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隐藏的逻辑》是一本由马克·布坎南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85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藏的逻辑》精选点评:
●这个书有点深奥,对与社会学比较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对于经济学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讲得是部分经济学的理念在群体社会中与实验中产生的结论。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
●前面废话大概有五十页的废话才进入正题。用物理学来解释社会现象还是太困难了。模式和超模式的变换无法如纸上思考时那么简单。关键就在于思考停留在哪步才成。多了或者少了都无法顺利实现博弈的目标。要关注肥尾效应——极端情况在社会科学中出现的远比较自然科学多。其它都是老话题。
●社会物理学
●用说服力不强的事例论证简单的道理
●当人成为社会人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原子。
●没看懂
●同时推荐另外一本:《预知社会》 重要的是本书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很“简陋”的情况下得出很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说明了方法是在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上。在较大尺度上的问题通常和较小尺度上的细节没有太多关系,这就是“简陋”方法起作用的原因。考虑托勒密和哥白尼的模型。
●本书的书名《the social atom》核心是谈社会原子,书中讲到社会物理学的分析方法:即主张将社会中的个人当做物理学中的原子,整体虽由原子构成,但整体的行为并不取决于原子。作者还讲到了模型分析法,但纵观全书也没发现多少有用的模型,未免有些华而不实。本书不值得读。
●不好看,原名社会原子要切实得多,作者可能只是想泛泛地提出一些事例,得出一些推论,但是非常散乱,隐隐觉得有道理,但是接触不到最核心的东西,可惜。对于人对规则的适应倒是非常认同
●Social atom的理论不太完整,但研究方向听起来是有道理的。读完Buchanan这本书,以及Zimbardo的Lucifer Effect和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感觉对大众心理学略窥门径。
《隐藏的逻辑》读后感(一):给社会学建模
用研究物理的方式研究社会,可行吗?
马克布坎南告诉你,可行。
确实,这种通过给社会学建模来进行相关研究的的方法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大多通过博弈论来建立模型解释模型。类似的书还有不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寻找。
:不要被书商的把戏给骗到,这本书没有告诉你什么隐藏的逻辑。因为原文名为社会原子,压根不关逻辑什么事。
《隐藏的逻辑》读后感(二):人类社会的适者生存
人的社会性导致人主动去适应,追求适应社会的倾向又导致模式产生
个人层面,理性的假设可以发挥作用
而对于社会的话,个人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时理性发挥不出作用,起更多作用的是适应社会的社会心理所产生的行为模式。从这里看,模仿或从众还是发挥了很大潜在作用的。
从这个角度,社会学更符合人类版的达尔文进化理论:适者生存。适应对象的正是群体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存在
《隐藏的逻辑》读后感(三):重要的是模式
到第五章就完了,感觉没看完。
初看时,还是很吸引我的,尤其是那句'重要的是模式,不是人',从物理学的原子角度来看人类行为。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文初始是由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社会现象,比如突然的暴动等引出,提出思考'人类的行为是否很难预测?',继而抛出他的核心观点,如果把人类的行为作为某种模式来研究,也许就能发行其中隐藏的逻辑,而正是这些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文中提到了人类的两种模式,一是人类是不断适应学习的,二是人类是从众的(想起<乌合之众>)。
《隐藏的逻辑》读后感(四):不觉得有多高深
类似的观点,还不如多年前的那本《复杂》。
也有可能我年纪大了,已经沉不下心看了,书整体写得杂乱无章,没有层层推进的感觉, 说来说去似乎都在说第一章就揭示出来的观点。
看了这么多好评,我都快怀疑我自己的阅读能力了,好吧,以后有时间再读读看。
《隐藏的逻辑》读后感(五):当物理学家来管理世界
最近在读高德拉克的<目标> 讲得就是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方法可以适用于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用常识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无意在图书馆中翻到这本《隐藏的逻辑》,开篇就是说要用研究原子的方法去研究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找到深层普世的原理。被这么一个新颖的想法shock到了,它让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社会中的现象。
全书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黑人白人的自然种族隔离,监狱里面的角色扮演,作为理性人的互相帮助的矛盾等等
今天先写到这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