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精选

2021-11-01 00:45: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精选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是一本由[德] 马特·佐勒·塞茨 / Matt Zoller Seitz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一):迷人的废墟《布达佩斯大饭店》

  以文化暗喻和双重结构讲述了一个粉色的残酷童话,影片以茨维格的历史指代杂糅本雅明的叙事理论,在包裹着浪漫糖霜的外壳下呈现了欧洲文明衰落的内核。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对茨维格的文化献礼,是放在欧洲文明那片迷人废墟上的花束。影片极准确地把控着从轻松到沉重的情绪推演,埋藏了无数的文化符号。粉嫩朦胧的色彩笼罩下,欧洲文明的心脏仿佛重新跳动,最后却也止于战争的枪声下。战争剥夺生命和尊严,和平的信鸽垂死挣扎,让我们用屠宰场上最后一丝残存的微光,重燃文明的火种。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二):没想到第一次写长评是为了布达佩斯大饭店。

  我太爱这电影了。爱安德森。之前买过这本书的英文版,几乎快被翻烂。

  但最近发现中文版也有了,看到中文版腰封小盒子还是很动心,果断入了还是都收了吧。

  艾玛,真香!颜色特别正,粉的粉,蓝的蓝,中间那根长长的蓝丝带颜色可以说非常还原。

  很多暗的剧照细节都有,类似衣服上的花纹和褶、墙纸上的图案什么的。

  翻译也很感人,译文读着非常流畅,简直上瘾。

  我还发现英文版居然不能平摊,这么精美的大画册,竟!然!不!能!平!摊!这不科学。

  中文版平摊无障碍,翻到爽。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三):始于对称,终于专业

  作为资深无产阶级,我对韦斯·安德森的对称美学欣赏不来。2012年,他的[月升王国]被全球影迷和影评人奉为年度佳作时,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导演。本着影迷的自我修养,我去看了这个片子,没能坚持看完。故事和格调都太布尔乔亚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想看复杂世界里的复杂斗争,想看做人的辛酸和无奈,想看平静生活里的波浪。

  开局印象不好,导致后面韦斯·安德森又以[布达佩斯大饭店]惊艳全球电影界时,我没有主动去看它。还是影迷的自我修养,即便不喜欢他的电影,但不妨碍我对他头脑中的浪漫而精致的世界如何变成画面,充满兴趣。尤其是当得知[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灵感,来自于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时,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茨威格同卡夫卡、伍尔夫、博尔赫斯一样,是文艺青年心中的灯塔。即便很多人没有完整读过他们的文学作品,也会经常听到或看到关于他们的作品和人生的评论。我还称得上是青年的时候,自然没少听过茨威格大名。

  有个朋友前年送了一本他的自传体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给我。茨威格在书中缅怀了他所深爱但正在消逝的欧洲。写这本书时,他已因纳粹势力在欧洲蔓延,流亡多年。1942年,写完此书后,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

  在读《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这本书之前,我把电影先看了。这次,我很轻易地就被片中两股相互抵抗的力量(一面是日趋残酷的世界,一面是有人固执地恪守文明和人性)所吸引,被主角在不断堕落的世界里保持的体面和善良打动。

  韦斯·安德森为这个从茨威格小说获得灵感的故事,赋予童话的色彩和节奏。他和百年前的茨威格一样缅怀一种逝去的精神。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创造的“昨日的世界”。饭店经理古斯塔夫对服务有着“病态”的要求,细致观察每个客人的需求,在他们提出要求之前,服务已经就位。门童Zero被他收作徒弟,获得了他的善良的庇护。

  那是一个战火即将燃起的年代,古斯塔夫和门童不只是保持着做人的体面和尊严,更重要的是人性仍在。韦斯·安德森的对称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丰富的童话色彩装点了日益堕落而残酷的世界。

  很少有导演会像韦斯·安德森这样亲自“监制”一本别人撰写的关于自己如何创作的书。《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这本书因此有了韦斯·安德森作品一贯的高“颜值”。

  当有人跟你说它好看时,可能不只是说它有深度的内容,也可能是在说它的排版、设计、色彩,以及一张张印刷精美的剧照、幕后照、影片布景,还有导演的分镜头手稿等。本书完全可以说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拍摄指南。

  书中,韦斯·安德森三次接受采访,讲述电影从构思到完成的全部细节,分镜、美术、服装、摄影、音乐以及影响其美学风格的影史经典,都在书中详尽叙述。

  主演、美术总监、摄影师、配乐师等主创,阐述了他们与导演的合作过程、创作思路,即如何帮助他把奇思妙想的画面和氛围实现出来。不得不说,尽管我对韦斯·安德森强迫症般的对称美学没有偏爱,但还是很佩服他——创造了独属于他的脑海里的艺术世界。

  除了对美的固执追求,《布达佩斯大饭店》一书也体现了韦斯·安德森作为资深老文青的兴趣和专业。我们常说艺术家灵感丰富,但灵感不是凭空而来。要从每日闪现的无数胡思乱想中,抓住后来被称之为“灵感”的东西,没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和脚踏实地的专业支撑,绝无可能。

  把一时的想法孕育成灵感,再一点点填充血液、筋肉,正是艺术家的创造力所在。韦斯·安德森在阅读茨威格小说的过程中,抓住了一个讲述逝去岁月的灵感。他完全再造了一个童话般美丽的世界,伤感但希望尚存——“野蛮的屠宰场上,仍残留着文明的微光,那就是人性”([布达佩斯大饭店])。

  电影小到一个道具、一个构图,大到一个场景、一段戏,都需要创作者思考它们为何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韦斯·安德森把它们变成电影里惊艳美丽的细节。

  这些细节,一部分是完全个人审美趣味下的创造,比如那幅至关重要的名画、画面的色彩;一部分是从现实获取素材进行改造,例如不存在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外观参考了历史上某个真实酒店的照片;一部分是从影史经典获得灵感,主要体现在镜头语言上。

  《布达佩斯大饭店》把细节诞生的过程,事无巨细地展现在纸上。我对韦斯·安德森最初的“布尔乔亚”偏见,该收回了。我多少理解了他所偏爱的讲述“文明的微光”的方式。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四):美到不只是一本书了

  家里囤了几本还没看的书,因此禁止自己再买新书了。但是看到公众号里推介这本书的时候,真是毫无犹豫就去买下了。

  看电影的时候就感叹了十万遍“太美了!太有趣了!”,现在能有一本书细细地品味和拆解这本书可真是太想要收藏了。

  之前的某宝又买电影海报的,看了很多都没买,因为家里没有地方挂或贴。这下好了,有了这本书就相当于有了海报。读完可以放起来作为装饰。

  每到周末无处想去,就宅在家里翻看这本美貌的书。现在书已经读完了,排版比较宽松,很有怀旧之美,也能够满足我对电影的好奇心。合上书,心满意足!

  布达佩斯大饭店

  9.8

  [德] 马特·佐勒·塞茨 Matt Zoller Seitz / 2021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五):美到不只是一本书了

  家里囤了几本还没看的书,因此禁止自己再买新书了。但是看到公众号里推介这本书的时候,真是毫无犹豫就去买下了。

  看电影的时候就感叹了十万遍“太美了!太有趣了!”,现在能有一本书细细地品味和拆解这本书可真是太想要收藏了。

  之前的某宝又买电影海报的,看了很多都没买,因为家里没有地方挂或贴。这下好了,有了这本书就相当于有了海报。读完可以放起来作为装饰。

  每到周末无处想去,就宅在家里翻看这本美貌的书。现在书已经读完了,排版比较宽松,很有怀旧之美,也能够满足我对电影的好奇心。合上书,心满意足!

  布达佩斯大饭店

  9.8

  [德] 马特·佐勒·塞茨 Matt Zoller Seitz / 2021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六):美到不只是一本书了

  家里囤了几本还没看的书,因此禁止自己再买新书了。但是看到公众号里推介这本书的时候,真是毫无犹豫就去买下了。

  看电影的时候就感叹了十万遍“太美了!太有趣了!”,现在能有一本书细细地品味和拆解这本书可真是太想要收藏了。

  之前的某宝又买电影海报的,看了很多都没买,因为家里没有地方挂或贴。这下好了,有了这本书就相当于有了海报。读完可以放起来作为装饰。

  每到周末无处想去,就宅在家里翻看这本美貌的书。现在书已经读完了,排版比较宽松,很有怀旧之美,也能够满足我对电影的好奇心。合上书,心满意足!

  布达佩斯大饭店

  9.8

  [德] 马特·佐勒·塞茨 Matt Zoller Seitz / 2021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七):《布达佩斯大饭店》——被粉红泡泡包裹的残酷历史

  在好莱坞工业电影盛行的美国有一位个人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那就是被誉为鬼才导演的韦斯·安德森。他的电影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能让人极度舒适,他对于色彩教科书级别的运用也总是被电影爱好者们与设计师们奉为圭臬,除此之外,他的电影还往往众星云集,裘德·洛、蒂尔达·斯文顿、爱德华·诺顿等大牌明星也不惜在他的电影中饰演一个匆匆一瞥的小角色,这正是因为,他的电影除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之外,韦斯·安德森对于故事的热爱总能构建出一个独属于他的幻想世界,在那里,他所创造的非现实比起现实有着更加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在他异彩纷呈的作品之中,《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导演生涯迄今为止的巅峰之作,这部影片在2014年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十佳电影评选中位居榜首,在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九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发型设计。除此之外还获得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第72届金球奖戏剧/音乐类最佳影片、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等多项重量级奖项。这部作品集大成地涵盖了此前他全部作品中的文学与视觉元素,它有着精心设计的四层嵌套的叙事结构,搭配富有喜剧色彩的角色和夸张的表演,并且延续了韦斯·安德森标志性的视觉风格——完美对称的构图、鲜明而怀旧的配色、以及超现实的运镜方式,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部电影中分别使用了1.37:1、1.85:1、2.40:1这三种画幅规格与电影中的故事背景以及现实中电影发展的轨迹遥相呼应,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同一部电影中同时使用三种不同的画幅规格。

  “奶油蛋糕”、“棉花糖”、“娃娃屋”……人们常用这些甜美梦幻的事物来形容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精美奇妙的外表往往包裹着一颗忧郁悲伤的内核。《布达佩斯大饭店》同样如此,在富丽堂皇的大饭店发生的趣味故事背后,隐含着一个无法逃脱战争的世界的分崩离析。而故事中的角色充当了英勇的反叛者,毫不畏惧地与现实对抗,然而最终却遭到贪婪与权势的践踏,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有人这样评价《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成功地将斯蒂芬·茨威格的幽暗伤怀融入自己的隐秘忧郁之中,创作了这部令人动容的电影,先让我们彻底卸下武装,再将我们深深刺伤。”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源于斯蒂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作者讲述了一个世界的失落。安德森的电影也一直在讲述世界的失落——童年的消逝、家庭的破裂、自我认同的崩塌、以及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样的故事在极大程度上投射了他自己的影子:八岁时父母离婚,他与他的两个兄弟与考古学家母亲一起生活,因不堪承受父母离异的痛苦,安德森在学校成了问题儿童。时至今日,在公共场合提到早年父母离异这件事的时候,他仍心有戚戚——“当时我不愿让人知道这件事。尽管当时周围的家庭也常有这样的事,我还是希望不要在我身上发生。”而跟兄弟们一起在后院探险,编造各种各样的故事,或许就这样成了他当时的逃避痛苦现实的最佳方式,正如一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评所说,“生活所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

  安德森在电影中构建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并以此来谈论幻想的终结。不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动人,还是因为他的幻想根植于真实的世界。在介绍《布达佩斯大饭店》创作花絮的同名电影书中,我们得以窥见韦斯·安德森的幻想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出来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服装、美术、音乐等等这些元素是如何在韦斯·安德森的故事中发挥作用。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有着现实原型。主角古斯塔夫先生的原型来自于安德森的一位老朋友,电影里很多台词都是直接从他那里得来的,包括“亲爱的”这句口头禅和喜欢朗诵诗歌的习惯。在安德森眼中,他虽然“不是一个酒店礼宾员,但他可以是,如果他选择这项职业,也可以是第一个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酒店礼宾员的人”。并且在创作之初,安德森就已经想好了这个角色应该由拉尔夫·费因斯(《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哈利·波特》)来演,甚至坦言说“如果不是他的话,我真的想不到该找谁来演。”(虽然《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两人的首次合作。)

  而拉尔夫·费因斯眼中的韦斯·安德森却与我们想象中“连电影中出现的报纸的全部内容都要自己亲手写”的控制狂形象完全不同——“我想说,韦斯是某种独裁者的印象简直大错特错。因为他不是。一旦拍摄开始,每个镜头他都不吝重拍许多条。他是真心希望演员能够在画幅、构图和摄影机运动的限制之内去寻求更多的变化。我很喜欢这一点。我想这是有创造力的表现。”同时“韦斯并不要求特定的表演风格。他不会要求你以不习惯或不舒服的方式表演。”因此,在安德森的电影创作中,演员有着出乎意料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的自由发挥使得角色更加真实自然。

  电影的喜剧风格参考了很多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尤其是恩斯特·刘别谦( Ernst Lubitsch)和比利·怀尔德( Billy Wilder )。安德森在书中的访谈中提到:“大多来自欧洲的人或者说在好莱坞工作的欧洲人对中欧的诠释一直存在一种美国或者好莱坞自己的方式。这部影片也部分受到这类影片的启发。我感觉灵感主要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电影的拍摄手法则是借鉴了很多60年代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有一段杀手乔普林一路追踪老寡妇遗产代理人科瓦奇的戏份,这一段几乎是逐个镜头还原了希区柯克《冲破铁幕》中的场景。类似的借鉴还有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中角色在酒店中四处走动的场景,以及《007之女王密使》中的滑雪追逐戏等等。不过韦斯·安德森所做的“复刻”并非单纯的模仿,他将镜头内的元素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能体现他“扁平”和“对称”的视觉风格,而这样对老电影的“复刻”也使得《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年代感更具韵味。

  书中还揭秘了在电影里具有举足轻重分量的建筑——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组建”过程。首先安德森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然后在欧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遗憾的是“很多照片中的古老酒店建筑本身依然存在,但全都不复当年光景。”最终在德国的格尔利茨找到一间废弃的百货大楼,并将其改造成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表示“这部电影是一套复杂的拼图,因为我设想的地点根本不存在于任何地方,所以我们的做法是’不如采用能力范围内的一切手段直接创造吧’。”他们的创造不仅限于将远处的高尔夫车和蓝色浴缸运到格尔利茨,还设计了城镇、火车线路甚至还有货币。“所以这不是欧洲。而是欧洲的概念。”电影书的主编马特·佐勒·赛茨给这部电影做出了这样的注解。

  还有一个在书中反复提到的重要灵感来源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尽管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直接由这部自传体小说改编,但其影响处处可见。“大饭店的灿烂岁月是欧洲高雅文化的集中体现——电影中变幻浓缩的版本正是《昨日的世界》里那个让作者醉心重述的奥地利。这是占据电影最大篇幅的一部分。古斯塔夫先生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花花公子,他人格化了茨威格眼中旧日欧洲的一切:鲜明的个人风格、世故的幽默感、极具感染力的乐天性格中闪现着智慧、欣赏传统的同时拒绝被传统束缚,他还有强大的适应力,让他得以逃离监狱疾走乡间,躲避着敌人的追踪,成功夺回《拿苹果的男孩》。”就连古斯塔夫的外貌也与茨威格本人有着诸多相似。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还从来没有呈现出更大的邪恶,也从来没有完成过这样神明般的壮举。”这样对人类爱恨交织的情感也体现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既有守护大饭店的机智风趣的古斯塔夫先生这样的人存在,也有杀人越货贪婪无耻的迪米特里和他的杀手乔普林。而一无所有、人如其名的泽罗(Zero)被卷入到这场遗产争夺战当中,并见证了大饭店的荣衰史正是与《昨日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这种巨大转变的见证人,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见证人”的情感遥相呼应。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话也可以用来概括这部电影的主题——“远处的喜剧,就是近处的悲剧。”历史的车轮滚了又滚,如果说历史或者故事能够教会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物质世界的损毁是必然,死亡亦不能讨价还价,但我们能够做的,是将故事不断重述、代代相传,让故事中的精神永存。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书中,主编马特在与韦斯·安德森第三次访谈的最后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你电影的宇宙里,是否有上帝的存在?如果有的话,他是冷眼旁观,还是会插手故事?”一向思维活跃、妙语连珠的安德森却陷入了长长的沉默,过了一会儿才做出回答——“上帝会插手。”

  大概只有体验过他的幻想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八):明快粉的壳里,馅儿是深沉灰

  本书这种规格的精装图集我书架上有一排,主要都是各类动画影片的设定集。主要成分一般是30%的剧照插画+30%前期设定图+30%分镜和剧情解读+10%相关衍生或者同系列作品介绍。 在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是这么以为的。

  但它不是。

  我是翻到第九页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的……

  它不是那种书——那种充满了漂亮图片,在我写作受阻时,可以随手抽出来放松精神或者寻找灵感的书。

  它的内容,基本上是电影的背面。

  书中选取的各路严肃影评,还有数篇对导演的深度专访,从背面重新解构了这部电影,也勾勒出了导演韦斯安德森才华横溢且不按套路出牌的鬼才形象。

  严肃影评通常是很不好读的,尤其是英文版本,再尤其是译文版本。但如同上面引用的这一段话一样,本书的译文翻译十分华丽,以至于我低头看得入迷,发现脖子有点痛了的时候,已经看了不少。

  然后才想起来应该把它放在我的阅读书架上……它好沉。

  导演的专访很有意思,讲选角时怎么看每个演员的演技,讲他各种神奇的思路,我特别注意到一段,是说影片用了别具一格的旁白叙事,而这是业界知名编剧导师,做编剧课堂的罗伯特麦基最反对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导演并不在乎这点,他选择用自己觉得对和舒服的方式去表达。

  同时他觉得剧本的作用是看起来舒服方便,所以更喜欢写可读性高的剧本,甚至用小说式叙述。而他的剧本拍摄时他本人一定会在场,这给他在剧本的写作上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但既便如此,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剧本是能够直接面向普通读者的。

  这是我最近在不同的地方一再感受到的观念重构,自己之前真的是太教条了。旁白能帮助内容的表现,甚至风格的建立,有什么不能用的呢?

  而无论再怎么抗拒,我们的剧本多数时候面对的都是非专业读者,那么实际操作时,剧本的功能性的确不如可读性更重要。功能和结构之外,花力气细化让剧本读起来舒畅早都是拿下项目定金的要诀之一。

  而且,好的表达哪里来那么多不能和不可以。

  是我书看多了,之前居然着相。

  然而即便是韦导这样的天赋拥有者,跳出规则的基础也依然建立在深谙规则的基础上。书和理论当然还得勤学不辍。

  说到选角,看到一大段说蒂尔达的,这几天因为漫威导演说古一法师选角失误的问题,蒂尔达在我的时间线里各种被刷。打开书再次看到觉得……她真是个好演员,身上具备超越性别的一种无机质的剔透感。并且一人千面。

  超凡魅力

  此外,还有电影的服装设计、配乐、美术、摄影部分的专访,庞杂的细节支撑起了电影中虚构出来得,却又如此真实的世界。

  仿佛为了呼应电影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画幅的拍摄手法,这本书里也用了奇妙的书中书的排版方式去呈现不同的篇章——

  美术的部分,请留意看橙色的书中书边框和书本身页面

  配乐部分的书中书印刷出布质的装帧质感

  这些书中书的尺寸大小各异,表现的材质也各不相同,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看起来画面模糊,那是我特意失焦拍摄的。清晰的当然有,比如——

  (· ·) 我看电影时一定是瞎了,居然错过这么精彩的画作

  有意思的部分还有书里那条明显长出来好一截的蓝色丝带,它和腰封的背面一起,可以组成影片里那个非常有记忆点的点心盒子。

  丝带的蓝色几乎一模一样

  我看到了电影中营造独特的欧式风格的方式,还有大量观影时未曾注意或者根本没想到过的细节,还有影片和书一起对茨威格的致敬,更对金发帅逼导演有了新的认识——那部我超喜欢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也是韦导的作品。

  忍不住小声逼逼一句,为什么同样都是动画导演,人家居然可以这么帅?我要是之前遇到过这么天才又帅逼的动画人,那……

  嘿。

  4星,因为……我哪知道,一本外壳这么粉粉嫩嫩的书里面,文本居然如此扎实,书架扛不住这本大书,低头看得我脖子好疼。呜哇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九):趣谈《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可爱的龙套们

  提及《布达佩斯大饭店》一闪而过的龙套角色,最有名的便是要数十字钥匙同盟成员了,他们是如此广为人知,以至于本书杰出的影评作者也结成了自己的无敌组织——十字笔杆同盟(The society of Crossed Pens)——作为一种遥遥的致敬。

  正如赛茨在第一次采访中所发现的那样:“介绍十字钥匙同盟的一组镜头给了你一个机会,历数所有出现在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人物。”韦斯毫不费劲地立马说出了他们的所有名字:“我们找了鲍勃·巴拉班,找了比尔·默里、沃利·沃洛达斯基,还有最新的一位——费希尔·史蒂文斯。我和费希尔是多年的好友,而且费希尔不仅和我是朋友,和拉尔夫、爱德华·诺顿也是老朋友。”

  韦斯似乎特别擅长交朋友,他总能毫不费力地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然后鼓励每个剧组成员努力发挥自我的潜力,本书中所采访到的剧组成员——演员拉尔夫,服装设计师米莱娜,配乐师德普拉,美术总监斯托克豪森,摄影师约曼——无一例外都对韦斯的才华与为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德普拉的说法——

  尤其是下面这一段,让我想起《Fantastic Mr. Fox》中那个机智诙谐的狐狸爸爸,善于组织鼓舞群兽的它果真就是韦斯本人了!

  不光是瞳仁,其他也很像

  我们不妨来认识一下这些十字钥匙同盟成员:

  埃尔赛西奥宫殿酒店的伊凡先生由比尔·默里饰演。

  他在安德森电影中的出场方式比较特别,是为其中的流浪犬BOSS配音,别说狗和人的额眼分明得相近。

  豪庭城堡酒店的乔治先生由沃利·沃洛达斯饰演。

  他在《穿越大吉岭》中饰演了坐在头等舱中的布兰登。

  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他则为负鼠Kylie配音,没错,就是那只稍不注意就走神螺旋眼的可爱老鼠!

  公主殿堂酒店的迪诺先生由瓦里斯·阿卢瓦利亚饰演。

  这个永远大胡子黑头巾的神秘男子可是韦斯电影中的老朋友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居然主业是珠宝设计师,业余做演员,在纽约还拥有一家茶叶店,据说还是派对狂人,在各种社交场合都有他的身影,永远衣着得体,表情淡定,曾被《名利场》评为“2010年度全球最会穿的名人”,厉害了,我的哥!

  他在《穿越大吉岭》中饰演了面无表情徒手擒蛇的列车长,没错,就是那个被戴绿帽子的。

  在《水中生活》里,他饰演了Vikram Ray。

  在《骑士酒店》中,他居然刮胡子了!这位面容清秀的保安大哥就是他!

  海角饭店的罗宾先生由费希尔·史蒂文斯出演。

  他为《犬之岛》里的scrap配过音。

  里茨帝国酒店的马丁先生由鲍勃·巴拉班饰演。

  他在《犬之岛》里为KING配过音。

  他在《月升王国》里担任讲述者的角色,但其实也是岛上的居民,这也是韦斯对旁白方式的创制之一。

  因而综上可见,十字钥匙同盟相当于将《犬之岛》中消隐于幕后的配音们请上台前,给予他们一个登台亮相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龙套太多太多了,还有斯文顿饰演的D夫人,我当时居然没有认出来,那种衰朽感和《奥兰多》中呈现的青春永驻是如此矛盾,正如拉尔夫在《哈利·波特》中饰演的伏地魔和古斯塔夫先生的优雅天差地别一般。

  本书中比较有趣的另一个细节是酒店前台的扮演者乔治·瑞特曼施伯格,他本身就是格尔利茨(酒店大堂的取景百货公司的所在地)博尔斯酒店的所有者,电影拍摄期间,导演和演员都住在这家酒店,而乔治的妻子则在电影1968年的部分扮演小学教师(开头介绍大饭店段落中出现的作画者)。

  直接从书中拍下来的

  韦斯出尘的魅力或许正在于,他不光使得电影本身成为造梦的媒介,还使得拍摄电影的过程也成为梦幻的实现,电影在他手中像是一幕互动式的实验戏剧,时时欢迎着所有愿意做梦的朋友加入起舞的行列。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读后感(十):整齐的盒子里珍藏的,是自由蓬勃的生命

  风格家韦斯·安德森有一位导演,只要一眼,粉丝就能立刻叫出他的名字——韦斯·安德森!韦斯·安德森是当代美国电影人中一位罕见的全才型作者导演,不仅自己写剧本、设计分镜,也会全面介入摄影、配乐、美术等环节。强迫症般的对称构图、糖果般明艳的配色、精致的布景道具,这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风格。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作为安德森最具野心的集大成之作,自问世以来,仅凭颜值就征服了无数粉丝、设计界精英、甜点达人……以及广大热爱美好事物的粉丝。

  令人垂涎的可口色彩——

  令人愉悦的对称构图——

  令人唏嘘的怀旧氛围——

  童话般唯美的画面、明亮饱和的配色、清新怪诞的画风、蠢萌荒诞的演绎,招牌式的居中构图……这一切韦斯·安德森电影作品中的经典要素,都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井喷式”爆发。或许只有他能将这样一部内核悲凉的时代挽歌,这样一个混合着谋杀、越狱、盗窃等情节的故事,拍得如此轻盈动人。

  安德森借这部电影集中表达了对讲故事的热爱。影片虽然集中在祖布罗卡这座虚构的中欧小镇,停留在布达佩斯大饭店这座“舞台”,但故事真正触及的范围却远远大于场景。安德森拍摄这部电影的动因有他自己及亲友的亲身经验,有汉娜·阿仑特对欧洲的研究,最重要的,他也在片尾点出: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斯蒂芬·茨威格。真正要读懂“大饭店”,需要到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中寻找。

  斯蒂芬•茨威格

  1942年,斯蒂芬•茨威格写下人生最后的传记《昨日的世界》,用一生的回忆向一个时代告别,书中深切地缅怀了战前欧洲的人文精神家园与逝去的黄金时代,这深深打动了安德森:

  安德森用电影艺术作出回应,带我们回到昨日迷人的废墟,用万花筒般的镜头,让我们重新审视逝去的秩序、优雅和魅力。

  “野蛮的屠场上,仍残留着微弱的文明之光,那就是人性。”他将大历史的情怀注入到小清新风格化的故事里,先用甜美的外表吸引我们进入那个世界,令我们卸下武装,再将我们深深刺伤。

  无论是代表优雅的古斯塔夫,还是传承礼仪的泽罗,他们真正的遗产是故事。这是一部关于故事的电影。四重时空层层嵌套,「故事中又有故事」。

  这是泽罗的故事、古斯塔夫的故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也是茨威格阿尔卑斯山间别墅的故事、奥地利的的故事,更是欧洲的故事,万事万物的故事。

  电影画幅会随着时空不同而变化

  这部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的超人气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在这本由韦斯·安德森亲自把关设计的电影书中,你不仅可以一窥这位全能导演的天才创见,更能看到一群怀揣童心的人如何用匠心打造触感真实的世界。

  在安德森虚构的中欧小镇中,大到大饭店所在的城堡,小到点心盒包装、护照、遗嘱、钞票、邮票、旗帜、报纸……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本书中就囊括了大量首度公开的一手资料,不仅有艺术品一般的服化道设计图纸,还有导演亲笔手绘分镜稿和他的艺术家女友绘制的原创造型插画(磕到了),以及跟成片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的分镜图;种种疯狂压预算仍美轮美奂的布景制作大法,处处体现贫穷也限制不了的想象力。

  安德森亲笔手绘分镜稿

  超萌专属原创插画

  龟毛导演当然要折磨道具师:打开点心包装时,盒子的四面必须同时落下。(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安德森筹备每一部电影时,都会请专人制作“动态分镜”(上图左侧的素描小动画),演示出每一个镜头实拍时呈现的样貌,并亲自配上对白和旁白——现场讲戏就是给演员看这个。团队有了这个蓝图,工作也会非常高效。

  内饰考究的火车车厢戏竟是在木板小推车上拍的

  本书分“3幕”,堪比一部幕后纪录片,从角色到表演、从美术到配乐、从文学到生活,导演亲自讲述构思到成片的整个过程,揭秘一个完美主义者如何用手工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世界,不仅有严谨的镜头美学、灵感来源,还有独门旅行淘宝式创作法和时尚经(甚至有乐谱)。主创团队在此首度集结,360°全面揭秘神作背后的魔法配方。

  《拿苹果的少年》这幅“文艺复兴名画”,竟然只是个道具?还有片中那幅替代它的赝品,是不是一看就是埃贡·席勒的作品?不,它也只是个道具。

  服装风格借鉴自克里姆特

  作家的书房场景,墙纸与窗帘的图案让人隐约想起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的画作与库布里克《闪灵》中眺望酒店大厅的地毯纹样。两人背后,长毛象在冰川时代艰难求生的装饰画暗合影片主题涉及特定时代的逝去和生活方式的消亡。

  这些一闪而过的报纸上的标题和文字,都是安德森亲自写的。报纸很重要!不仅传达关键情节信息,参与叙事,更是让这个虚构世界真实可感。

  音乐到底是怎样为这个传奇故事添彩的?

  伯格曼《沉默》

  刘别谦《街角的商店》

  《红菱艳》

  《电影艺术》作者、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领衔一个神秘撰稿人团体——十字笔杆同盟,组团cosplay,从文化、时尚、美术、音乐、文学、电影美学的角度带你细读这部内涵丰富、视野宽广的作品。

  波德维尔压轴作评,拉片分析安德森的“4∶3 画幅挑战”,看安德森如何用不同比例的画框玩转时间轴,把小津安二郎、北野武、巴斯特·基顿、戈达尔也爱用的构图发挥到极致:

  首先这是一本色彩之书。

  装帧设计处处有巧思,从打开到合上,见证大饭店时代变迁。

  整本书犹如一座建筑,有楼层有房间(当然,少不了极致对称!)。

  版式设计也呼应建筑结构。

  复古风“书中书”,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封面封底。

  旧报纸设计,与电影氛围高度一致!

  书中书样式,蕴含“故事会无限传递”之义。

  硬精装方脊,锁线工艺,可180°完美平摊,随心翻阅,无惧损坏。

  特8大尺寸开本,动人细节尽览无余。

  多幅跨页大图,饱览标志性明亮配色、唯美名场面、明星剧照。

  封面复刻原版书高透明度UV工艺,“点亮”大饭店的每扇窗户

  内文采用高磅数128g太空梭哑粉纸,厚度、韧度、硬度俱佳;全彩四色印刷,经过专业调色,力求复刻原品细腻色彩、饱满质感。

  随书附赠:专属于你的酒店入住邀请函;腰封隐藏点心盒图纸,轻松DIY甜美晒书利器~

  即刻拥有,开启这场灵感迸发的创意之旅吧~

  「生活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

  献给每一个热爱故事的人,纪念一切我们可能失去的美好。

  ———————附几个常常被误会的点——————

  韦斯·安德森是金牛座,不是处女座。(五一劳动节生日,今天他52岁了~)

  韦斯·安德森这个精神巴黎人,甚至不是扭腰人,而是得州人。

  布达佩斯没有大饭店,布达佩斯大饭店不在布达佩斯。主要拍摄地在德国的格尔利茨(一半在德国,一半在波兰)。

  大饭店的场景都是实景拍摄的,在格尔利茨的一家百货公司(去过朋友说,不让进,哭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