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祁县之美,乔家大院是最末风景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祁县之美,乔家大院是最末风景线

2018-02-03 03:51:44 作者:胡说又胡说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祁县之美,乔家大院是最末风景线

  祁县,晋中平川的普通小县。自从中央电视台若干年前播放了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后,这个小县才引入人们视野。一度时期,乔家大院以及晋商大院都直接受益。我家的一个亲戚在那里上班,说电视剧播了后简直忙的不得了,国内外涌来的游客多了好几倍,节假日更年年爆棚。这里成了祁县财政的收入大户。同时,因了乔家大院响亮的名片,人们知道了黙黙无闻的祁县。

  昨天,赶赴祁县专程看一位老人。他叫卢杰,今年有85岁,老人是毕生专注于中国历史学者,做了许多年的祁县中学做历史教师。据记载,祁县中学和忻州中学是山西最早的中学堂。卢老师除尽师责,还著述编缉了多本历史文献。他治学严谨,博览甚众。此前看过先生关于晋商考证的论述,内心里钦服。这次也是慕名去拜访。

  在朋友若亮的引领下,我们一起拐进狹窄的县街小东街。小东街在东街的南边,只够一辆车穿进去。两边都是明清建成的老房子。自从祁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后,县城的老房子画了一个圈,得以保护了下来。这是件好事情遗憾的是文革期间毁坏了无数更好的古屋和门楼,要不然的话,祁县这座老城那可真不得了,不敢说海内无双,也足够叹为观止。就是现在走小街一段,也是古香犹在,沐浴了数百年风霜的灰色老墙,高耸有5、6米的护院墙垛,各样精致的木雕砖雕门楼,已足够唤起对过去繁华回忆了。

  卢老师住在老四合院的正房。这座院是套院的其中一个单元。而且也是有文化内蕴,这是祁县最早的一间学堂,扫描过但没有记下来。

  人在里屋站起来迎接,状态很好,眼睛炯炯有神。一坐下先生就打开了话匣子,对历史独钟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先生的记忆力惊人思维缜密,逻辑关系十分的清晰。反正我们的闲聊不专注特定的话题,闲扯到晋商,元明文化,老家贾令沙堡等。虽然我和若亮兄也是准老家伙了,但在卢老师面前象个乖孩子。老人渊博的知识发出的场形磁力,紧紧的吸引了我们。

  先生的祖藉以及生长地也是祁县,年轻时在邻县,长治的沁县工作过20年,后来又调回故乡祁县中学。老人的叙述中可以感觉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祁县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他充满对家乡这片热土的炽爱,是祁县不同凡响的历史沉淀,让他昂扬激情

  先生在2010年一篇“关于宋版《韩昌黎考文异集》”有一段话,"现今,反复来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他们常常惊叹,好奇,赞誉类似乔家,渠家的高大雄伟的住宅,实际上这些景观,只是祁县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后,也是最"末”的一道风景线。它的历史底蕴,历史潮流,来自明清以前,远自春秋和战国,以及两汉,隋唐以及宋元很远很古的时期。"

  乔家大院作为北方大院的代表,现不但名扬四海,国外的游客也一批一批跑过来观赏。当然,在一般人眼中,看到的文化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史学家也都承认,现存的“南围楼,北大院",是中国最文化的实物。福建的围楼土楼,北方明清年代留下的大院,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证据。从这些建筑实物,可以精确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产水平状况

  由此人们都叹为观止,说我们的祖先太不起了,那阵子的聪明智慧这么厉害了。也为祁县惊叹,这个地方太有历史沉淀了。

  卢先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眼见的乔家大院,以及渠家,何家等祁县老城的高墙伟楼,只能说是最末位的风景线,属于祁县数千年文化中没多少重量的欣赏点。

  祁县很古老,在华夏文化的历史上,应当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席位。在泱泱中华,号称五千年看的山西,祁县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地理角色开天辟地伟大人物,在山西省说来也是不多县可比的。甚至祁县本地的男女,也未曾有多少人得知祁县是一个伟大的县份。卢老师也感慨道,坊间人到处说”金太谷,银祁县"。其实这是对历史的无知。“金太谷”的来由,实际是清末和民国年间的概念。清末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国库空虚。太谷三多堂家大业大,借给了清廷大批银两。慷慨义举传遍海内。慈禧太后给了三多堂两件宝贝,一是乌金巧制的蒸汽机头,二是玉白菜。民间早有传说。还有,民国年间太谷出了个大人物,那就是从太谷城东小时候拾烂炭,后来成为蒋介石连襟,国民党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大人。这样几件事的品牌效应,加上清末民国年间,太谷经济繁荣,贸易昌盛,人们冠以“旱码头”“小北京”的美誉。

  论历史文化来说,太谷县的确和祁县不是一个量级。

  祁县县名的来由,就足够震撼

  早在新石器年代,即4、5千年前,吕梁,太行两山夾的晋中平川,那是一片汪洋大湖。这片大水叫“祁泽薮“。是中国九大薮之一薮。大禹治水,灵石霍山开了口子,汾水西流黄河,晋中平川的陆地逐渐浮出。

  到了春秋年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地盘增大,晋公便给大臣姫奚一块封地,就是“祁泽薮”的晋中。这个地方很大,南至现在的介休,北至太原阳曲县。

  姬奚到了封地转了一遭,所辖之地是尧帝当初拓展江山的根据地,四季分明,山青水秀,沃野千里。他打心里的热爱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便激情之下,修改了姬姓为祁。这就是现在人们知道的祁奚,即祁黄羊。

  祁黄羊所以有名,是他爱憎分明公正廉明。当他年老得病不能为官时,向朝廷推荐了两名接班的干部,一个是他的仇家,一个是他亲生儿子皇帝爷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说你要我推荐人才,那我唯人才是选,举外不避仇家,举内不避亲人。这两句话流传千古

  后来晋国改朝换代,六卿满门抄斩祁家。祁泽薮地区被分割成7个县。所以祁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县份之一。

  春秋战国以来,祁县便继承陶唐之风,民风淳朴,更是书香气浓郁。千百年来,产生了一大批开创先河,里程碑概念的重要历史文化大家。

  笔者也不是历史学的专家,也没有专注于某省或某县的考古亊,但近年去的市县不少。翻看许多地的名人录,一是可着劲儿挖掘,以当官的先人为主,如果廖廖无几的,还凑数把现在的活人贴上去。市长县长局长也入了名册。现代世界行行出英豪,如今还迂腐的把官吏摆进牌位,实在哭笑不得。二是诸多的地方史册,在北方地域这片,还少见祁县这样代代杰出名流辈出的县份。

  祁县的名人册,在百度,搜狗,360等搜索引擎中,都没有一个就较完整的版本。就是国家级较权威的编录中,也有200人以上。

  如说当官的,两汉以来光宰相级别的就很多,王允,王维,王珪,王缙,温彦博,王溥等等说不清。还有许多大将军,皇妃高级谋士等数不尽。

  最厉害的是祁县古代文人的出产。王维是山水诗画的泰斗,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王缙等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明淸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等等。光做大官的,大文化人,其他的不算,姓王的姓温的两大族门,独可以开一个历史长廊。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比几座看到的大院子珍贵的多。难怪卢老师能说出祁县乔家大院是最“末”的一道风景线。这个"末"字的本意不是倒数排名往后的意思,是几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的表面现象。乔家,渠家,何家大院壮观恢宏的后面,是对祁县古老文化的描写和诠释,是承继几千年来祁县乡俗乡情,美学评价的文化浓缩。

  无论多么伟大的资源,都是具有人文色彩的东西,都是为了人本而存在。所以,真正珍贵的文化名人伟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段落中开过光的人,都是历史的一个横断面。

  对于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来说,文化是不值半毛钱的。但人类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有了高级的精神需求以后,文化和历史就更加金贵了。

  这不,国人近来都把未来发展聚焦到文化旅游上了。天下的山水组合可以花哨壮丽,但最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咀嚼不绝的是文化韵味

  到祁县老城看看你才会知道,乔家,渠家大院等只是其中一角。许多壮观优美,内蕴丰富院落住宅还有待发现和开发。这里何止是中国民居民俗的宝库。

  与卢润杰老师聊了一个多小时便离开了,老人心情激奋,不能累着。约定过一段再来。

  这一年,去了我省的不少县里转悠,回来了总要浮皮潦草写个某县印象。在祁县我不敢说印象,这里的文化太厚,盘口太大,张咀都心虚。只顺写个小杂记,写个小心得。

  顺给祁县有些出息的乡亲,或者省市县的干部提个建议,在祁县筹建个历史先贤名人馆,那是迟早的事情,看哪位先执善举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