感受到丝丝暖意。因为是和一群活人在一起而非服务器、机器人、推荐算法,我没有办法控制他们说什么,喝什么,他们也不会一定要我听什么,感受什么,这样我的心情就获得了平复。

  心随境转,我自己人为制造出一段空白期,制造出了一个小的外境,这一外境帮助我扭转心情,在七嘴八舌胡说八道上一句不接下一句中,生活又恢复了原先复杂、无序、多样、变化不定的面貌。所有的事情都恢复了原来的比例,没有哪一件遮天蔽日,也没有哪一件完全消失,它们都有自己的位置。比例没有失衡,内心也就不会失衡。

  曾经看过一种说法,内心强大的人可以做到境随心转,于是得以成就诸多事业,但我想自己并不在此列。这么多年来我依旧会梦见自己坐在高考考场,距离交卷只有15分钟而我一个字都还没写,依旧会梦见我在驾驶舱坐在同事身后,看他全力拉升让机翼避开前方的建筑。在我内心深处,依然隐藏着许多脆弱和恐惧,依旧存在着激发的可能。但是我又想,在境随心转和心随境转之间也一定存在着许多可能的位置,多少可以让自己摆脱一点外境的控制,我希望你也能够找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心莫随境转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