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教育法的读后感大全
《50个教育法》是一本由陈美龄著作,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50个教育法》读后感(一):拿不走的是知识✍?
《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这本书最大的地方就是三个儿子都好棒,有三个儿子好了不起啊!现代人生儿育女都表示很困难,二胎开放后也有很多不生的。过去的女人都好能生,能生不是福气吗?外国女人都蛮能生的,儿女成群多好啊!
《50个教育法》读后感(二):很棒
刚刚看过,指点迷津之作!看后很有启发!无论是抚育小宝宝的妈妈,还是青春期孩子的妈妈都适合。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力荐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力荐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
《50个教育法》读后感(三):第1章第3节 家长承担着教育的全部责任
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我也非常认可这个观点,老师只会教孩子一或者两年,而且只是教知识的部分,而孩子更重要的人格教育的部分是一定要由家长来完成的。
而且父母是陪孩子最长时间的,对孩子最了解,责任心也最强,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了解是最全面的,他才能给予孩子最恰当的教育。
《50个教育法》读后感(四):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让孩子优秀先让自己优秀
惊讶于教育的成果,三个儿子同样上了斯坦福。
其中当然有很多他人难以复制的,很高的教育投入,优秀的父母地位(母亲就是斯坦福博士),但是一些教育理念还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教育的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只是一个补充。
适当表扬,而且表扬不说谎。
阐述事实 父母就是父母,不能和朋友的关系所混淆,容易造成失位。
教育让孩子学会有梦想,能肯定自我,努力去实现,不畏惧失败。
锻炼身体,学会提问,有专注力,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自制力。
用音乐,艺术和运动完善人格。
《50个教育法》读后感(五):透过文字,仍能感受来自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可能书名会有点功利,但购买前已经观看了豆瓣书评,而这本书,也真的没有让我失望。购买此书,并不是希望孩子以后能考个多么好的成绩,上多有名的学校,当然,如果是,那更好。而更加希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拥有更有意义的人生。简单理解,希望孩子能更加自立,快乐,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就像文中所言“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孩子做梦,并且为了让他们接近这个梦而督促他们努力”。
这本书罗列教育的方法很多,有很理论的也有实操的。最大的感受是母亲对孩子教育的用心,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满满的爱意。
作者以“爱”为基础,用“快乐”“有趣”的方法,教会了孩子对世间万物的认识。让孩子拥有正面的三观,独立的人格, 善良的内心。当然,还有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文中就能感受这一家子优良的家风,甚至非常羡慕作者的3个孩子能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
自己的童年无法再来过,作为一个母亲,我也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氛围的家庭环境。向作者学习,用最大的耐心和最深厚的爱,引导孩子领略世界的美好,探索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50个教育法》读后感(六):育儿入门书
书里强调了孩子“自我肯定力”的重要性,父母不能总拿孩子去比较,不是做到了才是好孩子,只要努力过就是好孩子,要全盘接受自己的孩子,给予保护并帮助他们发挥长处,拥有一颗认同自我的内心才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作者倡导快乐的学习,不要把学习当成任务,其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可以学习,并不一定非要在学校或者通过书本。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学习。当孩子向你提问时,最好可以放下手上的事情立马帮助他解答,不要让孩子失去探索的精神。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梦想,锻炼他们的判断力,随机应变力,质疑力,父母不要总帮孩子做选择,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做选择。不要总把他们当成孩子去对待,让他们参与到父母的对话和决策中,更加开放,耐心,平等去对待他们。
书中还讲了关于金钱,青春期,恋爱,考试等很多问题,作者分享了很多她和孩子们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可以在以后加以实践。总的来说是一本看起来非常轻松,浅显易懂的育儿入门书,每篇都很短,很适合睡前或者碎片时间阅读。对于建立自己的育儿观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她写的另一本《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和本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其实只要选一本来阅读就好,教育理念是一样的。
《50个教育法》读后感(七):和现代的一些理念背道而驰
没想到失手买了这本鸡汤育儿书,竟然还读完了!有好的部分,比如作者的耐心和坚持,更多是和现代的一些理念背道而驰的部分。
一是作者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以为是,因为儿子成功就学而把一切教育方式都认为的成功的,其实在我看来很多无法接受的地方。
二是里面鸡汤满满地填塞了各种品质、能力和人生哲理,实实在在的育儿干货比较少。
三是那种孩子第一,为了教育放弃一切休闲娱乐和夫妻感情培养的想法,作为一个现代父母真的无法接受。难道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是孩子安全感的根本吗?通读全书,我始终替作者感觉好累好累,因为她将教育安排的太满太多,每一刻不上班的时间都是在为孩子、为教育服务。什么漫画、电子产品、果汁之类的东西,杜绝了固然可敬,但丝毫没有缺点的人让人觉得一点也不可爱。
四是一个博士妈妈,在文章大谈什么药膳、养生、阴阳五行,作为中医黑的我实在无法接受。她的孩子确实获得了中西文化教育的精华和优越性,但作为母亲的总结性提高和反省能力有待加强。
当然,她确实是一个成功的妈妈,从她漂亮的人生履历和儿子的优秀学历可以看出。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大儿子考上了几所名校,他没有选择第一名的学校,反而选了第八名的学校,理由是这个学校有骑马和野营课程,作为母亲竟然同意了!非常佩服她对儿子选择的尊重
《50个教育法》读后感(八):想复制成功就错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妈妈陈美玲(Agnes Chan),香港出生,日本出道做歌手,后来去斯坦福攻读教育学博士。书的内容是她对教育三个孩子进入斯坦福的点滴经验和感悟。
我其实一直不相信这类教育书籍。买来看的原因是当时看了一篇文章中提到这本书,有个点触动了我(这个点已经忘了)。翻了一遍,和自己想的差不多。
陈美玲本身作为非常优秀,且是教育专业人士,斯坦福博士,她的孩子优秀和能进入斯坦福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我相信她真的有些心得,这本书也写的很直白诚恳。其中一些说法有借鉴意义。但因此而复制人家的成功就实在是想多了。我觉得这是“基本归因错误”。
摘录一些书里觉得对的
# 家长的觉悟
1. 家长承担教育的全部责任
2. 不要期望朋友般的亲子关系
# 教育的目标,希望孩子具备的素质
1. 能自我肯定
2. 不被金钱控制
3. 有出头的勇气
4. 选择最难走的路
# 赋予孩子15种力量
# 培养孩子好学的9个方法
1. 陪孩子做作业,直到初中为止。
2. 音乐,艺术和运动完善人性
# 应对青春期
1. 恋爱是人生重要经验
2. 共同讨论人生哲学难题
苏菲的世界, 弗兰格和祖伊
3. 吵架后,直面交流。
《50个教育法》读后感(九):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與子女一起學習成長
《50個教育法 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
作者是陳美玲(Agnes Chan):香港歌手(主要唱日語歌),本身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更運用「Agnes式教育法」培養出三名兒子,均考取史丹福大學。因為其出色的教育理念,她本人亦曾經被提名為香港教育局局長(傳聞)。
在這本書中,她首要總結了對父母的8個覺悟,其次才是對兒子教育的11個目標,賦予兒子的15種力量,培養孩子的9個方法,以及應對孩子青春期的6個提示(加起來夠50個方法沒有?)。
原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與子女一起學習成長的過程。
一年前我曾經與區老師討論:育兒經一類的書籍,真相就是就算這些斯坦福、劍橋大學的寶媽把她們從世界頂級大學學到的育兒知識全數教給你,你也不一定能做到她們這樣。因為除了這些方法之外,還有一個她們沒告訴你的重要因素就是這些寶媽本身就很優秀,優秀到可以提供更多資源,甚至可以影響外界對她們子女的更多「關照」……
現在我要更正,父母是孩子的起點沒有錯,但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才是決定他們前行的力量。方向、鼓勵與支持同樣重要。
#開學季# #子女教育# #夜讀#
《50个教育法》读后感(十):迷茫的时候,选最难走的那条路吧
哎呀,觉得书里说的最好的那段话
就是,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做梦的过程
结果发现已经有人拿来做标题了
就拿书里的别的一句话来做标题吧
整本书没什么特别具体的方法
但是确实让人受益匪浅的书
体会作者的用心
作者家族就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家族
作者本身也是斯坦福毕业
所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啊
当然,这个好妈妈的文化水平也得不错哦
书里有很多话都说得不错,
✿钱财、名誉如流水,
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
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
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
所以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能与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时间,
只是人生一瞬而已。等他们开始去上学,
一天之中只有几个小时
能待在一起,所以,
尽可能多分一些时间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一个教会孩子做梦的过程。
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给予他为实现梦想所需要
的工具和知识,使他抱有朝着梦想大步迈进的勇气。
并且教导他,即使遇到了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
的气势,即便达到了目标也要有不耀武扬威的谦虚,
这就是教育。
✿教育的关键,
就是让孩子做梦,
并且为了让他们接近这个梦而督促他们努力。
✿迷茫的时候,
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若是选择难走的那条路,
就不得不付出相应更多
的努力,但从结果上来看,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
✿阅读理解能力:看书的时候我不光读给孩子听,
还会对他们说,接下来你来读给妈妈听哦
让他们自己发出声音读,内容更容易记在脑子里。
读完之后,再叫孩子给爸爸说说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因为如果要解释给别人听,必须透彻理解内容并做简短说明,
算是给大脑做了一次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