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想倾听你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锦集

2021-03-29 01:15: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锦集

  《我想倾听你》是一本由洪仲清著作,九州出版社丨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一):“爱”是人与人沟通最强大的力量

  与传统的心理学学术著作不同,由台湾临床心理医师洪仲清所写的《我想倾听你》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亲子教育的心理学科普读本,让人能手不释卷,一气读完。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二):全世界我倾听你

  早些年飞轮海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欢,其中有一句歌词唱道:

“这世界太热闹 怎么倾听一颗心呼唤另一颗的声音?”

  或许是因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多少都积压着一定负能量的情绪,每个人都渴望倾诉,每个人都渴望被倾听。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地倾诉而不会倾听,到最后,不仅没人会愿意倾听我们,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倾听自己。

  《我想倾听你》是临床心理师洪仲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整理出的一部著作,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面对亲子与人我关系中的难题。

  洪仲清就读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心理研究所临床毕业,曾任心理治疗所所长5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临床心理师近7年时间,擅长自我探索与觉醒、情绪管理、亲子教育咨询、人际与家庭沟通等方面。工作之余,也常在网页中分享自己的临床案例,希望通过这种书写记录的方式,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观察、自省的心得,从而帮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困惑的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三):不要以爱的名义来绑架情感

  看洪仲清先生笔下的案例,有时候觉得现实远远比小说中更残酷,这里面有很多不开心的孩子,被误会、被打骂、被嫌弃,所有的这些难以启齿的痛苦,却被大人用轻描淡写理直气壮的一句话来掩饰:这样是为你好!洪先生举了一个很小的观察案例,偶遇一个小孩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因为一个大小孩推了这个小孩,他跑去爸爸那边求助,结果这为专心刷手机的爸爸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你是不乖吧。孩子有点委屈,因为年龄小也无法反驳。其实大人应该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孩子,自己的孩子因为年龄小,被人推了,他不去安抚孩子,还去责怪他,这就是所谓的“为你好”的厚帽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小时候要是跟小伙伴干架了,别人家的父母来告状,父母面子上过不去,也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抽自家的孩子。其实也不是说一定要护犊子,但是你作为一个大人,得先蹲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的,因为什么事起了争执。要多学会倾听,而不是急着处理问题。

  记得之前有个女孩子说因为在外租房,隔壁有个老师对她骚扰不断。她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结果父母的态度是,是她有问题,所以男人才会对她感兴趣。想想这句话,足以从头寒到尾。书中说“倾听就是一种处理情绪的能力,尊重也是。”而这样一味只知道指责自己孩子的父母,首先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其次不尊重孩子。与其说他们在怪孩子,不如说他们不信任孩子。信任是相互的,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也没有,孩子也会关了与父母倾诉的这道门。

  《我想倾听你》中提到“与其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沮丧,不如多花些心力照顾自己、建设自己。”其实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如同一面镜子,反射着大人的成果。如果大人喜欢说谎,孩子也会跟着学。如果大人喜欢到处说别人的缺点,孩子也会口无遮挡。大人黏糊孩子,孩子也无法独立。有一句俗语叫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会投射很多东西。而大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

  《我想倾听你》主要讲述的是面对亲子关系中,要先学会倾听,用平等柔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以爱或者亲情的名义来绑架孩子,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一句我都是为你好,一句我不是外人,往往最亲的人,肆无忌惮,说出来的话更容易伤害到对方。在家庭沟通中,要先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才会产生良好的互动。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四):回到赞美的本质

  一

  刚从学校分配下来,我特别吝啬赞美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成绩视而不见。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课堂上经常出现讲小话的现象。后来,一位年长的教师,建议我去捕捉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这种方法,在工作的第一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糖吃多了也不甜。”有段时间,我赞美学生上瘾了,不论大事、小事都赞美,久而久之,学生也变得麻木了。赞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二

  赞美这件事,该如何执行才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有些人会说,先赞美,称赞久了,感受就会自然而然出来。这种观点可以这样理解,称赞是真诚地传达对对方的正面感受。

  记得有一次,一位三年级的孩子从家里给我带了一袋杨梅,杨梅的味道很一般。但这个孩子,花了一上午时间从杨梅树下采摘下来的。得知这个事实,我很真诚对孩子说:“谢谢你,给老师从家里带来那么有特色的水果。老师吃了,感觉跟市场上买的不一样。”孩子听后,一蹦一跳消失在教师办公室。

  所以,最好的赞美,是肯定彼此之间的关系。

  三

  在临床心理学家洪仲清《我想倾听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类似的例子。书中写了青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夫妻与情侣之间的沟通问题,人际与家庭沟通中出现的小故事。

  你可以透过这本书来审视自己的沟通方式,学到很多说话的技巧。比如,不要轻易评判人,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如何赞美和鼓励一个人,如何理解一个人,再去谅解别人。

  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是赞美的魔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具体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长”。 这也应正了中国的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对孩子的某些短处不必耿耿于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真诚的肯定他们。这就是最好的赞美。

  当了教师后,我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懂得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懂得用真诚的言语肯定学生,赞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是啊,好的赞美,就是”微微一笑很倾城“,笑容里有点甜,学生不怕甜!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五):倾听是种能力

  有这样一个问题,问人为什么会有两只耳朵一个嘴巴,答案是叫上帝希望人多听少说,也就是说倾听远比表达更重要。

  人从家庭中来,走到社会中去,一辈子都在人的世界里来往,一辈子都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如意,处理不好处处荆棘。归根究底,就是一个交往方式的问题,而交往便涉及到表达与倾听,很多人都知道表达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倾听的能力。

  倾听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比如夫妻间的表达,一个这样说,一个却那样听,男女间的差异考虑问题的角度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学会倾听,也就是学会理解,可能会让我们收获更良好的关系。

  来自台湾的心理师洪仲清的新书《我想倾听你》,就是以一个又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来为我们讲解了倾听在各种关系中的重要性。孩子的夫妻的自己的社会的老人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交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者通过把日常咨询的案例记录下来,发表在博客上,收获了大量的读者,影响力广泛。

  通常来说,最关系这类话题的大概就属做父母的人最多了,因为我们会不时地发现,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我们不停地做准备,却总是敌不过现实中的一道又一道沟坎,故此父母们都意识到了自己做为一个成人的成长重要性,愿意去学习去改变。有些人发现得早有些人发现得迟,有些人是在未出现问题时就做功课,有些人则是出了问题才警醒。做父母的对于孩子,很大程度上都是倾听的能力不够,也许是因为成人这个角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导致父母会忘记以平等的姿态去倾听。故此,我们需要常常把心静下来,聆听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身为父母,我们本身也不是完人,尤其是有很多人的原生家庭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会延续到现在的家庭中去。故此,心理师也会带咨询者去探询根源,帮助咨询者解决内心深处的心魔。所以人们说你若想改变他人是难于登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自己先改变。就像是你若要温暖,必先让自己发光发热,虽然你会觉得很辛苦,但你是那个先意识到的人,你就不得不如此。如果你愿意自己的一生变得全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仿佛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人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是的,出了问题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大概就是心理咨询师存在的意义吧。做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也是怪不容易的,每天听别人倒苦水,是别人情绪的垃圾箱,这首先就需要一种强大的倾听能力。让我们在他的故事中收获一些教益吧。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六):学会好好听,好好说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诗里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读着它,使我渐渐领悟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一场因爱而来的邂逅。自己面前那个或娴静或调皮或敦厚或活泼的孩子,他的生命和要过的人生,既不属于父母,也不属于任何人。他,只属于他自己。

  然而,有多少父母真正认识到这样?自从有了孩子,父母常常将自己的思想凌驾在孩子之上。打个比方,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不喜欢上奥数课、英语课、钢琴课,只喜欢上自己最喜欢的画画课。可是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学得不够多,不能让孩子从小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下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每个周六、日陪着孩子辛苦地奔波在毫无快乐可言的繁忙学习路上。再比如,孩子有某些言行不符合父母想法的,往往会引发父母一次次的高要求,甚至呵责“你怎么算个数也不认真?”“考试要达到全级30名以内才行。”“作文没写好,重写”……父母们,最关心的是孩子是否达成了自己对他的期望和要求,而甚少去关心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我今天不开心,我今天遇上了麻烦事,我想找人倾诉苦闷,我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此情此景,就是当下众多父母和孩子的日常。

  台湾心理学家洪仲清《我想倾听你》一书,旨在帮助父母学会好好倾听和说话。而在学会这两种有效沟通之前,父母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只有我们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经由自己而来的孩子,才能更心平气和去处理亲子关系,从而让教养走在一条沟通顺畅的道路上。

  良好的沟通是有效教养的前提。

  父母温馨地陪伴,耐心地倾听,温和地引导,是让孩子接纳我们,亲近我们的法宝。书中所有的小故事,都围绕着这几点展开。经由此,我们充分认识到: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好坏,对孩子能否快乐成长甚至成材至关重要。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更好地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少端权威的样子,以一种平等姿态与孩子好好沟通。耐心以及富有同理心地倾听孩子——不轻易批判孩子,只评价事件本身;不随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赞美和表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犯错,第一时间不是大吼大叫,而是先表达共情,在心平气和中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好好听,好好说是一门沟通的艺术。父母不把孩子当孩子,而把他当作一个与自己平等的独立的人的存在,才能发自内心作出改变。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让亲子关系真正和谐,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越来越好。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七):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

  人生而为人,总在社交和沟通中,我们一贯认为交谈让我们交流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别人知晓我们的思想,在交谈中学会成长,了解他人,感悟自己,融入世界和圈子,实现人生的目标。其实在交谈中,最要的一环是倾听。懂得倾听,展现良好的修养,倾听别人的故事和想法,思考自己的内心,度量别人的话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时的倾听和随和,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交换思想,获得知识。

  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走走停停,在不同的社会分工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恋情中,我们是平等的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我们是有担当的夫妻二人,是孩子们的依靠,是父母膝下的儿女。在初为人母人父的喜悦中,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小心的呵护,希望给他做好的一切,在漫漫成长的人生的道路上,孩子想要的越来越多,与大人的争吵不断,在交谈和倾听的博弈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矛盾。

  孩童的教育与父母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庭教育的氛围都会在孩童幼小的心灵播撒下种子,温馨的童年教育和快乐的学习生涯,会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生活的更加快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理念和思想需要不断更新,一味地强迫和给予压力,并不能让孩子领会,那些发生在家庭内的故事和矛盾,一次次将父母的教育和倾听推至我们眼前。

  临床心理师洪仲清善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学习,帮助困顿的人找到自己的疗愈之路。在本书当中,将倾听这种神奇的力量传递给我们,为解决家人之间的关系难题提供一个契机。倾听不仅能解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抗与隔阂,也可以疗愈孩子的不解与困惑,让家人之间的心拉得更近,打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和睦的家庭。

  家是内心的港湾,是培养原始信任的地方,也是我们心智成熟的起点。家庭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矛盾无外乎与孩子的不解,夫妻双方的不合有关,当我们的思想不同,碰撞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孤独、无助、抑郁或愤怒,让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找到一条寻找内心支撑的道路,树立健康的自信和信任,才能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实现健康的自我。倾听你我,训练快乐,树立自信和阳光,学会谅解,处理冲突,让大人更像大人,让孩子更像孩子,健康成长。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八):因为爱你,所以要学习爱自己

  她问我:“家里的长辈挑拨我跟孩子的感情,我跟先生说,先生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理她’就好了。现在孩子都不太听我的话,我想要针对这点多跟先生沟通,他就说我在找理由吵架,我跟长辈更是没办法沟通,因为她很明显对我有敌意,怎么做才会让大家满意?我该怎么办?”

  我说:“我确认一下我听到的状况,简单来说,你不想破坏你跟长辈还有先生的关系,还想要拉近跟孩子的关系,是这样吗?”

  她点点头,我说:“这叫面面俱到,你想让大家都满意,这做得到吗?”

  “做不到吗?”她有点疑惑。

  “我猜,世上很少有绝对的事,也可能有人能把家里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妥当。”我问她:“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在大家的个性都没有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你不觉得,如果你跟孩子感情太好,长辈会吃醋吗?”

  “好像也是,不要说跟孩子感情太好,以前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跟先生的感情太好也不行。”她说:“那如果先不管其他人,我要怎么面对孩子?”

  “你孩子是有对你怎么样吗?”

  “他就不听话啊!朝我发火啊!我管他的时候,他就说‘阿嬷都说不用’,本来他小的时候,我跟他感情很好,越大越变成这样……”说着说着,她就哭了,还一直想用呼吸来压住情绪。

  我告诉她:“不用一定要把情绪压住,在我这边还不能哭,就没多少地方可以哭了。让情绪流过去,感觉它,让它跟你同在。”

  我起身倒水,不想盯着她让她尴尬。一方面也缓和自己的情绪,不少家庭里都在上演类似的剧情,我能体会母子亲情被拉扯的痛苦,这种事,听了很多次还是会有点难过。

  她似乎情绪稳定了,跟我说抱歉,我同理了一下她的情绪,再跟她说:“你很怕失去孩子对你的爱,是这样吗?”

  她说:“做妈妈的不是都这样吗?”

  我说:“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可以不爱你吗?”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她说,“嗯……他应该不会……不对……他可以不爱我,那是他的权力,只是这样我会难过!”

  “他真的不爱你了,你难不难过,影响不大。”我说,“他也可能因为青春期,更重视朋友,常跟你吵架都有可能。”

  关系就是有时好、有时淡,还有的时候会水火不容。有时候想想,也不见得真的有什么原因。真的想破头,就算想到原因了,原因也不见得真实,也不见得重要,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

  烦恼常由心造,把一颗心翻来覆去的,不但可能于事无补,还可能滋生更多烦恼。要把心静下来,超越、跳脱这颗烦恼心。我们的思想帮了我们很多忙,但也带给我们不少困扰,让我们困在过去或未来。我们有时候可以当个旁观者,好像是别人碰到这件事一样,这样,我们才更有机会回到关系的本质,常在当下。

  关己则乱,沉淀、静心,自己能站在远方,重新看待那些无名情绪,要往哪里走,便能越来越明朗。《楞严经》提到:“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

  “你当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说,“你觉得该提醒的、该说的、该帮忙的、该告诉先生的、该劝长辈的,先忠于自己的感觉,先求对得起自己,先求心安理得。你管不动孩子,就先把力气收回来照顾自己,他也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也是一种教育。他不尊重你,我们暂时没办法做什么,你不尊重他,就变成身教,他更是有理由不尊重你,将来关系更难转圜。不管他爱你或不爱你,你本来的角色的责任还在,只是我们对他讲话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开始调整,尽可能不要让关系恶化。”

  她有了方向,不再那么慌张。我则用我书里曾写过的一段文字祝福她,能用新的态度重新面对“可能”不爱她的孩子。

  “因为爱你,所以我要学习爱我自己。等我自己拥有了足够的爱,那么不管你爱不爱我,都不会失去我对你的爱。”

  摘自《我想倾听你》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九):学会与孩子和解—洪仲清《我想倾听你》

  学会与孩子和解—洪仲清《我想倾听你》

  当你拥有亲子关系后,你总会有很多迷思,为什么当初那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开始会顶嘴了,为什么和他讲了那么多道理,他一点都不会听,为什么他一点都不理解我身为母亲的担忧,为什么他不知道上进,不像我希望那样谦和有礼,慢慢我们与那个曾经和我们身为一体的孩子越来越远。你接受不了他独立的思维,他也无法接受你的道理,慢慢从亲密到陌生,最后互相伤害。

  80年代的我们的父母,那时候不会关心细节,有相悖的地方,基本都是直接靠一顿揍解决的,所以我们那时和父母当不成朋友,而如果要和现在和孩子做朋友,你要完善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无法和子女和解的父母,总是倍感孤独和痛苦的。台湾心理洪仲清的《我想倾听你》就是从一种独特的角度告诉你如何与子女和解。洪仲清有着十多年的心理研究及临床经验的临床心理师,专长于协助自我内心探索、情绪教育、亲子教育咨询、人际与家庭沟通等。《我想倾听你》是他根据多年的临床案例得到的宝贵经验,主要侧重于与孩子的和解和沟通,但实际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这同样适用于正常的社会关系沟通,适用于与家人 朋友、工作伙伴的交流

  全书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我想倾听你”里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听”,当你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当时情绪状态很好重要。倾听要先让自己客观平静,当自己客观平静才能更好的帮助对方,管理自我情绪。

  交流与沟通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像一种父母,孩子回家后只是简单的问题“作业完成没有?”“考的怎么样?”“学校发生了什么?”

  从什么时候开始,没那么亲密了?爱也变得并不单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于其他孩子,希望他给你带来荣誉感,他渐渐成为衡量你人生的一个指标,而不是他自己。

  在那么多回不到起点的关系中,我们如何调整自己,洪仲清在书中就给出了答案。

  同时,在自我反省的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如何谅解自己,承认自己的有限。一个咨询者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孩子不听她的,她觉得自己很失败。洪仲清在文中重新帮助她自省,什么是成功?孩子听话就是成功吗?父母要独立出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绑定在孩子身上。而这样绑定的人生意义,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偏离自我的。

  而具体如何与孩子互动,在本部分也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何用语言缩减孩子的挫败感?孩子觉得自己失败的时候,作为父母如何安慰?在称赞孩子的时候,称赞他“学习认真”比夸他聪明更正面。还有教我们如何赞美!

  读了这部分你会发现,曾经的我们也是这些想法和意思,我们也是在认可孩子,称赞他们,或者也是在教训教育他们,可只因为说话方式,角度,目的性不同,导致我们的教育不被接受和认可。

  第二部分“不勉强自己难过”,是在情绪上重点对彼此做出了理解。如何处理碎碎念带来的负面情绪,真诚道歉的重要性,先理解再谅解

  第三部分“爱你有能让你做自己”这部分不仅适合亲子关系,甚至恋人、夫妻关系更为适用。

  “爱你有能让你做自己,是一种求之不得的爱”爱一个人,如果只想着满足自己,不愿对方成长,那这爱也是自私的爱,最后只会变成一种形式而已。因为爱你,所以更要学着爱自己,怎样更好的爱自己?这章节都有分段描述。并且教我们如何成为孩子喜欢的家长。

  第四部分,“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开篇是杨绛的一段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竟如此期盼外界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知道我的独立性,我不把梦想建筑在他人身上,我想要的改变要先从我本身而来,在黑暗中我带不走黑暗,我想看到光明,我要先走到阳光下,原谅自己的方法是更爱护自己。

  这本书适合随手翻阅,可以不连贯的阅读,随便打开一章节,看了都会有些收获与心得,他时刻教我们如何沉静的思考,如何倾听,如何建立更新的亲子关系。

  我们的子女来于来于我们,却不属于我们,只有我们自己属于我们自己。

  《我想倾听你》读后感(十):跟有效的沟通,更好的爱(我花近一万学的有效沟通公式这里有!)

  男人女人吵架的时候,往往都吵不到一个层面上去,大家都说男人太理性,女人太感性,有科学家就专门去研究,结果表明:男人吵架的时候用的是右脑,既逻辑推理,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女人是左右脑同时开工,也就是说有逻辑的有情感的,所以吵架中不仅有逻辑还有情感的识别。(大脑的左半球言语占优势,包含了概念形成、逻辑推理、算数运算,而右脑占优势的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包括情绪的表达和识别。)男人觉得女人不可思议,女人觉得男人不可理喻,很大层面上呢,男女性别以及使用的大脑就已经决定好了,但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更好的表达爱,台湾心理治疗所所长洪仲清老师的《我想倾听你》能教会你。

  (一)四种关系中的沟通灾难骑士

  (1)批评,涉及人身攻击,对人不对事,想让对方闭嘴。

  (2)轻蔑,没办法以尊重平等的方式互动,看不起对方,嘲讽、不屑,甚至搞不清对方的意图就否定他

  (3)防卫,犯错时不认错,恼羞成怒,找各种理由扭曲事实,甚至把费的说成白的,好像自己是受害者,转而指控对方的不是。

  (4)沉默,该沟通表达的时候,通过沉默表达生气、拒绝或者忽视。

  (二)灾难现场

  (1)粉碎孩子梦想的家长:当孩子谈到他想要考某所离家比较远的好学校,家长花了许多时间说教,不断打击孩子,说他根本考不上,说他不自量力,说他还不如乖乖去读家长希望他读得学校...孩子不认同的时候,只是微微一笑,家长竟然一巴掌打下去,批评,然后继续训话,等真考上了,家长对孩子说“那只是运气好” 批评、轻蔑的沟通方式

  (2)一天一借口,幸福远离我:朋友抱怨儿子爱抱怨,有错就找借口,好像全世界都错他也没错,巧的是她的先生也抱怨过他做事推脱,只是那一次先生把话说出口的结果,是他气得好几天不跟先生说话,简单来说,抱怨似乎变成一个循环,爱抱怨的父母,很难忍受爱抱怨的孩子。沟通中的防卫,犯错时不认错,找各种理由各种借口。

  (三)有效的沟通,常同时包含说明事情与表达心情

  沟通公式:(描述事件)+(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解读)+(客观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做,对他的好处以及可以增加对方执行要求的动机)

  例如(1)粉碎孩子梦想的家长:明明想表达孩子离家远,自己的担心,确偏偏想通过打击轻蔑的方式让孩子放弃自己的目标。其实可以这么说:你想考到远的好的地方,我有点担心你离我们太远了不能很好照顾自己,我希望你能考离家近一点的好学校,这样我不会那么担心,你也可以比较安心的学习。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担心与希望一起表达出来,让孩子自己抉择,当然不管孩子做出什么选择,也不会把孩子推向更远的地方。

  (四)有效沟通之前,请学会爱自己,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有效沟通必须要客观,控制好情绪,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绪,必须通过不断的觉察,以及倾听,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处理情绪的能力,还有尊重也是。“你不会处理情绪,你身边的人就要接起来,不管是有形的事物,或者无形的情绪压力”。

  情绪很重要,它并无好坏之分,但是它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荣格说“所有别人惹恼我们的事情,都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金树人教授有一段话“在黑暗中,我们带不走黑暗;在情绪中,我们带不走情绪。只要我们看到情绪,情绪就有可能产生质变。当情绪是情绪,我是我的时候,就能拉开观看的角度”当情绪来的时候,试着去接纳它,觉察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才能更好的调节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沟通。别在情绪的时候嘴快过脑,无脑的话,就一直冒出来,伤害彼此。

  更好的爱自己,更好的爱人,更好的沟通,更好的倾听,这本书适合你我她,结合大量的案例与技能方法,让你从中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爱。

  最后引用书里洪中清老师的话分享与你“为了让自己更好,我们需要自省与修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