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读后感1000字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一本由倪世雄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精选点评:
●作为了解
●后半部分还不错,前半部分的介绍显得有些过简略
●非常非常非常好的一本理论专著!是研究生的教材!!!!
●这书读得太艰难……另外翻译人名麻烦统一一下
●信息量有点大,短时间不太想读第二遍。
●打怪升级入门书,啃完。
●当年的时候
●读读理论,还是入门。水很深啊。。。
●我在英国读国关研究生,这书我的老师说不..要...看。国外的学者一向不认为中国的国关研究是真正的研究,更何况这书是科普入门级的
●补马克,倪世雄当年自命为复旦国关代表,想跟北京那帮人(尤其是王逸舟)争雄,于是拼命搞出这么一本来。倒也打进了教材行列,然而国关系发展不仅超越简单copy西方理论而且慢慢地消融了“国关理论”的独特性,这教材估计慢慢要退出了。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读后感(一):关于IR理论的中文入门级读本
关于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理论的中文入门读本,除了这本,还有两本推荐:1、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2、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前者侧重于对IR理论思想脉络的梳理,后者侧重于对学科基本概念、观点的解析。本书算是两者的结合,虽然不是那么完美。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读后感(二):考研的指定参考书目,然后我把整本书背下来了。
这本书内容庞杂,语言晦涩难懂,引用国外名著的原话过多,但翻译水平太次,导致即使看上两三遍,也会云里雾里。
这本书是我考研的指定参考书目。在临考前我基本可以合上书全部将重点内容全部讲出来,所以在考场上做题时,行云流水,基本就是默写下来的。
我当时的方法很笨拙:在网上下载了一份这本书的笔记,百度文库就有。然后根据这本书看笔记,同时在某些地方酌情修改,使之和书上相同。……再然后,每天早上背诵,当时的笔记一共50多页,我背第一遍的时候每天都背不到1页,然后一遍一遍加快速度。大概背了四五遍之后就理解了以前很多不懂的内容。然后再看看其他书,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很多人推荐王逸舟的那本书,我看过,确实很清晰。可以用那本书打基础。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读后感(三):我真的不想吐槽这本书
作为三年本科学习中耳边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这本书从一开始就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幻想,使我试图摆脱IR理论课上老师昏昏欲睡的讲授方式和让我们一个个蛋疼不已的理论知识。
但是我还是错了,当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去阅读了很多经典原著再回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怎么样一种困苦和乏味。
且不说它体系庞杂,知识点巨乱。就是一个意思的表述就要换好几种方式在同一章节出现。更为坑爹的是很多名词翻译真的让人不知所云。本书用了超出自身一半的篇幅讲了太多的东西。
还是出个精简本吧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读后感(四):大杂烩和我的选择
倪世雄带着自个儿手下几个人合编的一个大杂烩,不能说不全面,但是缺乏系统性。译文质量也乏善可陈。最大的感觉就是每个“国际关系”代表人物基本上讲到了一下,但讲得很笨拙,照抄照译的比较多,缺乏作者自己的梳理。看的时候让人晕晕欲睡,几章下来,不明白,反而更加糊涂(也可能是我自己的悟性比较差)。
个人强烈推荐学习“国际关系”的人,跳过这本所谓“必读入门教材”!转而看下面几本书:
1、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2nd Edition),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托布约尔·克努成著,余万里,何宗强译,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John Baylis & Steve Smith,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2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cott Burchill et a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5
最后两本是University of Warwick政治和国际关系学院(PAIS)的指定教材。3的第一版在英美法德等33个国家的大学里被当成教材,喜欢直接看原版的人去找来看(国图都能找到),绝对比直接被人灌一脑袋浆糊好!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读后感(五):初学时全是泪
倪老师是引进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开拓者。这本书是探路之作,编者们的勇气不得不令人敬佩,编者们在编著这本大部头时也不可谓不用心。
但是,终究是作为早年的国际关系理论引进工作,全书缺乏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系统化编排,又由于过分地追求“全”,于是就成了资料堆砌,大杂烩。更为不利的是,在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部分,缺乏对各大流派的对比,并且大流派中的支流也被错误地混杂在一起。(比如,当年我就完全搞不懂Waltz的新现实主义和他在《人、国家、战争》中的层次分析法有啥联系和区别)。
总之,这本书值得作为补充材料,在初学者建立起对理论体系的基本认知之后加以阅读。如果上来就用此书启蒙,甚至用此书当教材,那就多半会是想我当年那样,全是泪啊。
我想到的三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