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时刻》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冰上时刻》是一部由刘汉祥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上时刻》影评(一):冰上时刻
《冰上时刻》是关于我们现实生活与自己梦想之间的一部影片,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同,但我们都需要有自己坚定目标和梦想,这样在未来的路上才可以越走越好,父母其实才是我们的导师,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奋发图强,为了自己为了父母都要加油,不管是体育还是其他的梦想,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我们一起加油⛽️,电影很好看,推荐大家去看
《冰上时刻》影评(二):没有所谓的“正确”人生道路
对于运动类题材的纪录片来说,《棒!少年》给人的印象真的太深刻了。如果《棒!少年》说的是坚持,拼搏和成长,那么《冰上时刻》应该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与陪伴了。 同样也是一项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不熟悉的运动,都是只存在于“听说”中。而这部主要记录的就是普遍认为的普通家庭中,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与陪伴下,坚持自己的冰球梦想。孩子是国家和父母的希望,梦想与学业的权衡,各个家庭,各不相同。 个人很喜欢曲瑞晨妈妈的教育方式,孩子有想法,父母尽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妈妈和曲瑞晨都会有正常的沟通,多听孩子的想法,多引导,少否定,这样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同样对于孩子的未来,这对父母采取的也是平心静气的沟通。从一场输掉的比赛也能看出,曲瑞晨是最有对抗对手的勇气的。 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当我听到于立凡爸爸一遍又一遍压迫式教学,我都要崩溃了,更不要提孩子。 我想《冰上时刻》给观众给父母更多的,可能就是在教育方面的是反思了。希望在中国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开放性,正确引导的教育方式。
《冰上时刻》影评(三):聚焦儿童成长的纪录片
承蒙观影团提供的机会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是平时几乎从未接触过的观影类型。几个小学年龄的孩子在各自成长中传统教育和天赋特长的冲撞让每个孩子和家庭做出不同选择,又是和北京冬奥相关的冰上运动,对同样面临抉择的家庭甚至个人都是一种思考。纪录片不易,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走得长远。
此外,说到冰球运动,也是近些年才逐渐被大众知悉的一项冰上运动。希望借北京冬奥的东风,能够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
同时,也希望纪录片里的几位小主人公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所愿,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冰上时刻》影评(四):成长,如履薄冰
近年少见的一部能窥得一角城市中产家庭教育的纪录片,外表是关于冰球的体育题材,里子讲的还是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映后导演QA环节反应说选择三个人物是因为各自性格和家庭的原因。但是去美国发展的翟子男是其中我感知最弱的一个人物,他的家庭也没有明显的情节冲突,相比与其他两位就显得逊色,难道说加这个人物就是为了横向对此国内的冰球体制,增添国际视野嘛?(苦笑) 部分镜头过于冗长,尤其是于力凡与父亲在冰球场对峙的高潮场面,本来几个全景镜头就能交代父子之间的和解,让人动容,但后面又给了数个特写镜头,情绪反倒会down下来,给的太满太多,反而过犹不及。(虽然导演解释说是时长不够拿不到标,所以会添置一些镜头,损失节奏感) 好了,骂归骂,还夸还是要夸,导演镜头感真的把控的很好,尤其是曲瑞晨和他母亲夕阳滑野冰的那一段,极具写意美感。这一刻能明显感受到人物的成长与蜕变,以及亲子关系极为融洽的时段。 片子里可以看到城市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极为焦虑和内卷,不在学习上卷,也要在冰球上卷。其实孩子也是从一个赛道被逼到另一个赛道上去,他们没有平凡的权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乡下的孩子只能通过卷学习来生存,而城里的孩子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没有像农村孩子那样只能选一条路,还会在许多条前迷茫无措…… 或许这部片子也不能给我们关于成长的答案,只能是了解别人的人生。
《冰上时刻》影评(五):冰上时刻-个人感悟
冰上时刻,讲的是冰球运动。
1、首先是让我对冰球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运动需要许多非常专业的装备,穿好衣服、护膝、头盔、冰鞋看上去就很重,一个成年人刚开始都站不稳了,何况是孩子。冰球运动的要求也很高,它不仅要求好的滑冰技术是基础,还要有很快的反应能力,和很强的团队意识,所以打冰球职业真的是需要大量的训练非常辛苦,还需要保持有热爱的心才行。
2、其次是让我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对孩子追求梦想的路是多么的重要和不容易。尤其是这项冰球运动,真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并且要坚持。父母一旦放松懈怠了,孩子的追梦路就很可能就断送了,所以为了孩子的体育梦,父母一定要尽全力去支持。
3、这个电影以孩子为中心,也让我感觉到中国在类似冰球这样的冰雪运动上,如果想要在世界范围排得上名,就只能从孩子身上寻找希望了。正如片中的情况,孩子们为了得到更好的冰球运动水平提升,在国内找不到很好的资源和平台,只能不辞辛苦的跑到国外去训练,学习,这样更增加了成本。所以这群孩子真的很棒,不仅是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是在为中国的冰雪运动项目努力,积累经验。祝愿他们能克服未来的重重困难,为中国在冰球运动上取得傲人的成绩!加油!
《冰上时刻》影评(六):冰球精神
《冰上时刻》是一部反映国产体育向冰球少年养成类的纪录电影。也是一部非常诚恳,值得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的影片。 这部片子拍得非常真实,影片很生动地反映了一群孩子在自己的梦想中成长道路的历程,以及家庭为此而付出的努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亲情、共同成长,还有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铺路上遇到的坎坷…… 听主创讲,这部影片拍摄历时三年,没有脚本,没有排演,素材完全来自3组家庭真实的生活状态,没有一句台词是提前排演的,作为纪录片而言剪辑呈现的视角很不错,而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力量,才最打动人。展现了看得我不由多处落泪,叙述报告全面但也不失精辟。 我虽然没有孩子,但我也懂得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孩子能将一项兴趣发展成热爱并且坚持下来,更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付出,片中的几位爸爸妈妈都好棒呀! 虽然我对冰球了解甚少,但体育拼搏精神的勇气、自信、力量一眼就看出来了,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坚持到最后才会成功。
《冰上时刻》影评(七):冰球精神
《冰上时刻》是一部反映国产体育向冰球少年养成类的纪录电影。也是一部非常诚恳,值得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的影片。 这部片子拍得非常真实,影片很生动地反映了一群孩子在自己的梦想中成长道路的历程,以及家庭为此而付出的努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亲情、共同成长,还有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铺路上遇到的坎坷…… 听主创讲,这部影片拍摄历时三年,没有脚本,没有排演,素材完全来自3组家庭真实的生活状态,没有一句台词是提前排演的,作为纪录片而言剪辑呈现的视角很不错,而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力量,才最打动人。展现了看得我不由多处落泪,叙述报告全面但也不失精辟。 我虽然没有孩子,但我也懂得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孩子能将一项兴趣发展成热爱并且坚持下来,更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付出,片中的几位爸爸妈妈都好棒呀! 虽然我对冰球了解甚少,但体育拼搏精神的勇气、自信、力量一眼就看出来了,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坚持到最后才会成功。
《冰上时刻》影评(八):以运动为外壳的家庭纪录片
看了首映,三个少年的冰球之旅固然令人感受到追求梦想的艰辛,但坐在荧幕前,打动我的反而是少年的父母们如何面对孩子昂贵的梦想。
于力凡个性不太强硬,他总是下意识望向父亲所在的地方。这个男人纠正他的动作、不满他的表现,在他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握紧球杆站在一旁,仿佛下一刻自己就会成为挨打的对象。观影过程中,我对这位父亲没有一点好感,他逼迫孩子参与竞争,将自己儿时被体育老师不待见的过往投射到下一代身上,于力凡看起来小心翼翼,不敢还嘴,偶尔的争辩也会迅速被父亲以更大音量压下。这份不理解直到影片四分之三的地方才逐渐释然。
北京一个公园里,于力凡正在练拿球,父亲的多次批评终于引来了他的反抗。“有本事你来试试啊!”于是下一个镜头,父亲穿上了守门员的护具,挡在门前,于力凡成为挑战者。攻防之间,孩子的释放着自己所学和多年累积的怨气,回应父亲“就这?”的挑衅。就在那几十个球射门的时间里,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像父亲所期望的一样,往“男人”迈进了一大步。
曲瑞晨大多数时候由母亲照料,父亲在外地工作挣钱。这个家庭最大的分歧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梦想的态度。每年几十万几十万地烧钱,还要送去美国读书,这样才有机会打世界顶级的职业冰球。在纠结是否要把孩子送走时,父亲问了一个灵魂问题:“我们养孩子是为了什么?”在母亲全力支持孩子梦想的对比下,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有些自私,但谁说父母就必须为,下一代付出所有呢?
相对来说,翟子男的家庭似乎是最为和谐的,母亲辞去律师的工作全职照顾他在国外的生活学习,等他到了一定年纪可以自主生活,母亲也准备随时继续工作。
导演刘汉祥专注于做儿童纪录片,有父亲身份加持后,他的视角从儿童逐渐转向了父母一方,在这部影片中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或许会有很多人把《冰上时刻》和《棒!少年》一起比较,同样都是小众运动,同样都是关于少年成长的故事,但本质上讨论的东西还是有所不同。个人来说,我更喜欢后者对人物和棒球运动的刻画,但《冰上时刻》于平实影像中流露出来的亲子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同样也值得一看。
《冰上时刻》影评(九):《冰上时刻》:教育有标准答案吗?
很多人认为纪录片应当关注弱势群体,但《冰上时刻》的主角显然不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孩子教育问题总会引发很多问题。这让我困惑,也引发思考:教育有一个标准答案吗?
我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去看看城市里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们,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除了思考,我还有自己的压力。我的童年是在山村里度过的,没有压力、快乐自在。父母和家乡,是我曾经对家庭理解的重要组成。但一切在2017年我女儿出生后发生了改变。作为一个新手爸爸,我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她,如何教育她?年代、环境、教育……种种问题摆在眼前意味着她将会和我经历截然不同的童年,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压力,看着无知的自己,内心充满恐慌。
恰巧,当时有个孩子的母亲邀请我去看他儿子打冰球。当我看见六七岁的孩子在冰上的拼搏,此前对冰球一无所知的我看到了冰球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想要记录的故事。我想要以冰球为突破口,去讲述他们的人生。
拍摄过程很长,看着几个孩子一点点长大,家长们也在逐步变化,我自己却也成长了。曾经的成长环境,让我多少会对城市孩子和城市生活有所误判,但这些冰球少年的身上,我看不到娇生惯养、看不到人情冷漠,看到的却是他们展露自己人生的坦诚,和对梦想的诚恳。这样的态度,我也在他们的父母身上看到了。
很多时候,在拍摄过程中,父母的选择和焦虑,我都看在眼里,父母本身所承载的压力,远比电影里呈现出来的要多。时间、精力、情感……他们的付出,让我汗颜,但却让我对他们更加尊敬。毫无保留的付出不是因为他们对孩子有所希望,也绝非是把自己未竟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是因为孩子们喜欢,他们选择去支持而已。或许方式不同,或许态度有差,但拳拳的爱意,灼热又相同。
看着他们,我的恐慌减少了很多。教育本不应当是一个有着标准答案的课题,教育也并不需要靠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来完成,即使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即使成长环境和自己的童年截然不同,生活也会继续下去。人生本来就是一段不断学习成长的旅程,只是为人父母的过程中,你多了一个身份,也多了一个陪你一起学习的伙伴:孩子。
新的感悟和认知,也让我放下以前找到“什么是教育”这个命题答案的执念,而是以现在的形式,将《冰上时刻》呈现给大家。选择、分离、困境、艰难、欢笑、泪水……他们的酸甜苦辣中,可能早就蕴含了答案。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以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去电影院看《冰上时刻》。如果能让你有所思考有所收获,那就更好了。
《冰上时刻》影评(十):《冰上时刻》观后有感
昨天下午在电影院看完《冰上时刻》,全长100分钟多一点,拍的是三个练冰球的小孩子和在背后支持他们的父母。三个家庭三种状态,有偏激进的,有偏随缘的,无论哪种,无不尽心尽力。
小孩子是最难拍的,尤其这个时代,家长的心理也是脆弱的,能看到导演对他们的爱和保护,能看到他的儒雅和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这个时代节奏很快,信息、新闻、故事、情感… 无一不是过眼云烟,乃至于被消费,被归类,被肢解。纪录片是电影出生后最早的表现形式,但真正称之为记录电影还是近几年的事,由于纪录片的被动性——它受限于被拍者、受限于题材、受限于立场、受限于各种宏观上的大环境和微观上的细枝末节等一切一切,纪录片不易,一部片子从拍摄到成片动辄三五年,还不算夭折的,就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还能看到这么一部温柔的充满关怀的记录电影很不容易,刘汉祥没有去关注题材,没有去关注博人眼球的内容,他就那么专一的去陪着孩子、陪着他们和他们的父母,静静地观察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在刘汉祥的电影里我们没看到阶层,没看到取巧,没看到一个导演的炫技,这些对他不重要,他关注的一直就只有一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纽带关系,他的执着和专一带给片子温度,我们能看到赤裸的父子关系,那位强势的父亲指责儿子,哪怕孩子哭了依旧不依不饶,这种严父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现在来自父亲的指责和压力在和未来孩子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所要承受的比起来太小了,太微不足道了,就这么一个凶爹,他站在孩子面前像山一样,坚硬、强势。但就是这么一个凶爹,为了让儿子学会射门,当他穿上防护服,小心翼翼的站在冰场上给儿子当守门员,我们看到了他的局促,臃肿的服装下他举步维艰,儿子的前几次射门被他挡住了,因为他体积真的很大,似乎这位凶爹又要开始不依不饶,然后随着儿子的射门越来越犀利,一颗颗冰球从爹的手边溜过,脚边划过,腰间弹过… 在那一刻,爹的形象缩小了,他变得越来越无力,越来越弱小,在那一刻,这座山开始崩塌了,后来这位凶爹带着儿子去爬山,孩子的体能太强了,胖爹累的气喘吁吁,嘴上还硬挺着,“必须行,在你面前我必须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赤裸的情感,像火一样灼热,强烈,动人。
三个家庭,三段情感,处理的像三首诗,透出刘汉祥的善良和纯真,这个时代,夸奖一个人纯真也许会招来误解,但在这个时代下还能保持纯真,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