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事中国:左传故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读后感精选

2022-05-18 09: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读后感精选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是一本由朱文叔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读后感(一):读春秋故事,明人生道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孔子删定的《春秋》由左丘明再加解说,所以这部书叫做《春秋左氏传》,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的相关历史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

  春秋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又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完整版的《左传》我并未读过,小时候读过父亲买的连环画板《左传》印象深刻,画风有点类似以前的小人书里的画风,只有线条画出衣着华丽的人物、高大精美的马车,每幅画的下面配上几行小字。

  今天读完《故事中国:左传》,颇为喜欢,与小时候读的漫画版不同,不仅文字内容更加丰富,插画也是古风全彩,摘选了其中最有趣味的写下来,十分适合中高段小学生来阅读,可以作为春秋时期入门级的历史读物。

  战争要讲仁爱吗

  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讲“礼”的时期。周天子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例如“嫡长子继承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衣食住行”上严苛的等级制度。让“礼”在社会的任何层面都深入人心。

  这也包括战争,春秋时期的“战争”跟我们现代意义所讲的“战争”大有不同,春秋时期的战争与其说是打仗,不如说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大型表演,

  人员上,平民不准参战,只有士大夫以上才能上战场。而比战争结果更重要的是战争规则。

  宋国作为商朝皇族遗民,周朝建立之初,并未将其赶尽杀绝,而分封在宋地。作为老牌贵族的宋国,到宋襄公时,他试图以仁爱称霸,在战争中遇到了不服周朝的楚国,与楚国讲战争规则,等楚军摆好阵势,才传令进攻,错失战机,宋军寡不敌众而大败。

  在学校里或生活中与同学相处、与人打交道,老师和家长都教育我们要仁要爱,战争要讲仁爱吗?确实,战争也是要讲仁爱的。联想到当前俄乌之战,俄军给乌克兰平民百姓送生活物资,不也是讲仁爱的表现吗。

  让我们走进烽火中的诸侯岁月,去认识“不到黄泉不相见”的郑庄公、大义灭亲的石碏、自私自利的令尹子元、大度的华元、怕死的还无社、执法无私的魏绛……

  认识他们的崇高与卑下、光明与丑恶,在故事里明白人生道理。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读后感(二):《故事中国》:从故事里知人生,懂道理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日常交流中,怎么也会说上几个成语。不过成语是会用了,但对于成语背后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例如“暗箭伤人”这个成语,本意是暗中射箭杀伤别人,即放冷箭伤害人。可以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那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它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典故呢?

  其实暗箭伤人出现于春秋初期,那时候有个政治家,是郑国的第三任君主,叫郑庄公。而他手下有两个比较得力的武将颍考叔和子都。

  但相对于重用的颍考叔来说,郑庄公更喜欢子都一点,因为子都长得美一点。不过子都的美只在外貌,内心却不如颍考叔大气,懂大局。

  所以两个人经常会有摩擦。

  一次,两个人在带兵打仗前争夺一辆马车,颍考叔的力气大一点,拖着车子就走了。子都不服气,就赶紧追,奈何还是追不上,于是便怀恨在心。

  在攻城时,颍考叔凭着勇敢,在战场上大显威风。子都心里越发地不服,害怕颍考叔会把功劳都拿去,于是被妒忌心支配的他,暗地里取出箭,瞄准颍考叔射过去。结果颍考叔中箭身亡。

  看到这样的情况,郑军的军心开始涣散,幸好有另外一名勇将及时补上,稳定军心。

  子都暗地里射箭杀了颍考叔,看似赢了,实则输了。

  在行军打仗前,任何个人争斗都要放下,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大家安全为重。像这样为了私利而伤害别人,实在令人不齿,更是遗臭千年。

  永远不要小看每一个历史典故,因为每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从故事里了解中国历史,懂得做人的道理,天地出版社编了一套《故事中国》系列丛书。今天就来解读一下其中的两本书。

  《左传》是先秦时期左丘明所著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更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前文所说的暗箭伤人,就是出自《故事中国:左传故事》。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里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代诸侯众多,战争也是家常便饭。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们不再隐藏自己的勃勃雄心,想要通过发动战争,来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他们常常奔走于列国的王公贵族,因此也产生了很多故事:有明争暗斗的诸侯列国;有各色人物的刻画,或是光明或是丑恶,或是崇高或是卑下。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讲述那古老的战争,一次来警醒后人。

  而与《故事中国:左传故事》不同的是,《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所讲的故事更注重哲学和心灵的启迪。

  就像东施效颦这个小故事,说的是丑女想要博得关注,而效仿美女西施,结果得不偿失。

  但在《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从另一个角度出来,发出疑问:难道丑就不能追求美吗?

  实际上对于美的追求,从来都与样貌无关。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跳出平常思维去看待问题,或许是《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想要对读者做的事情。

  一般来说,寓言故事可以以纪实事件为原型而进行编撰,也可以是与神话故事相关联,或是讽刺现实,或是激励人心,都是哲理文学的载体。

  正如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典故,带有点神话色彩。

  在传统的认知里,它讲述的是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精神。一代人人接力下去,为了理想不放弃。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靠人力想要把两座大山移开,那得要移到何年何月?是不是有另外的解决办法?

  其实读书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只看故事,更要注重的是通过故事来发散思维,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或许就是列子文学作品的厉害之处。

  要知道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追求的是心与灵魂的自由,都希望通过故事来阐述更多的人生哲理。

  不同时代的故事会有不同的叙事风格,但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共通的,无论是什么时代,都要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待人接物能从大局出发,能善于转变思维去思考,才是学以致用的根本道理。

  不过这两本书从阅读人群来说,更适合小朋友,当然,如果家长能和小朋友一起读,再发散性地提问孩子,那效果肯定不一样。

  《故事中国:左传故事》读后感(三):读典籍里的故事,让孩子从小爱上历史,赢在起跑线上

  文|橙果妈妈

  这两年,高考作文的写作主题很多也是通过历史题材来考察孩子的综合能力。

  比如,2020年的高考作文是:阅读材料,然后围绕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这段文字就是来自于历史中的典籍故事,如果了解历史、熟读历史,如果考生在准备这篇作文时,就可以准备好写作文的角度,不然的话,可能不知道从何入手。

  正所谓“读史明鉴”,从小就爱读历史典籍的故事的孩子,真是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

  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有我们看的新闻文章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从小爱读书的孩子,跟不爱读书的孩子,这其中的区别和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从小的方面说,给孩子养成了爱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匪浅,不会轻易被当下各种虚假的信息所迷惑,能够遇到问题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拥有好的见识和思考力。

  而读历史典籍故事长大的孩子,则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可以从小就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比别的孩子少走很多的弯路。

  这几年我们所熟识的高考状元、学霸中,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故事。

  比如北大学霸胥文豪3岁读史记,对历史类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上学开始就对学习有着清醒的认知,有着自己的学习目标,最终也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

  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没有太多的激动情绪,仅仅用平和的语态表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简单的一句话,真是自信却内敛低调,也让大家对这位年纪轻轻却有些稳重的学霸孩子刮目相看。

  不得不说,熟读历史的孩子,身上自带一股老成稳重的劲!

  胥文豪从小就是学霸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驱力强,学习上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明白要让孩子早早接触历史类的书籍,在当今大语文时代,历史类典故的熟知,对孩子语文作文成绩的提升大有好处,同时,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一举多得,对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同时,教学课本的历史类书籍比较枯燥,孩子很难看进去,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择合适孩子阅读的历史类故事就很重要。

  给大家推荐一套最近跟孩子在看的《故事中国》,这套《故事中国》是讲述《庄子》《孟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史记》《左传》《搜神记》《说苑》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的,让小学生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就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对于他们文化积淀和日后的课堂学习都有显著的价值。

  书中配插的大量图画,不仅仅是故事的插图,更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或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风。因此这套“故事中国”是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读本。

  作者也很有来头:

  朱文叔,桐乡濮院镇人。1921年进上海中华书局,任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参与编纂、修订《辞海》。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委员、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吕伯攸,现代著名编辑、教育家、儿童文学批评家。参与编辑民国时期著名儿童杂志《小朋友》,编辑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著有理论专著《儿童文学概论》,是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特殊位置的代表性人物。

  以《故事中国》的《左传故事》为例,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读物,处处可以看出这套书籍的用心之处:

  1、大师编著,保留了原著的精华,用通俗易懂、有趣的故事和插图来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轻松掌握传统文化、历史典故故事。

  2、纸张采用绿色环保护眼模式,每个故事都带有注释和精美的插图,还单独增设了故事导读、小古文和成语的解释,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对典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孩子的语文理解和作文能力。

  3、285个真善美的故事,真实再现经典魅力。

  这套特意为少年儿童编撰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从各个细节方面都用心了,作为孩子历史读物的启蒙书是再好不过了。

  正是“读典籍里的故事,做有根的中国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