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初夏谒日光》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初夏谒日光》的读后感大全

2019-12-22 23: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初夏谒日光》的读后感大全

  《初夏谒日光》是一本由郑民钦 编著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1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一):送你最短的情诗

  《风雅俳句》真的是我见过最美的诗,读完第一部之后我迫不及待的就把春、夏、秋、冬四本都集齐了。原来,是世界上还有这么优美句子,原来,诗可以折磨没。这不仅是日本的文化,更是世界宝贵财产。 《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收到以后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品味,这优美的诗句让我感觉寒冷的冬天也不在冷。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更是日本人抒发感情圣地。读俳句更能了解日本名族美好地方,能看到比樱花还美的风景。 《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里面收录了日本多位名家作品,在前言当中也对俳句的历史进行详细介绍。 但是这些我都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里面优美的句子。俳句是怎么来的,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将来何去何从这都不是我关注的,我只喜欢俳句现在优美的样子。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说过“俳句是最精炼小说”这句话我深表认同。每一句俳句读完,闭上眼都能够自行补脑一部电影戏剧巡回演出队, 麦子根部摆镜台。 这首诗是江户时代中期俳人与谢芜村的名句,其对汉诗文有很高的造诣。这句诗描写露天演出队的情形,在吗麦田里搭起简陋棚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人物词语,但从环境当中我们这也能够想到当时的样子。这更让我想起小时候,过节的时候有来村里演出的,简陋的棚子里就可以唱大戏孩子们相互玩耍。一会买糖人,一会吃瓜子大人们坐下来看戏,时而大笑,时而评头论足。 炭太袛是写实派俳句代表人物,其俳句更多来源生活。以敏锐洞察力捕捉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在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生活的无奈。相对于其他的诗人满身仙气”,他更像是邻居家的“老大爷”。 桥坍塌, 岸边人聚观, 夏月明。 下大雨的时候把桥冲垮了,路上的行人纷纷处足观望。这时候天空放晴了,一轮明月洒满大地。这看似描写雨后的情景,深处也映照出人类的对大自然敬畏无可奈何。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但是在大自然的面前依然很渺小,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俳句的优美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的清楚,唯有长时间倾淫其中方知其中美妙。 合上书, 不不觉已凌晨。 时间都去哪了?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二):以夏为题,以心为景

  日式俳句越嚼越有味,越品越精彩。风雅俳句系列二《初夏谒日光》记述的是季题——夏令时节的俳句。有关夏,是烈日,是暴雨;是聒噪,是凉爽;是肥美,也是雅致;这一系列不仅记述初夏日光,还有初夏趣事,既有高大上的雅句,又有接地气的俗句,相较于系列一来说更为轻快活泼。如安原贞室的:“此番进京去,嵯峨香鱼请君尝。蛎鹬何时来?”还有山口素堂的:“青山绿叶杜鹃啼,更有鲣鱼初上市。”这种以鱼为季语的短诗在我们中国诗词中也有相关描述,如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种以食物为诗眼的诗往往都能体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对初夏风景增添了一抹肥美之感。 除了以鱼为季语,还有以初夏为题。如松尾芭蕉的“初夏谒日光,绿叶嫩叶艳阳,日光真辉煌。”日本的俳句通常没有题目,基本上就是短短的一句话,但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早已蕴含着季语、季题。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用更为丰富语言释义,去解读。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日式俳句大概就是属于那种小小的身躯蕴含大大力量的那种类型,这种俳句风格和日本人给人的外观与内里感受一致。可见,各国的文学形式实在一定程度上都象征着各国人民精神风貌言归正传,日式俳句以夏为季题倒更能使读者感受其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也更能体现出日本人追求天人合一”的这种道法思想。 但最挑起我兴趣的是书中以跳蚤苍蝇为季语的俳句。松尾芭蕉的“跳蚤虱子叮未眠,更有马儿尿枕边。”还有夏目成美的“闲来无聊打苍蝇,忽起杀尽苍蝇心。”不禁让我想起沈复的《童趣》,都是如此的庸俗粗鄙,也是如此的充满稚趣。这样的俳句记录的都是有关生活的琐事,都是展示了自然生命力量的壮美,这样可雅俗共赏的俳句正如罗兰·巴特所说“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是一部部记载自然与生活的小说。这种即景寄情式的表达手法让俳句更有特色,也负载着日本人文学之活力。读日本的俳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它的精炼,给每个读者太多太大的想象空间了,就好比佛理,每个人对其的理解是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日本的俳句,是日本人的心之风景。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三):叹镜花水月易逝

  王国维作《蝶恋花》,写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花无百日红,绚烂短暂,让人惋惜美丽的只是一瞬。

  叹落花的人往往也感慨于人无千日好,人生如意太多,求不得,爱别离,也如这落花身不由己

  但花年年都要开,千百年来不变,春来了就萌芽,秋到了就落叶自然而然,而人生匆忙,终一生好像反倒没多少自由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再想到这一层意思,就难免更要悲从中来。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多多少少的,人们总是会善感多愁。有的人不明白为何感伤,大醉一场,梦里还喊着憋闷难受,有的人则会细细揣摩,把这轻巧微妙思绪写出来。

  多少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家,只有人家李白写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多少人在中秋的时候想着家人安好团圆,只有人家苏轼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也没有哭天抢地、顿足捶胸,但这些深沉克制的感情让一代一代人觉得优美惊艳,人们千百年来传颂歌咏。人们看了他们的诗词,恍然大悟,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我没有讲出来。诗人道出了万千人的心中所想。

  如果翻译得好,这些名篇名句同样也能感染不同语言的读者。在面对山川星辰四季轮回、镜花水月的时候,千百年来人们并没有怎么进化,悲欢是能相通的。

  日本的俳句是很像汉语诗的一种文学形式,往往比汉语诗更短,更具象化。没有铁马秋风大散关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常常是秋风吹拂白河关,日光下叶影斑驳之类的细微

  比如《初夏谒日光》的书名就来自松尾芭蕉的俳句:

初夏谒日光,绿叶嫩叶沐艳阳,日光真辉煌!

  集子全是夏季有关意象的俳句,让读着不自觉想起宫崎骏、新海诚动画片里的蝉鸣

  夏天总是很多渴望,让人盼望她来,又舍不得她离开的一个季节

  诗人们在俳句里写了香鱼、跳蚤、荒草、蝉叫、梅雨月夜、合欢花等等,遥想当年东瀛的某个夏天,一个诗人登上小山……

  书里有不少浮世绘一样插图装帧设计美观,如果通一点日语,可以在夏天里或者想念夏天的日子里吟哦一两首。

  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一瞬。人生白驹过隙,杳无踪迹

  能对抗无情岁月人苦闷的怕也只有这一行简短的句子了。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四):俳句里的“夏日”

  春有春的鲜活,夏有夏的灿烂,身处在四季分明的北方最是能感受到四季变换的美妙之处。不过,自问却没什么天赋能够把季节之美完美的表达出来。因此,对于那些意境优美的诗歌总是格外喜欢,其中既有唐诗宋词,也有一些近代诗,看得多了,偶尔自然也想换换口味

  《风雅俳句》系列诗集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进入到我的视野的。这是一套由我国翻译家郑民钦先生编著的日本文学作品,小清新封面插图一下子就俘虏了我的芳心。或许,我应该把自己划入文艺青年那一类,哈哈......

  玩笑之话暂且揭过,仔细说来,正是由于刚刚读过第一卷《行走春夜里》,觉得很打动人心。于是,便忍不住翻开了第二卷,也就是《初夏谒日光》。我想,大概喜欢阅读的人遇到对口味的书都是如此吧。

  有些书就像酒,越品越香,《风雅俳句》系列诗集就是如此。作为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俳句的出现无疑就像中国的诗歌那样为人们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提供了良好方式,且经过岁月的保养,依然很有韵味,令人爱不释手

  在《初夏谒日光》中,编者郑民钦先生就精选了日本诸多俳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夏日俳句。其中不仅附有原文译文、季语,还有他对相应作品的赏析感悟,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俳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初夏时节,食物肥美。在这一卷中,自然少不了描写夏日美食的俳句,像江户时代俳谐师安原贞室就有“此番进京去,嵯峨香鱼请君尝。蛎鹬何时来?”的代表性俳句,既描写了故乡特有的美食,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当然,夏日美景也不可少。本卷书的标题名“初夏谒日光”就取自被日本俳圣的松尾芭蕉的俳句“初夏谒日光,绿叶嫩叶沐艳阳,日光真辉煌!”其内容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塑造出来,与庄严肃穆的日光东照宫相得益彰歌颂了当时统治阶级政权下人拥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又比如河合曾良的“杜鹃婉转鸣松岛,应向白鹤羽毛。”描写的就是日本三大胜景之一的松岛风光自在写意令人神往

  还有立花北枝的“流萤断续光,一明一灭一尺间,寂寞何以堪。”同样是夏景,却写出了萤火虫的寂寞和孤独,读起来略显伤感。可见,俳句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俳句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华,从阅读中我们可以窥见很多有价值东西。更难的是,在《风雅俳句》系列诗集中还有大量的来自日本插画师画作搭配在一起赏心悦目,更为书籍增添了无限魅力。这样的诗集,很值得阅读!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五):与夏相遇

  说起夏天,应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许是李太白的“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每一个人对夏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或是炙热,或是惊艳,然而终究是姹紫嫣红的季节。然而我最喜欢的可能还是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写下的那句“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或许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关于井水,关于西瓜有着同样的共鸣。而夏天,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风雅俳句夏.初夏谒日光》是郑民钦先生所编著的风雅俳句系列的第二辑,以夏为主题的俳句集,里面收录了松尾芭蕉、与谢芜寸、小林一茶、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俳句名句,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我们熟悉的作者在其他文字上的成就也可以在他们的俳句中去体会日本夏天所带来的美好。在这些俳句诗人的笔下,关于夏季是蝉鸣,是花火,是这无可替代生命中最炙热的时光。或是《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与爷爷的那句 “夏日与蟑螂大战浑身汗水”。然而年幼时看这一段的时候只是很喜欢这一段的对话,却不知道这是日本特有的诗词“俳句”。 日本文化中,夏末秋初应该是最美的季节吧,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很多俳句的产生,他们对夏日的烟花热烈缅怀,又对渐凉秋日的期盼。读日本的夏日俳句,宛如一首欢快歌谣,我们拥有的短信愉快的假期。 烟火,俳句,夏日祭,还有你,这是属于某个人的记忆。倘若读日本的俳句,或许夏日应该是最唯美的,夏日祭承载与众不同的意义。读夏日俳句,是松尾芭蕉笔下的“云峰几度散,明月照月山”。的遐逸,是与谢芜村笔下“蚊子飞进古井里,鱼儿跃起声阴沉”的自在。也可能是原石鼎笔下“七月傍晚月初上,一只蝴蝶飞上天”的随意。夏日是热情奔放的,是绚丽浓艳的,在诗人的笔下也承载着不同的意义。有过春风温柔,迎来夏的炙热,期待秋的喜悦,也等待着冬风色彩。俳句于日本便如诗词之于中国人,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有着自己的重要位置。现在是,将来也是,人们会一直喜欢着它。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六):盛夏骄阳俳句暖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诗歌合集,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诗集,而是一本日本俳句合集。这本书是的书名叫做《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是一本描写夏日景象的诗集,全书一套共四本,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分别是《风雅俳句:行走春夜里》,《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风雅俳句:正是麦秋时》以及《风雅俳句:初冬小阳春》。这样的四本书,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风雅俳句,既然是风雅那么就是文人骚客所喜欢的作品了,也是人们所喜欢的作品。相信很多读者都会被风雅所吸引,而且四季的诗集也会让人感受到自然界季节变换的魅力。

  《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的作者是郑民钦,作者不仅是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者。作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日语专业,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职务。作者出版的这套俳句作品非常经典,对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本《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里,作者收录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俳句,这些俳句都是出自日本俳句名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日本的俳圣松尾芭蕉等。这些作品是诗歌,却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诗歌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们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方式,不讲求韵律,不讲究格式,却能够表达出最深刻的含义和意境。在书中不仅有俳句的原文,而且还有中文的翻译,并且最为精彩的是赏析。这些赏析真的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大家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读懂这些俳句的真正含义,或者体会作者的心绪。但是通过这些精彩的赏析,把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都解释的那么透彻,真的非常精彩。而且赏析中还会介绍一些创作背景,我们也会从其中了解到俳句的来历,以及日本的历史风俗,文化修养等等,一举多得。

  在书中,除了精彩的俳句和赏析之外,精美的图画同样是令人陶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真实生动的图画,饱满的色彩,灵动的景物,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这些图画对于俳句来说,不仅是真实的写照,更是灵魂的立体再现,更能够直观的触动读者的心扉。一幅幅充满了夏日激情的图画,勾勒出盛夏的骄阳,充满了夏日的暖意,再现了夏日的画面。

  《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俳句合集,这是春夏秋冬四个系列中的第二本,收录了众多俳句名家的经典作品。通过一篇篇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俳句的魅力,仿佛夏日已然来临。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作品,很喜欢。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七):熟悉俳句之《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

  lue编辑

  俳句,作为日本文学的代表已经未世界各国的人们所熟知。对于国内的人们而言,如何在原来的唐诗宋词的基础上来了解俳句,这是值得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去研究揣摩的。

  相信之前看过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郑民钦翻译的《初夏谒日光》一书的读者对于日本的文学短诗——俳句的风格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初夏谒日光》一书属于郑民钦翻译的《风雅俳句》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属于“春”字头开始的著作。

  而今天带来的《风雅俳句:初夏谒日光》则属于该系列丛书的第二部,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继续欣赏到这种带有明显的日本文学风格的短诗、

  本书中收录的诸如安原贞室、松尾芭蕉、曾良、向井去来、与谢芜村等人的俳句佳作足以满足我们对于俳句的渴望。

  远的不说就拿安原贞室的“此番进京去, 嵯峨香鱼请君尝。 蛎鹬何时来?”作品来举例,我们从书中不仅可以看到该作品的日文原文“いざのぼれ嵯さ 峨がの鮎あゆ食くひに都みや鳥”,还能够从随后的“季语”部分了解到其描述主旨是什么,更能从“赏析”部分看到编者对作者的俳句作品的深层次全方位的系统解读。该俳句作品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邀请友人品尝香鱼的,但在这里你还能感受到作者通过这种反客为主的手法表达出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热爱。当然编者在这里也不仅仅只是拘泥于原作品,对于作者的性格特点也有提及。如对安原贞室的评价就是:“十五岁入贞德私塾,虽 才气出众,然傲慢自大,常贬责他人作品,发生纠纷,尤与重 赖不和。”

  相信通过这样的鉴赏模式,即使我们初次接触俳句也能够很快的融入其中。本书收录的俳句作品可以说都是日本俳句界的代表作。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松尾芭蕉在奥州小道旅行时借宿在偏僻山村人家的感受作品——“跳蚤虱子叮未眠, 更有马儿尿枕边。”——感受这位有日本“俳圣”之誉的俳句大师幽默风趣的一面,在被跳蚤骚扰难耐的情况下还能做出此等作品;还能欣赏到曾良的“且插溲疏作饰花,权当盛装过关隘。”俳句中讲述的与松尾芭蕉一起旅行过奥州三关之一白河关的装着,从中能够看到作者在创作作品所反映的心情。

  通过本书列举的这些俳句大师的经典作品,相信我们对于俳句的风格会更进一步熟悉,对于这种特别的短诗会有更深的感悟。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八):从《初夏谒日光》看俳句的翻译

  日本的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整首诗只有17个音节,在法国人安德烈·贝勒沙尔的口中,它是“传播微光与战栗”的诗,用短小的语言带出悠远的意境,言虽有尽却情义绵长,让人反复思量,叹之赞之。

  自十五世纪形成俳句以来,一直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但俳句翻译并介绍到中国始于“五四”时期。学者周作人、成仿吾等都曾对俳句进行过推广翻译。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俳句的翻译才真正受到国内的重视。译文的格式一再变化,从两句的五言诗、七言诗、四句诗歌,再到词,依照日本俳句进行“五、七、五”格式的汉字翻译,再到没讲求格式,以任意字数的句子进行翻译,俳句在国内的翻译形式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现今,大多数译者肯定了注重诗歌意境而放宽文体格式的翻译方法。陶振孝先生对俳句的翻译曾说过,“过分强调形式,则作茧自缚,需根据其内容的多寡,蕴含的深浅,采取灵活的译法。”由郑民钦翻译家编著的《风雅俳句系列》正是采用了这种翻译方法。

  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日文翻译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等。虽然郑先生的专著关注的普通读者比较少,但他翻译的原著《源氏物语》、《春琴抄》大家都耳熟能详。

  《初夏谒日光》作为《风雅俳句系列》中的夏之本,充分体现了郑先生对于俳句翻译的方法。书中,对俳句的翻译,有的采用两行绝句的形式,如

云峰几度散, 明月照月山。

  也有七言律诗格式,如

且插溲疏作饰花,权当盛装过关隘。

  也有采用“五七五”格式,如

我向尊师拜,采撷一片嫩叶来,轻将泪花揩。

  也有不拘格式,用任意字数进行翻译,如

梅雨不曾洒光堂,今日犹辉煌。

  尽管采用了不同的格式进行翻译,郑先生都准确地把握原俳句的内涵,充分展现俳句所追求的禅意与哲思。

  由于翻译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尽管同样的俳句,在不同的翻译家手里翻译出来,意境会有所区别,体会不同翻译家的作品,将体会到不同的俳句美,更深入的了解原俳句的真意。《风雅俳句系列》——《初夏谒日光》就是不错的选择。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九):第一次感受俳句的美

  第一次感受俳句的美 我一直对中国的古诗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喜欢古诗的短小精炼,不少古诗名句长久不衰。看到《风雅俳句》系列,我也忍不住的想看看,学习一下始于日本明治时代的俳句文学。 这是我第一次读俳句作品,据说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诗,在书中我了解到俳句主要有三大要素:十七音、切字、季语。感觉俳句比中国的古诗更自由,更不拘一格,有点像打油诗,却也没看到题名,而季语大概就是整个俳句要表达的中心吧,读者可以根据整句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来。 俳句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它不像中国的古诗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虽然说俳句有十七音,但看起来还是很自由,并不是指一定要十七个字,我看到有些句子有十个字,有十二个字,十七个字的都有,甚至更多一点。分句也不拘一格,感觉很自由,很有意思。 《初夏谒日光》收录了日本的松尾芭蕉、小林一茶、夏目潄石等数十位俳人大家的名句,在他们的笔下,夏日的风采尽在其中。 我不会日语,不知道原著是如何,译者既要保持原作者原来的风格又要让文字具有中国语言的美,应该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如果会日语,可以自己读读日语,自己翻译一下,感受一下不同的翻译有不同的感受吧。 “初夏谒日光,绿叶嫩叶沐艳阳,日光真辉煌!”这是被封为“俳圣”的松尾芭蕉写的俳句,诗中的“日光”既是日光这个地名,同时也是以“太阳的光芒”去比喻德川家康。据说一般在俳句中不会涉及过多的政治因素,这首估计是例外吧。而我并不太了解日本的政治,我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这首俳句,感觉很精彩,我仿佛看到了夏日中的绿叶嫩叶沐浴着阳光的那种情景。 “油蝉拼命鸣叫,不见临死情景。”这句俳句的季语是蝉,看起来很普通的话语,却道出了蝉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十天左右的寿命,却有充满力量的叫声,蝉专注于“现在”,即使死亡临近也依然努力鸣叫,作者夏目成美借蝉来显示自己的“不畏死,珍惜生”的人生态度呢。 夏目成美的一句“闲来无聊打苍蝇,忽起杀尽苍蝇心。”这句话读来让人哑然失笑,很写实,很有共鸣。苍蝇在身边飞来飞去,要多讨厌有多讨厌,打苍蝇当然是想将它打死,但是杀尽却不易啊。 《初夏谒日光》整本书都是以夏天作季题的俳句,读来很有趣味,有些俳句读起来并不理解其中的深义,但是有了译者的赏析,让读者读起来很容易理解,赏析中更见俳句的美。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也包含了丰富的哲理。

  《初夏谒日光》读后感(十):文字里的情深意切

  这是第一次接触俳句,才疏学浅的我竟然觉得比中国的短诗还难以理解,后来看了赏析才明白,其实文学无国界,我们要想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那么就要去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这倒是与中国古诗不谋而合了。

  俳句是日本传统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世界上最短的诗。用日本官方的说法,俳句的原型是中国古代汉诗中的绝句。这样看来,日本的俳句还真是受了我们很大的影响,据说日本诗人大半都能做中国汉诗,可以看出对此的喜爱程度。此书里也不乏俳句名家对中国诗人的诗句借鉴,可谓是融会贯通,表达意喻大致相同。如芭蕉引用了杜甫的“城春草木深”,子规借用用“三千尺”等,读来有新鲜之感,体验自是不同的。

  俳句古称俳谐,而俳谐的鼻祖当为山崎宗鉴(?-1553)。而荒木田守武(1473-1549),既善连歌又热衷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在他晚年的时候,撰有《俳连歌独吟千句》,作了制定俳谐格律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到了松永贞德(1570-1653)时期,他又致力于俳谐,详细制定俳谐格律,后人将宗鉴、守武和贞德并称为“俳谐三祖”。他们把发句从连歌中分离出来,制定俳谐格式。五七五三句十七音、切字、季语的条件都很严格。 后续还有很多起到推动性作用的俳句大家,这里就不一一多做介绍了。对于外国文学著作,翻译是重要工作,而对俳句的翻译则是难上加难了。译者郑民钦认为,神似才是翻译的化境,才是翻译的最高境界。确实,异国有各自的审美情趣差异,这导致很多美感理解出现了偏差,如夏目成美的苍蝇:闲来无聊打苍蝇,忽起杀尽苍蝇心。此句读来真是贴合我心,何止是苍蝇,蚊子老鼠我都想杀尽了。可又觉得这样的俳句也未免太简单了些,像极了我们的现代诗,再一琢磨又未尝不可呢!作者只是想打尽天下恼人的苍蝇,可他又为自己这种想法羞耻,开始凝视自己心灵任何些微的变化。

  书中俳句大多以景抒情,有欢乐有泪水,有怡然自得有牢骚满腹,都是人生常态,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短短几个字,表达了作者的千头万绪,他的忧愁他的欢乐都藏在字里行间,等着我们去发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