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濒死体验》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濒死体验》经典观后感集

2021-02-11 23:14: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濒死体验》经典观后感集

  《我的濒死体验》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英国主演的一部2010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濒死体验》精选点评:

  ●讲述了濒死体验的各种类型,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并且点出问题的关键,即这种体验是否发生在死亡之后,如果是,将冲击大脑产生意识的判断。(其中那个很前沿的理论没看懂...

  ●题材有吸引力,但重复的剪辑与迟缓的节奏未免让人昏昏欲睡。对于意识有可能会是独立于脑外的存在体,这观点值得期待。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059134/

  ●死后的事情究竟怎样?毕竟这些最后又活过来了。

  ●意识永生不灭吗???

  ●意识是独立存在的,并不依附于大脑。全面的探讨死亡究竟是什么感觉

  ●以前对死亡就有这种模模糊糊的感受,人的肉体消亡后,意识会有短暂的停留,只是我从未想过这种停留对于死者来说是如此完美的体验,这应该是上天堂的人吧。意志不坚强的不要看,切记切记~

  ●独立于大脑存在的意识,即精神体,希望更多科学家能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而不是片面的回避、否定——要知道,濒死体验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意识是独立于人体的存在”,希望这一个事实早点普及。量子力学,越来越吸引我早点去学习!

  ●看了耳目一新。。我还是比较相信BBC的资料的。。期待再多点研究。。

  《我的濒死体验》观后感(一):我希望你能坚持看完它

  玄学、神学、佛学还是科学……它让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有遐想,然后赋予一套自身可理解到高度的理论。

  飘忽的意志,与身体分开,进入异空间又一个宇宙。处于长期充满爱、自由、温暖,完全放松的状态,人们通俗称它为天堂,以光的形式存在着又不存在着。

  意志和肉体,他们像我们观察所有低等级生灵一样向下审视着我们,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想法都先知,我们呈放射透明状,过去现在未来。

  每一位有过亲身体验的人,几乎都被改变,全身心的。这些人开始思考、着手于更抽象化更加高级的理想、事业。

  而我们周围真真实实存在着的世界,丑恶而却充满芬芳。并且人们还在这丑恶中追逐争夺,渴望得到芬芳。尽管这种香甜不是长期充满爱、自由、温暖,完全放松的状态。可人们是不会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天堂会出现在人间的。

  这种局面,并不是那几百个人所能影响的,哪怕改变一丝毫。他们的改变是伟大而骄傲并且值得肯定敬佩的,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纪录片本就不受欢迎,这样的好的纪录片,更是得不到传播,人们可能看到前几分钟就关闭了,却没有理解思考。

  我们希望这世界变得美好,可永远只是希望,它并没有比几千年前好到哪里去。

  个人觉得,这种发现深刻而有意义,但点到为止,它并不像外星人和宇宙其他星球一样在我们同一维度,可触摸,可到达。

  意志的世界,本就不属于肉体形式存在的我们,难道每次研究都要濒死一回吗?靠闪着光芒和爱的记忆去拼凑数据?

  它深化部分人的思想,让言辞行为升华,然后去影响下一位,这就是我认为的初衷。

  《我的濒死体验》观后感(二):那些感受过濒死体验,然后死去了的人

  当我睁开眼睛,看到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反射着细碎的光,像星星一样闪烁,我知道自己又要失眠了。 电影还剩大约五分之一的时候,我感到困倦,并且闭上了双眼躺倒在地板上,满以为自己就可以这样沉沉睡去,但我显然高估了自己。 原本的打算是每日十点入睡,但每坚持三四天就会开启失眠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忽然好奇在死亡的临界点,人们会是什么样,但片子讲述到粒子之后便开始让人失望,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大都改变了自己。这自不必说,但却将它的格局从一部纪录片变成了一部似乎有意识教化别人的宗教电影,或者拍片的人只是利用了这些现象,从而更好的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难道一定要到濒死的状态,人们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吗? 我遇到过两次游泳无法自救的情况,一次是两年前初学的时候,像倒栽葱一样头朝下脚朝上倒在水里,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水流轰隆一声直击天灵盖。我心里很急,很怕,我的前男友不在身边,因为他说我不能总是依赖他,这样我永远都学不会游泳。但他及时发现了我并将我拉回岸边。

  第二次就是看这部电影两小时以前,我独自一人去了游泳馆,福体的游泳馆水很深,标注一米六的地方我站着水都会没过头顶,因此我尽量靠边游,以便及时抓到岸边的台子。

  来回游了大约四个来回,开始瑟瑟发抖,本想屏气窝在水底,奈何浮力太大根本就下不去。想着动起来就暖和了,便朝对面游去。可能是胃疼了一天的原因,也可能是昨晚的失眠,总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胳膊重的像铅一样抬不起来。脑子里忽然浮现以前学游泳的场景,这个时候的我,一般会像八爪章鱼一样粘在他身上。

  晃神刹那,发现自己已经远离岸边了。

  当时应该过了两米的标记,我动作一下乱了,胳膊一点都抬不起来,怎么蹬腿都没用,水开始不停的往我嘴里灌。我很清楚不能往下站,因为我根本够不到底,我应该是浮着的,眼睛露在水上面,我努力把嘴巴也露出来呼吸,但无济于事,只能不停吞咽水。

  我试图用手去抓不远处水面的泳道线,但怎么也够不着,忽然我的头沉了下去,蓝色的水面在我头顶晃来晃去。我感觉到自己在张着嘴不停的吞咽水,像刚被宰杀的牛一样发出呼呼声,肚子不停鼓动,但没有氧气进来。救生员已经发现异常,将杆子的一头递给我,但我怎么样都抓不到。

  我脑子里浮现的,是碧海蓝天里的男主角,他说:潜水的痛苦在于,当你潜到水底的时候,找不到上来的理由。

  我尝试保持冷静,但脑子已经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既然怎么努力都没用,那就不要再挣扎了。

  后来我还是抓到了杆子,被他拉到岸边。

  我伏在水泥台子上不停发抖,咳嗽,他倒没有责怪我,只是笑着说:累了就歇会。

  那一句话击垮了我内心最后一道防线,我趴在台子上,头埋进臂弯里痛哭起来。

  我明白了一些事,无论我以后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再也不会有人可以依赖,我必须努力靠自己存活,我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在此之前我一直不以为然。

  然而现在我永远的失去了。

  上岸之后一直带着泳镜走进浴室,怕人看到我的落魄,茫然的洗完,茫然的退掉储蓄柜,茫然的走在大街上。像一个赤脚的孤儿四处游荡,寻找着家。

  但我的家已经分崩离析,我已无处可去,我不能抱着我的猫痛哭一场,我不能躺在他怀里诉说我的无助,我什么都不能做,还得不停擦干眼泪以避免路人不时的侧目。

  我想我也许明白了自己不想上岸的原因:不管你挣不挣扎,不管你如何挣扎,潮水来势汹涌,一样会淹没你。

  和你最重要的东西。

  就像那些感受过濒死体验,然后死去了的人。

  《我的濒死体验》观后感(三):以死为镜,向死而生。

  Ah...Amazing. Amazing real life experiences, which would transform our perspectives on life. 濒死体验者和医生共同讲述的“生”与“死”。真的,看完以后会彻底改变,换一个新我来过此生。太奇妙了。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信也!

  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终点,我们大概会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它吧。

  这片子并未透露多少宣传宗教信仰的气息,崇信“科学”的观众可能本身对此事比较敏感。

  一、片中谈到的濒死体验发生时经历者所体验到的几种变化:

  1. thinking: becomes much faster and clearer

  2. emotion: feeling peace and joy, sense of oneness with the universe, safe and loved and warm

  3. out-of-body experience

  4. exceptional sense/perspective/awareness of time: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re all the same.

  5. 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 meeting deceased relatives/religious figures/spirits

  其中很意外的一点是几个濒死体验者都提到在此过程中有一个点,一个“决定性时刻”——他们居然能够(有权利)和另一个世界的人“讨价还价”,决定要不要返回人间。当然,能在这里现身说法的这些人都是最后回来了的人,既有主动跟对方商量说“我还有些什么事没办,还不能放心地走”所以自己选择回来的(虽然他们其实也很向往这个充满安宁和喜悦的世界),也有一些是“被迫”回来的,自己是想撂下担子一走了之,不料对方反而劝说“你还有未尽之事”而被推回来的。就像中国古代传说里讲的,迷迷糊糊之间被黑白无常押了去,谁知阎王爷一翻册子,“寿辰未到,命不该绝”,又被放了回来,变成到阴曹地府游了一遭。

  只是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对死后世界的景象有不同的展望,一方更多的是对一个完美世界的盼望和向往,另一方更多的是对沉重刑罚的逃避。真是有意思。其实在东西方文化里死后都有审判和赏罚,有好也有坏,只不过和“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情也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是一样的道理。西人的视野似乎更为明亮和乐观。

  二、medical death: heart, breath, brain -- all stop functioning.

  Mind and brain are not the same. 心智不等同于大脑活动。(→也就是说肉体与灵魂是两回事。当肉体physically已经失去功能,心智仍能感知,甚至运动。)

  三、生还者感言:

  quot;Light is the breath of God."

  quot;Death is really a nasty lie."

  quot;There is a purposefulness to our life."

  年幼孩子的母亲经历濒死体验之后认为死只是一个假象(a lie),死后生命仍继续存在。

  充满活力的女音乐人突然查出脑瘤重病,连医生也不抱希望,死马权当活马医。濒死体验中的宁静喜悦令她留恋,甚至在已故亲人劝说下也不想返生,不过最后还是被亲人推了一把,奇迹生还。

  出生时就失明的先天性盲人,一辈子从未见过光,连黑色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却在濒死体验中见到了奇妙的光,也许她此生中唯一见到的就是这光了,when her body was temporarily dead. How amazing!

  清醒、务实、热衷赚钱的金融大亨,认识到我们的生命还有更大的目的性(使命),于是放下了对赚钱的热爱,生活重心转向助人。并且打电话给以前有过不快、明知不想接他电话的人,抹去嫌隙,修复关系。放下面子,回去收拾以前留下的烂摊子——很需要勇气和谦卑。

  不过最有感触的一点是:当毕生经历一幕幕在你眼前回放,不知你会有何感觉?作何感想?可有羞愧和悔恨?所以,问心无愧大概是这个时刻最大的安宁了吧。

  另外,很高兴看到一些科学家能说:“I would not be so arrogant to say..(矢口否定某种目前属于边缘的理论)”,“科学理论在提出来的时候都是非黑既白的定论,但未来可能会发生完全天翻地覆的认识。” 就像当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一样。在“科学”已经成为最大迷信的今天,这也很需要勇气和谦卑。

  近年来科学界喜欢用量子物理学说来解释灵魂、生命、宇宙意识等问题,但量子仍是属于物质构成范畴的概念,无论它是如何微观,都仍属于物质的范畴。要与灵魂接轨,始终难逃一个关键性转折,或者是物质的概念有所改变,或者是灵魂的概念有所改变。到那时,也许灵魂才能在“科学界”里得到一个名正言顺且恰当的位置,而世人的世界观也将发生终极的转变。

  不过目前科学的发展方向仍以各种物质为主导,而且其兴趣所指向的方向十分令人担忧,例如人脑功能、神经科学、心理学的深度研究、基因的设计与改造、人造生命的尝试、机器与人的结合、气候改造等等,都太疯狂!都是能把地球毁掉或者至少变成一个残暴冷酷唯利是图的可怕地方的狂妄试验。

  地球只有一个,难不成那些疯狂科学家们已经找好备胎了吗?~ 无论是否已有备胎,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毁式行径,都太愚昧。

  但宇宙自有它的程序要走,结局其实早已存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