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养育有无数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养育有无数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2018-09-14 08:31:16 作者:慈怀兹心 阅读:载入中…

养育有无数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养育选择

  原著 | 陈忻

  解读 | 狡黠的鱼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养育的选择》

  作为父母,你真正的了解自己孩子吗?他的胆小、爱哭是否就是缺乏安全感?他与同龄人一样地方是否就是发育滞后?是不是在网络上推行的育儿知识都值得参照?

  没有人生来就具备做父母的经验,在孩子成长的这条道路上,出现太多育儿的困惑,这需要父母们学习一些规则方法,跨越那些在育儿中出现的阻碍迷惑,去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养育的选择》便是这样一本具备科学教养观的专业的育儿书籍作者陈忻是北大教育硕士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国际婴儿研究协会成员,她专注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尤其是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研究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过数篇专业文章,并在国内著有多本育儿专业书籍。

  本书汇集了很多父母们困惑的育儿问题,作者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及专业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与育儿实践家长解答这些难题,给父母们树立了一个科学的教养观,使得很多被曲解的育儿概念和理论能够正本清源,为父母们在育儿的实践中提供了重要帮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父母和家庭才是孩子早教的主力

  在孩子婴幼儿期间,大脑发育飞速,并且极具可塑造性,所以,婴幼儿在其生命早期所面临的环境对大脑的发育与一生的成长都影响重大

  因此,很多家长非常困惑孩子早教的问题,纠结孩子是否应该上早教班,进行智力能力开发事实上,早教班能教会孩子的东西远不止于此,为此,书中给出答案生活即教育。

  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所接受的社会多元化的信息其实都可以作为早教的一部分

  从父母的言传身教邻里关系,再到对社会的认知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早教并不应该局限于早教机构

  书中例举了一项美国研究机构的调查,在孩子生活的环境中,如果家庭物质匮乏,父母关系不稳定、和父母互动少,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孩子身体素质差,还会导致他们入学后学业方面远远落后,且缺乏人际沟通以及情感调整能力。

  更有一项调查发现,父母只给孩子读过平均25个小时的书的家庭,比给孩子读10000个小时的书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业持续落后。

  由此可见,在婴幼儿大脑发育的早期父母对他们成长的重视,会让他们获得积极有益的发展,为他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父母与家庭才是对孩子教育的的主力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过少会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如果家长在充满爱的情绪下,和孩子轻声说笑、拥抱展示玩具,那么孩子会报以同样的欢笑以及快乐表达方式,他们从中获得的最基本的体验是为了成长中探索各种体验而奠定基础。

  在孩子0-2岁时,会通过感知运动认识世界,比如,吃手,或者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或者喜欢到处摸、到处爬。

  这个时候,家长并不需要限制他们的行为,而因此剥夺了孩子体验自己身体运动、保持平衡机会

  孩子只有通过各种感知均衡发展,才能为他们探索世界、发展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给予孩子生活上悉心照料同时,也要注重孩子心理发展以及他们的生长规律,用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更多的了解自已以及这个多彩的世界。

  这种宝贵的经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天然养份。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的建立不仅使得孩子懂得安全边界,而且会让孩子学习到社会规则,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因为有规律的生活才会让他们获得相应的安全感,从而逐渐建立良好习惯

  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宝宝,会情不自禁的到处乱跑,父母们应该事先讲清楚规则,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 ,因为司机在车里面不一定看得到小孩子,如果乱跑就很容易事故

  此时,可以告诉宝宝:选择抓住大人衣服或者包,跟随大人一起行走。

  再比如游乐场的规则,要告诉孩子守秩序,不能因为自己想玩秋千,就把已经在秋千上玩的小朋友揪下来,这样一来不但秋千上的小朋友可能受到伤害,自己也很容易被秋千撞到,这会非常危险

  可以告诉宝宝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的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其他的游戏

  规则并不是要限制孩子,而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孩子的天性好动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是他们特点,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不用进行批评教育。 

  书中举例了一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喜欢在教室走动,经常被老师批评,他的妈妈认为老师批评不当,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其实,父母和老师都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不用刻意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规则。

  在上课时,老师可以用一些手势道具或是朗朗上口的几句口令提醒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反复的练习,在孩子们慢慢的习惯后,就会形成一种默认的规则。

  这样做不但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执行规则的时候也不会伤害到他们。

  让孩子遵守规则,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意义深远

  父母需要整合一些方法与技巧融会贯通,去真正的理解孩子,去帮助与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与生活负责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让孩子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很多父母表示,孩子们在心情好的时候就像天使一样,但是,当他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简直蛮不讲理,有时竟软硬不吃。

  当孩子们产生这一系列情形时,家长们做得最多的就是立马纠正。

  但是,父母们没有认识到,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体验,我们只能体验疏导他,而不可能想压制就能压制得住。

  为此,书中提出:解决问题先要解决情绪。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大宝和小宝一起做作业,小宝希望大宝帮他拿支铅笔,大宝拒绝了。

  小宝觉得很委屈,平时都是大宝使唤他做这做那,现在轮到他提出需求,大宝居然不搭理他。

  几个争吵回合下来,让小宝情绪非常激动,这时,他的妈妈对他进行了情绪疏导。

  首先,她表示理解小宝的心情,进行安抚,并为他提出建议,在大宝再次支使他时该怎么应对,然后对于这件事情进行客观的纠正,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慢慢的让小宝的情绪平复下来,最后,两个孩子在互相谦让当中重归于好,这场冲突也就化解了。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很多时候孩子的“犟”多数因为他们的情绪没有转过弯,如果我们通过认同情绪,让他们转过弯来,事情就好办了。

  有些孩子只能接受称赞,却经不起批评,说到底是父母对赏识教育还不够理解,没有真正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使孩子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恰当的去评价自己。

  比如:孩子画了一副画,高兴的给妈妈看,妈妈只是空泛的说“ 你真棒”,他可能认为妈妈在敷衍他,并没有好好欣赏他的画。

  他也无法得知妈妈从哪些方面评价他,因而无法学习怎么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成果产生不了动力,时间长了,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自信

  真正的赏识教育需要具体的、客观的评价孩子,体现父母真诚的赏识,而不是无条件的,笼统的用“孩子你真棒”来称赞孩子所有值得表扬的行为。

  比如,面对孩子画的画,妈妈说”啊,这幅画的是昨天我们一起读过的书里的场景啊,我太喜欢这个场景了,你居然没忘记在远处画上那个山坡和湖,简直太仔细了,妈妈能看出来你花了很多心思,而且你的记性不错哟。“

  这些具体的称赞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他付出努力认可,内心升起自豪感

  当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真诚,才会有效激励他们,从而使他们丰富自己的内心,在成长过程中持续获得自信与进步。 

  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是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最佳机会。

  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于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通过父母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并且充满信心正面的去解决问题。

  在面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上,父母应该做的是,在情感上去支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不管你有没有达到目标,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我们当然希望你能达到目标,但是没有达到目标也没关系,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们可以随时帮你。”

  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在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而且,当孩子逐渐长大,慢慢的,他就学处理,逐渐会表达和对待挫折感,也有能力去面对挫折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忘记了孩子就仅仅只是孩子,他们并不具备成人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在孩子们的眼里一点解决不了的小事情或许就是一道挫折。

  家长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个性等从全面支持到逐渐放手,让孩子在挫折中得到成长,丰富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强行对他们灌入的对事物认知的判断或许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十分理解,这需要父母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用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将来更好的去适应未来的社会。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不同情绪的体验会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孩子在人生的最初几个月里,会具备几种基本的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害怕

  到了18个月,他们的情绪发展已经日渐丰富,而且发展出高级的情绪,比如,羞愧感、尴尬内疚嫉妒自豪等。

  到了2-6岁,随着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他们对父母的批评或者夸奖特别敏感,经常会体会自我意识情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情感的体验都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

  比如:孩子在玩滑梯的时候推别的小朋友,这时可以告诉他:“你在滑梯上推他,很可能会让他掉下去受伤。“

  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适度的内疚感,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很愿意合作和弥补过失,从而学会面对平复内疚感。

  成长必然要面对变化不可避免的面对挫折、伤心、害怕等种种情绪,即使是负面的情绪,对孩子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家长们需要把目光长远,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思想、判断和意志,成为独立的人。

  迪士尼电影海底动员》里面,小丑鱼尼莫的爸爸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他说:“我不希望任何事情发生在他身上。”

  蓝光鱼多莉说:“你这个想法奇怪,怎么可能任何事都不发生在他身上。”

  事实上,成长意味着变化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对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感知。

  做父母的根本无法阻止,也无法永远给孩子创造一个保护圈。

  孩子通过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会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判断和意志,会使他们即使是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圈后,依然能够成为独立的人。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们都开开心心,不愿意让他们体验伤心、挫折与羞愧等情绪。

  其实,情绪的发展是渐进的,丰富的情绪体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书中引用了儿童心理学专家吉诺特博士的话:“孩子的欢笑和泪水同等重要,而情绪会使一个人人格高尚,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而是让孩子更好地长大成人。“

  希望孩子每天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成长是每个父母内心最美好愿景

  但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清楚:成长中没有绝对的快乐,那些不快乐中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契机

  让孩子感受成长中不同的人生经历,体会不同情感的同时,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锻炼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让孩子从小学会倾听与独立思考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但又有许多父母认为这会抹杀孩子的个性,于是把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没有主见、没有见解、没有独立性都归因于要求孩子听话。

  在他们理解中,听话往往是无条件顺从的意思但科学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是指理解倾听的能力。

  比如,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倾听和了解他人意图很重要。

  小朋友要合伙玩一个分角色的游戏,必须商量好各自的角色,这样才能融洽的玩到一起,所以,交流和表达离不开倾听。

  这项技能不仅与学习有关,在人际交往中也至关重要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放慢语速,和他们对视,这样他们能够更容易的听到父母的话,并加以理解,这样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注意力、大脑工作能力和记忆力。

  在生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出一些要求,让孩们去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去练习这样的能力。

  比如:

  “妈妈马上就带你出去玩,请你在门口等一下,妈妈拿了钥匙就过来。“,

  ”来,妈妈和你一起收积木,请你把这几块积木放到这个筐子里。“

  通过这样简单明了而容易执行的任务,能让他们从家庭生活顺利走向学校生活。

  倾听是理解他人意图、情绪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有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

  倾听并不等于盲从,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听父母、老师的话会变得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失去个性。

  其实倾听和独立思考在任何时候都不矛盾,理想的状态是鼓励孩子将倾听和独立思考相结合,这样就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社会规范的独立个体。

  比如:发生在2014年韩国游轮沉船事故,听话的孩子等在船舱里丧生,不听话的孩子在甲板上抽烟,倒是逃生了。

  但是,这件事情并不是教育孩子不要听话,不要遵守规则,而是说明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倾听与独立思考可以相结合。

  听从指挥不同于盲目顺从,即使是在逃生的时候,也可以在听从指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安全知识和各种逃生可能性,自己做出判断,增加逃生的概率。

  倾听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面对生活能够独立自主。

  这需要父母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支持和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逐渐变得可以独立思考,变得有主见,从而拥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科学的育儿观,希望孩子从小就得到良好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但在育儿这条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惑与纠结,信息量泛滥的今天,充斥着太多纷杂的育儿知识 ,父母们很难判断它的正确性。

  在与众多的父母一起交流探讨育儿观念的过程中,相当多的父母在不断试错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做才会是最好。

  其实,每个孩子有他们的发展规律,父母的焦虑与困惑往往来源于对此不够了解。

  父母要做的是在明白孩子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去了解他们的特点,悉心观察孩子的身心成长,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情况,将一些原则和理念灵活的运用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在养育的道路上,父母不但要充当孩子的人生导师,还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教育与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去吸收正确的育儿理念,掘弃那些错误的引导与认知,使孩子走在科学健康的成长道路上,相信每位父母都会愿意为此竭尽所能!

  父母选择的养育方式会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那么就必须在他们成长的最初阶段树立一个好的开端,倾注心力去真正重视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

  孩子的行为习惯乃至思想和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我们爱孩子,就应该着重关注他的成长,让他的人生开启多种可能,过更有意义且丰富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二百八十八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网络

  *文:狡黠的鱼,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80后阅读达人,拆书小匠,公众号:狡黠的鱼。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慈怀每天一本书】

  你的心灵成长图书馆

  带你在碎片化时代

  高效地吸收好书精髓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参与内测版体验】

  由于政策限制,苹果用户如需购买

  可添加客服微信【】购买

今日话题

  父母与家庭才是对孩子教育的的主力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过少会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养育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做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每天一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