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事,一定要往前赶着做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
缘何而来?将往何去?
生命是如此宝贵而脆弱,如何才不能辜负这一程的旅行?
想起大学时的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过一个通用公式: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专业课的内容早已模糊,而这个在当初看似无关紧要的公式,却在个人的人生旅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每每困惑之时,总免不了要借助这公式对自己进行一番审视:
人生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非锁定这个目标不可?
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达成所愿?
年少时,总喜欢追逐远方。因为,远方等同梦想。
梦想故然美好,但通往梦想的道路,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平坦。虽有辛勤汗水的付出,但有时候依然有超出意料之外的考验。
屡屡受挫,难免会使人产生怀疑与动摇。但对于一颗不屈而上进的心而言:筋疲力尽之后的“颓废”期,恰是深刻反思的最佳时期。
这是最艰难的时光,却也是最能真实面对自心的时机。
在与自心面对面的交流中,重新审视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如果初心选择确是有价值而充满意义,确确实实能够对自他都能带来现世以及究竟的利益与安乐,虽然眼下遭遇困顿,也必然值得坚持下去。
一旦认定的事情,翻山越岭也要把它完成。那么,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了。
找借口或是懒惰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一颗心真正想坚持继续精进,也必须能够找出支持自己的动力。
可以在迷茫中挣扎一段时间,作为对身心力量的修复与积蓄,但不可任由懒惰吞并,一蹶不振。
更不可轻视自己,或是以年龄做借口,或是以不擅长为理由,或是其它各色“推诿”之辞,作为退却的开脱。
《飘》中有一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但是,生命充满着无常。我们不知道明天与无常哪个先来拜访。所以,不要在今天退缩,也不要总把希望寄托于明天。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是当下的这一时刻。所以,用心珍惜。
珍惜每一份善行的机遇,作为厚德的累积。
对得起自己,更能利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