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坚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坚毅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0: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坚毅经典读后感10篇

  《坚毅》是一本由[美]安杰拉•达克沃思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17-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坚毅》读后感(一):前两章 渴求天赋光环的人

  本书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什么是坚毅

  二、如何成为一个坚毅的人

  三、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坚毅

  估计很多人在看到第一个标题时候嗤之以鼻--哼,这个词还用解释吗?我们每天都在提到的“我要坚持减肥”、“我要坚持节食”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那么,我问你坚毅这种品质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为什么一个人会比另一个更加坚毅?哪些因素影响到一个人的坚毅品质?

  好像到这里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或者能免为其难的说一点。

  我想强调的是,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支,这样的研究普通人而言很有意义

  因为我们常人总想获得成功生活得更加幸福

  当作者在探究西点军校哪些人会留到最后不被淘汰,以及在全国性的拼写比赛上谁能最后胜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那些天赋异禀的人。

  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作者也不免有些愤慨的表示:“对天分的偏袒是对那些因努力而有所成就的人的隐形歧视”。有时候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直白的袒露心迹:天赋一定要比努力重要得多,对人的成功作用得多!他们可能嘴上说的都是:当然啊,努力非常重要啊!然而,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毫无例外会选择天赋。

  为什么人们态度会有如此大的矛盾反差呢?我猜测,大概努力本身是很辛苦的,需要付出很多--因为人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能偷懒就尽量偷懒不是吗?哈哈。而天赋是先天的,有更多的运气加成的成分在其中,这样说起来好像自带光环,让某一个拥有某一方面天赋的个体人群中就闪耀突出出来。这大概是人另一个天性--总是想突出自己独特性,在人群中独一无二吧。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有某一方面超凡脱俗天赋的人在人群中毕竟少之又少。用之前我看的一本书的概念来囊括即是:稀缺。当然了,这又涉及到人的本性--我们普遍会认为:物以稀为贵。正是这样,平凡如你我才更加渴望得到它。

  所以,你懂得!天赋太少不可得--这得看上天的意志,这具有随机分配性,哈哈;而努力太普遍而又太艰难。所以,平凡如你我,怎么选呢?

  作者甚至指出:过分注重天赋之所以有害,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我们把关注之光都聚焦在天赋上时,我们就有可能将其他一切都忽略在了阴影里。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用天赋这一招呢,我认为,特别是在教育当中,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没有自信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点去鼓励他,让他重建自信,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就此,我觉得目前整个学校教育的问题之一是,我们的评价标准是非单一的,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大部分还是在测量他的智力成分,而并没有很关注其他智商之外的成分,比如身体智力,语言发展艺术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评价标准单一化造成的很多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极度不适应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不仅不重视发觉这些方面的天赋,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没有注重去培养这些方面的天赋。我们的标准化测验很糟糕。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标准化测验就万事大吉了,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改进这些测验模式,让测验的范畴更广泛一些,更加匹配现今世界的多元化和我们孩子发展的多元化。

  当然书中并没有大篇幅讨论这个,这知识我自己延伸出来的。

  对作者的感慨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搜了一下作者的TED演讲视频--因为她在书中提到她曾经准备TED演讲的经历--在演讲中她提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先是在一家企业高大上的麦肯锡)里面,后来辞职去了一家小学教书。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班上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班上最聪明的那些学生。她有点诧异,觉得很迷惑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于是她离开教学一线又去攻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博士学位

  一方面我是觉得,在她成为教师之前,工作又光鲜亮丽收入待遇好,社会地位高,但是作者在书中表示:当我离开咨询公司开始教书生涯,才感觉自己回到了人生的正途。

  大概在很多人看来,在麦肯锡做高大上的工作才算正途吧。

  而是否是正途,在这里是作者自己说了算。小学老师虽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是很辛苦--在美国当小学老师跟中国一样,美国的小学老师是一个人固定交一个班的所有科目,从早到晚就在那一个班级当中。因为这跟作者一直以来的努力所做的事业有关。作者并没有宣扬她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天赋,而从始至终她都想表达的是,自己从一个小学的时候在各种测验中成绩平平的学生一直到最后通过这个研究项目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努力。她并没有熬鸡汤,她是在践行自己的理念而已。

  嗯,我自己查了一下,她本科专业神经生物学。

  在常人看来,这两个专业好像差别很大。但是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这依然是可能的。像作者Angela,她是完全转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是在现实中发现了问题想要去探寻去研究所以才转而去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是以一个小学老师的身份。这让我想到她书中提到的有一章的标题:你从事的工作是不是人生使命的召唤?我们多少人当一个小学老师会有这种使命感?会觉得教育孩子是我工作最大的意义,看到孩子取得了进步又成长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会为之无比的欣喜?会在即使孩子反复犯错的时候能够耐下心来想办法解决,会在孩子没有取得进步的时候去探寻问题的根源跟学生一起着手解决?当然,肯定是会有--在网上关注的一位小学老师,微博名叫“我们一班”,看她写的班上学生的点滴,会感觉她身上有这种使命感。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老师有,但是很多老师,大概也仅仅只把这当成了一项普通的工作而已。很多即使在刚开始走上讲台的时候有,但是越到了后来随着职业的倦怠,学生情况的转变,这种使命感也在渐渐消失。

  很多人是为了生存,为了教师行业稳定性,为了教师的寒暑假等等原因才从事这个行业。

  有人说,哪有那么多崇高理想啊,斗不过是平凡的人,为了生活罢了。只是觉得如果你不是很爱你的工作,甚至是讨厌你的工作,那么你的人生会变得很无趣吧。因为当我们赋予一份工作以使命,我们会从中收获价值感,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否则从对立面来讲,我们最多获取的是一种虚无感吧。

  第三章

  第三章

  作者关于

  天赋是如何转变成成就的公式

  天赋乘以努力=技能

  技能乘以努力=成就

  “努力产生了技能,努力又使技能转化为生产力”。

  在这里,我的理解是,天赋并不必然的意味着成就或者取得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如同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即使在写作上天赋异禀,如果后期没有用心呵护这份天赋,很快也会变得“泯然众人矣”。就像山泉一样,天赋大概就是一个有待发现和挖掘的泉眼,发现了泉眼,还需要再去深挖引流才能使之源远流长让人喝到清冽的山泉水

  但是作者在常人的理解之外,额外引入了技能这一因素。技能不同于天赋,技能是需要长期锤炼的。

  我觉得这也恰巧是作者在本书中并没有完全阐述清楚地方,引入这一因素目的是什么,它在人成功的道路上起着什么作用?作者大篇幅还是放在努力这一因素上。

  可能是,最后的成就是一种静态的呈现结果,而技能则是一种动态的潜在的成就状态

  第四章

  “做你热爱的事情,不只是陷入所爱,而是持续地去爱”。

  坚毅力量表中测量两个因素,一个是坚毅,另一个是激情

  我觉得在这里作者很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量表中要引入激情这个因素。因为这样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毕竟前面三章都是在阐述天赋和努力以及成就之间的种种关系。为何突然蹦出来一个激情啊?以及在心理学层面,激情是什么概念。作者主要是通过例子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

  她通过例证得出的结论是:激情并不是火焰,激情更像指南针,它需要一些时间制造、调试并最终指向正确的方向,之后它将引导着你走上漫长曲折的道路。最终让你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这跟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激情有很大的不同。或者是译者的翻译有问题,或者是作者写的时候措辞有问题。而且我觉得她描述的确实跟激情不一样。这个更像是热爱、兴趣梦想,这样一类的措辞。

  不过本章节当中比较实用价值的一条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弄清楚总体愿景,然后再把目标分层,分成中层目标和底层目标。把这些弄清楚之后,知道哪些目标是灵活可变,哪些是不能更改的。当然,前提是,你自己穷尽所有可能性,列出的顶层目标和你的总体愿景一致

  当把中下层的目标列好后,需要设置优先项。

  作者说很多时候,我们在底层目标当中尝试了几次之后就彻底放弃了,导致顶层目标也没有完成。如果是这样,索性多坚持几次,

  如果实不行,就转化思路,把底层目标换一下。“尝试、再尝试、然后试试不同的东西”。我想知道,我们每个个体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呢?我们怎么知道何时该放弃,何时该坚持呢?

  作者并没有就此给出明确的答案。我想,原因之一是,很多事情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这需要我们在遇到具体情境时,凭借对自我和环境认知,对形势作出判断

  我想,其中的一个标准是,你放弃的是底层的小目标,而非最终的顶层目标。你即使是转换成另外一个目标,那么这个新的目标也得是为顶层目标所服务的。

  而且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些智慧去判断哪些是顶层不能更换的目标,哪些是底层可以更换的目标。

  第五章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相信,即使是很多人宣城的智力这样由先天的基因决定的东西,都具有后天可塑性。三岁看老,这在现代社会几乎成了笑话。除了智力、性格体质观念等等无一不是处在极速的变化当中。

  而坚毅力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作者的视角中,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当需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时候没必要强硬的说教。当孩子在环境中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他自然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作者提出的四个要素能够提升坚毅力:

  兴趣、练习、目的、希望。

  有时候人们会忽略掉兴趣,认为只要我选择了一件事情去坚持就好了。为什么人们经常用坚持这个词呢?我觉得是因为真的不够喜欢这件事情,如果喜欢就能够发自内心的自愿的去做。然而我相信人们并不是真正喜欢练习的那个辛苦的过程,大多数人喜欢的都是最终让人欢欣雀跃的结果。

  第六章

  这一章的研究是我很感兴趣的。

  即:激情和兴趣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作者否定了人们的幻想:并不是我一瞬间爆发了某一种激情,然后我就会理所应当的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或者说,当你去探索成功人士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可能媒体或者他本人都相信是那一瞬间的灵感迸发给了他前进的力量云云。但实际上,我们要把这灵感和激情落到实处,真正依靠的是不懈的努力和练习。

  而激情的爆发,兴趣的产生也并非理所应当,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需要家人朋友旁观者的鼓励反馈,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去选择。

  作者分析的这一部分我觉得不仅仅对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很有借鉴意义,对单独个个体自我探索也很有益处。

  而作者认为:坚毅不仅仅是发现兴趣,更是学会深化自己的兴趣。反复激发自己的兴趣。

  第七章

  这一章的重要概念是:刻意练习。

  这解释了很多人的困惑:我也努力了,我也用心坚持了,为什么我还是一无所成?

  大概很多人并没有去做刻意的练习吧。

  这一章的实用价值很大。

  看完之后,我理解的,刻意练习就一定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练习;它的对立面是得过且过随意的、不走心的练习。

  书中提出专业高手的练习方式,是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借鉴的:

  1.专注整体目标当中的很小的一个方面,设立提升性目标。

  2.全神贯注的努力和投入实现提升性目标。

  3.寻求反馈。

  4.反馈之后进行改进练习直到掌握了这一技能。

  5.下一个提升性技能

  而另一个概念,心流,怎么说呢,因为好像不是作者的研究领域,所以这一块表述得有点含混不清。

  刻意练习的条件

  1.清晰的提升性目标

  2.全神贯注不懈努力

  3.即时的有益的反馈

  4.持续的反思完善

  最后一点是作者补充上去的。

  到底如何提升坚毅力,作者给出的建议:

  1.了解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2.让刻意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3.改变体验方式,当刻意练习时出了问题,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考虑太多外界对你的看法,“无情绪后果的犯错”,有挫折的时候尽量不要带有情绪后果。

  最后这一点呢,我觉得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因为外界对我们的质疑和嘲笑而感觉很糟糕呢,还是我们自身就会觉得很糟糕?

  婴儿遇到问题也会觉得很糟糕,也会哭啊?

  然后还有一个连环套的问题:我们本身觉得很糟糕,遇到了挫折,这到底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还是我们自身觉得很难过?感觉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议题。

  《坚毅》读后感(二):长期持续地做一件事

  1.坚毅是指长期持续地做一件事。 2.你知道做这件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以至于你热爱它,每次想起都阵阵兴奋,兴奋到愿意长期持续地做下去。哪怕失败,还要总结教训继续战斗。这叫坚毅。 3.一切都靠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识积累后衍生出来的副产品;自控力、情商都是学识积累后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坚毅同样是认知提高后见多识广后衍生出来的副产品。 4.总结,获得坚毅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认知,努力见多识广。

  《坚毅》读后感(三):passion grit gift

  一口气读完的,老生常谈中有些新鲜东西:

  1.passion确实超难获得,有些弯路是非走不可的

  2.有passion不意味着就可以一直轻松地保持grit,这个过程仍然充满了痛苦,grit涵盖了deliberate practice,而这样一个过程必将是exhausting的

  3.即便遵循passion plus grit的模式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但至少增加我们幸福的可能性

  4.设立层级目标,所有小目标的实现都应该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奠基

  5.终极目标最好仅设置一个,谨记不要轻易改变,它镌刻在我们的生命中,并指引我们的方向

  6.不要听信任何职业指导的建议,寻找passion就如同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是了才知道,就是这么奇妙

  7.passion来自你的人生观

  8.始终保持乐观,相信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个体

  读完这本书,想努力找到自己的passion,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坚毅的习惯

  《坚毅》读后感(四):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

  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 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以及《坚毅Grit》一书作者安杰拉·达克沃思,都有提到制定战略,寻找激情的重要性。当然嘴巴上说要如何定战略,定战略很重要,追寻目标的过程中保持激情很重要,等这些“what是什么”想必大家都听的出茧子了。而"怎么做How"才更是我们要关注的! 连续创业者孙陶然提出来了两个要点: 1. 要制定10年后而不是现在的战略,2. 需要具备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而荣获2013年美国麦克阿瑟学者奖,简称“天才奖”的安杰拉·达克沃思则提出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多次尝试能让自己充满激情地工作。而实际上他们两位提出的其实可以用“活在未来”的概念替代。找工作时,不管是否有相应的工作经验,都需要在接受或者寻找工作的时候,去思考"这份工作在未来,有多少人需要它","可以提供多少价值给他人"? 当然如果是解决温饱生存问题的话,想必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工作。而如果是想在未来,自己的价值可以被更多的人需要的话,那么此刻就要站在未来的那一刻去思考,做到那种状态,自己目前缺乏哪些具体的技能: 是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编程能力还是内心"坚毅"能力? 而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说“要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即可。孰不知,现状是过往的积累,正是今天之前的积累不够才会有此刻的状态,而想要“更多积累”,那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活在未来”! 也许你会说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而你有没有只字不落地重新在大脑中想想“你所说的道理”你真的明白透彻了么?如果明白了,那为啥你现在还是无动于衷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低估他人的能力,而过度自信自己的能力。举个简单例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肯定听过这句话,换做是你上台,你可以演绎的更好么?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是否可以好好类比下呢? 回到我们提到的“活在未来”,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每天多问几个“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在碰到很多事情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多多练习! 另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1. 重视实际价值而不是别人对你的估值,你不是股票; 2. 要有耐心,中彩票幻想一夜暴富的心态,大家都有,但这个丝毫不会改变你对自己银行存折上的数字抱有任何幻想的看法; 3. 一切都是以成长为最根本的目的,不利于成长的,果断弃用。这年头,人的注意力最珍贵! 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

  《坚毅》读后感(五):除了看《战狼2》,还要看这本书! ——读《坚毅》

  文/岸晓风

  最近的朋友圈基本都被“战狼2”和“吴京”等关键词刷屏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吴京变成了全民偶像。注意,是“全民”! 每个人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部影片,为了看它,电影院凌晨都是人山人海。

  的确,《战狼2》上映首日,就收回了成本。4小时破亿、72小时破6亿、85个小时破10亿……创下中国华语影片“破十亿”的最快纪录。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超13亿,截至8月3号中午,票房已经接近20亿。

  “坚毅”这个词就在这一刻,在吴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战狼1》到《战狼2》,出道22年来,浑身是伤的吴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吴京的“坚毅”是有目共睹的,他是用生命在拍电影。甚至有很多人吐槽说,出了电影院就想去当兵,或者对现在中国的强大热泪盈眶……

  这说明这部电影在顺应主流意识形态和强大感召力方面达到了相当和谐的平衡。那么出了电影院,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一个怀揣梦想和闯劲的普通人,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到“坚毅”呢,毕竟,我们不可能人人却做军人,也不可能人人去做演员。

  不要急。刚好有一本书,就叫《坚毅》,这本书的作者叫安杰拉•达克沃思,是一位美国的华人女性,因为“坚毅”理论获得了2013年度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她的TED演讲有超过1000万人观看,该书已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为什么“坚毅”理论这么受欢迎?因为在影响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在天赋、家庭背景这些个人难以左右的因素之外,书中给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向、一个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获得改变的方向——培养坚毅的品质。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坚毅都是取得成功和守住成功的必要条件。

  总体来说,这本书解决了三个问题。因为是一本叫“坚毅”的书,首要的,就是要解决什么是“坚毅”的问题;其次,就是要如何成为一个坚毅的人;再次,则是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坚毅。这使得这本书兼具了成功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重意义和价值。同时,本书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其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优异的实践价值,因为作者超越了教室和实验室,研究的是真实世界里的成功要素。

  这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吴京为什么能够战胜小鲜肉了……

  《坚毅》读后感(六):坚毅

  坚毅

  小时候读书,听到老师讲的最多的是引用科学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来勉励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我们。能坚持不懈,能用汗水来浇灌胜利果实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很多人认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与情商,智商指的是天赋和学习的能力,情商指的是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们的成长和成才。

  天赋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一出生便拥有过人的智慧,天赋异禀,智商过人,更多的是后天的学习和积累。纵然天赋过人,后天的不努力,也会使天赋浪费掉。著名的例子便是小时候学过的仲永的例子,仲永五岁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然在最应该借助天赋不断求学的生涯中,其父不使学,最后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

  成功和成才,每个人都向往。改变命运的人,一定是能够掌握自己内心的人。古往今来,大家、学者、科学家、伟人,无不在成功和成才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过。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中国著名的作家鲁迅也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说的都是坚毅的品格,中国人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在寒风凛冽中,坚韧挺拔,体现坚毅、心无旁骛和积极向上的品格,给人以鼓舞。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在本书《坚毅》中,通过研究和调查,引用亲身经历和采访的诸多坚毅典范,发现坚毅的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引导读者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而且应该从孩子的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坚毅品质的培养,从娃娃抓起,让坚毅的品格贯穿人生的始终。中国古代诗人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告诉我们坚毅的品格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成为一个坚毅的人,听从内心的召唤,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在兴趣和特长下,考量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爬起来的勇气,经过刻意的意志训练和令人喜悦的心灵交流,让坚毅成为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毅最主要的还是身体力行的去做。做一个坚毅的人,去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无悔的人生。

  《坚毅》读后感(七):通往卓越之路的必备品质——《坚毅》

  一直以来,我们每个人都想破解一个难题,如何成功,或想搞清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究竟有些什么区别?

  前文《成功与运气》讲过成功需要运气和机遇,那有没有一个东西,和运气一样不可缺?即使没有运气,不能达到世俗定义的成功,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呢?

  这就是这本《坚毅》所解决的,中文版刚刚上市,作者是一位华裔女性安杰拉.达克沃斯(中文名杜里惠安),她也是积极心理学开山鼻祖塞利格曼的弟子,追溯起来,此书还源于研究生二年级时她被塞利格曼骂哭了。

  与已经过时的成功学鸡汤文和当下流行的个人提升指南都不同,该书引用了大量、详实的研究数据,对天赋、技能、努力与成就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全面、清晰的论述,并从这些定性和定量研究中得出: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具备坚毅的品质。

  一、谁能在西点军校坚持下去?

  大家都知道西点军校招生非常严格,即使你申请哈佛,也不需要成功人士的提名,以及大量的体能测试。美国每年有14000人申请西点,大概4000人会获得提名,2500人能达到要求的学业和体能标准,最后只有1200人能被录取。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学霸+体尖”。尽管资质如此不错,每5个学员中还是会有一个提前退出,大多就在第一学期。

  从1955年开始,关于哪些人会提前退出就引起了军方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是天赋、SAT和ACT分数(类似中国高考)、高中成绩排名、领导力潜质还是体能表现?

  作者连续两年对西点新生的跟踪研究发现,能不能适应西点的魔鬼训练,关键因素是一个学员是否足够“坚毅”。在竞争同样激烈的销售界和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坚毅特质对每个人的成功都很重要。

  二、达尔文的批评与尼采的洞见

  前文《平均的终结》里讲到过弗朗西斯.高尔顿,他是最早开始研究人并把人分类的。186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有关高成就的科学研究,在成功者必备素质清单上,“天赋”赫然在列。他的表兄弟,比他更牛逼的查尔斯.达尔文对此表示强烈的怀疑,在给高尔顿的信中写到:“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已经走到了我的对立面。因为我一直都认为,除了傻瓜之外,人们在智商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只在于热情与勤奋。我现在仍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

  达尔文PK高尔顿,可以说是成功领域的千古之争,一派相信努力,一派相信天赋。

  尼采曾经长久地苦思这个问题,为什么明明那些牛人极其努力,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是他们天赋使然呢?后来,他想通了,他说:“我们的虚荣,我们的自爱,促进了对天才的崇拜。因为如果我们认为才能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我们就没必要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称某人有‘天赋’的意思是,在这里,你没有必要与他竞争。”

  简单说就是,编一个天赋才能的神话让所有人都解脱了,它让我们继续轻松愉快地安于现状。

  在认清“天赋”神话之后,作者提出卓越都是磨练出来的,天赋仅仅指你投入努力时技能能得到多快提高,成就则是努力运用技能时所产生的结果。

  因为①:天赋X努力=技能

  以及②:技能X努力=成就

  所以③:天赋X努力X努力=成就

  即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天赋和努力,但努力需要计算两次,而努力就是那些拥有坚毅品质的人一次又一次、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的练习。

  有人曾经问科比.布莱恩特,你是如何成为一名巨星的?他反问:你见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我每天都会见到它。

  类似例子书中还有很多,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高手,在幕后训练得自己几近崩溃。

  三、你的坚毅指数多少?

  先不妨来个小测试,这是作者在西点军校研究中开发的坚毅指数表:

  《坚毅》读后感(八):分享下《坚毅》完整笔记

  

坚毅/Grit

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美】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杜李惠安)

积极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努力比天赋重要

  天赋:当你投入努力的时候,你的技能能够得到多块的提高。

天赋 * 努力 = 技能

  成就:当你努力运用获得的技能时产出的结果。

技能 * 努力 = 成就

  过分强调天赋,其实是淡化其他因素,如回避努力问题。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很多人容易把努力过程中的不舒服和不快乐归因为「我没有天赋」「我不适合做这个」,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偷懒的借口。——汪冰《坚毅才是一生学习的动力所在》

  注意:坚毅理论只谈论内部因素,不考虑外部因素。

P51 坚毅理论不讨论外部力量,也不涉及机遇的问题。尽管安杰拉也承认一个好教练和好老师也是极其重要的。

坚毅 = 激情 + 毅力

  坚毅(Grit)= 激情(Passion)+ 毅力(Perseverance)

坚毅/意愿 毅力/意志 激情/情绪

坚毅可以测量

坚毅指数表

  作者发明了「坚毅指数表」(Grit Scale),能有效预测人员去留,效果强于常用的人格特质测试。

  1、自我评分

  《坚毅》读后感(九):努力会累吗?

  最初在<坚毅>中读到那个投球手的经历的时候非常的振奋. 那种有远大目标的生活将生活中每一刻都组织起来, 一秒钟都不浪费. 这也使得生命中每一分钟都有了意义. 如同萨特所说的一句话, 大意是"生活本身并无意义, 直到人去赋予它. 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

  与之对比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没有远大目标, 东走走西看看, 做的事情要么是习惯为之, 要么就是跟着感觉走. 结果就是大量的不知所措的空白时间需要自己找事做去填补上, 以期能解决掉"无聊"这种最低等级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只能被缓解, 想这样来治愈那只是扬汤止沸. 这种"安慰剂"用多了后还会有副作用, 就是觉得生活越来越空虚,无意义, 没有存在感. 曾经习惯的乐子也变得不那么有趣了. 再回到萨特的那句话就很清楚了. 生活本身就是空虚和无意义的, 你的行动没有赋予它以意义, 那么你就只能感受到空虚和无意义.

  所以我会觉得很振奋, 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一个方向. 不像自己之前设想的那样, 努力多么累, 要经历多少磨难和痛苦才能到达成就. 真相反而是, 如果你真心认为那个目标值得你去追求,去努力. 那追求的过程中的努力并不会累, 反而可能会让你"快乐". 毕竟快乐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 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有意义的, 是能帮助自己朝着那个远大目标而前进的, 那种充实感. 就是一种快乐. 而在这种状态下, "无聊"的痛苦应该自然就被治愈了. 一同被解决的还有更厉害一些的"孤单,寂寞,空虚".

  下面需要尝试进入那种状态,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坚毅》读后感(十):坚毅是乘法公式,但努力更重要

  #slidereading

  #20170728

  #grit-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1.这是一本什么书

  书名「坚毅」,来自作者的TED同名演讲,读起来很轻松,很美国式的心理学著作,比如我做了什么实验,什么数据证明了我得猜想,我隔壁办公室得那几位伙伴写了什么书支持了我得观点等等。在这些论据得基础上,作者安杰拉把当下流行的刻意练习、必要难度、自我决定论、多元智力、心流状态等等都囊括进来,指出坚毅品质是决定能否成功得一个重要品质,并且它是可塑的,可以从小培养孩子。

  #2.什么是坚毅

  坚毅是指对长期目标的热爱「passion 」和坚持不懈「perseverance 」,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追求同一个顶级目标,是指你需要通过行动表现出你想完成目标的决心,并愿意为这个目标保持忠诚,做你爱做的事,不只是陷入所爱,而是持续地去爱。坚毅是一个乘法公式,受到两个因素同时影响,并且他有一个前提-需要你有成长型心态,你需要相信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它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它的对立面是单纯的相信天赋决定论。

  #3.坚毅与天赋的关系。

  关于什么因素最能解释个人成就,本书汇集了各种理论,算是集大成之作。核心观点是持续努力要比天赋来的更重要,可以用公式: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来表示如何通过天赋获得成就。在上述公式里努力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天赋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很少人能通过持续努力把天赋的全部潜力发挥;以及大多数人的不努力,使得还不到谈天赋的时候。

  #4.坚毅品质带来的心理资产。

  指的是兴趣、练习、目的和希望这四种心理资产。你可以发现、发展并滋养你的兴趣,追随内心的激情,充分享受你所做的事情;你可以通过1000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全心投入地练习,在心流状态下达到精通;你还可以问问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不是人生使命的召唤;最后你可以让自己满怀希望,学会如何应对失败,并从逆境中奋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坚毅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