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100字

2022-04-22 00:12: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100字

  《《重新定义父母》》是一本由默薇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一):《重新定义父母》在学习中学会与孩子相处

  重新义父母 在当今的社会,出现很多孩子厌学甚至是休学的现象,着实令父母忧心,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亦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去交流。有时想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谈谈心,不到三句话就又爆发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冷战,为此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只爱成绩,另一边父母觉得为子女付出那么多,孩子还如此的怨恨自己而苦不堪言。 厌学是心理发育出现问题的外在症状,根本原因是孩子早年的教育出现了问题。默薇老师编写的《重新定义父母》这本书为父母亲职教育指明方向,让父母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呢?默薇老师提出的心理养育方法三步曲:建关系,给营养,排垃圾。 1、父母的角色要从“全能神”到“照顾管理者”到“守护者”,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密度要越来越低。最关键就是“贴着”孩子走,按孩子所需而不是按父母所想、按父母的期待教育孩子。 父母要和孩子划清界限:给孩子空间和自由,不控制精神,要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试错的自由、痛苦的自由、快乐的自由;不要让孩子介入到夫妻关系中来,不要让孩子承担本应由父母承担的责任,更不能让孩子成为父母情绪的拯救者,稳定的夫妻关系才能给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要建立自己的边界,不必事事都顺着孩子,当父母有困难时,完全可以拒绝孩子。 2、充分满足心理需求,强壮“心理体质”。能力范围内无条件满足,“补”的第一个方法,首先,当自己有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时,通通快快满足,不要提任何附加条件;其次,当自己没有能力满足孩子时,你可以拒绝,诚恳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为难之处,但不指责、不评判孩子的需求,不向孩子诉苦,不抱怨孩子不懂事;再次,孩子被拒绝后可能会有情绪,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补”的第二方法,首先是单纯的肯定和认可,不隐含着期待和要求;其次肯定孩子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肯定做这件事情本身,这样的肯定会让孩子体会到“我对别人是有帮助的,我有价值的”;最后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过程而不是结果。 3、及时的排泄“心理垃圾”,减少创伤与疾病。对于孩子来说,负面的情绪主要来源于学习上的挫败感,父母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有四个步骤:第一,允许孩子有情绪,不批评孩子的情绪;第二,不求助、不帮忙、不打扰——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处理情绪,不干扰孩子;第三,在孩子释放情绪的过程中,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第四,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当孩子倾诉时要专注,不打断,适当的时候用语言引导,当孩子有能力思考的时候,才有探讨问题的可能性。

  《《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二):《重新定义父母》:一本可以解决孩子厌学、叛逆等问题的好书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焦虑不安,每天因为孩子的种种问题而焦虑,比如不能按时交作业,不能好好听课,不能好好吃饭等等,我的神经每天绷得紧紧的,稍微一触碰,便会绷断。

  感谢这本《重新定义父母》,我用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心情一下子轻松了好多。书中的很多观点对我启发很深,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思考其中的观点,发现自己做了四十多年的母亲,竟然一直不懂孩子。

  我将读这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希望能给更多的父母以启发。

  一、53321心理养育系统

  作者在前言中针对孩子出现的厌学、网瘾等问题为我们指出了一套科学的养育系统,5个方面指的是学习状态、手机游戏、生活习惯、性格养成和社交关系。通过这五个方面了解孩子积累了哪些情绪垃圾,并如何重新养育。三个方法指的是放手、界限和破除性限制信念。两个技巧是无条件满足和肯定认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一个原则便是无条件接纳的原则,通过无条件接纳,让孩子自主排泄出心里垃圾,从而情绪变得稳定下来。当然书中第二章还讲到了心理养育的3类客体。

  可以说本书非常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读完以后受益匪浅。

  二、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

  书中通过重新审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蓬勃的生命之火,都有自主发展的潜能,他们从出生开始,便带着自己的生命密码,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规律。父母只是一个陪伴者、照料者,而不是一个重塑者。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他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家长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来塑造孩子的形象,无端地强加给了孩子很多东西,而这些恰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种子的发芽,不能拔苗助长,父母静静地看着他们沐浴阳光雨露,经受风吹雨打,然后开出璀璨的花儿。

  三、父母的人格,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其实父母就应该像一个容器,可以包容孩子,接纳孩子。让自己先变得独立轻松快乐,唯有这样,才能对孩子放开束缚,孩子才能放开手脚发展与强大自己,而不至于再去为父母担心。

  所以做父母的,最该做的便是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不断学习进步,只有父母情绪稳定了,内心强大了,才能真正滋养到自己的孩子。否则,只能成为孩子的牵绊。

  四、八大养育误区,击碎我固有的教育理念。

  比如听话(懂事)未必是好孩子;“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并非是真正爱孩子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给家长们提出了很多具体可行的养育方法,父母如何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真诚,其次要有稳定的人格状态等等。

  这本书通俗易懂,案例也非常经典,可谓是醍醐灌顶。正在为教育孩子苦恼和迷茫的父母们,不要错过这本好书,相信它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三):合格的父母,都在跟孩子一起成长

  前两天在跟朋友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家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三岁,目前在上一年级。虽然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两个对于孩子的教育早已经完全不在一个高度了。他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今天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在学校听课听得怎么样?总之90%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孩子的学习上,而我因为孩子目前在上幼儿园,更多的关注是孩子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问题。

  然而我们两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一直在讨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头到尾没有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是仅仅只是作为孩子的妈妈去关心孩子的成长问题,从而忽略了他最重要的需要。直到看了《重新定义父母》这本书,才让我明白作为合格的父母是需要多种定义的,而非当下只是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重新定义父母》这本书的作者是默薇,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致力于研究青春期孩子厌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心理成因及改善对策,对青春期父母及孩子的心理咨询和教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说,父母不应该受到责备,应该受到培训。在我看来父母应该接受培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没有成为父母之前,对于孩子的世界完全是空白的,比如没有当妈妈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孩子这种生物有什么样的特点,也不会刻意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对于新手妈妈而言,养育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伺候他的一日三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直至成人。

  可能新手父母跟我的想法也差不多,甚至孩子第一次生病,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会着急的掉眼泪。这些都是我在没有成为父母之前所不知道甚至没有学习过的专业知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明确的给出父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的五种需求:安全感、快乐,自由,美好、温暖,尊重,亲密健康的关系、价值感,生命力,学习动力的源泉和成就感。这五个心理需求就像是一个个小嫩芽,他们自身就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同时会主动向外生长,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是孩子的土壤,阳光和空气,而我们必须做到的就是要看见孩子的需求,并且给予充分的满足,才能够让这些小嫩芽成长成一个个充满生命个体。

  相信多数的父母在没有了解到这本书之前,跟我一样对这五个方面的需求是完全未知的,所以说我们一直在中国式父母教育这个误区当中形成了恶性循环,比如我们经常被教导听话懂事才是好孩子、父母就应该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教育孩子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等等等等。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父母就会说,如果从一开始就懂得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明白孩子的需求该多好,是不是现在已经晚了。其实不也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吃一粒重新养育孩子的“后悔药”。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因为父母跟孩子沟通不当导致孩子心理情绪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父母为了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从而带孩子找心理咨询师。而我想说的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父母的人格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原生家庭和谐幸福,父母自身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性格殊不知在孩子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话说,尤其是儿童期的孩子们,他们只是视觉动物不会相信大人们的反复说教,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父母或者是身边的人如何去做这件事情上,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行胜于言。

  育儿即育己,很多孩子的一些问题能够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重新养育了一遍自己,同时我们应该感谢孩子,是孩子让我们找到了自我,所以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成为合格父母的保障。

  《《重新定义父母》》读后感(四):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你的亲子关系健康吗?

  幸运的人,一生的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是著名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经典名言,一语道出童年的重要性。

  童年重要,却也最脆弱,需要父母来守护,因此亲子关系就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在《重新定义父母》一书中,作者指出“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这本书的作者默薇,是国家二级心理心理咨询师致力于研究0-18岁父母心理养育能力。这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心理辅导经验结合中国本土特色所著的一本心理养育指南,对父母的岗位职责、亲子关系、心理养育目标及养育的8个误区做了详细讲解。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就是孩子在学校、职场、在自己家庭中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模式。

  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和谐、冲突大,或者遭遇校园霸凌或成为霸凌者,都是和父母关系不健康导致的。

  在电影《少年的你》中,霸凌者魏莱家境优渥,成绩优秀,但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父亲整整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不难得出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

  魏莱与父母的关系是冷漠的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在家里被冷暴力,在学校就演变为霸凌别人,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01

  父母应如何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呢?

  在《重新定义父母》一书中,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贴着”孩子走。要按照孩子所需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期待去教育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独立的过程,也是父母放手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从想自己拿勺子吃饭,到想自己走路,从想理自己喜欢的发型到想交自己的朋友,都是独立发展的过程也是自主掌控的过程,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在十四岁染发又化妆,被网友一阵骂。后来孙莉回应,是黄多多自己提出的,和爸爸妈妈商量后得到了鼓励。

  不仅如此黄磊和孙莉还会主动帮忙挑选发色,给予化妆建议。

  孙莉在采访中说,孩子有自己想做的事是好事,如果一直不同意,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尝试过了,时间一过或许就不喜欢了。

  在开明教育下的黄多多活成了“别人家的女儿”,不仅跟着爸爸学习了一手好烹饪,钢琴比赛也经常获奖,且能在小小年纪就开始健身自律。

  在书中,作者提出:

  这与黄磊夫妇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

  只有当孩子有了选择的权利才能在孩子内心中滋生出独立和自由,有了选择权,孩子才会有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意识。

  02

  两种有效的亲子沟通法:梳理和觉察。

  梳理:把烦恼、焦虑的问题,和孩子冲突最多的问题列出来,分类,哪些是孩子的问题,哪些是自己的问题。

  觉察:当我们烦恼时,有冲突时,想一想,这件事的归属权是谁?

  归属权是孩子的,采用“问诊式”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问诊式”的七个步骤为:提问--多听少说--专注地听--默默分析原因,不轻易下结论,不轻易给建议--允许孩子有情绪--共情--不批判、不讲道理。

  归属权是父母的问题,采用“医生式”沟通。用“我”开头,身体不适就描述身体感受,心理不适就表达心里的感受,表达完感受再寻求解决方法。

  比如“妈妈今天花了一下午收拾,特别累,你把客厅弄得这么乱,妈妈看着心理有点烦,因为还得收拾。”

  只表达客观感受,不指责、不批判、不命令。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是放松和接纳的,而不是对抗状态,此时的沟通才有效,这样的妈妈才迷人。

  03

  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曾奇峰说:“父母跟孩子,尤其是母亲跟孩子的关系,制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这个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够取得的成就和敢于享受的幸福。”

  父母是一门学问,上岗需要培训。时代在发展进步,上一辈农耕时代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父母需要更科学的养育办法。《重新定义父母》就是一本写给父母的心理养育手册,除了亲子关系书中还总结了中国父母教育理念的八个误区,不妨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