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单身社会》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超单身社会》读后感精选

2022-06-15 09: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单身社会》读后感精选

  《超单身社会》是一本由[日] 荒川和久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单身社会》读后感(一):一个人也可以算作一个家庭

  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研究对象也是日本社会,不过对我们来说,有参考性。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还没想过一个人只要独立生活了,就算没结婚也应该被算作家庭形式之一。夫妇无子女的、丧偶独居的,都算是家庭,单身的人也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暂时的不稳态,持这种想法本身就表明社会对单身持否定态度,认为婚姻是必选项,且是归宿。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我比较在意的是中国单身人口的绝对数量早就是全世界第一了,可我们还没有针对单身人群的各种服务政策,相反,我听到的都是在研究怎么样才能把单身人口送进婚姻里。日本在上个世纪就立法保障男女就业的公平性,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相关法律出现。2016年,安倍政府发表了《加速女性活跃的重点方针2016》,针对女性的方方面面给出了方针政策。今年3月,新加坡也发布了针对女性发展的白皮书。可我们还停留在女性被家庭暴力,被社会暴力,被性骚扰,被……却得不到解决的阶段,甚至发声都被禁止。对比来看,心痛不已。

  作者还说,单身并不代表要隔离自己,恰恰是那些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更适应单身生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特定的人身上。比如,如果只在乎伴侣或者孩子,失去Ta们以后,很难适应。这个道理我在很多书里都见过,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生活在不同的共同体里,家庭当然算是一个共同体,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共同体。家庭里可以有夫妻和多个孩子,可以有夫妻和一个孩子,也可以只有夫妻,更可以只有一个人。家庭之外,我们还有朋友圈,还有由拥有同一种兴趣爱好组成的共同体。总之,单身并不代表孤立,不代表不健康。

  最后一章,作者简述以后社会中单身人口会越来越多,消费模式中,单身的形式比例会越来越重,直至占据主要地位。另外,消费趋势也会从物质消费转向体验消费,最终到达情感消费。作者认为人工智能会是单身社会中很多困境的解决途径,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不过,他的表述很有意思。他说,以后大数据会帮我们匹配对象,省的被外表或者谎言所欺骗。如果A和B匹配上了,想要先相处看看,可以派出各自的AI机器人,如果不行,分手的是机器人,不是我们,所以还避免了伤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脑洞很好笑,虽然我并不认同他的想法。

  总之,适合粗略了解一下,对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有些心理准备。

  《超单身社会》读后感(二):就算一个人,你也能好好活下去吗?

  这是一本上架建议为【社会科学】的图书,虽然作者利用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套思路来论述:提供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结论,但论述过程并不显得枯燥乏味,数据详实,观点充分结合现实社会,结论往往妙趣横生。本书宣称《一本书洞察日本单身社会根本原因》,但与当前国内的情形也非常相似,很有借鉴意义。

  一、研究对象

  光看书名,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本书聚焦的是单身未婚人群,事实上,这里的单身含义广泛,包括未婚、离婚和丧偶三类人群,而且会根据性别、年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对数据不感兴趣的读者,建议直接看结论就好。

  二、研究内容

  *日本未婚人数增加的原因【泡沫经济破裂,就业环境由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转为成果主义制,女性就业率上升没必要为了经济勉强结婚】。

  *结婚的利与弊都与钱有关【女性认为结婚的好处是满足父母和周围人的期待,经济上更宽裕;不利是失去自由。男性认为结婚的好处是能够受到社会的信赖和平等的对待,生活上更加方便,不利是需要赡养家庭】。

  *职场女性的增加加剧了日本社会的非婚化【政府的算盘,女性就业率(包括正式工、非正式工、打零工)上升——国家税收上升——日本经济好转——女性收入变高——女性消费水平提高,但实际上女性经济独立就不再仅仅因为经济勉强结婚】。

  *不断增多的熟年离婚【(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离婚率不断上升,日本电影《家庭之苦》中的太太突然将《离婚申请书》放在了老公面前),江户时代日本的婚姻传统——明治维新后引入西方的婚姻制度对日本婚姻状况的影响】。

  *单身经济的蓝海【便利店的遍地开花,单身男性的消费特点是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比)高以及娱乐消费多,单身生活者们的消费能力远高于一个家庭,消费意识从物质消费、体验消费到情感消费】。

  三、研究结论

  【家庭单位的原子化】*“根本没有社会这种东西,只有单个的男女和家庭”,这是30多年前的1987年,被人称为“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的一句话。

  【固体社会到液体社会的转变】*曾经的个体像是固体一样被集合起来,处在一个稳定的固态社会,但是安心、安全、安定的固态共同体消失了,现在的人就像液体一样,处在一个来回变换的液态中,每个人变得要经常做选择和判断,进入了必须对自我负责的时代。

  【离婚后容易轻生的现代日本男人们】全世界都是这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分宗教和民族,都是男性的自杀者更多。

  【何谓情感消费】那些沉浸在自己感兴趣之事中的人,通过消费时间和金钱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的人,这就是情感消费的爱好者。

  【GDPvs幸福感】一个国家的GDP高低和国民的幸福感是正相关关系,日本成了唯一的一个GDP高但国民幸福度低的国家。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等,而是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有不停追求幸福的行动力,以及无论多小的一件事,你都能感到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关键是一种心态。

  《超单身社会》读后感(三):袖珍版日本婚恋/单身数据百科全书

  原本以为是一本轻松的小册子,没想到有这么多详实的调查数据作为论据,我粗略数了数,数据图+数据表高达64个,这还不包括正文中引用的没做到图表里的数据。图表中个个都包含了丰富细节,甚至可以给它取名为《图表解读!日本单身现象百科全书(袖珍版)》了。如果国内写作者要认真讨论日本婚恋和单身现象,不妨按照本书按图索骥,轻松找到对应一手资料。 权威数据估算,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的人口约有1亿,其中接近一半即4805万将是单身。这些单身者中包括了晚婚、终身未婚、离婚、丧偶,每一种类型都值得社会高度重视。

  这里我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几点分享下。 【短暂的全民皆婚】 和其他国家比,当代日本人对结婚的执念很深。2015年的数据显示,20-49岁的日本人(包括了结婚的和未婚的)中,认为“结婚是人生必需品”的占9.0%,认为“结婚比较好”的占56.5%。两类相加,比例远远大于英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从性别看,男性比女性更有结婚意愿,基本上是71.7%:60.5%。

  这种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作者指出,江户时代,日本的离婚还比较随意,离婚率还很高(不少是婆婆不满意媳妇将其赶出家门),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官方说法是“千人离婚率”高达4.8,比今天的俄罗斯(4.7,世界第一)和美国(2.8,世界第五)都高。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也学来了西方的婚姻制度。大正昭和年代,离婚率下降了,进入“全民皆婚”的状态。至团块世代(二战后出生的第一批),他们赶上了经济高速发展,是“男主外女主内”意识最强的一代人,这种家庭模式固然帮助日本企业腾飞,但给两性都带来了压抑,如今遭到所有的女性主义书籍的痛批。 日本夫妇是非常依赖彼此的。妻子依赖丈夫的薪资,而生活上丈夫依赖妻子,如果妻子先死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心灵上也是,2010年有一项研究,不同国家的人都把谁当作自己的“心灵支柱”呢?日本人认为是“配偶或者另一半”的有65.3%,其他美韩德法都是45%-55%之间;日本认为是“亲人、朋友、知己”的只有15.5%,仅高于韩国的6%,远低于西方各国的24%-46%。 日本社会“不接受单身的人”。过了40岁还不结婚,被视为“人生不完整”,要面对家族、邻里、职场各方面的无形压力。 【终身未婚】 在1990年代之前,日本男女的终身未婚率都低于5%。而预测到2035年,日本3成男性、2成女性将终身未婚。 终身未婚首先是性别比例问题,日本虽然没有计划生育,但适婚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也多了几百万。然后,是整体经济下行,女性走向职场,以及对婚姻本身的期待值下降。 对于个人而言,结婚或不结婚的考量是什么?已婚人士可能觉得,夫妻可以相互扶持,共渡难关。但年轻的单身人士很少想到结婚是一种保险手段,作者指出,他们无论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很大程度上都是考虑到钱的问题。

  女性通过结婚能获得更多经济来源,但同时损失自由,损失工作机会,损失和原来亲朋好友的关系。如果结婚不能让经济更加宽裕,那就别结婚吧! 男性通过结婚能获得妻子的照料(这点在当下越来越罕见),但同时损失一部分经济收入,损失自由,损失和原来亲朋好友的关系。男性想,结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还不如“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呢! 作者强调,某种程度上,正因为男女双方在钱的问题上互不相让,日本社会才走向了非婚化。 【找不到对象】 虽说不想结婚的人确实在增加,但日本其实很多人是“想结婚而不得”。这部分是因为女性有“高嫁”想法,而男性有“低娶”心态。 这反映在,正式或非正式雇佣,与男女结婚率呈相反关系。一般而言,女性正式员工和男性非正式员工,终身未婚率都相对比较高。 更令我震惊的是分行业的终身未婚率。可能是样本过小的原因,新闻、出版、影像制作、广告制作业的正式女员工,终身未婚率高达50.1%!广播业的正式女员工,终身未婚率更高达77%! 为什么以前就能“全民皆婚”呢?对于团块世代而言,其实是各方面因素推动,无论是女性的结婚意愿,还是公司的体制,都给他们筹备好了结婚的条件。 其实,全民皆婚在日本历史上只是一段例外状况,今天的未婚人数多才是常态。作者通过一大段数据分析后指出,无论在1980年代还是现在,“有女朋友的男性差不多都只有3成,剩下的7成人是没有女朋友的。”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上野千鹤子解释,从前日本只有长子能结婚,次子、三子除非入赘,否则基本无法结婚,要一辈子留在家里为长子一家干活。她不无调侃地说:“那种阿猫阿狗都结婚的社会只是一闪而逝的东西。” 【单身社会的未来】 不同于专门讲单身女性贫困的那些书,本书作者的目标没那么明确,态度也没那么激烈。作为广告从业者,他不仅呼吁一个对单身者宽容的环境,呼吁就业和社保政策给予其特别支持,还讨论了单身社会的消费趋势,便利店和陪伴机器人都有市场潜力。 作者甚至设想,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相亲,挑选与自己性格契合的人,看对眼了再去线下约会——这跟偷偷看友邻的豆瓣足迹好像差不多?豆瓣友邻的三观是最相合的了。 在全书结尾,作者超越了传统婚姻和家庭的概念,认为“单身社会是一个大家健康相连的自立社会”。 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不仅需要社会组成单元的多样性(不仅有核心家庭),也需要每个人自我身份的多样性(不以丈夫或妻子定义自己)。 正如作者引用“世界上最穷的总统”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2015年在东京外国语大学的演讲: “一定要拥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并不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而是指“思想上的家庭”,也就是说要有相同思想、看法的朋友。人生的路不要一个人孤单地走。” 祝各位豆瓣友邻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