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小豆豆读后感1000字
《阳光灿烂小豆豆》是一本由[日] 黑柳彻子 / 黑柳彻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阳光灿烂小豆豆》读后感(一):无论何时,都要做快乐、真实的自己
在世界读书日那天,我无意间看到一组数据,在很多高校和图书馆里,被大家借阅最多的书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这些文学类书籍,然后其中有一本闯入了我的眼里,那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小时候上学的一段故事。童年时期的小豆豆因为淘气,一年级就被学校退学,后来妈妈给她重新找了一所学校——巴学园。来到巴学园后,在小林校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小豆豆从一个别人眼中的“怪孩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在巴学园的那段求学经历,对小豆豆的成长有了很大的帮助,也为小豆豆后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窗边的小豆豆》的教育意义已经远超故事本身了。
小时候的小豆豆很调皮,那么成年后的她呢?又是什么样的?答案就在这本小豆豆系列新书《阳光灿烂小豆豆》中。
《阳光灿烂小豆豆》的作者就是写出畅销经典《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她的这本新作《阳光灿烂小豆豆》是一本“游记”,其中记录了成年后的小豆豆在异国他乡的各种境遇。
她曾遇到一些令人尴尬不已的事,但也遇到过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谁也不会想到,一年级就被学校退学的小豆豆,有一天竟然可以变成一名作家,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看这本《阳光灿烂小豆豆》,经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小豆豆遇到的那些事总是那么的“奇奇怪怪”,却又让人心生感动。
当小豆豆在马路边遇到骑着马的巡警时,他们也会跟小豆豆开着一些幽默的玩笑。
小豆豆问正在马背上写着什么东西的巡警:“不好意思,打扰了,请问您是这一带执勤吗?”
巡警就会对小豆豆说:“对啊,因为你太美了,所以我得睁大眼睛好好瞧着呀。”
原本在我们眼里应该是严肃、认真的警察叔叔,竟然也和小豆豆开起了玩笑。可见,生活中的小豆豆一定也是个幽默有趣美丽动人的人,不然不会引得本该稳重的警察叔叔也对她开起了玩笑。
虽然调皮捣蛋一直都是小豆豆的天性,但成年后的她,将调皮捣蛋变成了可爱聪慧。
当小豆豆偶遇卓别林时,她的心情是何其激动,但是在卓别林跟前竟然站着一个高个子的警卫,本以为小豆豆会就此退缩,但是她并没有,反而像个小孩子敲门似的在警卫胸口上“咚咚”敲了两下,说:“我想见见卓别林先生。”
如果当时换做别人,可能早已被警卫赶走了,但是穿着振袖和服的小豆豆却被恭恭敬敬地请到了卓别林面前。
小豆豆是何其幸运啊,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偶像。
书中像这样温暖感动的事还有很多。
在《阳光灿烂小豆豆》这本书里,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跟小时候有些相像的小豆豆,却又有些不像。
相像的地方大概就是,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小豆豆都是一样的天真可爱、活泼开朗,还是一样的善良、温暖。
她似乎也是在无形之中教会我们,无论多大年纪,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人!
《阳光灿烂小豆豆》读后感(二):这本书能被亲切的你读到,没有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
“此时此刻,这本书能被亲切的你读到,没有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世上没有比读到一本好书更让人高兴的了。倘若阅读一本好书,在文字中收获了很多力量,当阅读完正文,翻到“结语”看到这样一句话,你的快乐马上会翻一番,变成双倍的快乐——读到好书让自己高兴,读这本书让作者高兴。
感谢黑柳彻子女士写下的一篇篇文章,用作品带给我快乐。《阳光灿烂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是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亲善大使,她最广为中国及世界读者熟知的作品之一——《窗边的小豆豆》,带给众多孩子、家长和普通读者无数的快乐和感动。
也许今天的阳光不灿烂,但祝你心情灿烂
对了解黑柳彻子的读者来说,能够在中国出版黑柳女士的“新”作品,这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即便是不了解黑柳彻子的读者,相信你也会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这位睿智、可爱的日本老人的魅力。
都说人在什么年龄段都应该是有魅力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是有魅力的人吧。我理解的“有魅力”不是指拥有年轻、美貌、好身材之类的,而是富有思考的、有行动力的、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我想,黑柳彻子女士就是这样一个有魅力的人,而且是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魅力。在网上,看到她做演员和主持人时的一些照片,虽说不是顶级美女,但也称得上年轻貌美了。她对自己走“演员”这条路是这样说的:“这仅仅代表我以女人的身份来到世上,在人生道路的过程中刚好踏上了‘演员’这条路而已。……就算我不再是演员,也要和现在一样,活出自己的风采。”
她的确活出了自己的风采,无论是做演员、主持人,还是作家,她都始终在行动,除了《窗边的小豆豆》和这本《阳光灿烂小豆豆》外,她还有《小时候就在想的事》《阿朝快100岁了》《豆豆一个人》等作品出版;她主持的对话节目——《彻子的房间》已经连续播出了40多年,还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想必喜欢J-pop的读者应该都看到过自己喜欢的演员、Idol参加过这个节目……
黑柳女士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应该是极大地受到小学时期在巴学园的学习经历影响,那位小林校长一定给予了“小豆豆”极大的包容和爱,获得了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教育,并从此从一个被屡屡退学的怪小孩,成长为一个愿意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的成年人。
《阳光灿烂小豆豆》
《阳光灿烂小豆豆》是作者在1971年9月至1972年9月一整年的文章合集,这些文章每隔一段时间就寄回日本,最终由文艺春秋把这些文章汇编成书。现在,这本短篇小说集又和中国读者见面了。
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悟。虽然说不存在100%的感同身受,但为何说有和作者同样的感悟呢?作者的感悟是她在经历事情时候领悟的,我的感悟是作者带给我的,因为她38岁还能放下工作出国留学,这份勇气是令我敬佩的。
理由只是简单地想过过需要考虑“下一步要干点什么呢”的生活。
这是作者与一个小孩离别时的对话,这么温柔又这么哀伤的话让作者忍不住热泪盈眶,她真的是太善良纯真了;当在纽约看到真实的熊猫之后就爱上了熊猫的感受,简直是世另我,当然她对熊猫的爱比我长得多,也深得多。
愿阅读这篇书评的你,也能够有所收获,那样我也会觉得高兴的。
《阳光灿烂小豆豆》读后感(三):《阳光灿烂小豆豆》:给拥挤的心灵放个假,补给新的能量
时间匆匆,步履匆匆,时光就这样被我们踩在脚下。
当你忽觉疲惫不堪的时候,有想过暂时“逃离”一下现状,让自己的身心修整一下吗?
有人说,这需要勇气;有人说,这需要时间和财力;还有人说,这需要家人的支持。
假如,天时地利人和,所有你需要的客观条件及内心强烈的自我驱动你都具备,你愿意临时“出走”一年吗?
比如,去国外独自游学一年,放慢脚步,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新的人生。
或许,你还得仔细思考下才能得出答案。
那么,不妨先来阅读《阳光灿烂小豆豆》这本书,针对“出走”这个话题,相信它能给你注入新的思考和感悟。
这是脍炙人口的“窗边的小豆豆”系列作品的新书。主要讲述的是小豆豆(作者本人)暂时告别NHK电视台的工作,在美国纽约独自进修的游学记。作者文笔朴实流畅。
作者是黑柳彻子,她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日本著名作家,也曾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开明的母亲
黑柳彻子出生于1933年,今年已经89岁了。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是作家。外祖父是医生,曾与鲁迅一起学习。
看起来,黑柳彻子出生于高知家庭,深受人文艺术氛围熏陶。母亲开明又智慧,尊重黑柳彻子的个性发展。
在她一年级被退学的时候,母亲并没有人云亦云看低自己的女儿,而是坚信自己女儿并不是“问题小孩”,为女儿另择良校,将她转学到“巴学园”。
在这里,黑柳彻子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天性也得到保护,因这间学校独有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让彻子感受到了自爱和被爱。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一次都没有责骂过我。她特别理解我,并给予我充分的自由。”这是彻子对母亲的评价。
长大后的彻子进入了日本NHK工作,并成为了著名主持人,深受观众喜爱,荣誉接踵而至。但就在她人生最闪闪发光的时刻,她决定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选择去纽约游学,刷新自己。
“挺好的,尽管去吧,要去就得趁现在。”此时,来自母亲的支持也让彻子内心更加笃定自己的选择。
游学的日常
黑柳彻子在美国住了一年,她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见闻集结成书。这是这本书诞生的先决条件。
初来美国的彻子,一切都感到新鲜,但同时所有事情都得亲力亲为。租房、购置家具、报班学习、买菜做饭、与当地人交流……
她还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体验着异国人文的不同,收获感人瞬间。骑马的巡警、手语流利的冰激凌店小哥、爱开玩笑的邮局保安大叔、给爱犬穿貂皮大衣的老太太……
彻子每天也闪现出新的人生感悟。“年轻”其实与“年龄”无关、70多岁的老人也能收获爱情、也有很多美国人也非常向往“禅”的境界……
原来,异国的学习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又让人心生欢喜。从开始的陌生感,到后来的入乡随俗,时光让彻子慢慢地迭代了自己,她也将这些异国时光,用笔尖雕琢在了纸上。
做一个有魅力的人
在游学的这一年里,彻子时常会遇到美日生活理念或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她都会辩证地看待,而不会只是盲目地站在某一边。
在美国,彻子学习了舞蹈、表演还经常看舞台剧。她见到了百老汇很多超级巨星,他们德艺双馨,又富有人情味。
虽然,他们已经身处老年,但在舞台上的表演仍然光彩熠熠,引人入胜。而更打动彻子的则是这些人的人格魅力。
正是这样特别的人生之旅,让彻子深悟到:“作为一个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要努力做个有魅力的人,品格和人情味都是最重要的。”
《阳光灿烂小豆豆》这本书是游记,也是散文。
作者用不疾不徐的笔触,描写着勇气、爱、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在快节奏中允许自己放慢脚步,重新获得新的能量等人生感悟。
它,记录的是日常,看似琐碎,但也充满着生活的小确幸和哲思。
它,适合亲子阅读,也适合成人赏阅。
让读者无论从哪个视角切入,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