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光同尘》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和光同尘》读后感1000字

2022-05-23 09: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光同尘》读后感1000字

  《和光同尘》是一本由白贲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光同尘》读后感(一):【须叔试读】追逐执念的科幻写作新人

  这部短片小说集来自95后科幻作家白贲。“贲”这个字对我来说很陌生,经查字典,有四个读音,各有含义。又向编辑问询,才知道作者选“bì”为读音,引申为光彩之意。随后又查询成语字典,看看“和光同尘”的含义:和光,掩饰自己的锋芒。同尘,与世俗相混同。比喻随俗而处,不露锋芒。多指随波逐流。从作者笔名及书名来看,作者是不愿露出锋芒的那种能人,只不过是安于现状、隐于当下而已。既然能由科幻世界出版作品集,那么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来看他的九部短篇组成的小说集《和光同尘》。

  以《十七年》打头阵的短篇,往往会给头一次读白贲作品的读者留下第一印象,这个很关键,我也很相信科幻世界编辑老师的法眼,能过了这一关的作者,想必出手不凡。在本篇中,因写到科幻作家常常用来描绘人类的星际征途,而容易给读者留下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作者巧妙地将质数周期用在生态模拟圈的人体长期休眠技术,为长达两万多光年远途旅行,保留人类火种而想出的办法,令读者叫绝!开头“我”从长眠中苏醒,拉开了部族经年累月休眠于此地,一位位前辈对所处世界的观察。整个世界只有“我”正在苏醒状态,“我”研究着前辈留在石板上的记录,又在星空下发现远方的“天火”,逃离到无路可走时才发现一面绵延不断的墙体阻拦了“我”。原本是写作远古人类生存的方向,一变身已处于离开地球七百光年路程的恒星级宇宙航舰“弥尔顿号”上,“我”逃离的哪里是什么“大火”,而是参宿二这颗恒星演化到了超新星爆发的那一天!我为何在这个航舰之上?我又担负着何种使命?只有一位即将死去的老者能做出解释。自己又存在沉睡周期,该如何面对接下来孤身一人的旅途?这都是费解的难题。

  作者将多个看似不相关的数学、天文学关键词统归入情节中,使得整部小说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在人类情感上,文章结尾处给人一种莫名的悲苦,这征途,到底有没有意义?

  《后记:前路迢迢》中,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白贲的印象,2016年他大二时写出了处女作,如今已过了六年就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这个进步是飞速的、令人刮目相看的,不光是在情节设计上,还在于作者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种种思考。祝福他在科幻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和光同尘》读后感(二):95后科幻新锐,一切因执念而起

  看完银河奖最佳新人、95后新锐作家白贲的个人科幻小说集《和光同尘》,深感前面加上的所有的前缀并不止是噱头,白贲的作品确实不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也展露了科幻最核心的动力。在白贲的写作探索过程中,他找到了执念这个概括词,这个推动力,在他眼里,只念能够凌驾于故事题材和技术设定之上,“执念往往伴随着抉择的做出,至此一往无前。”

  白贲是在重庆大学就读时接触大学的科幻协会,从而开始了科幻创作。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是扎实的文字功底、广阔的知识储备、浪漫的天马行空一蹴而就,结合衍生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在白贲的小说里,会引用小说《呼和兰传》、名画《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诗歌《我与光一起生活》、《道德经》以及《新约》,会提到欧罗巴、阿卡夏、佛教传说、希腊神话等悠久的历史,会涉及太空星球、金融诈骗、医学治疗、水利治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也有广东疍民、重庆方言、江苏长江等各地的文化背景……不得不佩服年纪轻轻就如此涉猎广泛,这些知识巧妙的结合在小说里,不用把这些挖的很深、学的很透,但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点睛之笔的作用。

  科幻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想象的放飞刚,更多的也是表达对现实的映射和思考。《十七》里以老套的巨型飞船前往宇宙各处寻找适宜生存的新家园为背景,以质数年的苏醒相遇上演了全新的故事。《人间烟火》则是在思考科学技术城市运营与生活气息之间的平衡,人间烟火气,最不能失去。《和光同尘》里一个丧失听觉、视觉、触觉的被世界抛弃的疍民婴儿,通过全新的光学治疗,追寻身体、脑力和内心的统一。一共九篇,风格迥异,篇篇精彩。

  白贲觉得生活的匮乏和无趣是他的缪斯,尤其是当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之后,日常琐碎的工作就足以让人疲惫和懈怠。但是看完他的作品,我会觉得他的生活足够精彩,能够有那么大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想必是充分利用了业余时间,工作之余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而且得到了肯定和出版,这算是较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不完全统计,95后换工作的频率是三个月,恣意妄为、追求自由的天性,也许可以带来更不一样的科幻作品。

  《和光同尘》读后感(三):我眼中的蓝是你眼中的蓝吗?

  事实上,谁又能知道其他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正如那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问题:“你眼中的蓝是我眼中的蓝吗?” 这是白贲科幻小说集《和光同尘》中同名短篇小说里的一段话,也是我看完这本小说集后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我一直疑惑我从这小说中看到的东西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吗?据说古希腊人形容大海是说大海是紫色的,他们的四原色里面也没有蓝色,世界是同样的世界,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也许就是不一样的。

  说实在话,这本小说中的很多知识点是我很陌生的,有一些知识点虽然是很熟悉的,但是从这知识点中延伸出来的东西也是我非常陌生的,看这本小说,有一种知识在我面前大爆炸的感觉,我只觉得自己的短板众多,看这类小说没有看纯文学性小说的那种自如感,不过就像我不太了解物理知识,依然会喜欢《生活大爆炸》一样,对小说里面有一些概念的陌生并不影响我对这本小说集的喜欢。 下面谈谈我对这本小说集中最喜欢的两篇小说的看法,也许我感受到的蓝并不是作者散发出来的那份蓝,不过没关系,我的感觉也是这世间的一份光。 《和光同尘》,是其中一篇小说的名字。我对小说集中最终被选中作为小说集名称的小说总是特别在意,觉得那也是作者的一种提示,暗含着作者的骄傲与线索。

  《和光同尘》小说写的是一个孤独者,刚开始的时候,他因为看不到听不到,身体也没有任何的感觉,是这世间的一个孤独者,他被亲生父母抛弃,也不能融入正常的生活,后来他的养父母帮他接受了一个实验,一个科研机构用基因修饰和光刺激的方法来精准控制细胞的行为,最终唤醒了他的身体感官,一种叫做“阿多尼斯”的携光敏通道蛋白基因,诱导着实验者体表产生的新细胞表达出光敏感白,阿多尼斯是古代神话中的春季植物之神,这篇小说的科幻基础来自于古代希腊神话,一切的修复都如同春天的植物发芽。这篇小说的中段部分灵感应该来自于中国的中国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主人公利用光,把整个世界变成了自己可以感受的一个整体,他的世界的圈子越来越大,他接受知识越来越快,接受世界也越来越广,可是他的孤独感并没有减轻。他原本懵懵懂懂的时候,是在世俗世界之外。到后来世界太广大的时候,他又似乎跃出了世俗世界的边际,仍然不能得到世俗的快乐。“我的困惑是照明者的困惑,是全知全觉者的困惑。”“我”好像拥有了一切,又好像比原来更加孤独。最终的解决办法其实也来自于《道德经》,我们把“和光同尘”后面的部分找出来,就明白作者的构思基础了:“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篇是古希腊神话和中国《道德经》的碰撞,讲的是科学,更是人情。“人类同样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人情亦然。”

  在这本小说集里头,我更喜欢的是《十七年》。十七年是地下的蝉到天空中鸣叫的时间,作者选择这个时间为题是颇有深意的,不是为科幻而科幻,而是在科幻的外壳里抒发自己对人类对地球对未来的思考。

  《和光同尘》读后感(四):【须叔试读】文艺风的科幻名字,想象力的科幻梦境

  文艺风的科幻名字,想象力的科幻梦境

  “和光同尘”,这个文雅经典的名字,看起来更像是一本清新雅致的小说,查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原来还大有来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从字面上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光芒万丈之下,尘埃渺茫,光影中,你可以看得到阳光的线条里有灰尘在光芒里跃动。现实中肉眼不可见的灰尘正好如同科幻的梦境一般,我们平时看不到,却无法忽略他们的光芒,这么一个文雅的名字用以给白贲的《和光共尘》里的十个中短篇科幻小说命名,还是别有深意的。

  科幻小说,更多的就是一种虚无的环境,用虚拟的笔调来呈现,,《和光共尘》里白贲的十篇科幻小说的内容体量还是比较丰富,故事的主题比较多,比如像《流浪地球》类似的逃离地球之后,意图在宇宙的迁徙里找到全新家园来定居,再如几乎每一个科幻小说必然会涉及的神秘外星球文明,他们对人类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怎样的一种征服还是对地球人真诚的帮助,再如卫斯理系列类似的新型号机器人,和康德一样,具备了哲学家的品质,同时也是全新的宇宙幻想型的机器人;再像前沿科技最熟悉的宇宙航行,穿越了宇宙的虫洞和宇宙空间、时间穿梭等等,从阅读的几篇小说看,作者的想象力比较奇特,而且对于人性的思考而言,呈现的是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科幻世界,在文字上雅致得很。

  试举几个例子:

  像《和光共尘》里的印象深刻的一篇小说《镜》,这篇小说的构想可以说在同类小说中的表现相当出彩了。以文艺青年的表达来表达,从介绍的内容看,《镜》的设想比较出色,虽然主打的小说并不是《镜》而是《和光共尘》,但设定上比较出彩,人物的角色定位与故事的融合相当出色。语言上侧重叙事性的诡计,在一个个陷阱下来揭示人物的故事情节,而且这篇小说相较于其他的小说而言,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和对哲理性思索的各种思考不是最朴素的和简洁的表达,而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世界观的设定避开了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反正让情节的节奏感好了很多。

  另外,以《十七年》打头阵的短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新概念质数周期这个词的解释上,作者没有过多地采用特殊语言来表现,而是让一个生态模拟圈里出现的人体研究技术来实现人类的长期休眠,这样就为长达两万多光年远途旅行给出了一个非常完整而合理的解释。同时也结合了历史来解答,开头的“我”从长眠中苏醒,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部族与部族之间经年累月的人类火种都在这里休眠,然而时间的流逝决定了每一个在此刻休眠的都对这个世界有了不同的观察和思考。而此刻,整个世界只有“我”开始苏醒然后研究我身处的环境,对外界的所有理解都靠着前辈留在石板上的记录才能够知晓。而偶然间,星空里闪烁的“火”给了我希望,但是最后却发现,这个希望是多么地虚无缥缈…不得不说,作者文雅的表达还真的是让人很上头。

  除了这些,《发条城》感觉是反乌托邦式的故事,作者以主角生成的角度来看待时代的表达,对待人物的思考,夏语冰和井言海的作用是推动,而最终居然只是一个城堡里的不同角逐方式而已;而《和光共尘》作为主打,印象反而不是特别深刻,胥民的身份虽然别致,但是来到城镇之后,这个身份的作用就消失了,后期也没有将这个设定贯穿起来,感觉有点文艺的感觉但是却又找不到特别的地方,作者看得出想结合历史和文化来讲点什么,只是个人颇有微词,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整体来说这部书是属于出色的科幻短篇小说,作者在《后记:前路迢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作家的飞速成长,在科幻的道路上,值得我们去好好期待。不过短短6年,从一个大学生就可以蜕变成了一个出色的作家,不光是在情节设计上颇为用心,作者还以思考者的角度表达了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各种考量,这一点确实值得期待他的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