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的反智传统》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美国的反智传统》读后感1000字

2022-05-25 09:1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的反智传统》读后感1000字

  《美国的反智传统》是一本由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著作,理想国|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5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的反智传统》读后感(一):反智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历史

  反智主义这个词在近些年的社会背景下似乎变得尤其相关,这本 1963 年的书今年一下子出版了四五个不同的中文翻译版,看起来翻译界也是卷得压力山大啊。书的内容和我想象中有点不一样,虽然标题看起来像批判,但是其实作者说美国文化虽然充满反智,但是(很多时候)反智并不是主流,这个现象看起来尤其严重之时,反而是知识分子客观地位上升的表现,而且还大力赞扬美国人不断自我反思的精神。关于反智本身的分析也并不是从心理学等方面出发,而是更多地从社会尤其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解释,例如早起作为殖民地的宗教发展中由抗拒天主教那种腐败教廷等情绪催生出来的感性高于理性的情绪,以及后来的关于是否要在学校教授达尔文进化论的大争端,以及关于教育本身的必要性等;又诸如从“白手起家”的商业成功以及重视偏向实用的工程和职业性技巧的氛围下出现的对无用的高雅人文艺术乃至(纯)科学的轻视等等。与其说是探讨“反智主义”,更像是从“反智主义”的视角来讲述一遍美国历史,里面出现各种总统、伟人、宗教流派、政治集团、意识形态啥的,这个派那个主义啥的看得我很困,不禁让人觉得本书讨论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正属于“反智主义”定向打击的范畴。总之对美国历史不了解(且没有特别大的兴趣)的情况下看得有点不知所云,后面就没仔细看了。

  《美国的反智传统》读后感(二):思考一下互联网上的那些反智行为

  打卡:《美国的反智传统》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书评:史蒂夫·乔布斯辍学了,他成功了;比尔盖茨辍学了,他成功了;马克·扎克伯格辍学了,他成功了……想想你辍学了,会怎么样?是不同的教育机制,承认吧,有的人就是天才!精英教育出来的不过是一群温顺的绵羊。 在文化的分类中,存在着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之分。在本书中,源自宗教自由和平等精神的美国人对着精英有些天然的抵触,似乎品德操守才是政治家的首要原则。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区别在于什么,政治家关注于利益平衡和妥协,而知识分子关注于真理和理想。王莽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依赖于专家意见,在获取决策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另外一种成本:经济成本和自由。比如说,你只是想做个体检,然后一大堆的问题就出来了,你听还是不听,相信科学同样容易被科学所制。有时候你也会奇怪,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为什么也会陷入那样低级的诈骗? 普遍来说人们对于专家还是持尊重的态度,崇尚智识,然而也会在某种极端及时阶段,这种心理隔离又会变成党同伐异的理由。这种自诩知识分子自带某种使命:对社会的反思或者启蒙——本身就是自绝一方。从某种角度来说,对社会的批评也成为了知识分子的特证,这一特征如此重要以至于若不如此枉为人师。精英分子保持着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平民玩家内卷在游戏的边缘。一战的爆发及持久何尝不是精英阶层对政治权贵奉承和乐观?阶层固化和特权也是大众担忧的一点,内心对其傲慢的抵触。吕秀才三岁如何厉害,七岁如何厉害,十三岁如何如何……二十五岁养活不了自己。 社会分化与知识细分,美国政治家的角色由知识精英沦为商业精英,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促成单边行动,社会大众随波逐流。经济能力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绝大多数人在标准线之下。三体里的圣母思潮未必不是可能的。那么如何看待教育的问题,本书给出一些思考。对于麦卡锡主义的逆流,在缺少理性智慧加持之下,未来能否更加包容,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吸取教训?

  最后,思考一下互联网上的那些反智行为,网络粉丝行为……

  《美国的反智传统》读后感(三):一个潘多拉魔盒

  从政治、宗教、教育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来系统性论述反智文化的盛行原因。

  这本书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不是内容,而是读了三分之一之后我感觉到了作者强烈的立场,因而产生了与本书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的感慨。

  比如在讨论反智平民反对知识分子精英治国的部分里,我能清晰地读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痛心疾首。作者举例了马萨诸塞州乡下民众对1788年宪法草案反对的声音,里面摘录的话如下:

  “这些律师,知识分子与有钱人,他们话说的好听,特别会粉饰太平,却让我们这些乡巴佬吞下苦果,还想只让自己进入国会大厅议事,他们想掌管宪法制定事宜,把所有的权力与金钱一手揽走,把我们这些小民一口吞掉,就像利维坦一样,主席先生;没错,就像圣经中的大鱼追逐吞噬约拿一般,这就是我所害怕的事。”

  作者在这里着重论述反智平民对专家政治的不信任,但是我读到的是一种更深层的,民众因为个人权力被精英掌控而产生的不安与恐惧,显然国父们对于制宪会议中所有参与者都是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而无一平民的事情感到理所当然。与其说是平民对知识分子的愤怒,不如说是阶级矛盾。

  在政治反智的这个章节里,我看到的所有的矛盾根源,是作者不敢去探究的阶级矛盾。

  以及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美国的政治中,一旦提及共产主义四个字,无论是平民、知识分子、牧师、政客、商人,所有人都陷入到了PTSD中,可以看到各种癫痫发作一般的症状。极端恐惧造成的极端扭曲,从认知,到判断力,到决策能力,全部失常。

  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脑中有一个思想钢印,好像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所有人都要绕开它,一旦有人提及它,就要把他抓起来烧死,以免他“发疯”地去打开盒子。这个症状六十多年过去了,毫无治疗迹象,似乎还越来越严重了。

  又扯远了……之所以提及了这么多无关内容,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国家的内部氛围,文艺作品里会稍稍提及社会氛围“是这样”,但是不会像一本专门书籍这样深入地讲解社会氛围“为什么是这样”。

  特别是宗教篇,在极端世俗的社会中长大的我们,是很难想象一神教氛围下的社会为什么会是这样,哪怕是已经世俗化的一神教。比如我原本觉得这年头还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简直不科学,但是看到美国当年为了把进化论搬进课本里和宗教势力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我突然理解了。

  顺便一提,宗教那边反对教孩子进化论的理由是:这会让他们不相信上帝。

  由此可见,一旦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宗教自身的传播扩张本性相冲突,前者必然招致反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