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10篇
《亲子沟通密码》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一):父母的沟通宝典
这本书写的真的是太好了。一共讲了七个亲子沟通密码,每一个都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同时,这些密码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沟通环节中去。 在书中有21个练习,49个方法,70个案例,用丰富的案例让我们能够看得懂,也能学得会。 一遍看完了,但是我觉得还得至少再看四五遍,因为在我们过往的经历中有很多根深蒂固地东西,需要经过刻意练习,一遍一遍植入新的信念系统,让我们新的、正确的沟通方式融入新的信念中,能够自然流淌而出。 一本推荐每个人都读很多次的好书。
《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二):亲子沟通密码
《亲子沟通密码》全书讲解的亲子沟通七个关键密码,可以帮助孩子从失败、错误、冲突等让他感到挫败的事件中获取能量、解决问题、建立自信、赢得合作。读完受益匪浅,知道不等于做到,有效沟通的刻意练习之路刚刚开始。 人人不同,千人千面。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让固有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孩子的视野,正如作者liliane所说的,我也希望我和我的孩子,可以具有多元视角和穿透力,让自己从现有的局限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跨越刻板印象的阻碍,去看见和接纳每一个人,去理解和包容每一个观点,尊重个体,尊重不同,打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封闭与局限。 我特别需要注意,不能和孩子事事论理,我需要关闭任何的建议,全然的倾听孩子,听她灵动的思考从冬眠中缓缓苏醒,听她把梦想化为现实行动,听她在对答中获得独立思考、主动反应、运筹帷幄的能力。 我常常想,有一天小女长成,成年礼上她会如何讲述她的妈妈,我期望的正是我当下就要努力去做的!
感谢作者liliane带来的启发与思考!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三):亲子沟通密码,助你打开幸福之门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人的书,不管你是否是为人父母,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因为学会与孩子沟通的密码,同时就知道了如何与所有人沟通的密码,也找到了通往幸福的密码。
书中讲述了7个沟通密码:
1、动态密码,让沟通软着陆;
2、反挫密码,化挫折为机会,让孩子从挫折中学会成长;
3、观察密码,让我们学会观察代替评价;
4、联结密码,运用情绪管理去感受孩子的感受,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面对问题;
5、读心密码,理解每个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理解孩子想透过行为表达的问题;
6、引导密码,让我们学会不帮孩子做决策和选择,而是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出责任感的孩子
7、 赋能密码,挖掘孩子本性的种种美好,带领孩子找到通往幸福的方向。
其实7个沟通密码背后的主线是爱和理解。
书中说“别让孩子低估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履行召唤孩子天赋的使命,是看提醒孩子— 你生而不凡,自带光芒。只有孩子知道自己有多美妙,只有孩子足够爱自己,只有孩子体会到自己的能力能够给他人带来幸福,他才可以释放出耀眼的光芒,真正赢得自己,赢得这个世界。”
这段话真是说到心坎上了。
我常常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仅仅是成绩优秀就可以了吗?我知道我要的不仅是这些,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内心富足圆满,他有着幸福的笑容,他所做的一切对这个社会有意义对他自己而言可以从奉献中获得幸福的感受。
不仅如此,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其实做父母不是做孩子的父母那么简单,孩子的到来也是为了让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朝着那个方向走过去。
最后感恩所有的遇见,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一本书,让我学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感谢Lilliane老师用心的付出,写出了一本这么好的书,其实这本书不限于有孩子的父母来读,它适合每一个想拥有幸福的人。
《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四):掌握密码有效沟通
本书很系统的分享了7个沟通密码,作为父母可以很好的去运用这些小密码。
育儿需要智慧,同时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项修炼。
1、动态
一直都知道要对孩子的态度温柔,但是有时候也发现了自己的态度不一样。有时候同样的事情,我对孩子的态度就不一样,原来是听到了鲨鱼声音。在同样的场景下,音乐声音不同,我们的态度也就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关闭鲨鱼声音。
2、游戏力
其实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用游戏力育儿。最早接触了来自于姐姐,姐姐哄小侄女的时候,说:“你看,天花板上有只兔子。”我还在困惑你骗人,小侄女很开心地跟姐姐一起玩。小侄女批评姐姐的时候,姐姐马上说:“对不起,我错了”。认错的速度之快、态度诚恳是我这个妹妹二十多年都未曾见过的。于是有样学样,也跟自己的孩子这样玩。渐渐地,也掌握了一套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技巧,就是想象。我们的游戏法则是一切靠想象。后来才知道,我们家庭育儿方式是游戏力。
3、反挫
书中提到了“啊哈”,真的让人觉得很轻松。之前读到一套绘本,里面也有一句“不用担心”,说过之后真的感觉困难没有那么难了,还可以想办法轻松化解。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我们需要面对,也需要给自己勇气来化解。
4、观察
一直知道要观察不要评论,但是经常做不到。书中有一句很好的诠释了观察,“观察就像一台摄像机,只是把所有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倾听孩子的声音。
5、联结
说出孩子的真实感受——分享自己同样的感受——接纳孩子的任何感受
积极+正面语言
放下评判,给孩子发泄的安全环境
倾听
6、 读心
重视孩子的“需要”
7、倾听
不说教也不给于建议。
REV 重复式倾听 同理式倾听 纵贯式倾听
倾听观察——倾听感受——倾听需要
《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五):解锁亲子沟通密码
特别感谢Liliane能把这本《亲子沟通密码》带给我们,虽然一直在育儿的路上不断学习,但也不断在踩坑,此书不仅安利给妈妈们,也特别要安利给爸爸们,老师们。其实学习完以后我觉得很多方法我们可以大量在生活中运用,相信也能有助于我们亲密关系,婆媳关系等等更和谐更甜蜜更幸福。因为在书中有21个练习,49个方法,70个案例,丰富的案例让我们不仅看得懂还能马上落地实践,特别是跟着妈妈点赞·秋叶大叔书友会一起共读,领读官们也是给了我们大量干货,Liliane还动不动就在群里给我们加鸡腿,能加入这样一个爱学习又特别正能量的社群真的是太幸福了,感恩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有你们在,觉得啃完一本书是一件幸福的事,虽然打卡碰上了中秋节,但不影响我们学习,抽空还是会好好学习,好好打卡,然后顺便安利此书给我的姐妹们~其实这本书读的很是时候,我家孩子2岁10个月,刚好踏入幼儿园的生活,分离焦虑症还是挺严重的,爸爸因为没有学习看书,一直还是那位短暂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爸爸,什宝宝好朋友是谁啊,孩子未奔溃时回答你一句不知道,奔溃了直接反复播放,我想妈妈,我想妈妈!爸爸真的只是暂时转移而已甚至有时候暂时都做不到!而我开始实践了,孩子说:妈妈,我上幼儿园有点想你,我有哭!我首先和孩子同情,回答孩子,哇,宝贝很棒,有做自己,妈妈上班的时候有想你,也有哭!孩子竟然回答我,那你为什么不把我送你的魔法亲亲拿出来呢?嗯,有的,但是还是有些想宝宝啊,太想你的时候我就哭了。孩子看我这样说,真的很快缓解情绪开始给我想办法,是不是我给妈妈的魔法亲亲不够啊,我再多给你一些,多到溢出来好不好,这样宝宝就一直陪着你,妈妈你也多给些我,我明天想你时也把妈妈的魔法亲亲变出来,我就可以不哭的。真的,孩子做到了,但是中秋节放三天假,今天入园又开始哭啦,但没关系,紧紧抱住孩子,亲亲孩子,告诉她,妈妈爱你,今天妈妈提前来接你,三点就来接宝宝放学。就这样和我飞吻say byebye,去了老师怀里!下午接孩子,紧紧抱抱亲一起再举高,一句妈妈来接你啦~孩子一定开心到飞。
其实中秋去游泳孩子把脚磨破了,哭得很厉害,旁边姐妹都说哎呀,一直哼唧你咋都不发火,脾气真好!其实我只是想到自己小时候受伤时真的好疼,妈妈安慰安慰,哭一哭觉得就不那么疼了,当我和孩子说,妈妈小时候也摔过,比你还严重,因为都流血了,超级疼的,当时外婆给妈妈吹吹,觉得不那么疼,你要试试吗?当孩子说试试,我给她吹吹,然后告诉她,回酒店妈妈马上帮你处理,再坚持一下下好吗?慢慢孩子也就不哭了。。灵活运用书中案例,方法,我相信亲子沟通一定很顺畅,一定会解锁很多我不知道的技能~加油!
《亲子沟通密码》读后感(六):“为什么孩子不跟你好好说话了?”那是因为,你做错了这三件事
钱钟书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家,《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丈夫钱钟书去世以后写的一本书,书中写到的圆圆,就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 ,她的高情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圆人缘很好,还只有12岁时,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来看她。
圆圆很小就很会照顾他人。爸爸有一次出远门,对圆圆说要孩子照顾妈妈,而不是妈妈照顾孩子,果然,圆圆把妈妈照顾得很好。
她知道妈妈不敢碰猫屎,就背着妈妈一个人在雪地里,先把院子里白雪覆盖下的猫屎抠除干净。
妈妈一个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圆圆陪着她出去的。有一次圆圆发烧了,没有能够陪妈妈出去,妈妈走到半路上,还是因为害怕而折返回来了,圆圆也不并点破妈妈是因为胆子小才回来的。
圆圆后来又因为乐于助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谁都能够好好说话,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培养高情商孩子,从孩子能够跟你好好说话开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高情商的孩子,欢迎来看这一本《亲子沟通密码》。
作为父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欢和我们好好说话了?或者一说话就一股火药味,没法沟通下去。很多人都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的问题,也都是家长问题的反映。
《亲子沟通密码》的作者高情商沟通力专家邹璐为我们解开了这一疑问。
这个作者非常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她曾经在法国留过学,美国治过癌,非洲冒着炮火淘过金,用三年时间败掉两个亿,完成了从总裁到小白的逆袭。这样传奇的人物,却于2016年回国做亲子教育。
她有两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1个15岁女儿,1个14岁儿子,曾经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四个国家度过童年。现在女儿在中国读书,儿子在美国读书,孩子们却和她无话不说。
我的女儿也11岁,已经进入青春期前期,原来非常听话,但这一年来完全变了一个人,总是不和你好好说话,有时怼得你生气冒烟,经常出现火星碰地球的情况,我同学家的孩子也都是这样,完全无法沟通,这本书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啊。
这本书讲了亲子沟通的七个密码,都非常精彩实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沟通顺畅起来,在这里我总结一下和孩子沟通前,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三件事。
01和孩子沟通前,你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阻碍你与孩子沟通的,正是你的“评价”。为什么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说话了?这是因为父母经年累月对孩子的评价。这些”评价“,会引发与孩子的沟通危机,那么怎么解决呢?我们要学会使用”观察“的语言和角度,才有可能与孩子取得沟通的前提。
冲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个小时的手机。你一激动冲上去就说,你总是玩这么久手机,这就是“评价”,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孩子也会带有情绪,想极力反驳,我没有老是玩手机呀,你们之间的沟通就接不下去了。
换一种说法:孩子,从屏幕使用时间记录上看,你今天玩手机3小时了,远远超过了我们约定的每天45分钟时间,这种就属于从”观察“角度上看的客观说法,接下来家长再控制手机时间,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为家长每天都会碰到孩子要拿手机做各种平台作业,以后我们都可以用计数器,来收集客观的真实,能够避免与孩子的口角之争。
冲突2:早上起来,孩子还没有培养成一起床铺被子的习惯,有时铺,有时不铺。
你一看到就评判说,你总是不铺被子!
孩子也会反驳,我还是有铺被子的时候,你这样说不公平,总是冤枉我,从而会拒绝与你的进一步沟通。
到头来,天天都是这样说他,他也一直养成不了铺被子的习惯。
换一种说法:"我看到你一周内有三天铺了被子,"这是朴素的事实,孩子不会反驳,也不会情绪激动。
你再和他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天天铺被子呢?可能他会在冷静的状态下会有很多突发其想的灵感。
很多时候,父母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为孩子的错误着急上火,却恰恰忽视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评价的态度,通常都是负面的,孩子肯定不能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带有情绪,不好好说话,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灵的书都教导我们,要放下心中的评判,因为这样你才能够无限接近真相。你不评判孩子,孩子也不会评判你,我们都学会平和地观察,而不是激动地互相评判指责,这样才能慢慢学会转化自己的思维,即使是困难和挫折,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所以,当你想评判孩子时,可以用“我看见,我听到”说出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
02和孩子沟通前,你必须知道的第二件事,阻碍你与孩子沟通的,正是你的“讲道理“。我们每天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但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因为你总是讲道理,孩子觉得很烦,一烦就不好好说话了,你只是说道理,并没有识别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在用情绪脑时,理智脑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我们需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绪,才有可能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关键所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冲突1:孩子一出现问题时,你是不是最容易采取的反应就是说教?比如孩子碰到早上起太晚迟到的问题,“我说过不可以这么晚睡觉",孩子一顿哭闹,但是在这件事情里最关键的问题,孩子无法早睡的问题,还是没有被妥善解决。
换一种说法: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和孩子谈一下。
我们首先要识别孩子的情绪,妈妈看到你很难过,我看到你今天早上迟到了5分钟,你是不是有点担心妈妈责罚你?
接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妈妈不会责罚你,也能够理解你其实是非常害怕迟到的,害怕被惩罚的心情。
最后,分享我们同样的经历,这种紧张的感觉我也有过,是挺不好受的。
冲突2:今天孩子又哭了,当孩子一哭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说“不许哭”,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压制下去,发不出来,长此以往,要么就是冷漠,要么就是一点就着的火暴脾气。
换一种说法:
我们首先要识别孩子的情绪,妈妈看到你哭了,是不是很难过?
接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妈妈不会不许你哭,也能够理解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过的地方,等你平静下来找妈妈聊一下好吗?
分享我们同样的经历,这种难过的心情我也有过,是挺不好受的,一般是找朋友聊聊会好一些。
很多时候,孩子都希望能活在父母的尊重里,希望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看到,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看问题,而是一味讲大道理,孩子其实是无法理解道理的,孩子是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和成长的,不信你试一下,你一讲道理,孩子就反感,更别说与你沟通了。
正面管教有一个理论,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从而能够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与孩子取得沟通。只有孩子情绪被接纳了,才会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真正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永远是他们自己,而不是由父母代劳。
03和孩子沟通前,你必须知道的第三件事,阻碍你与孩子沟通的,正是你的自以为是。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了解过自己的孩子了?先弄清楚孩子的真实需要,才有可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作者说,“每一个指责和批评他人的人,都是在悲剧式地表达自己的善意。”所以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看似不好好说话的背后,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善意。
冲突1:你家孩子特别喜欢玩交际软件,比如微博,微信,画世界,爱和陌生人聊天。而到了青春期,因为大家的兴趣爱好不同,大家也有这个班那个班要上,很难约出来一起玩,在学校里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朋友,所以喜欢玩手机,因为可以找到聊天的伴。我们知道,孩子最终是需要融入社会的。
换一个说法:“我看见”孩子喜欢玩交际软件,“可能她感到”孤独,“可能她需要”朋友。孩子玩交际软件的背后,是表现了孩子的渴望朋友和交际的需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解决这个交际匮乏的问题,鼓励孩子多出去与朋友打交道。
冲突2:你在沙发上又看到孩子的书包了,一回家就扔在沙发上,不放回房间,几天了,还在那里。你只是看到孩子乱放书包,就对孩子发火,“怎么每次都不及时拿回房间?”
“孩子,我看见孩子一放学就随手把书包放在沙发上,你可能是感到太热了,可能需要第一时间凉快一下,所以一回来就躲房间里开空调去了,就忘记拿回房间了。宝贝,可以不可以告诉妈妈,你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或者说,妈妈知道,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道理,可以告诉我吗?
那么,每次在碰到与孩子的争执和冲突问题时,多想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说过,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创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那将会衍生出来愤怒等负面情绪。孩子无论是好行为和坏行为,背后都代表着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了,一看到孩子犯错了就火了,开打开骂,其实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了解孩子的最真实需求,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我们言语中的善意和爱,更容易和我们合作。
《亲子沟通密码》作者邹璐说,你的孩子并不只是你的孩子,他其实是你人生中最重要一道光芒。观察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就能够避免与孩子的沟通陷井,让孩子打开心门,放下防御和消除对抗,减少与孩子的争执与冲突,与孩子有了沟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