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啊!摇篮》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啊!摇篮》经典影评1000字

2020-05-23 22:1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啊!摇篮》经典影评1000字

  《啊!摇篮》是一部由谢晋执导,祝希娟 / 张勇手 / 村里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啊!摇篮》精选点评:

  ●今天电影频道再放,我又想起那首做月饼的歌!

  ●红玻璃!

  ●小时候看哭了,长大了一样看哭了。一下就记得牛犇、方超、沈小晴。

  ●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呐

  ●我跟我妈妈一起看的

  ●方超才两岁诶,天才

  ●马背上的摇篮,我的小学前身。

  ●刚吃麻婆豆腐看了CCTV6的《啊!摇篮》的月饼歌曲部分。。。。。。补足了童年没有上的革命教育课。完毕。

  ●其实照顾这些孩子比上战场划得来,他们都是红二代,长大后不是君临天下就是位极人臣,你对哪一个有恩情他们将来都不会亏待你。

  ●我妈抱我在手里的时候看过

  《啊!摇篮》影评(一):谢晋代表作优秀儿童片,经典到了才7分,

  这部当年家喻户晓人人必看的经典名片谢晋代表作优秀儿童片,经典到了DB才7分,恶意刷低分的DB迷真恶心,他们就怕年轻一代看新中国经典,否则他们睡不着觉,类似情况还有青春万岁,小花,西安事变,林则徐,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知音,双雄会,乌鸦与麻雀,烈火中永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英雄虎胆,海魂,董存瑞战火中青春,英雄儿女,上甘岭,建党伟业张思德,停战以后红孩子,风筝,少年彭德怀,东山学堂,白求恩大夫,粮食,地下尖兵,锦上添花,洪湖赤卫队,啊摇篮,火烧圆明园,神鞭,红旗谱,

  《啊!摇篮》影评(二):最最动人心弦的呼唤

  最纯真的脸庞,最干净的嗓音,不需要矫揉造作,孩子就能打动太多太多的人。应该,有很多的爸爸妈妈,在听到自己孩子叫第一句“爸爸妈妈”的时候都是欣喜儿激动的;而当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孤儿对着自己喊“妈妈”,那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是惊讶,还是感动,或者是悲哀?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渴望用我的力量去保护那些幼小的孩子们。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在孩子们眼里,她是大人,而在大人们看来,她只是一个孩子!这样子的大爱不应该只存在战争年代,在现在,在我们的社会,我们同样或者更需要这样的爱!

  孩子们,你们的每一句喃喃细语都是牵动我心弦的呼唤!

  《啊!摇篮》影评(三):啊!摇篮

  2017-2-11 19:26

  #老电影# 《啊!摇篮》(1979)。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79年,由谢晋执导,祝希娟、张勇手、马晓晴、张瑜、方超等主演的战争剧情影片。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由延安撤退的保育院队伍,冲破艰险,安全撤出包围圈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部影片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影片剧本原名《马背摇篮》,片名的这一改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了谢晋的创作意图。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剧本的两位作者还未能从传统创作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曾打算把这部片子搞成惊险样式,上有飞机,下有炸弹,前有洪水,后有追兵……谢晋告诉两位作者,我不拍战争片,我要表现的是人的感情,我要让中国电影有点“人”的味道!

  影片人物众多,一共有7个大人7个孩子,还有一个马晓晴演的湘竹,只能算半个大人半个孩子。小演员中,最大的6岁,最小的是方超,当时只有2岁。

  《啊!摇篮》影评(四):5671:啊!摇篮

  1、谢晋的电影总是有自己的风格,马背上的摇篮,从保育院这个特殊的侧面放进战争的大时代。不仅有儿童的天真,还有战争的残酷,还有女主角李楠心态的转变,当然还有老红军罗桂田的正直和善良。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电影阐述了人性之美,还有一众小朋友高超演技,自然不会让观众厌烦。

  2、那首“爷爷为我打月饼”,旋律优美动情,而且也是小学必唱曲目。还有几首插曲罗天婵的睡吧孩子,李谷一的马背上的摇篮,胡松华的翻山越岭上路程。不过三位大歌唱家的作品远远不如那首童声合唱。

  3、方面细节不错,比如那个红玻璃片

  4、有一场戏非常不能忍,逃亡途中路过敌军哨卡,保育员的小孩哭了,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保育员把孩子的嘴给蒙上了,小孩几乎被蒙死。最后逃脱敌人追捕,小孩在苦苦救助下才活了下来。

  《啊!摇篮》影评(五):美和性格的体现

  在谢晋导演的《啊,摇篮》里,一群孩子对保育院阿姨李

  楠说:“阿姨,我要撒尿1"接着果真一个个解开裤子,面向大自

  然撇起尿来了。观众看到这里都会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这是

  一颗颖未凿的童心散发出的稚嫩而又清新的气息。

  同是谢晋导演的《牧马人》中,还有成年人撒尿的镜头:

  那是在公社革委会办公室外,郭偏子对着贴有“文化大革命,

  标语的墙根(背向观众),把尿撒在一张“勒令”上……

  如果说,“孩子们撒尿”很容易使人想起比利时可爱的雕塑

  《撒尿的孩子》,那么,“郭骗子撒尿”则使我想起文艺复兴时期

  尼德兰著名画家勃吕盖尔的一幅题为《绞刑架下的舞蹈》的名

  画:画面上一群尼德兰老百姓在林中空地的绞刑架下翩翩起

  舞。这些纹刑架是当时西班牙侵略者为了威胁人民设置的。人

  民用跳舞以示蔑视。但是这幅画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的左下

  角竟有一个脱下裤子在解大便的人!这个外形粗俗的动作,对

  干侵略者的嘲笑和讽刺,比之舞蹈这一外貌优美的姿态显然要

  尖刻得多。

  罗丹认为,“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自然中认为丑的,往

  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性格就是外部

  真实所表现于内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态和动作,天空

  的色彩和地平线,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罗丹艺术

  论)))。

  《啊1摇篮》里的孩子们撒尿的镜头,既表现了这一群孩子的夭真、任性、可爱,也使观众感到李楠肩上担子的分量,

  要养育好这一群孩子可真不容易呢。

  《牧马人》里“a编子撒尿”,是他豪爽、粗奋、耿直的性

  格的表现,这一动作也只有出现在郭偏子身上才是可信的。它

  是他的美的心灵的表现。这一个“撒尿即镜头包含的内容是丰

  富的,带有象征意味,使人看出包括郭偏子在内的广大牧民对

  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的不满。有这种不满,借助于郭偏子

  将尿撒在大字报上这一外形看来粗俗的动作表现出来,其鞭答

  是独特而又幽默的,令人过目不忘。

  艺术就是这样奇妙。一些看似.丑,的生活现象,经过艺

  未家的点化,却能放出‘美”的光采。不过,要修得这番功

  夫,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2015最新电影www.diemin.cc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