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的爱》读后感锦集
《好笑的爱》是一本由[法] 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笑的爱》精选点评:
●最喜欢搭车游戏,
●你告诉我一个,昆德拉的故事~
●不同人眼中对于爱荒诞的理解
●“爱”是辅助,“好笑”才是关键,荒诞离奇,包罗万象。《谁都笑不出来》带着卡夫卡的影子 ,《永恒欲望的金苹果》描绘了史诗的追逐女性者,《搭车游戏》隐含小说家想要消失在作品后面的愿望,《座谈会》探讨了人类行动无因果、不可预知的一面,《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影射了对存在的遗忘,《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暗讽极端个人崇拜对人的影响,《爱德华与上帝》反映了极权之下严肃性的丧失。但是这些只是侧重点,每个故事主题并不单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独立又一致。
●感觉大家对爱情都是嬉戏的态度。
●看完这本还是决定,不再勉强看昆德拉的小说,实在不喜欢那些花花公子。
●最终勾引到对方和自己本身是谁
●这本书激起了我对阅读的兴趣
●一切于我均可分以严肃和不严肃,我于一切便尽是认真和不认真。无知常常过于认真,最可怕。
●高一时曾想读过米兰·昆德拉,捧起《生活在别处》却发现读不进去。现在大四,读起这一篇篇爱情故事,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有些文字也太妙了。他真是一个洞察人类内心、熟知人类性情的人啊。深谙世事之道,却又能完整铺陈在小说叙事之中。我找不出词汇来赞叹他。好笑的爱,也是好笑的生活。像《围城》一样,这会是我的常读常新之作。
《好笑的爱》读后感(一):严肃的人生
一切都是政治,一切都是隐喻。一个人心里真正在意的东西是隐藏不了的。《谁都笑不出来》: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荒诞所在,喜剧,但一点也不可笑。《永恒欲望的金苹果》:自以为的浪子追逐着并不想到手的金苹果,理性之上,仍被一种不自知的理性掌控。《搭车游戏》:对人性的观察与雕琢在爱情上大放异彩,女权主义者可能会讨厌这个故事,的确,这个故事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你们也有自由不进入这种模式,但对那些爱幻想爱嫉妒而又缺乏自信的女孩们来说,如果你想玩这个游戏,但提前知道一下规则也不是坏事。《座谈会》:世界上的误解比产生误解的语言和行动还要多,让我们谁都不要戳破那些幻觉的泡沫,就独自生活在自己的泡沫中遥遥相对好了。《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爱德华与上帝》:深具教育与启示意义,哈威尔也许就是爱德华的未来,类似人物不断重现,自以为收集者的世界。还同时买了《不朽》,读完应该不会再购入昆叔。
《好笑的爱》读后感(二):精彩语句摘录
假设你遇到一个疯子,他确信他是一条鱼,我们大家也都是鱼。你会同他争论吗?你会在他面前脱掉衣服向他证明你没有鳍吗? 如果你只对他说实话,只说你对他真正的看法,这就是说,你赞成和一个疯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而你自己也是疯子。我们同周围世界的关系恰恰也是这样。如果你固执地当面对它说实话,就意味着你认真看待这个世界。而认真地看待那些不怎么严肃的东西,其本身就失去了整个的严肃性。我本人,为了不认真地看待疯子,也为了自己不变成疯子,我必须撒谎。
他突然意识到,他身边的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事实上都只是吸墨纸上的一些线条、行为可以互换的一些活物、没有坚实物质的一些人;但更坏的是,更更坏的是,他本人只是所有这些影子人的影子,因为他挖空心思,唯一的目的就是适应这些人,模仿这些人,但是他徒然地带着内心的嘲笑模仿他们,不把他们当回事;他徒然地以此暗自嘲笑他们,但这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一次模仿,哪怕是恶意的模仿,仍然是一次模仿,就像一个冷嘲热讽的影子仍然是一个影子,一个次一等的、衍生的、可悲的玩意。
在这种没有原因中,上帝赋予了我们一点点的自由,我们应该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自由,让这个充满着铁定规律的世界中,还能留存一点点的人类无序。
《好笑的爱》读后感(三):My Funny Valentine
自我哄骗和幻象,性欲和爱的滑稽,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辩证关系,历史、青春和抒情诗,记忆和遗忘,笑(包括“玩笑”的概念),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悖论。
同源性
契诃夫式与福楼拜式?
“让我们在这停一下...”“让我们思考一下”,这种叙事手段仍然构成《好笑的爱》的手段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亦然。)
米兰昆德拉的简单哲学
越往后读,越是变得准备接受一切。
对!统一性的某些归纳手段表现的很明显。
第一,也是最简单的,在于扣在整部作品上的唯一题目的选择,它可以把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各篇小说汇集在其中的那个共同的语义空间。《好笑的爱》,同时说出了短篇集相互矛盾的两个本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因为虽不隶属任一小说,却兼适;多样,因为,很简单,题目中的“爱”用的复数,这是昆德拉所有叙事作品中的唯一。
第二,“搭扣”,人名重复甚至人物重复;情节重复;描述性句子重复,etc
最喜欢:
《搭车游戏》:在幻象和一半不由自主,一半有意为之的谎言背景下的一次色情的相遇。
《爱德华与上帝》:不可能存在的幽默的世界的搏斗,命运的“非严肃”性。
《好笑的爱》。不应该把这个标题理解为:有趣的爱情故事。爱情的概念总是与严肃联在一起。但是好笑的爱情,属于没有严肃性爱情的范畴。
在存在中询问爱情,“验证”爱情的语义附加含义。
爱情停止流通意识
“而他的朝三暮四将是他永久不衰的忠实的表达。”
2018.10.27 纪念一下第一次一天读完344页的日子。
《好笑的爱》读后感(四):非爱情小说集
《谁都笑不出来》 集体和个人有着深深的沟壑,这种沟壑来着于一个人的集体意识,他们用这种集体意识来解释世界、评价别人、影响别人。从而真实、特别的东西往往失去被看到的权利。 《永恒欲望的金苹果》 马丁:在没有结果的道路上永恒追逐 “我”:在跟随马丁的道路上丧失自我 结合昆德拉当时的写作背景,我想马丁影射着共产主义,他的妻子是客观限制,他激情满满但永远无法到达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我”是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人,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了自我价值,但“我”无法反抗,因为环境会认为你“丧失了自我”。这样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走在无意义的道路上。 《搭车游戏》 灵魂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它更像是一片雾,分散扩张。你以为的你,只不过是在环境框架下的部分灵魂表达,换一个环境框架,就能看到你的其他灵魂。 《座谈会》 他人即地狱。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欲望和眼光对待一切,因此任何人都会受到其他人的欲望和眼光的干预而变得不自由和痛苦。 在两性之中,男性才是最性感的那个,为了满足女性的凝视而嬉闹着展示自己。 《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 灵魂和肉体的总是难以和谐。 肉体对时间的变化更加敏感,迟钝的灵魂总是无法跟进变化。于是灵魂为肉体的变化寻找理由,自欺欺人。而他人总是能把这种肉体变化得清楚,也误以为这具肉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他人看不清“你”,而“你”也不看不清自己。 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了解'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奥威尔大夫二十年后》 女大夫在获得记者对她性感、美好的肯定之后,便和记者发生了关系;女按摩师在得知奥威尔有一个著名妻子之后,便渴望与奥威尔产生联系;记者在权威的奥威尔理解的女性下,想趋近与这种权威并得到奥威尔的认可;当记者喜爱已久的女友被奥威尔否认其个人价值后,记者便离开了女友。 女人注重自己的个人属性,看重男性的社会属性;男人注重自己的社会属性,看重女人的个人属性。 《爱德华与上帝》 无信仰者的信仰。 爱德华信仰的是真实的存在本身,是学校的职务,是阿丽丝的爱情和身体。但在这个充满信仰和意义的世界,只谈存在是不严肃的事,为了迎合这个世界必须用信仰和意义来伪装自己。这份伪装同事还成为了一把武器,让无意义的人在意义的世界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