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登山物语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登山物语读后感精选

2022-06-30 09: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登山物语读后感精选

  《登山物语》是一本由郭净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登山物语》读后感(一):人类究竟要如何与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提到登山,提到因为登山可能要面临的种种风险,我总是会想到很难攀爬的珠穆朗玛峰,毕竟单就海拔高这一条就会让很多染产生不适的高原反应,更别提一些自然原因以及个人体质原因。而在本书中则讲述了关于1991年1月的“梅里山难”,这次的山难发生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即便这座山峰并不是那么难以攀登,但是这次山难却成为了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因为当日参与登山计划的十七名成员全部殒命冰峰。

  梅里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山峰,虽然海拔较低,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它反复无常的风暴冰雪,遗忘可以在季风季节前后攀登的日子,在梅里只能选择在冬天攀登。在这一次的攀登过程中,可能是因为身体没有习惯,一些队员总是会感觉特别冷,寒冷也会导致一些电器失效。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也让登山队一再推迟登顶的计划,在每次的监测过程中也发现了几次小型的雪崩,大家没有太在意这些天气变化。有时候雪崩虽小,确是未来更大灾难的预警,很可惜,人们总是会忽略这样的预警。

  在雪山之上,雪崩前来总是悄无声息,书中曾这样描写到“雪崩就像一个挖土机掀起的波浪,层层向前推进,它不比抵达远处的小蚂蚁,最前端翻起的土石,就足以将那小生命掩埋了”。通过对于攀登过程的学习,我更加了解这个看似平常的大自然蕴含了太多的危险,此次的“梅里山难”除了留在大本营的人得以幸免以外,无一生还。可是即便登山是这样一件危险的事情,还是经常有人义务反顾去做,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爱好,也是希望能够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努力一番,好似这样甚或就有了意义。

  大多数的登山者最终都会让自己的生活重归平淡,不仅仅是因为年纪到了,可能也是因为在攀登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日常的生活虽然不像登山时候一样,需要时刻小心周围的环境,一面陷入困境,但是我们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小心,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比雪山更加友善。登山过程中体会到的,关于山的庄严以及自然的残酷,总是能够让我们在平淡日常中也位置动容,相比较于高山,我们总归是过于渺小了。

  《登山物语》读后感(二):梅里山难给人类的启示

  去年读小林尚礼的《梅里雪山》,第一次知道了梅里山难,《梅里雪山》是一部小林尚礼对寻找十七位友人过程的记录,他对寻找这件事的坚持,他对生死的感悟,他在一次又一次转山中实现了灵魂的伟大洗礼。寻找遗骸的工作改变了小林尚礼的一生,他也从中学会了敬畏自然。

  同样是写梅里山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退休学者郭净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登山物语》一书中,他主要依据了自己十几年来田野调查中对登山者、遇难者家属、地方山民的采访,对梅里山难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的还原了山难全貌。

  1991年1月,在卡瓦格博雪山发生了震惊中国与日本的“梅里山难”,由中日双方参与登顶计划的十七名成员全部遇难。即使过去数十年,仍然没有人可以确切的给出山难发生的原因。在这本书中,郭净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推测出山难发生的可能原因,这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梅里山难,也重新认识旅行的意义以及它带来的后果。

  登山之前,中日双方队员都志气昂扬,不过仍然对方案有分歧,虽然最终达成一致,可还是没能避免山难发生。八年之后,登山队的遗物和尸体出现,于是大量的搜集工作开始进展。郭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厨师当年见过登山队员,于是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年山难发生时的一些具体情况。

  造成山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年日方的调查报告,基本认定雪崩是造成了这场灾难,郭净却认为登山队之所以撞上这场雪崩,其实与诸多人为的失误密切相关。永明村村长扎西也给出一个推测,“我估计,他们并不是冰川垮下来压死的,而是晚上下了大雪,雪越来越厚,然后在帐篷顶不住的情况下全部埋死掉的。”

  这种猜测不无道理,毕竟他们的信号是一时间全都消失的,而且是多人同时失联,如果只是雪崩,似乎很难实现。

  除了山难成因,郭净在书中还提到扎西对遗物为何迟迟八年后出现的思考,虽然这没有确切答案,却足以让人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永明冰川和青藏高原的许多冰川一样在融化,都在一天天往后退缩。

  而现在雪山消融的原因,村民总结了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登山污染了冰川;二是很多游客的践踏;三是通电;四是垃圾污染。其实这些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外人的探险和开发活动,对冰川造成了影响。

  由此看来,人类的旅行对自然存在一定影响,即使一定要旅行,也应该尽力保护环境。

  这也许才是郭净《登山物语》的最大价值吧!

  《登山物语》读后感(三):面对着30年前的梅里雪山山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反思

  1991年1月3日,中日联合登山队对梅里雪山发起登顶挑战。但正是在这一次的登山挑战中,17位登山队员消失在了雪山之中。这一伤痛深深的影响着人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

  对于登山者来说,登山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当地的山民来说,他们信仰的圣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又是什么?对于雪山来说,人类对他们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这是一次山难之后人类应有的反思。

  梅里雪山山难已经过去了30年,在这30年中有着太多的事情发生和改变,但无法改变的是山难给亲历者以及遇难者家属和朋友带来的伤痛;无法改变的是当地山民对于圣山的崇拜;也无法改变梅里雪山依然是人类未能踏入的禁地。

  关于梅里雪山山难的文章和书籍也陆续得到出版,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梳理这次灾难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书籍中有日本山难亲历者小林尚礼的著作《梅里雪山:寻找17位友人》,也有中国学者郭净的著作《登山物语》。

  不同于小林尚礼对于过去的追思,对于战友的怀念,对于遇难者遗体的收集,对于与当地村民的了解和融入,他更多用记录的笔触去描写着山难后发生的一切。郭净的这一本《登山物语》更专注于反思,他从更多的角度来梳理对于登山这一极限挑战活动的重新认识。不同的人面对登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但也正是在这种多视角的探讨之中,人类才能真实的了解大自然,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本书中,首先是“登山者说”,通过参与那次登山活动的亲历者,回忆着当时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叙述着登山的背景,了解登山的全过程,当然也包括挑战失败的反思,这是在总结着经验教训。

  而对于当地的山民来说,他们对于攀登梅里雪山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口中的“卡瓦格博”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山,是他们崇拜的神山,是不可以攀登、不可以亵渎的。山民们无法理解外界对于登山的热衷,对于梅里雪山的攀登也就成了他们坚持反对的。特别是在那次灾难之后,对于梅里雪山挑战一次又一次的遭到了山民们的反对,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梅里雪山的登顶活动就此停止,梅里雪山成了人类为数不多未能踏入的地区之一。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梅里雪山旅游的开发也随之开始,在当地建起了观看雪山的栈道,虽然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好处,但在山民的心中,这依然是对雪山的破坏,是对于山神的不敬。而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狼群的出现、雪山冰川的退后都被当地山民们形象的比喻成雪山对人类的报复。

  梅里雪山对于不同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于研究学者的郭净来说,就是把这些看法原原本本的收集和整理了出来,形成了这样一本《登山物语》,让更多的人可以从这一本书中,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和崇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