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厨神》观后感摘抄
《少年厨神》是一部由Cameron Yates执导,Flynn McGarry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厨神》精选点评:
●刚开始那段儿童时期的记录相对杂乱无章,让人摸不着头绪,看到后面,少年得志,在社交媒体和纷繁名利场中疲于奔命,才慢慢明白儿童时期的珍贵。
●挺宝贵的,这世界不缺天才,也不缺少在“缺失”中成长的孩子,但是能通过这份“缺失”来的机会来努力挖掘自己的天赋,实在很难得;加上妈妈本身自己也是个导演,也非常爱孩子,有创作思维才能记录和支持这份特殊的成长历程,同样最后觉得孩子成长的时候放手继续自己的生活。记得Flynn还小的时候书架上有一本noma的书,隐约想起来noma其中一位创始人也是年轻的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异,后来体验过食物的美好后决定进行北欧食品文化的改革(去年tribeca一个纪录片看到的 可能记错了)感觉就是同样把食物的美好发挥到了极致
●刚开始那段儿童时期的记录相对杂乱无章,让人摸不着头绪
●选材非常棒 super inspiring 能在这么早的年纪找到自己的热情是人人都羡艳的一件事吧 作为纪录片来说很平庸 作为母亲拍摄夹带私货很无味
●Flynn, “I have 10 years of childhood, I think that’s enough.” Me, “...” @SFF
●手法粗糙
●很难想象味道多好,就是觉得吃不饱
●2018.12.08看于树德。成长首先应当具备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才是天分和汗水。
●Flynn有多幸运遇到这样的母亲,给其天赋自由的发挥空间并将一切记录下来
●他专注思考的样子很振奋人心
《少年厨神》观后感(一):从这部纪录片里受到的一些启发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讲,这可能不算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但这部片子给与了我一些启发。它不单记录了Flynn在厨师这一行业的成长的重要节点也记录了他的妈妈的心路历程。
首先来谈谈这位少年厨神妈妈。她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没有丢失自我,始终保持“适当”参与,让儿子自己去思考和创造(资本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忙的一塌糊的时候她停下来思考是否丢失了自我,这是非常可贵的。
关于Flynn成功的内在条件: 1.天赋。(这点我想不必多说) 2.后天努力。当其他孩子在玩泥巴的时候,这位天才主厨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厨房里琢磨着如何去准备菜单、磨练刀工、想着如何搭配食材去完成一道菜。他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非常精准。Flynn在成为主厨的过程中,他会把自己的目标细分化,并逐个去达成。相比较起来大多数成年人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追求,就算有也是一个很模糊笼统的概念。
《少年厨神》观后感(二):少年厨神
像是现实版的香水一样,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就发觉自己的天赋并且十分热爱此事,这已经是一件幸事。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能遇到这种母亲,能够全力的支持孩子所喜爱的事物,并且在需要放手的时候能够让孩子自己很好的成长。
母亲既作为一个奇迹的见证者,也作为一个到位的引导者,在孩子未成长之前让他享受了童年。在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后,能够不以世俗的角度去阻止一个天才的发展。
从他热爱的开始,提前帮他背下了在艺术创作背后的繁琐和现实,给了孩子最好的空间,提供了一切所需要的,在成名后,作为半个经纪人,但也让孩子慢慢明白了如何去统筹,如何将自己的热爱变成职业,不是一味空想而是让他将实际与热爱结合在一起,让他逐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母亲,可能这个孩子身上的天赋多半会被忽视,得不到机会伸展。
但她渐渐发现她成为孩子的经纪人之后迷失了自我,曾经那个可以写作和拍摄的人与现在的自己渐行渐远了。
有些遗憾,有些不舍,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有想要寻找原来的自己的欲望,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
伴着儿子的成长,从那张稚嫩的脸庞变得有了棱角,从开始的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创作者到后面慢慢的训练成为一个真正的主厨,开始明白了如何去统筹,他在学习在成长而如今正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放手时机。
他要去完成他的梦想,去纽约开一间自己的餐厅。而自己也要开始重新找到自己,找到作为作家和导演的自己。
静坐下来,看着自己准备好的早餐,简单的煎蛋吐司和咖啡,又回到一个人了。
才发现其实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其实都没有过孩子,但是我有了,现在又失去了。他在向着自己的方向越走越远,而我也要开始新的生活
这部纪录片没有什么特别深沉的东西,但就这一段从小到大的经历打动了我,有着少年的成长的转变。
《少年厨神》观后感(三):我已经拥有十年童年,我觉得那样已足够了
总之,这个片子告诉我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 VS Flynn
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十五岁,那是叛逆的年纪,忙着在葬爱风格里摆pose拍大头贴;那是早恋的年纪,忙着为赋新诗强说愁;那是求(贪)学(玩)的年纪,忙着考试前赶功课。
看看Flynn说了啥“我已经拥有十年童年,我觉得那样已足够了”,然后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十五岁的人生就开挂了,登上了《纽约时报》杂志封面,成为封面故事的主人公。
他是怎么做到的?辍学、做菜!
才十几岁的Flynn辍学之后,在家里研究做菜,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品尝自己的菜品,并介绍菜品(说实话,每当他介绍菜式和材料的时候,都馋得咽口水),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他去餐厅帮忙,办快闪餐厅,接受媒体采访,上综艺。有了今日的成就,才十几岁的孩子就有如此清晰的人生方向,就有这么坚守梦想的定力。Flynn的成功之道,天赋与汗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一切也并不是全都一番风顺,总有质疑与诋毁的声音存在,十几岁的少年怎么面对这些负面声音?闪光灯聚焦下,他怎么顶住压力,是一败涂地还是一举制胜?
这就要说到另一个重要人物,Flynn妈妈!
我妈VS Flynn妈
于是我对比了一下我妈和Flynn妈,我得出一个结论:我妈限制了我成明星。如果我和我妈说要辍学做菜,我妈估计要把我做成菜。
Flynn非常幸运遇到这样的妈妈,她善于挖掘与释放的孩子天赋,并给了很大的空间与支持,来让Flynn发挥。Flynn辍学的早几年,妈妈全职帮助他打理家庭餐厅,给他帮手,帮他算账,为他欣喜,比他忧愁。并且将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有了这个纪录片。
看到Flynn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她非常高兴,欣喜孩子的优秀与努力,她高兴看到孩子赢得的荣誉与关注。有一幕,妈妈特别关注Flynn的报道,焦急地等待发稿,或者她心里在想:如果不发稿,Flynn或许会失落。但她不想打电话问媒体的朋友怎么回事,她不想破坏这种平衡的感觉。
看到批评孩子的言论,她要先消化掉,鼓励孩子正确的方向;看到孩子气馁发脾气,她要克制住,鼓励不能放弃并教导理清思绪。
直到孩子能在纽约开自己的餐厅,妈妈才回到自己的事业中,回到她自由的生活。妈妈真是特别伟大!不管孩子多么成功,在妈妈眼里始终是孩子呀,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