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杂谈读后感摘抄
《川菜杂谈》是一本由车辐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6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菜杂谈》精选点评:
●我靠真难看,大概说了十遍“鲁迅先生说”和“治大国如烹小鲜”吧
●车老爷子
●书里的川菜是一条线索,串起了各种各样和川菜有交集的人的故事,从细节里可以瞥到那个时期老成都的样子。值得看一看。
●很不错的书,菜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那些人,那些事,可以想见车辐老爷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乐人。
●很好看,想在夏天吃一把重庆毛肚火锅。看完川菜准备看湘菜。(^-^)V
●掌故勝過文筆
●人老了,顶个“饮食菩萨”的大名,写了些没滋没味的文字。因总念着四川,重庆的的美味,所以买来一阅。读了几篇酒读不下去了。
●三联书店的书有点小趣味。
●文人嗜雅,我辈啖味
●很四川
《川菜杂谈》读后感(一):最忆旧时
大学是在成都读的,该书引起了我不少对往日的口水涟涟之回忆。想念前门的大份炒饭及海带骨头汤,一份可供两人食用;后校门的火爆肥肠,鱼香肉丝,乌江鱼还有回锅肉等等,如今自己下厨操刀,总也做不出那般鲜嫩爽口的青椒土豆丝。过去的时光啊。。。
《川菜杂谈》读后感(二):不值得
长于掌故,而短于烹饪赏鉴的真材实料。人,是一个用耳朵--而不是舌头--吃饭的迂阔的人;书,是一本十分空泛的书。
其实掌故何尝不可以让读者来津津有味;邓云乡先生即是好例,因为它的回忆描摹有生趣,有童心在。车辐老则不然,缺的是生活气息也。
《川菜杂谈》读后感(三):失望之读
川菜的精华何在?更多是作者与各色文化人物宴游之记。只知人家如何入庖,却不知妙在何处。侃大山的话题登在市井小报的专栏尚可,只有车老的口腹明白的妙处,又何苦著述成书?
文字实在欠佳,令最近常常看稿的我有拿笔修正误用的标点和错字的冲动。可恨居然有一两篇一事多写,初读以为是装订错误,居然编排在一起。又不是个人全集,未免不够尊重读者的荷包。
《川菜杂谈》读后感(四):书名很诱人,内容很令人失望
本以为像“吃主儿”那样写出具体川菜的做法,结果大部分都只报了个菜名,以及浮光掠影般的一点点评价。里面说了一大堆我们既不认识,也不必去认识的四川“名人”。编排上也有问题,比如 “名人荟萃东坡宴”和接下来的“东坡宴饮黄宗英”两篇居然讲的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是为了凑字数吗?还有第57页说的做“芹菜肉丝”,结果看了做法才知道做的实际是“凉拌芹菜”,没看见肉。还有作者总是喜欢说教,还很浅显,自以为是从做菜提高到了“做人”的高度。整本书只有那篇代序还写的不错。
《川菜杂谈》读后感(五):饮食人生
每天可以躺着坐着,啥也不做,啥也不想,但是不能什么都不吃,什么都不喝。
看着别人吃,不如自己亲自吃,吃别人做的,不如自己亲自烹饪。
食物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布尔乔亚,还是劳苦大众,不论你是文艺小青,还是愤世嫉俗。
吃饭的时候应该是人最为放松,最表现真实的一面的时候。就像光着膀子吃火锅,谁都不会觉得谁奇怪。
川菜的变化丰富,口味杂合,从小食到大菜,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各种要求。
而饮食不止是让人满足基本的欲望,也可以使人悟出治大国如烹小鲜,风格即菜,风格即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