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半一半!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窗昏晓送流年。
好似只一个转身,一年快过完一半。
人间六月,像一条完整的分割线,把2022年分成了两半,一半已逝去,一半正到来。
岁月太匆匆,难免有遗憾。
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唯有“半”字可解。
半是中国人的哲学,杭州灵隐寺有副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仅14字的禅机妙语,点醒世人无数。
这些年,领会最深的8个字:
得失参半,聚散无常。
许多遗憾也慢慢成了心病。
直到,看到一个提问:“心有遗憾,该如何面对?”
有人给出回答:“要接纳容错率,别让遗憾扩大。”
生命总是有舍有得,有些事,有些人,不必太执着。
人到了一定年龄,要懂得带着遗憾前行。
正如陶渊明所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昨日已成定局,未来犹可期待,我们所要做的是珍惜每一个今天。
不管上半年经历了什么,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从今往后,时间用来把握当下,做好眼前事,珍惜身边人。
人生如逆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一半争取,一半随缘。
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情商智商双在线,为人八面玲珑。
既能讨得老太太欢心,又可将偌大的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她又太过精明,“专会打算盘分斤拨量,天下人都被她算计去了。”
最后,反而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朝,狂放一生,悟得四个字:“难得糊涂”。
以前不解,如今才有几分明了。
红尘纷扰,活得太清醒,事事都要争个明白,那烦恼就像春天的野草,漫山遍野地长。
史铁生有段话说得很好: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
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
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人生在世,要想过得开心一点,就要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包容。
以前朝九晚五,到了节假日就赶往诗和远方。
这两年,困居一地一屋成了常态,心中的远方已可望不可及。
抑或是,随着年龄渐长,身上的担子愈重,需要顾及的也多了,少了那份率性和洒脱。
但哪怕只在一个地方,不同的人过的日子也完全不一样。
有人一地鸡毛,有人岁月静好。
造成差别的最大原因,是心境的不同。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心有诗意的人,即便日日与柴米油盐为伴,也能寻到细微处的诗意。
桌上一束花,傍晚的夕阳,听一首歌谣,沏一壶清茶……
老舍曾说: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理想中的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左手烟火以谋生,右手诗意以谋爱。
把寻常的日子,过成诗酒花茶。
世界,总是一半一半。
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
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很喜欢的一首诗《半点禅》,字字句句,将世事参透: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一年过半,愿你也“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
一半一半,方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