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一次书法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看一次书法展

2016-10-05 作者:冀原 来源:冀原投稿 阅读:载入中…

看一次书法展

  看一次书法展

  早上,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参加一个书法展览的开幕式。因为早已收到吴振锋先生手机短信邀请,知了此事,便记着。自觉能入振锋先生法眼者,以为幸,不敢怠慢,于寒冷的蒙蒙细雨中,准时赶到。

  去了,抬眼观阵,是陕西书法界的名流云集,群英荟萃。我一时噤若寒蝉,喏喏怯怯于一隅,如林姑娘初入荣国府,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了。座签上自然没有我的名字,我便规规矩矩站在旁围的人群中,面带微笑。仪式就要开始,一群要员从贵宾休息室走出,贾平凹主席看见了我,匆忙中说了句:“给你弄的事,咋不见你人呢?”我急忙回答:“谁通知我了?”这就走了过去。他说的是省作协将我纳入签约作家之事,我确实不知情由,报上登了消息,方知有此一事。陈彦副部长过来了,喊了声:“何老——!”我笑应一句:“陈部长好!”也就擦肩而过了。其他的人,如钟明善、周一波、王改名等等,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就只有行注目礼了。赵熊我认识,相视互点头。遆高亮向我挥手,让我于嘉宾席落座,我摆手坚辞;但史兴文过来,不说话,将我强推硬按到座位上。于是,我坐在了张红春的身后,前面是方英文的座签,他没有来。

  书生味道——吴振锋师生十人书法作品展。这个展览的名称取的好。接到短信之时,首先是因出自振锋的邀请,我便决计要去的,他们又取了个“书生味道”的展名,就更增添了一层吸引。这年头,物欲泛滥,人或为鱼鳖,书生稀罕,我倒要品一品真正的书生味道了。果然,这里充盈着十足的书生气。正如钟明善先生在开幕讲话中的诠释:书生,就是读书的人。这群读书的人,散发出的是什么味道呢?不是酸的味道,不是迂腐的味道,而是一种清正的气息。

  一个仪式举行下来,就让我感到了惬意和舒适。振锋先生携九位弟子,身着统一的琵琶扣儿灰色唐装,恭恭敬敬站立主席台后,前面就坐着两排贵宾,对面有四排嘉宾入席,周围是前来观展的人群。场面井然有序,记者如蜂蝶点缀期中,动静之间,就恰如了一幅书法作品的布局。这场面,首先让我想到了一个字:礼。这个礼,是书生之礼,是儒雅之礼,是文化之礼,确实还有点周孔之礼的遗韵在。我也立即联想到了现时今有些匆忙应付的不伦不类的典礼仪式,乃至诸多人的婚丧之礼,原本是想讲求排场礼仪的,但因不懂礼数和礼节,就让人觉得非驴非马了。最关键的,是这个仪式中的每个人的言辞,无论介绍人物也好,讲话、致辞也罢,凡出口言语,均准确得当,情理恰切,没有言不由衷,没有文过饰非,当然更无词不达意的低级错误。我便在心中感慨:这些年来,不知参加过多少类似的活动或仪式,因了世风的混乱,人的素养参差,水平良莠不齐,依样画葫芦、貌似而神离者有之;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亦有之,然形不准神不似者甚多,于是惹人反感,不愿再去参加。而振锋他们搞此活动,是认真而周密的。我常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做到“得体”二字,就实属不易了。所谓得体,就是一切言辞、细节和氛围相溶的恰到好处。镇锋他们所搞的活动,在我看来已是很得体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水平与修养的高低,外化于言谈及做事,在许多细节上都能立见分晓。我感觉,他们是在克己复礼,于有意无意中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于不言不语中垂率着楷模和风范的意义

  走进展厅,观看展览。说实话,我对书法与绘画,均乃外行,特别低次的尚能分辨,但凡到了一定层面,在我眼里就分不出高下了。我的标准,是只要悦目就行。然而看镇锋的书作,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联想,就好比逛商场,而我今天来到的,在西安便如世纪金花一类的殿堂,在北京便如王府或燕莎一类的城堡,而绝不是三府湾或轻工市场一类的商铺。豪华高档商城与普通百姓出入的地摊货位,所陈列的商品,一眼即可识得质量差异。同为一件衬衫,其价格相差是会令人瞠目结舌的。有的区别于质地,有的区别于做工。即便同样材质,其做工与包装的考究程度,差别就大了去。再比如去不同档次的酒店吃饭,同样一道炒腰花,高档酒店和普通大排档端出来的,就是截然不同的品相了。宝马车是汽车,熊猫车也是汽车,都能在路上走,身价却是以许多倍数来比量的。我这般比喻镇锋的书法,将其喻为高档商品,似有不甚恰切处,但感觉却是真实的。文化产品,当然也有高下真伪存在。在这个鱼目混珠的年代,不能只听叫卖者的吆喝声,是该有点自己的鉴宝常识的。比如许多人都在出画册,送来乍一看,印刷精美,似乎档次不低。但你翻开细看,在序言部分,或文字介绍部分去探寻,若有胡吹冒料,有言不由衷,甚至有言语不通或欠妥当、欠周密、不熨帖之处,你马上就能分辨出这个人所处的位次,以及他的艺术追求所能抵达的层面。这好比一个乡下人,突然有钱了,买了一身西服出入在高档酒店,但你总能从那些细枝末节处,一眼就认出了他是个乡下人。(爱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看镇锋的书法,是成熟而老道的,不仅纯正,而且似乎在骨子里就有贵胄气。镇锋的隶书,若去掉落款,我便以为是秦汉时期某个人物的遗存;他的小章草,我尤为喜欢,真能窥得唐人案牍的缕缕墨香。整体作品中,真的就发散着浓浓的书生味道,透射着中国文化人的内心向往与追求和期冀,所传达的,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我又想了,这尘世,这文坛,谁都在写文章,但文章与文章的档次,能比吗?谁都在出书,而书和书的质量,能比吗?谁都可以粉墨登场去演戏,但扮演出的角色,能比吗?谁都可以在宣纸上写毛笔字,且可号称书法,但写出来的字,其格局、品相、及文化道德内涵,是能相比的吗?大家就是大家,小人就是小人。镇锋在全国书法理论界堪称大家人物了,除了曾获最高奖“兰亭奖”以外,他还是许多全国最高书法展事的评委。而论及个人创作的书品成就,似乎距离大家尚有些许路程,这是我的看法。但最重要的,是镇锋目前所做的一切,我以为都是在朝着一个标准的中国文化人的方向去追赶。这就让我欣喜了,他似乎有着苏东坡一般的志向,而唯一缺乏的,就是苏东坡那样的与生俱来的性格

  吴振锋带出了九位弟子,他和他们亦师亦友,相处和谐,让人羡慕。他为每位弟子都写了一段评介,我是逐一阅读了,他称弟子为君,对其褒奖有度,抑评含蓄,亦可用得文前所言的得体二字。看来,镇锋身上那种文化人的自重和自谦,是随时显露着了。他尊钟明善和周俊杰为恩师,钟明善却特意解释说,他只比镇锋年长,交往也多一些,恩师,谈不上。一个感恩推崇,一个谦和推让,如此往来,君子之风就得意彰显而令人悦服。想象镇锋和他的弟子们平素的交往,有干脩相奉么?有曲觞流饮么?是孔圣门庭式的传道解惑,还是竹林七贤式的海阔天空,乃或苏氏门下的鹰飞凤舞?

  看完了展览,我浑身愉悦。无论怎么说,在目前的中国西安,发现了这样一群人,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文化人际关系,是值得欣喜的事。这天,是节令小雪,可是小雨还在下,滋着长安城郭。我想写一首七言律诗发给镇锋的,刚有了好韵萌生,却被堵车的焦躁掠了去,回来再忆时,诗兴就捡拾不回来了。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看一次书法展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