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100字

2021-01-06 00:1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100字

  《父母的觉醒2》是一本由[美]沙法丽•萨巴瑞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一):不要等孩子疏远你之后,才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四岁是刚刚对世界有自我意识的年龄,但很多孩子往往已经开始有选择性地朝爸爸或者妈妈偏向性的靠拢了。

有朋友常常抱怨"我对她那么好,为什么她和爸爸比较亲呢?"

不仅仅是4岁,正值14岁的青春期,你以为孩子已经长大懂事了,却不晓得她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翻白眼,还说出——"和你说有什么用,而且我给你说,你也听不懂"这样的话。

父母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太多太多的对峙了。这些对峙的结果,往往以父母气到翻白眼告终。

那么,当我们的孩子慢慢和我们疏远之后,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的觉醒2:如何培养自觉的孩子》一书中,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反思我们长期以来惯用的育儿方式,我们就会发现旧时的育儿方法已经开始不适用于现在这个自由、权利和认知逐渐增长的时代了。

在这个社会中引发的深层裂缝到处可见,在我们的家庭和孩子方面的表现有其突出。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生活在家长式里面为主导的社会。如果孩子没有绝对的服从,我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调皮,甚至有些难以管教。

著名的育儿专家沙法丽博士在《父母的觉醒2》中明确提到——只有将以"权力"为基础的育儿方式,转变为尊重孩子、珍惜亲子关系的理念,才能疗愈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的自己,以及正在希望得到更健康成长的孩子。

为什么说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尊重就是让自己屈从孩子的感受,这样会导致放任纵容。其实,尊重孩子的情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屈服于他们的意愿,也不是简单地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每当我们按照自己潜意识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时,就会蛮横地否认孩子的独特性,继而伤害他们。

很多父母和孩子相处时,会给他们定很多的条条框框。比方说,放学后马上回家、每个月的零花不可以超过100、放学回到家就写作业、每天练琴两小时等等。

可就有那么一天,孩子不希望再按照父母制定的计划去生活了,他们也许会对父母恶语相向,甚至拒绝和父母沟通。

表面上看,孩子试图将他从我们的生活中排除;事实上,他们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如果,这个时候我不伸出援手,不帮助孩子听从内心的召唤,等他们长大后,他们同样也会把当年所受的痛苦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尊重孩子,意味着把他们视为真正的人,就像我们希望别人把我们作为真正的人来对待那样。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感受,真正像朋友那样和孩子沟通,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孩子才会放下对我们的戒备和敌意,和我们将心比心。

所以,当孩子选择和我们疏远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没有感受到尊重,选择了放弃父母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愿意弄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并且还会认真聆听孩子的感受。

要知道,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共同进步、共同努力的朋友关系。尝试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说不定会有不一样惊喜哦~

  《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二):《父母的觉醒》:颠覆育儿认知,让父母重生,让孩子新生

  

10个月大的儿子不想坐了,要我一直牵着手到处走,到处摸。我陪了一会,累得气喘吁吁,责怪儿子:“你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说完,我自己心里一惊。孩子有错吗?他想站立,这是他身体发展必经阶段,他没有错。只因为他给我造成了困扰,所以被我认定为不听话的孩子。

我回想起对他说的最多的话竟是“要听妈妈的话哦,这样才是妈妈的乖宝宝。” 原来,我的潜意识对孩子有一个要求:“听话”。

直到我看了《父母的觉醒2》这本书,我才发现“听话”2字背后隐藏了巨大危机。讲亲子关系的书很多,但很多只谈及表面,没有抓住实质。而《父母的觉醒2》这本书直击亲子关系的核心,揭示了亲子冲突的根本原因,创造了全新的育儿方式。

该书作者沙法丽.萨巴瑞出生于印度,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有一家私人心理诊所。她将东方正念思想和西方心理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觉醒育儿的理念。她曾著有《父母的觉醒1》,该书长据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该书的豆瓣评分8.3。

1、 亲子冲突的根源是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控制与管教。

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她说父母是电影制片人,孩子是演员。演员要按照制片人的剧本表演,父母也给孩子设定了剧本,孩子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

这一幕在生活中经常上演。记得表妹上高中时,每周末回家都会和她母亲大吵一架。她想剪特别短的头发,母亲不允许,说短发像男孩子。她想买中性的衣服,母亲说不行,没有女孩子样。她想吃鸡爪,母亲说不健康。

表妹很生气,和母亲大吵一架,狠狠地关上门。她母亲伤心地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听话?”

表妹有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孩子理所应当听她的。整个过程中,她母亲都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

作者说,亲子冲突的根源是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控制与管教。亲子教育关键不在管教,而在于理解孩子的需求。

在管教背后,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奖惩体系。表妹和她母亲也建立奖惩体系。当双方僵持不下时,母亲为了不让表妹剪短发,提出了交换条件,给表妹买最新款的手机。看似皆大欢喜,可是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在这种奖惩体系下,孩子是在外部动机驱使下做事,而不是依照内心的指引,从而影响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破坏了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父母要想管好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

电影《囧妈》中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对母亲说:“在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肉是横着走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排水,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

徐伊万痛恨母亲的这种行为。然而,讽刺的是,徐伊万的妻子对他说过类似的话“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

徐伊万不知不觉活成了他讨厌的样子,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作者从临床经验发现,大多数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过去遭遇的问题所导致的。童年的不愉快记忆会隐藏在我们潜意识中。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痛苦经历再次浮现。我们在童年时代看到的育儿模式,后来成了我们自己的育儿模式。

有效养育的关键是将焦点从孩子的不良表现,转向我们自身不恰当的情绪化行为。只有先和自己的情绪和解,才能教育好孩子。

这一点和传统的育儿书不一样。传统的育儿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管理孩子,而这本书却告诉父母,想要管理孩子,首先要改变和了解自己。

3、 孩子异常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

孩子不喜欢收拾房间,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父母看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息,而只是指责他、惩罚他,不让他看电视、出去玩。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在拖延问题,让情况越来越糟。

作者说,孩子异常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这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孩子出现这种异常行为时,其实表明了他的内心世界感觉不太好,他把这种内心的感觉蔓延到了外部世界。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当父母明白孩子正在经历内心的煎熬时,父母会理解孩子,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帮助他而不是惩罚他,陪他一起度过这段煎熬时光。

当父母明白“孩子异常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后,下一步就是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作者给出了建立情感联结的6步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原书。

结语

对于处于亲子关系困扰的父母来说,推荐读一读这本《父母的觉醒2》。它会刷新了你的育儿认知,颠覆了你的思维,让你重新审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让父母获得重生,让孩子获得新生。

  《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三):《父母的觉醒2》:“囚徒-监狱长”模式让孩子变成了傀儡

  

如果你继续骗我,就会被禁足三星期。如果你减肥成功,我们就去环球影城玩。如果你入选游泳队,就可以到朋友家过夜。如果你考试得了A,就可以和同学去看电影。如果你和我说话不礼貌,我就没收你的手机。如果你现在不做家庭作业,我就不给你买新鞋。如果你再把玩具仍得到处都是,我就把他们全部扔到垃圾桶。

如果……

看着上面的这些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熟悉到我把你说的话搬到了这里。

回想平时对孩子说话,当他的一些行为让你觉得难堪、失控,或者当你期待他达成你期待的目标时,是不是一直都在这样和孩子说话?效果怎么样呢?

有的时候,或许还是管用的,但如果仔细回想,当时孩子是不是充满了恐惧、无奈。多数时候,我们用这样的说话方式也没达成想要的效果。

为什么我们明明百般努力,各种威胁更替出场,自己累得一塌糊涂,孩子却依然推一下,走一下?

沙法丽·萨巴瑞在《父母的觉醒2:如果培养自觉的孩子》中给出了新颖的回答。

大多数的家长会发现,自己习惯于对孩子发布各种禁令,其实是陷入了“囚徒 - 监狱长”的养育模式。

在“囚徒 - 监狱长”的养育模式中,扮演囚犯角色的孩子,做的事情非对即错。作为监狱长的父母,除了奖励和惩罚之外,不会干别的。囚犯很快就变得依赖于监狱长的控制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养育模式,削弱了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破坏了他们自我调节的内在潜力,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单纯的傀儡。孩子完全在外部动机的驱使下行事,而不是依照内心的指引。时间一久,家长和孩子就会陷入互相折磨与操纵的无限循环当中。

我们在给孩子规定时间,规定行为,规定目标,通过打、骂、威胁等方式来进行时,其实就是想通过执行纪律来管教孩子。在“囚徒-监狱长”模式下,父母的管教角色就是纪律的执行者。

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通过纪律的执行者角色来管教孩子呢?

沙法丽·萨巴瑞说,纪律的潜台词是:“你怎么敢让我不满意?我现在觉得失去了控制,我会告诉你谁真正说了算。”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家长是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而惩罚他们。

然而,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事实是,只有在孩子让我们觉得不满意的时候,我们才会施以惩罚。因为,他们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所以,纪律实际上不过是无助的父母在迷失自我时匆忙抓住的一根拐杖。

明白了纪律产生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清楚的知道,育儿的重点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我们需要与我们的孩子联结,而非不断的纠正他们。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做自己,他们可能就会出现负面行为、心理问题和反社会倾向,甚至犯罪。

如何与孩子建立并保持联结?

《父母的觉醒2》这本书中,给出了6个关键步骤,也即是“WINNER”。

W——见证。 I——调查。 N——中立。 N——协商。 E——共情。 R——解决。

W:意味着见证当下发生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站在第三者的位置来单纯的观察正在发生的一切。要记住:无论当下的一刻是怎样的,无论正在发生什么,它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即使它让你觉得不适。

“我听到你,我看见你,我接纳你。”是每一个父母对孩子最有力的宣言。

I:意味着调查,这里是指父母要了解事态的深层原因。调查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明白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调查的目的是全心全意与对方建立联结。

第二,发现背后的原因——这里是针对父母而言的。比如,我们做了什么,让孩子如此反应?

第一个N:意味着中立。首先,我们要处理自己的情绪状态,放下所有的情绪包袱,不要有任何情绪暗示。中立同时还允许我们采取有意义的行动。

第二个N:意味着协商。假设一方想要A方案,另一方想要B方案,那么不妨同时照顾对方的需求,商讨出C方案。

E:意味着共情。共情他人的关键在于,我们不去劫持他们的感情经历,试图用我们自己的取而代之。

R:除了意味着解决,也代表着重复与练习。“解决”有双重含义:解决冲突;父母需要解决方案。

每个人问题都只有三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改变现状、接受现状、脱离现状。我们如何改变现状?首先是改变心态。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最有用的工具是重复和练习。

孩子需要的永远不是纠正,不是纪律,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联结。

我们首先需要放空思想,进入一种全然静默的状态,这样才能与孩子的情绪协调一致,接纳他们的感受,与他们一起活在当下。

结语

远离控制和纪律的育儿方式,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是一个挑战。想要转变去接受一种全新的养育方式,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程度的觉醒。《父母的觉醒2》这本书会是让人惊艳的选择。

  《父母的觉醒2》读后感(四):《父母的觉醒2》:与孩子的每一次冲突,都是自我成长的契机

  

有一些场景总是重复的出现在每一个家庭中,无一例外。

小孩的牙齿都坏了,还一个劲吃糖,不喜欢吃健康的蔬菜,只喜欢吃薯片蛋糕等垃圾食品。

孩子放学回来,刚放下书包,父母溜达过来说,把作业写完再玩游戏。一会,他们发现作业根本没动,孩子在喜笑颜开的看着平板。

父母明明不了解情况,却一直在评论评价,甚至给出很多建议,孩子在旁边敷衍了事,或者一言不发。

我们往往以为,有错的是孩子,只要把孩子教育好,问题就能够解决。

真相也许是,问题出在父母身上,如果父母没有察觉自己的问题,那么冲突会反复发生。

今天推荐一本书,沙法丽博士《父母的觉醒2》。沙法丽是美国正念心理学家,她是个印度人,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她的理念可以说是真正的中西方结合,在育儿中即关注自我觉察与反省,充满浓厚的东方色彩,也关注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闪烁着西方理性独立的光芒。东西合璧的思想观念让她在全球范围都深受欢迎。

她认为,父母只有在与孩子建立充满能量的情感联结,孩子才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与自我成长。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育儿书,沙法丽博士通过30个案例,阐述了身为父母,如何在与孩子的权利冲突中,认识自己,疗愈自己。孩子是最好的镜子,他们真实坦率,天生的亲近父母,能够如实的把父母的潜意识表达出来。

每个人有机会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有孩子的可以教育出更优秀、更有责任感的下一代;没有孩子的,可以未雨绸缪,也可以把自己从父母的问题中的解放出来,实现自我成长。

毕竟,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父母的孩子。

01.

没有家长不说,多吃饭,少吃零食。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对牙齿不好,还影响发育,总之百害无益。

然而大多数小孩都置若罔闻,该吃吃该喝喝。

一开始,我以为是零食就是好吃,所以小孩子总是抵挡不住它们的诱惑。

其实,是家长本身的行为,纵容了小孩对零食的不节制。

那么家长们是怎样做的呢?

当要奖励孩子的时候,全家一起去快餐店大快朵颐。

当赶时间或者参加聚会,几个大人和孩子,买上泡面和炸鸡,坐在一起吃吃喝喝。

当自己心情不好了,买一堆零食,试图在吃中释放压力和情绪。

虽然嘴上说零食不健康,要多吃蔬菜,清淡饮食,控盐控糖。手中的零食却从不间断,重口味的麻辣烫螺蛳粉,吃了一次又一次。

孩子为什么不吃零食呢?

我也见过真正不爱吃零食的小孩,这些小孩无一例外,有着不爱吃零食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最聪明的模仿者,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实的执行每一道父母潜意识中发出的指令。

父母们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孩子们却简单粗暴,身体力行。

睿智的父母们,在冲突爆发之前,先看看自己。

是不是让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却在沙发上打游戏追剧。

是不是让孩子按计划完成功课,自己在工作上却一拖再拖。

是不是一边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一边却大声抱怨着自己父母、领导、同事。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如果一个人无法教育自己,那也教育不了任何人。

02.

妮可上学总是磨磨蹭蹭,每天早上都是一顿鸡飞狗跳。被妈妈收拾一新的妮可被推着出门,赶上校车。

也有的时候,妮可没有赶上校车,妈妈只能开车送妮可上学。学校门前很堵,这种时候,妈妈上班总不能及时打卡。

苦恼的妈妈寻求沙法丽博士的帮助。沙法丽博士问到,那么妮可到底知道不知道迟到会有什么后果呢?妈妈发现,妮可没有真正迟到过,在妮可的印象中,早上妈妈总是慌乱的忙碌的。

第二天,妮可仍然慢吞吞的起床。妈妈泡了杯咖啡,看着妮可找袜子,整理内务,收拾书包,忍到内伤。

当妮可意识到妈妈再也不会充当超人,把自己按时投放到学校时,她哭了。妈妈没有讽刺,没有责怪,只是耐心陪妮可哭泣。

得不到妈妈的支持,妮可只能上学,到教导处领迟到的单子,接受班主任和同学诧异的眼光。

自此以后,妮可再也没有迟到。

父母不是超人,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一辈子。总得放手让孩子面对这个社会。

你可以运筹帷幄,让孩子步步顺利,然而你剥夺了孩子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机会。

你可以掌控大局,让孩子乖觉顺从,然而,你想让孩子习惯做一个追随者,以取悦别人为己任么?

你可以帮孩子控制一切,然而剥夺了学习自我约束的孩子,好像剥了壳的鸡蛋,要么自大膨胀,要么沉迷受控。

有个小孩,父母太爱他了,生下来吃的都是有机食品,是爷爷奶奶特意种的,无化肥纯天然食品。然而正因为小时候没有暴露在过多的过敏原中,导致这个小孩,连幼儿园都上不了,所有食物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

自然界就是这样公正,被保护的小孩子,不会得到任何偏爱。

偏爱的了一时,偏爱不了一世。

你愿意为孩子保驾护航,为他事事计划,成为温室的花朵,还是愿意让他有一身盔甲,百战不败。

03.

为什么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会如此之多,大多数的原因,是父母没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有着独立的意识和主见。

他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作品,孩子的失败就是自己的失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功。(他对自己的事业都没有如此上心过)。

他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演员,配合自己完成“天下最伟大的父母”这场独角戏。“每一件家务都要我做”,“我很忙,我很累”,“为了孩子,我放弃了很多,牺牲了很多”。

他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补丁。我学习不好,你要学习好。我赚钱不多,你要事业有成。我婚姻不幸福,你要婚姻幸福。

他把孩子看成哆啦A梦。希望从孩子那得到认可,得到支持,得到赞美。

父母和孩子的冲突有无宁日。直到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是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看法,有行为。

04.

很多问题,就好像角落的垃圾,当你看到它,自然就会解决它。

通过自我觉察和反省,认识到冲突的本质时,你会看到自己意识中的盲点。看到之后的解决,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就好像一个魔术,看起来烧脑精彩,如果说透手法,仿佛不值一提。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让我们看清自己,疗愈自己曾经的受到过的伤害。

当放弃了控制和管教,爱,一直都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