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云岩闲草|说端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云岩闲草|说端午

2018-06-15 22:16:14 作者:陈明华 阅读:载入中…

云岩闲草|说端午

  云岩闲草

  作者陈明华老师,出生、成长白云岩下,任教于白云岩畔的白梅中学辛勤耕耘几十载,培育桃李无数。课余笔耕不辍,写下不少优美散文,人送“陈一笔”美名。文乡平台特邀陈老师开设专栏,不定期刊载其原创佳作,以飨广大读者

  陈老师亲命专栏名称,自题曰:

  立足故土,走出围城,不拘时物,俯拾心灵随笔漫想,俱见以诚,迁延一片绿色,做一支草根

  说  端  午 

  作者:陈明华

  一岁一端阳,年年粽子香。

  过了五十多个端午,也一直都是随众的。这又端午了,忽而觉得,该思考点什么。老套路,查资料去。

  屈原应该是端午节的标牌了。极力主张制定法纪,选贤用能,联齐抗秦,屈原,忠诚之心可鉴日月。可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环境里,面对的只能是流放。不被见用,还只是个人的怨愤,楚的亡国之忧才是无边的悲夜,于是,既然生不能报国,只能以死明志去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了汨罗江。楚有醒者,每年也只能划龙舟、投粽子以纪念了。无独有偶,吴地人,也是在端午节纪念忠诚而有远见的伍子胥的。屈子,伍子,为端午节赋予了浓重人文意义:忧国、爱民、忠诚、气节,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当然,这些应该不是端午节的最初意义。《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头一五日是端午。”《风俗通》说:“五月五日,以五彩线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荆楚记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以禳毒气。”我这才明白了,既然每月都有三个五,而唯有五月有端午节了。因为这时节,暑热渐重,物茂虫飞,病菌衍盛,人易生疾病,所以,端午就有了恶月恶日之名了。名字不好听,却反映出先民对自然物理充分认知,进而衍生出戴香囊、悬艾草、喝雄黄酒、戴五彩线之类的风俗,这样看来,端午节里既有着一种尊天敬神的思想,又带着一点宗教色彩

  说到五彩线,我又记起了地坛的五彩土了。中国是崇尚五色的,或者说,五色是华夏传统文化典型符号之一,有着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地坛五色土,既代表了五方、五行,更是昭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约是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民间也同样崇尚五色。在枞阳民间,崇尚五色的记忆还真不少。虎头鞋是五色的,谁家的宝宝长独牙了,叫“孤牙”。这时,做姑姑的就要做“孤牙鞋”了,一般也多为五色虎头鞋。端午节的艾人艾虎也是五色的。

  端午节前后,天气热了,村头的五色更耀眼了。那时,乡下的孩子,最流行的就是穿花兜包子,上学前的孩子,基本上都穿这个。其实,就是在胸前系上一个类似今天妇女们挂在胸前的围裙。只不过,它的工艺特别,全是不同花色三角形的小布角角,一针一线地拼成。图案精美与否,考验着妇女们的女工了。这花兜肚意义不是节俭那么简单了,这些小布角,都是互相交换馈赠而凑齐的,所以,花兜肚还寄予了“广纳百家福,护得儿孙安”的含义。也有老人说,有了它就不怕白无常了。

  兜包有深意,“送兜包布”便成了乡村端午节的风情一抹了。凡是宝宝过第一个端午节,亲戚邻里都得送兜包布。三尺布里,寄予了对新生命的尊重祝福期盼。这段日子,田间小路上,穿红挂绿的女子络绎不绝轻盈脚步、小小的竹篮是那么的合拍篮子里的主角当然是花扑扑的兜包布了。要是看见自己家的亲戚,孩子的心头不禁一阵喜悦,因为他们知道篮子里一定有一盒松脆清香饼干,还有一把嚼起来嘎嘣响、吃起来甜汪汪的水果糖。这时节,很多家庭都有亲戚相聚时的欢声笑语。给来客回礼是必不可少的,对待礼物似乎很为难,各自极力地推让着,弄得脸都红了,虔诚得似乎要吵起来,生怕自己有愧于对方

  到了端午节这天,一大早起来,院子里就弥漫着节日气氛,洒扫庭院,和着露水砍回了香艾、菖蒲,插门头上,悠悠绿意里,也蕴着几分吉祥。谁家要是忙或有什么不便的,早有人送过去。与端午日“医人鬻艾,道人卖符”的街景有所不同,这儿的集市上一种人们称之为“长曲”的草药,很受欢迎。一支支晒干的长曲绕成疙瘩,摆在筐子里,不断有人将它买走,端午日一早就开始焚烧这种草药。屋子里就会有轻烟流淌,暗香浮动,这样家里可以长年不生蚊子呢!它和“挂蒲且插艾,百邪莫敢来”的香艾、菖蒲一起,也算得上是“吉祥三宝”了。

  这天忙活的还有一重头戏,那就是给邻里本家送过兜包布的人家“烧茶”。其实,不是煮茶,而是煮好茶叶蛋或是做好油煎蛋,然后,装上柔软香糯的面条,浇上猪油,洒上葱花,每家两大碗,碗底处还要压一点红纸条儿,用洁净的木长盘托上,有了不少的讲究庄重

  孩子们则乐在他们的时令美食中了。咸鸭蛋,虽没有汪曾祺笔下的那么有趣,却也有村民们自己的想法,端午节吃咸鸭蛋,说是可以防水呢。那时,孩子们是喜欢下塘洗澡的,这想法是大人们在警告孩子,还是祈求水神庇护?也许二者都有吧。

  烧蒜子,微甜浓香,软软的,润的,家家必备,人们都相信,端午这天吃一些蒜子,一年到头肚子不会痛。有些道理吧,蒜能杀菌嘛。看那吃相,从锅洞里掏出的熟蒜,灰烬未除,孩子们一边不停地吹气,一边美美地吃,还不时地在半焦的蒜衣里舔一下,根本顾不上面部已成了京剧里的花脸。他们相互分享零食快乐已洒得满院都是。

  这些生活似乎有些琐碎,但很快又觉得正是它们为端午节添上很多地方文化元素。在并不富裕的日子里,乡民们依然把节日过得有声有色,节日里洋溢的是纯朴民风地道人情

  艾草,菖蒲,屈原,粽子,龙舟,这些是端午节的民族记忆。地方各具特色的风俗,也是期望的承载。两相交融,最大的相通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而如今,城镇化的挤压,乡村空心化加剧,节日还是那个节日,节日商业化,交往红包化,不知能否充实节日的“内存”?

  端午节,起于对造化敬畏,盛于人文精神的传承,而后化于普通人的民风民愿。它,最容易勾起的是浓浓的乡情……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陈明华,枞阳县白梅初中老师。

  推荐阅读

  文乡民俗老家铁铜的端午习俗

  云岩闲草|枞阳山歌,乡野咏叹调

  云岩闲草|又闻布谷歌

  云岩闲草|那一路水桦林

  云岩闲草|云岩赋

  云岩闲草|春天里的落叶

  云岩闲草|那件老蓑衣

  文乡采风|【探索发现】云岩来,吾导夫先路

  文乡年度盛典|【采风专题】函云石刻记游

  文乡揽胜|白云岩有一种风景叫耍岩

  文乡摄影|美哉,冰雪白云岩,青鸟、雪狐齐现身!

  文乡传真|【新春走基层】麒麟年集印象

  文乡情怀|春联里的温暖

  文乡情怀|雪在飞

  文乡情怀|乡村腊月年味

  速写|枞阳乡村即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回忆

  情趣|家有一盆花,原是人间第一香

  文乡记忆|官桥老油坊

  心香一瓣|黄花菜,我爱的“母亲花”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平台与作者共有。本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支持!▼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云岩闲草|说端午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