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还好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你还好吗?”

2018-09-24 19:30:39 作者:更杭州 阅读:载入中…

“你还好吗?”

  中秋节快过了,三天的假期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各位这个中秋节过得还好吗?一年一度的团圆节,你是怎么过的呢?

  是和家人一起,还是和朋友相约?抑或在一个远方的城市,独自做了两个小菜,吃了一小块月饼,看了半天的电视剧

  现在,天光渐暗,远方的游子,你想家了吗?你给家里打电话了吗?

  中秋的思念会有多浓多久?前两天,二更和15组路人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你能给家人打电话超过五分钟吗?

  关于团圆,关于中秋节

  中国人好像擅长给每种情绪赋予现实可见的意义,我们在清明节踏青、在端午节包粽子、在中秋节团圆、在重阳节敬老。一年到头总要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做好了特定的事情,一年才能算没有白过,到了过年的这一天,才能安安心心地放了鞭炮辞旧迎新一番。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节日对我们而言,变成了朋友圈的一张图——生活仪式感只剩下这一点点了。

  中秋节作为一个团圆节,其实时间上难免有些尴尬——只有三天的假,如果不和国庆假期连在一起,回家一趟是有些不合算的,倒不如国庆再回去,起码能过上一个星期

  所以有时候,所谓团圆变成了一个电话的问候。打个电话回家,问问爸妈都在吃什么,彼此报一报菜名,好像在一起吃了这顿饭似的。

  其实很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在电话两边都在撒谎——大家都刻意把自己菜单描述丰富一些,好让对方放心。

  其实有时候长大就是这样,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学会了在远离父母的地方独自生活,学会了和父母从朝夕相对,变成大部分时候仰仗电话的联系,甚至打这个电话的频率低到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甚至是数个月一次。

  那些和父母有关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和父母在一起的中秋节,妈妈总会在家做月饼,头一天晚上发好面,第二天开始做芝麻花生白糖的馅儿——芝麻和花生都是妈妈自己种的,就种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芝麻刚好在中秋节前几天成熟

  中秋节的一早,芝麻和花生下锅开始炒之后,香气就飘起来,满院子从早就都是过节的气氛了。午饭过后,晾凉的芝麻花生被慢慢碾碎,合着白糖包裹面团里,裹严拍扁之后,就成了一个薄薄的白面饼子

  这样的一个饼子,乍看起来没什么一样的,可下锅之后所有的美妙就都爆发出来了。饼子被小火一烙,面香、芝麻香、花生香,合着白糖的热闹气味,香得人鼻子都掉了。

  长大之后,我们吃过各种各样的月饼,豆沙馅的、莲蓉馅的、鲜肉馅的,苏式的、广式的,还有我们最爱的蛋黄酥。

  这些形形色色的月饼并不是不好吃,只是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也许就是差着从一大清早就飘在院子里的芝麻和花生的香味吧。

  没有了做月饼这一整天的忙碌,所有的月饼嚼在嘴里,也不过是面粉、白糖、豆沙、芝麻,或者其他什么的味道,总归很难是团圆的味道。

  母亲做的月饼是母亲的味道,来自蛋糕店的月饼,只能是蛋糕店的味道啊!

  我们总是在和父母渐行渐远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是指向团聚,只有父母和子女之间,是指向分离。父母给我们教养,教我们长大,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在没有他们的地方,独自好好生活。

  还有人说,从我们读大学那一刻起,一年到头的日子就变成了“多在外,少在家”,那个暑假过后,家乡对我们来说大多是冬夏,很少再有春秋

  工作之后,日复一日的工作渐渐让我们习惯城市,故乡于我们而言成了新的远方,甚至有时候我们短暂的归家之后再回到工作的城市,会产生从前在回家的时候才会有的归属感。从此,我们都变成了故土流浪者

  父母呢?他们留在原地,目送我们渐行渐远。他们可能舍不得,但是心里还是期待他的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点,在外面顺利一点,在他们目力所不能及的地方,飞得远一点,高一点。

  可是当小鸟离开原来的巢之后,它也许会频频回头,可是终究是不会再回去。父母在原处看着,满眼不舍,希望他的孩子走慢一点,又希望走快一点。

  可是我们终究会越走越远,能留给父母的,只能是背影——为了父母安心,只能努力让这个背影更加挺拔

  也许这个挺拔的背影不能让他们放心的依靠,但至少可以告诉他们,孩子在外,一切都好。

  「二更邮局· 中秋限定版」上线

  点击下图了解活动详情

  点击 阅读原文 可直接进入寄信页面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你还好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