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100字

2021-03-06 03:27: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100字

  《高敏感是种天赋2》是一本由[丹麦] 伊尔斯•桑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一):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和自己相处

  书中一句话深得我心:“每个人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便是我们最好的状态”。高敏感或者内向是种天性或者后天经历所致,很多时候被当成一种劣势,因为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世界,这种会失去速度和数量占领资源的优势。其实更合适深挖,速度不是强项,深度和广度合适。内观,向内寻找答案,寻找力量,寻找意义;在适度没超过自己能量负荷的外界的交流。

  书里有些建议不一定合适自己,但是接纳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怪咖,而是有这种群体和自己一样,自己的状态是OK的,每种状态都好,就看怎么去挖掘自己的潜力。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二):把握敏感,重拾自信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看完真的会有一种更加清晰的感觉,接受自己,不是懒,也没有做错什么,认识自己,重拾自信,不再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羞愧,了解弱点,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许多描述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些建议也很受用。

  “每次出现足以撼动我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新体验时,那幅图就会铺开,在一段时间里占满脑海。在此期间,我需要一个人独处。有时候,朋友会很担心我。在我消化新信息的时候,他们觉得我看起来情绪低迷。但我只是需要安静地待一会儿,一个人在大自然中散散步。在那之后,一切都会以全新的方式各归各位。我会发现,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希望自己也能度过这段独处的时光,以全新而自信的心态面对未来。

  “如果发现自己说的话没得到认真对待,不一定是因为你说的话没有意义、不睿智、不正确,而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大家都爱听外向型的人说话。“

  “即使死亡,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人能确定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没有理由把死亡想象成虚无的黑洞,如果对死亡的构想让你充满压力,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设想一幅更美好的图景“,这个问题曾经在年少时让我纠结许久,时常陷入脊背发凉的恐惧境地,如今发现了一个如此温柔绚烂的解释。

  “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更喜欢做自由职业,以便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金钱、地位和物质享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他们喜欢独立工作,赚到的钱够用就行,剩下的时间可以好好休息,做其他感兴趣的事。可以深入研究某个课题,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很适合她“这真的是理想中的生活,希望如果自己可以有幸过上这种生活,仍然不会因为安逸而懈怠,以发自内心的兴趣为源动力,持续推进自己向更远的地方走,探索自身的边界。

  “千方百计避免给人留下坏印象,或许你会拿上‘寻找纰漏’的放大镜,不放过自己最微小的缺陷,希望赶在别人发现之前加以改正。或许,你会试图变成你认为身边人想看到的模样,希望有助于避免良心不安。但这么做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导致过犹不及。其实,你还不如放松一点的好。关键不在于良心不安本身,而在于如何摆脱这种感觉。如果你总是战战兢兢,不希望辜负别人的期待,最终就会疲劳过度,甚至彻底丧失自我,忘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点真的是自己需要克服的地方,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自己在乎看重的人,希望能逐渐看淡一些,慎重分辨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我们通常具备强烈的正义感,拥有根深蒂固的信念,极为独到的见解和高度发达的同情心。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三):摘抄

  

我喜欢以不会扰乱内心的方式跟人相处。当我开始勇于展示自我的时候,不仅没有被疏远,人际交往反而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了。

对于内向型的人,孤独是一种享受。内向型的人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苦难中寻找意义,是对抗苦难的最好办法。

上帝啊,请赐予我内心的安宁,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东西。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东西。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上述两者的差异。

即使你不热衷交际,也完全可以合群。高敏感型人士的想法非常符合合群的特征。他们经常问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做,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当然,他们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有时候会被视为只顾自己,因为他们经常思考跟自己有关的事。但事实上,他们是在审视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深入审视自我,世界上的战争和冲突就会大大减少。

作为高敏感或内向型的人,我们只是跟大多数人运作方式不同罢了。与众不同是有好处的,我自己对此就很满意。如果我泯然众人,大概没有几个人会想读我写的书。

我们很关注自己想说的话对别人、对自己或对集体有没有好处。我们不会纯粹为了说话而说话。如果不确定自己想说的话对别人是否有意义,我们宁可缄口不言。

我们用在社交方面的精力有限,所以必须严格挑选跟什么人一起共度时光。

我们通常对别人的事迹或成就不感兴趣,但通常很关注别人的感受。

许多高敏感或内向型的人常被人劝告,凡事不该太较真。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当然可以更轻松地享受生活。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同样认真对待世界上所有问题,有多少事故、经济危机或环境灾难能够得以避免。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四):高敏感和内向的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前两天偶然看了《高敏感是种天赋1》,相见恨晚,我第一次梳理清楚了自己的很多行为。 具体在我的上一篇书评,请戳《高敏感族要对自己好一点》

  于是我迅速趁热把第二本看完了。这本里添加了作者当心理医生积累下的更多案例,还有作者个人的敏感生活经历。因为是『践行篇』,还有很多生活方式的指导,简单直观,可以合上书本就上手做,比如:

  1、控制信息摄入量。暴力冲突的新闻会让敏感人情绪压力特别大,作者的办法是,不在早上和晚上看新闻,因为早上需要动力,晚上需要稳定,他只在午后的某个时刻浏览。如果需要了解重要事件,他会看完整的纪录片或报道,而不是陷入扰乱情绪的碎片信息中。

  2、列一个让自己安定的活动清单,受到过度刺激时拿出来看一看。比如:轻柔的家居劳动、编织、烘焙、瑜伽、泡脚……作者喜欢边听音乐边择菜、切菜、把菜分装在小盒里存入冰箱备用,可以说是既健康又减压了。

  3、选择适合的工作和快乐的活动。作者提到:快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享受,一种是满足,而满足的记忆要比享受更长久。(这一点在《心流》这本书里有更深的探讨。)获得满足的最直接渠道就是——工作,高敏感的人往往要花掉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因为敏感型人不擅长忽略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所以容易离职。书里面列了几个高敏感人最常做的工作:①重复劳动的常规职业,比如仓库保管员、清洁员、邮递员。这样不会在工作中受到太多刺激。②自由职业或学术工作者。因为敏感型人喜欢自己支配时间、自己布置环境,而且觉得金钱、地位和物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更喜欢工作的过程。③管理者。敏感型人善于理解其他人的想法,有大局观,爱操心,通常能成为受人爱戴的老板。④创意工作,比如园艺师、作家、画家、音乐家……因为敏感型人想象力丰富、艺术感强。

  4、给自己安排适当的社交。对外向者来说,社交是充电;而敏感者往往想要从社交场合逃走,回家独处才能充电。但是敏感者并不是不喜欢社交,拿我自己来说,我还是很喜欢和朋友出去玩玩看看,并认识新朋友的,只不过可能聊到20分钟,我就要休息一下。但是这20分钟我也很享受、很快乐。社交让我们不会过于沉迷网络、陷入关掉APP后所带来的空虚感。和真人交流,让我更能了解自己,掌控自己的现实生活。谁不想当一个『现充』呢?

  这本书的第八章还给了我们14个自我肯定咒语,让我们更肯定自己,爱自己。 1.即使你不热衷交际,也完全可以合群 2.深入审视自我,冲突会大大减少 3.敏感是我生来的天性 4.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5.允许自己偷偷懒,这只是在充电 6.我很满意自己的与众不同 7.我们不喜欢冲突但不代表不表达愤怒 8.我们并不是软弱,只是具有敏感的特质 9.我们只说对人对己有意义的话 10.我们不做无用社交 11.勇于示弱也是一种勇气 12.关注真我的人,目光都很长远 13.我们很关注别人的感受 14.我们习惯认真对待所有问题

  我们不像外向型人一样热爱社交和抱团,所以我们的影响力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依然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人群中的同类,好好生活。让世人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处事方式、生活方式,每个人活出真实的样子就很好。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五):内向和高敏感都是你的内心戏。

  你身边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朋友,话不多,总是微笑,看起来安安静静的,有时候,陌生人觉得她很高冷,总是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而你却知道,她只是内向,不好意思开口,相反,她非常的细心,总是可以发现很多的小问题,提前做计划,未雨绸缪,你很喜欢和她相处,因为,她给你不一样的安全感。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你真实的样子就很好,”在很多的企业单位招聘简章上会经常看到:性格开朗、阳光大方。经常有亲戚问我说:你说你妹妹这么内向,大学报个什么专业,以后才能好找工作呢。一般遇到这种朋友,我是非常的开心的,他们因为敏感而做事十分周全,因为内心所以观察力敏锐,他们并不是自闭,他们的这些看似缺点实则是很大的优点。

  性格的利弊不能一言断之,利弊本就是互相依存的,内向的人思考多,就会错失机会,外向型行动敏捷,容易造成失误,如果可以综合起来,做到胆大心细,更好的完成工作。避免更多的内心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支我不知鱼之乐。不去尝试,在自己的内心给某件事情武断的定义,这会让你更疲惫。

  其实内向的人,是具有先天的优势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内向的人,思维考虑事情更周全,这是做事情必备的条件,只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一步一步大胆的敢于表达自己,慢慢的会形成更好的自己。树立正确的自身价值观,不因为别人的某些负面言论,产生消极思想,你要取悦的人,是你自己。锻炼自己有一个又快捷又方便的方法,就是演讲,当别人把目光投向你的时候,不必紧张,用你的卓越思维去征服他们。

不要让别人牵着你!图片自有出处,仅作为引用,侵转删。

  你的不善于交际,在别人看来恰恰是不多事,相处给人以幸福感;你的敏感,能让你看到更多,解决很多的麻烦;我其实挺烦和别人闲聊的,讲故事可以接受,有一种话毫无营养,人生都忙不过来了,哪有时间瞎扯。正确的面对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努力的完善自己,总有适合自己的路,内向or外向之间的好坏定义,没有那么明显,只要坚持真我,你就是最棒的。

  我认真地做完了内向指数测量表,结果显示-23分,偏外向型。我可能活成了“不要脸”的样子,神经大条,做事粗心。一个外向的人,看一个内向的人的行为状态,是不理解的,但却可以很好地相处,所谓长短互补。 敏感度测试,敏感分数为0,属于轻微敏感。对于敏感人群来说,当别人时不时向你投射目光和微表情的谈话时,就会很紧张,对方是不是在讨论自己,我不一样,无所谓,讨论去呗,那还能咋滴,我把脸送上去让人家打?要开始焦虑了,按照书背后的“高敏感、内向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你可以因为它拥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单纯的来理解,那我岂不是……

  《高敏感是种天赋》很适合内向的朋友看,可以静下心来,对照自己是否存在书中所说的问题,如何按照书的引导,一步一步让自己的性格发挥优势,在正式看书之前,建议先到P179做一下测试,看自己的内向程度和敏感程度,更好的认识自己,才能发挥与众不同的能量。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六):《高敏感是种天赋2》--去做,找寻自己独特的内在力量

  数日前,一本名为《芬兰人的噩梦》的幽默漫画在网络上爆红,许多声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看了其中的部分截图都会为之忍俊不禁,认定芬兰人有意识地与他人拉开距离那可爱而害羞的样子,就像内向而敏感的自己。而巧合的是,本书的作者是丹麦人,而且也属于这类群体。虽然不好任意“地图炮”,但作为整个就是知名的地广人稀的地区、全球国民幸福感都排得颇为靠前、引发国民现象级反应的图书又高度关注类似问题的国家,这不能不能引发人们的联想:究竟是我们日常的生活本身就太嘈杂了,还是我们本身就是这样内向敏感的人?

  自古以来,中国似乎就以人多、群体生活对个体的压制较多的形象示人。这使得国人身处这样大环境中,不得不自觉努力提高“情商”,显得更加“外向”,在处理社会事务时,也常常尽力表现得更加圆滑通达。但这样的缺陷也很明显--会使大多数人自觉排斥那些反应与自己不太一样的人,时有对超前的科学发现、特殊疾病的研究出现漠然以对的情况,甚至对一个人的本性做出错误判断,最后得不偿失。例如,内向而敏感的人,内心甚至常常具有比一般人更多的正义感,只是在表达时不愿意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如果直接认定他们不出声就是“骑墙派”“少三观”,反而会被他们更加排斥,从而难于走进他们的内心,分享他们更加通透的分析与应对之策,乃至在谈话中突然出现的灵感。所以,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提出的一个论断,“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而且还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是完全可能的--无论一开始我们自己或是别人判定我们属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的人,开始思考、质疑我们究竟属于哪一类型,就证明我们至少都经历过一个人生阶段,那就是“我虽然不说,但是我以为你知道”,并自然而然地这样“无声的要求身边的人”。许多人是直到发现了这一点,再阅读相关书籍,才可能发现,看似能处理好社交生活的自己,原来也可能在这一人生阶段,成为内向敏感型的人,也许同时还能顺带理解外向型人的委屈,“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事实上,正是因为内向敏感型的人并不乐于时常表达自己的想法,人们才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他们的感受。因此,清晰地判定自己特定时期的性格属性,并积极采用内向敏感型的作者提供的有效建议,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让一个内向敏感的人,最大限度地保持舒适感。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新闻信息摄入量、巧用耳机等小工具屏蔽过度的感官信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内心的灾难小剧场就努力设想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彰显自我存在的场景;适度参加社交活动,即便不感兴趣就礼貌走人,也能借机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儿,顺便摸排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和人生意义是什么;合理划定底线,并坚持原则,不要怕无法取悦他人就委屈自己,毕竟,又没真的做什么不得体的事,真正爱你的人最终会理解你;积蓄内心能量,坚定履行自己内心的信条,进行自我肯定。因此,内向而敏感的人自此又可以打破人们的一些“偏见”:他们不是没有行动力,他们天然独特的内在力量完全足够驱使他们去找寻真正的自我,他们正在认真思考如何去做的过程,也是行动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常常会在做自己好像从来没接触过的事物时,一出手就可能超出他人的预期,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进行了大量预演,有了问题也能有更多的心理准备从容应对罢了。

  内向而敏感不是谁的错,这很可能只是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的某个时段里,当时颇为固定的性格表现而已。因此,让自己对这些人多加了解,很可能也是在了解未来一个特定时期的自己,能让自己在现实里也同他们成为更能说得来的朋友。所以,不妨去读,去做,直到找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一种独特的力量--去保护内心的敏感地带,能由内而外地重新清理、构建自己的内在,成为自己都没有察觉、却更符合理想中那个自己的“初代”。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七):愿你我都做个独一无二的人

  这世上有多少个人就应该有多少个不同的个体,但是生活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环境的需要……我们被各种需要磨成了几大类别的人。热衷于社交,善于应酬交流的被称为外向的人;不喜欢热闹,不喜欢应酬,不善于交流的人被称为内向型的人。然后在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人中又分别有很多分支。就像一颗大树分开的两根粗树枝一样,一根向阳,一根背阴,然后许多小枝旁伸,众横交错,挤挤挨挨。一眼望去,分不清细枝末节的位置,就像我们的性格一样,无法清晰的定位。 人的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有的人大大咧咧,万事心中过,不留一丝涟漪。有的人心细如发,微风拂过,都能惊起滔天巨浪。我们很羡慕那些任你惊涛核浪,我自淡定踏舟的人。两相比较,心思细腻的人内心也许比较敏感一些,可能活的更自我一点。喜欢驻足在书店里的我,无意在书架前看到伊尔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粗略翻一翻,发现是一本针对内向型性格,内心比较敏感的人的书。我的性格自己不觉得内向,但是有时比较敏感。所以顺理成章的将书带回了家仔细阅览。 我首先了解了一下作者伊尔斯.桑德,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丹麦奥胡斯大学神学硕士。他本身也是高敏感族的人,所以更了解高敏感族的内心的苦楚,总结出的理论自然就更贴近高敏感族的需要。 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并且会随时间不断变化 这一章节里对内向型人格的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辅以各种真实事例。内向的人不一定是高敏感,但是高敏感一定内向。同时高敏感型的人一定是高反应型的。 就像一群人在聊天,有个人突然说了句玩笑话,其他人都只是哈哈大笑,但是高敏感高反应的人就会突然叫了起来,或者跳了起来,被惊到了一般。 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惊人,有时是自己刻意浏览,有时是弹窗自动跳入,还有别人从互联网搬运而来的。总之,令我们应接不暇。 现在的人工智能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泄露。因为我们在浏览一个类型的新闻时,刷新过后,你的手机电脑会重复推送你浏览过的同类型新闻或者类似新闻。我们被人工智能监视了,它比我们自己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它投其所好的引诱我们不停浏览。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新闻摄入量,不做手机的奴隶。有时间看看书,养养花,做做家务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限制内心的灾难小剧场 小时候就学过杞人忧天的成语,知道这是一个贬义词。和未雨绸缪的区别在于一个度,在于心理的方向。杞人忧天说的是一个人总怕天塌下来,未雨绸缪说的是在事情还没发生时(事实上可能发生的事)事先谋划好出路或者退路。内心的戏不要太足,自信过头不可取,同样的事事多想更是不可为。说到内心灾难,我的脑海里一下子跳出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生的明媚动人,但是内心却十分敏感,一片落花也能引起她内心的命运感同身受。如果黛玉能够时时设想她和宝玉的美好未来,调节自己心情,不去和宝钗相比较,她会活的轻松自在,不至于郁郁而终。 寻找属于你的快乐与人生意义 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工作,交自己喜欢的朋友,是每个人的愿望。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也许我们无法事事都让自己如意,那么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比较令人喜欢的是它的阐述是分层次的,由外到内,由大范围到小细节,处处都用心。文字不繁杂,简单、直接,却直抵人心。书的包装和设计我特别喜欢,温馨、宁静,阅读时仿佛进入一大片薰衣草地里,轻松、愉悦。 高敏感的人总是会被不安烦恼,自己无心的作为,或者别人无心的话语,都会给高敏感的人心理带来不安和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我们不应该总是良心不安,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即使不安,但是只要自己没有做错,就要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活自己的人生。不用担心自己孤独,独处不会让自己孤独,只要自己认同自己,内心自会有一片安宁。 我有时觉得做自己和穿合脚的鞋子一样,舒服!而且只有自己知道。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八):爱美丽和她邻居的怪异癖好也是一种敏感和天赋

《高敏感是种天赋》插图

  不得不承认几乎每过一段时间,二个月或三个月,我都会被莫名的焦虑所困,而这一切在某个阴雨天或黄叶遍地的秋日,亦或读到一篇文字、看到某一场景后,会加剧。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来源于我丰富的脑内小剧场。看到白色墙上一抹红色油漆印记,眼前立即会浮现一幅生动的谋杀画面;路遇一辆倒在地上的单车,马上会心神不宁地担心是否是亲近的人恰巧碰到了事故;一条新型病毒的新闻后,会马上买来N本“自救手册”……不禁自省:我是一个高度敏感的人才会这样吗?

  “当你准备出门时,发现邻居正在走廊里。”所以,你会在墙角后暗中等候,等邻居进门后再穿过走廊。没别的目的,就是不想面对打招呼的尴尬。拦错了巴士,却又不好意思不上车,只好硬着头皮坐进去。看到桌子上只有最后一块糕点,尽管饿的发慌,也不愿拿进自己的盘子……没错,这是内向而精芬的“芬兰人的噩梦”,但也是我的噩梦。

  一个人在家呆着,做一盘精致的蔬菜沙拉,看一本让人宁静的书,打理阳台上的花草,给被子晒晒太阳会让我很轻松;喜欢接受一份不用跟人交流,只要自己默默用功的工作,到公园里独自散步、安静思考,或者一个人坐在街边的角落里,观望行色匆匆的路人,或者带上耳机到健身房屏蔽一切地运动,都让我豁然开朗,灵感泉涌。

  以上都是生活中真实的我。

  敏感而内向,一直被人误解,也似乎被人“歧视”。敏感过头被人疑心有精神或心理问题,过于内向则被大多数招聘单位婉拒。而在伊尔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种天赋》中,重新为这样一类人的存在做出了界定。他以自己的亲人举例,“我爷爷是那种特别引人注目的人……他铺路架桥,摆放长椅,希望每个人都能来家里坐坐,喝杯咖啡也好,借用电话也好,最好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他自己是内向而敏感的人,跟爷爷的待人处事完全相反,“在住宅花园和教堂庭院间坚起了栅栏,希望自家花园能是一方净土……待了这么多年,都没参加过哪个人的生日庆典。”

  伊尔斯·桑德也曾为自己的这种人们看来冷漠、乖张、傲慢自大的性格羞愧自卑,但他认识到关于这种性格的真相后,愿意帮助跟自己类似的人走出误区和困境,他告诉人们,担心不必恐惧,高敏感和内向不是错、没有错,这是上天的恩赐,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气质。

影片《天使爱美丽》剧照

  我非常喜欢一部影片《天使爱美丽》。

  爱美丽的童年很不幸,父亲甚至都不抱抱她,她唯一的朋友小鱼抑郁到要自杀,她还不能上学,没有玩伴,只能以幻想出来的怪物作伴,而陪她荡秋千的只是一只玩具熊而已。爱美丽是孤独的,她的一帮邻居也都跟她一样各有各的敏感和孤独,而这些敏感和孤独,使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爱好,如捏爆塑料泡沫上的泡泡、在盆栽植物的叶片上打孔、收集小石片打水漂、把手插到豆子里、收集撕碎丢弃的大头贴照片、拍脚印、看受伤的斗牛士、看失败的运动员、一年画一幅雷诺阿的画、吃鸡从鸡背脊肉吃起、等等。这些看起来颇为荒唐的爱好和小怪癖,是那些敏感又孤独的人为了对抗孤独而“进化”出来的。

  这些看似为了让自己被孤独噬咬的时候,能够好过一点,从容一点的小爱好,却也成就了这类内向、孤独又敏感的人的“天赋异禀”,一种能量,一种可以利用和发挥的优势,正如这本书的名字《高敏感是种天赋——发掘与众不同的内在力量》。凡高、弗洛尹德、达芬奇等等都是拥有这种独特性格和优势的人。

  既然这样,不如人人都把自己变成内向、孤独又敏感的人。当然不是,正像作者在此书的开篇所写“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你真实的样子就很好。”

  作者伊尔斯·桑德结合心理、健康、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及多个实例,获得了“每个人都是多重性格,并且还会随时间不断变化”这一事实,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缓解内向、敏感不利一面的措施,比如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限制内心的灾难小剧场(就像我的性格中总是出现的“灾难性的联想”),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应对冲突、划定底线等等。最后,作者还给出了非常实用的14条简单而具体的建议,帮助这类人屏蔽性格中不利的一面的同时,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发挥“天赋异禀”有利的一面,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小书双色印刷,也不是很厚,作者还特别弃用了很多心理、医学上的专业词汇,换之以轻松简洁,娓娓道来,配以真实案例,成为身处焦虑困境之中,或对自己充满疑惑和自卑的人的福音。

  《高敏感是种天赋2》读后感(九):每个人都不一样,你真实的样子就很好

  在这个重视外向、鼓励社交的现代社会,敏感、内向是不被鼓励的个性特征。强者们拥有旺盛的精力、发达的社交网络,整天活跃于各种活动之中,玩乐透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但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有些人常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为什么常觉得自己事情做不好、在人前丢脸?大家都说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这是我的问题吗?庞杂的资讯蜂拥而来,身心俱疲,究竟该怎么办?脑海里的灾难小剧场,有办法停止吗?聚会时突然想逃离,一个人静静的呆着怎么办?《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就是给我们这些高度敏感和灵魂脆弱群体的一剂良药。与周围的人相比,我们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甚至为此痛苦不堪;但是,翻开这本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拥有不曾被发掘的惊人潜能。

  作者伊尔斯•桑德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研究敏感心理学近二十年。她也是丹麦奥胡斯大学神学硕士。接受过各类心理疗法的专业训练,现为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并在丹麦国家教会担任教区牧师近十一年,现为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专业讲师与心理咨询师。身为高敏感族的一员,她更了解高敏感族的心情与苦处。

  桑德以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内外向理论,以及对于杰罗姆凯根“高反应性气质”研究的思考为理论基础,从人格心理学来分析这个人群的心理特征,介绍了高敏感型人的性格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以及适合他们的思考及生活方式,创造性地提出“敏感不是缺陷而是天赋”,肯定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首先我们一起熟悉一下桑德提高的这两个理论基础。卡尔•荣格——世界上第一个描述内外向区别的心理学家。他指出,他们的不同在于焦点不同。内向人更关注内心世界,尤其是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梦想等。他们不会轻易被精彩纷呈的外部世界所吸引,更感兴趣的是外界让自己产生的感受,以及事情背后的意义。而外向人则主要对外部世界感兴趣,尤其是人和活动。最简单的自我辨别方法如下,自问自答“大多数时候,我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来做决定的吗?”。而杰罗姆凯根所说的“高反应性”是一种在婴儿焦虑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强大内在反应。这些孩子长大后通常表现得斯文安静、寡言少语、心事重重、容易落泪。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本书包含的几部分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内向者和高敏感者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异同。

  内向人的特点:1内向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听善于言辞、自信满满的人说话时,会暂时忘记自己了解的信息和能做的事情。等回到家里一个人待着,思考别人到底想说什么的时候,才会意识到,那些东西不过是老生常谈,早就在不同场合听过无数遍了。相比之下,自己没有说出的话更有创意,更富洞见。之所以没有直抒胸臆,是因为不确定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够不够睿智,够不够有意义。2内向人做决定时多听从内心。他们会从外界寻找相关信息,但是最终决定取决于他们觉得这么做是否正确。

  高敏感的人的特点:1五大感官“视听嗅味触”极为敏锐。容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影响,比别人更容易受声音、气味、光纤、冷热的干扰。与此同时,也会获得更强烈的正面感官刺激,比如芬芳的气味、美丽的景色、温柔的爱抚、悠扬的音乐——这些都会让你更容易被触动,收获喜悦。以声音为例,对比来看,内向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而外向人更喜欢开放办公室,因为在开放的环境中与他人沟通更便捷。对于内向人来说,别人打电话的声音可能会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很是焦虑。在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效率最高。可以聚精会神,进入专注状态。2高敏感的人极具创意,认真负责,善解人意。

  实际上,典型内向或典型内向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处在内外向之间的中间型,只是倾向度不同,所以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自己,这也是生而为人的有趣之处。作者认为,世界上一半左右的人属于内向型,但只有20%左人属于高敏感型。另外,高敏感的人不全都是内向的,还有一种“高敏感度社交外向型”的人。他们喜欢结识陌生人,有许多朋友,兼具了荣格所说的“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的部分特征。

第二部分,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找到适合的刺激水平。

  正念练习。定时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休息片刻后,再回到原先想的事情上。

  减少看新闻的次数。每天只看一次,有重要项目时不看,定期让他人简单讲述给你。相对于新闻,看某事件完整的纪录片,或者深入的知识讨论,更能让你加深对问题的了解。

  工作时手机调成静音。尽量选择能避免面部被他人看见的环境,更容易让你集中注意力。

  随身携带耳机眼罩。

  列出有意思但不过度刺激的活动清单,内心不安定时拿出来选择一两件去做。很有利于恢复宁静。例如,各类日常事务:打扫卫生、择菜、洗衣服、侍弄花草等等。烘焙、瑜伽、跑步、泡澡等。还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现自我,比如向擅长倾听的人讲述你的经历、写日记、开展创意活动(绘画、演奏、做手工等)。

第三部分,寻找属于你的快乐与人生意义。

  对于敏感的人来说,那些让人觉得有意义的工作才算是最合适的工作。常规工作因为外部刺激不多,会留出部分精力在工作之外做其他事情。自由职业者也是很多敏感者愿意选择去做的,虽然收入不一定稳定,但是因为能自由支配时间,选择空间环境,他们自身的幸福感会比较高。一些创意性的工作也非常适合敏感者,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更丰富,天然极具创意。当然,一些人经过重重考验,做上了管理工作, 这时他们的独处便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深入的思考重要决策。而且相比其他人,更能体悟员工的心理诉求。

  一整天都通过电话和网络与人交流会让人感到空虚的。鼓起勇气,走出舒适区,和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这也许是冒着陷入沮丧或受到过度刺激的风险,不过冒险的有趣性不就在于未知吗?由此带来的惊喜会让你在事后感激自己。

  既要了解彼此的人格类型,也要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直接告诉外向的人你安静的原因,而不是委屈自己。可以说“我不想说太多,但是我喜欢待在这里。”“有时候走神,是在想事情,不是因为你。”差异性也是让大家交往更有意思的原因。你可能会羡慕外向人身上的活力,他们则喜欢你的懂得倾听。

第四部分,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应对冲突,划定底线。

  退一步未必是懦弱,远离那些不必要的斗争。这是明智的做法,也是力量的象征。生活中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思考和感受。选择自己觉得轻松的方式进行沟通。很多人觉得重要的事情面对面沟通效果更好,也更能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其实对于敏感的人,因为内心想法更多,直面太多刺激会使我们无法快速反应,所以文字沟通效果更好,能让你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当然面对面沟通有时也是必要的,在文末附上沟通方式即可。可以在面谈之前有个心理准备。

  写下心愿清单。清单这东西很多地方都很好用,这里你可以写下你的心愿清单,告诉亲朋好友们,你期待的相处方式以及你的期望。让他们更了解你,也可以减少误解,帮你轻松做自己。

  敏感的人往往警惕性很强,习惯提前预设很多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这样会让她们心理安全感更足。虽然很多其他人看来并没有必要。其实只要别对自己太苛刻,时刻保持警惕是很明智的,会帮你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

  敏感的人习惯在心理收集证据并寻找答案,仿佛是个侦探。但等到自己完全理解有时候真的很难,别人的心思你不一定猜透。所以只要觉得哪里不对就马上说出来吧,这需要勇气,但当你勇敢尝试几次后,发现心理更清澈舒爽了。当然,聊天中太快的节奏让你的思绪到处飞扬,感觉到疲惫。这时你可以试着运用写回答策略将对话节奏放慢。比如反问他人“你问这个干嘛呢”“下次再告诉你”只要不断练习,在不同距离的人中适度灵活运用,大家慢慢知道了你的底线,也减少了你为此思考的困惑。

第五部分,根据内在信念做选择。

  敏感者的内心丰富,所以他们真正独处时大多是愉悦的,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容易沉浸其中。并非他们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更深入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更容易体会内心的充盈和富足感,这也是幸福生活的根本。

  敏感度高的人,经常会解释他们心中的原因或者为某些觉得有一点点内疚的事情进行道歉。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这样,只是由于他们能感受到这些微妙而已。所以只说自己想要或不想要什么,既简单又能获得更多的尊重。不需要道歉,也不要解释。

  让人感到孤独的并不是独处,而是对自我的不接纳。他们倾向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要慎重分辨对自己的负面看法。敏感的人特别能体察他人的感觉,总担心自己会辜负他人的期望。久而久之,自己变得很委曲求全,参加觉得不必要的聚会,牺牲自己安排好的时间陪好友等等。其实很多良心不安虽是好意,但是没有必要的。深入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以自己安排的事情放到重要事件中,不要被良心不安牵着鼻子走,不要浪费太多时间陪那些让你耗尽精力的人。这会让你逐渐失去自己的个人空间。

  第三个清单来喽!列你的价值观清单,写上常做的事情背后的价值观,这会帮你增强信念,在困惑时拿出来看看,让你更终于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比如,陪伴父母和兄弟姐妹,做个善良正直的人等等。这也是自我肯定最重要的一点。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贡献吧。它俘获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课,被誉为拯救全球15亿人的心灵之书。迄今为止,至少被翻译成19种语言,18国读者因为本书重拾勇气。书中收录测量个体敏感、内向程度的测试问卷,以及提升幸福指数的创意清单,将阅读和互动完美融为一体,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敏感和内向状况,并提供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法,充分调动你的阅读兴趣、践行动力,让你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说的,“真正遭遇灾难的时候,表现最好的是哪些擅长在苦难中找到意义的人。”而这一点往往是高敏感和内向型人的强项。所以请勇敢的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主动寻找,积极应对。肯定自己的独特,发挥天生优势,发掘内在力量,你也会闪闪发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