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雨》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红雨》读后感1000字

2022-05-31 09: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雨》读后感1000字

  《红雨》是一本由[日本] 贵志祐介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雨》读后感(一):爱,死亡和时间

  【须叔试读】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备受关注,仅用三个关键词的影像化,就反映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可能,毫无疑问值得肯定。但是,我想动画剧集的成功或许首先应该归功于科幻小说家们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与深思,只是影像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加深了这一印象。科幻小说具有“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以及“人文思考”三要素,既可以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去推动情节的延伸,也可以以人为中心重新审视人文科学领域的新课题,进而大胆“预测”人类未来命运的种种可能。这无疑吸引了众多小说创作者源源不断地投身其中,日本小说家贵志佑介就是其中之一。

  贵志佑介的创作不拘一格,从恐怖小说、科幻小说到推理小说,他都有所涉及并取得相当的成功。就我个人而言,尤其喜欢他创作的防盗专家系列推理小说。因此,当所谓“新”作品面世,自然想要一睹为快。这里所说的“新”作品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红雨》。《红雨》是中短篇小说合集,包含有《红雨》、《咒文》、《夜的记忆》以及《罪人的选择》四篇,其中前面三篇都是不折不扣的科幻小说,最后一篇则是悬疑小说,都是首次引进中文版。

  因为四篇小说都没有看过,所以我大概查了一下四篇作品的创作时间。《夜的记忆》首发于早川书房SF1987年9月号,《咒文》首发于德间书店SF Japan2009年秋号,《罪人的选择》首发于文艺春秋别册2012年7月号,《红雨》则是从2015年连续连载了两年。中文版不仅跨类型结集成册,在作品排序上也不走寻常路。

  《红雨》做为主打,被放置在首篇。这部充满动漫感的科幻小说以地球生态即将崩溃为出发点,以人与科技为叙事核心,探索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存在价值等等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地方,是贵志佑介将末世日本的社会两极分化,穹顶对自治区,等级差异带来全方面的错位,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贵志佑介创作的长篇小说《来自新世界》,让人印象深刻。第二篇《咒文》以垄断一切的星际公司派出观察员去殖民星球,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判断殖民星球及其垦荒族群是否还有价值来展开叙述。超级强势的星际企业对弱势的殖民星球垦荒族群,又是以人类社会心理偏离正轨做为探讨的主题。与《红雨》相似之处,除了对立双方的刻画,就是作者贵志佑介始终相信希望尚存。紧随其后的是《夜的记忆》,讲述了异星球上的水生生物“他”在恶劣环境的求生过程中,回忆“前世”为人的种种往事。因为人类在地球上的肆意妄为,导致别的种族试图灭绝人类,能够让人类逃过一劫的条件,是人类尽力将地球恢复到自然状态后交出去,并离开地球,去处于文明前阶段的异星球做新的贡献。人类的希望和义务是再生,利用生存空间的差异对何以为人进行思辨,双线叙事让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最后一篇《罪人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悬疑小说,同时也是黑色小说,贵志佑介以近似开玩笑的方式对人性进行了两次拷问。所谓罪人的选择,不仅仅在于人的单方面选择,也在于时间所发挥的作用。在全部四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罪人的选择》。

  译者丁丁虫在译后序中说贵志佑介这四篇小说是以时间为主题,通过我的阅读感受,我认为《红雨》这个混搭的中短篇小说集想要表现的主题应该是:爱,死亡与时间。

  《红雨》读后感(二):红色雨雾,以及巨大眼球俯瞰的诡异天空

  【须叔试读】

  《红雨》

  “血红色的雨,满载着血泥藻的孢子,倾泻在暗褐色的大地、赤褐色的大海上。”小说的第一句话便描摹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诡异场景。

  在《科幻小说史》一书中,亚当·罗伯茨论及威尔斯《世界之战》时曾指出,在十九世纪晚期,“外来者入侵不列颠”模式的小说实际上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此类小说在时间长河中湮没了,威尔斯这本书却成为经典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威尔斯小说“出色的视觉化”,无论是对外星人恐怖长相的描写,还是对被废弃的伦敦城“荒芜之美”的渲染,在当时无人能及。

  构想出一个世界是一回事,但是否能用文字把这个世界呈现出来则是另外一回事。《红雨》的开头也提供了这种出色的视觉效果,带领读者迅速进入小说描述的末日般的世界。由于红雨给全球生物带来的灾难,人类分化为两大族群,少数高阶层人士隐藏在可抵抗红雨侵袭的“穹顶”里,众多的低阶层人士则只能在贫民窟里苦度人生。

  译者在“译后记”里提到了威尔斯的另一本经典之作《时间机器》,的确,《红雨》中“穹顶”内外呈现出的对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时间机器》里的相似描述。不仅如此,小说女主人公瑞树出身于低阶层,通过极其严苛的选拔考试才得以进入“穹顶”,出身的设定构成了小说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并由此产开情节,与瑞树寻找对抗红雨的科学方法这条主线相辅相成,并直接影响到小说的结局。

  女主人公瑞树智慧与勇气兼备,尤其在小说结尾处表现出来的坚毅让人动容。除此以外,小说还简略提及瑞树不同凡俗的性感魅力以及“穹顶”内的情感生活,我们由此得知,瑞树受到了跨越性别的欢迎——众多男性或女性人士邀请她作为性伴侣。似乎堪比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可惜限于篇幅,作者未及展开。

  《咒文》

  本篇与上一篇《红雨》的写法颇有不同。男主人公黎明作为来自地球的民俗学者,来到某殖民星球进行文化田野调查,重点是有关该星球的宗教信仰。类似的情节设定并不罕见,比如C.S.刘易斯的名作《沉寂的星球》。然而,当读者追随黎明的视角,却越来越了解到该星球有关“祸神”的信仰是多么不可思议。

  不像《红雨》,在《咒文》中,我们对殖民星球以及地球现实的了解是逐步展开的,让人惊骇的事实渐次出现。从这层意义上,《咒文》更接近于悬疑推理小说的写作手法,基本情节设定有些像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系列,借由调查穷乡僻壤的奇风异俗窥见事实真相,只不过两者关注的重点毕竟有所不同。

  《咒文》中作为幕后大boss出现的星际企业控制机器,其权力的形成过程让人难忘,最终就像是卡夫卡的“城堡”或者博尔赫斯小说中发行“巴比伦彩票”的公司,难以指涉却又无所不在。

  在小说的结尾,天空中出现了“自云层俯瞰大地的巨大眼球”。此类鲜明的视觉形象恐怕是科幻佳作中常备之物,对大部分读者而言,情节很容易遗忘,但鲜明的形象会留存于记忆。

  其余两篇:《夜的记忆》的双线叙事蛮有特色,结尾唤起了充盈于天地时空之中的寂寥之感;《罪人的选择》则是一篇并无科幻元素的“纯悬疑”作品,叙事时间的交错设计颇具巧思。

  总体感觉,这并非一本读来轻松愉快的轻科幻风格小说,而是主题严肃、可引发读者深思的作品(尤其第二篇《咒文》)。顺带一提,译者的“译后记”篇幅不长,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一读。

  《红雨》读后感(三):【须叔试读】束缚&重生——贵志佑介笔下的新世界

  贵志佑介是个多栖作家,推理、悬疑、恐怖、科幻的题材皆能得心应手地驾驭,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科幻作品。继神作《来自新世界》之后,贵志佑介鲜有纯粹的科幻作品问世,而本书《红雨》集结了贵志佑介20年创作生涯不同阶段的三篇作品科幻与一篇悬疑作品,带读者再次领略了贵志佑介笔下异色的新世界。

  本书的四篇作品虽风格各异,创作年代也相距甚远,但集结在同一本书自然有着共通的主题。本作想要探讨的元素其中之一乃是“时间”。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冷酷的时间一视同仁,一切都终将被毁灭,被遗忘再被重塑。而本书四篇作品的时间跨度本身就是作者有意设置,想要传达给读者的钥匙。本书的另一大主题是束缚和重生,《红雨》中人类被腐蚀一切的红雨束缚在庇护所中,《咒文》中天照IV星的居民被似无来由的恶意所束缚,《夜的记忆》中主角被剥夺了人类的身份,永久束缚在回忆之中,但每篇的最后都保留了似有似无的一线希望,未来充满恶意,但人类仍可重生。

  标题作《红雨》是一篇充满了末世情结和悲观主义色彩的作品,新生物“红泥藻”入侵了地球的原生生态系统,含有红泥藻的红雨终年不停地飘落在世界各地,抹杀一切的生命。这一世界观的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漫画作品《食锈末世录》,同样是侵蚀一切的锈红色废土世界观,不同之处在于《红雨》没有依赖于纯幻想,而赋予了“红雨”的设定以科学的内核,进而引出了一系列的探讨。红色本就是一种充满了压迫感的颜色,常在影视作品中暗示警告和死亡。而暗红色要更甚于红色,暗红是铁器的锈色,也是夕阳的暮色,充斥着一股即将毁灭的无力感,比单调的黑白还要压抑人心。在贵志佑介的笔下,席卷世界的红雨仿佛要腐蚀一切,整个世界都在慢慢地生锈、剥落、腐烂、死去,寻常环保题材作品没有的强烈压迫感正无言的蕴于其中,他本人的另一作品《深红色的迷宫》也运用过类似的手段。此外,本作还采取了反乌托邦作品经典的极端二元对立设置,高等人躲在庇护所的穹顶下,一尘不染,而贫民在红雨中生锈死去(这里有点像日本科幻电影《太阳》)。主人公橘诞生于底层而生活于顶层,极端的矛盾带动了情节的发展。但出人意料的是,贵志佑介并没有把刻画的重点放在红雨的研究本身,而是用一场庭审集中了全篇的冲突,核心想要传达的还是对于社会固化,人的分化以及精致利己的既得利益者的讽刺。

  《咒文》一篇是个人认为的全书最佳,这是一篇糅合了民俗、宗教的非常典型的日式SF。日本SF很喜欢从未来的视角反刍自己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根源,一些日式传统的元素包括宗教和民俗学如何在未来发挥作用是常见的着眼点。这篇作品乍一看有点像小川一水老师的《金色面包》,但传达的内核却截然不同。《咒文》的核心是无力感和恶意,天照IV的居民作为人类的弃民,艰难地开垦异星,但各种无来由的远超正常概率的事件不停地毁灭着他们的生活,似乎有一股冥冥之中的恶意。居民们为了逃避现实的痛苦,不得不寄托于虚幻的妄想,以诅咒神明的方式换取心灵的慰藉和安定,同时也是对于命运不公的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反击。但这种反击长此以往也在摧毁自己的心灵支柱和精神信仰,最终招致了毁灭。本篇讽刺了两大问题,其一是资本主义无限膨胀,诞生出甚至逾越了国家的绝对权力,资本主义便是人类自己塑造出来的无耻自私的祸神,反过来统治人类。其二则是巧妙利用了《来自新世界》的某个核心设定来映射隐喻现实,底层人民在水生火热之中却面对拥有毁灭之力堪比真实神明的资本家敢怒不敢言,只能每把愤怒转嫁到虚构的神明身上,最终变成了底层人民的内斗与毁灭。

  《夜的记忆》全篇都没有正面交代背景,对隐藏于背后的具体情节避而不谈,只通过一些细节来暗示,但读者不难意识到本篇中人类的真实处境。人类受到了高等文明的制裁,不得不以芯片化的形式寄生在异种生物体内存在下去,通过为其他种族做贡献赎罪来换取重生的可能,字里行间都弥漫的悲哀和反思。另一方面,全篇取了双线叙事和视角切换、视点附着的叙述性诡计,探讨了何以为人这一经典的主题,本身就令人耳目一新。人的五感被剥夺,人的外形被重塑,只能禁锢于自己记忆中的种族还有没有继续的希望。《罪人的选择》是全书唯一一篇不带幻想色彩的作品,但却充分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时间有魔法,能淡忘痛苦也能惩戒罪恶。

  最后说一些,贵志佑介实在是个难以定义的作家。从《玻璃之锤》到《上锁的房间》,从《来自新世界》到《深红色的迷宫》、从《青之炎》到《莲实的课堂》,从《黑屋吊影》到《天使的呢喃》,他的创作类型疯狂跨界,甚至每部作品本身都能糅合复数的题材。类型小说之间的壁垒被贵志佑介视若无物,这源于他对事物本质敏锐的感知能力。不同的类型小说有着不同的切入视角,推理小说需要抽丝剥茧的逻辑,科幻小说需要天马行空的幻想,恐怖小说需要摄人魂魄的氛围,但一旦抓住了人性的内核,所有的题材驾驭起来皆能得心应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